此前刷爆朋友圈的「一元購畫」
你還記得嗎?
那天的朋友圈,仿佛變成這群心智障礙人士的獨秀舞臺,他們用原創精美畫作詮釋著自己的努力與堅持。當然,「一元購畫」公益活動的成功,離不開健全人士的支持與幫助。
在清遠,有一家社會企業幫助心智障礙者用勞動實現夢想。在清城區飛來湖公園,有一家叫做「蝸牛造夢空間」的餐廳,這家社會企業每年為12名接受過職前訓練的輕度心智障礙者,提供3個月的實習機會,推動智障人士就業的發展。
經過培訓,學員可以掌握基本服務內容。
今年年初,位於飛來湖公園遊樂場旁的「蝸牛造夢空間」智障人士輕食餐廳正式開業。
據了解,2016年,騰訊公益平臺發起99公益日線上募捐活動,清城區慧靈智障人士社區服務中心攜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上線了「智障人士輕食餐廳」項目,通過公益募捐,籌集了近11萬元,隨後在工商局註冊成立了這家社會企業。
清遠慧靈蝸牛造夢空間主任陳燕萍介紹,「蝸牛造夢空間」既是輕食餐廳,也是一家成年心智障礙者自主就業中心。按照項目規劃,餐廳每年為12名接受過職前訓練的輕度心智障礙者,提供真實工作環境實習機會。
在實習期結束後,經專業服務評估達到標準,推薦到企業就業,由就業輔導員提供1:1支持性就業服務,直至實習生達到獨立自主就業為止。
學員仔細地將烤腸串在竹籤上。
阿堅是餐廳的一名學員,也是一名唐氏症候群患者。每天早上8時許,他準時來到餐廳,做營業前的準備工作。作為綜合能力最好的學員,阿堅可自行上班,與人進行簡單交流。
入職後,在生活老師的指導下,他已學會衝奶茶、煮魚蛋、擦桌子等工作,在餐廳裡,阿堅還負責給客人們送餐,阿堅在廚房裡進進出出,端著託盤給客人送去飲料和小食,他還會順手拿起抹布把盤子擦一擦。
經過訓練,學員們能夠較好的完成搞清潔、擦桌子、擦凳子等工作。但因對外部環境不熟悉,多數學員外出時需要老師陪伴。
作為國內知名的智障人士服務機構,支持性就業是慧靈的一大特色。多年來,慧靈除了為學員提供手工加工的機會外,長期開展庇護性就業和支持性就業,通過評估、實習、1對1支持性就業服務等,推進學員成功就業。
在這個過程中,清遠慧靈發現社會各界對特殊人士的接納度仍較低,這些特殊群體缺乏獨立就業機會。
在餐廳的一面牆上設有手工藝品公益義賣區。
陳燕萍介紹說,蝸牛造夢餐廳,是慧靈為智障人士提供就業基地和實地培訓的嘗試。成立餐廳是為了使心智障礙者就業問題得到外界支持,建立適合清遠市殘障群體的社會企業經營模式。通過實習的特殊人士也會被推薦到其他企業中,獲得就業機會。
目前,該餐廳經營小吃、果汁、單車租賃等業務,為特殊人群提供庇護就業。餐廳的基本人員配備為1名負責人,1名生活老師和3名特殊人士實習生。
餐廳的利潤將會以分紅的形式,給予這些參與實習的特殊人士。
但餐廳目前也面臨著生存壓力。由於位置偏僻,平時客流量不大,餐廳每月營業額維持在四五千塊,扣除掉每月4000元的房租就所剩無幾。
陳燕萍介紹說,特別是近幾個月天氣炎熱,客流量更少,餐廳每個月都會有1000塊左右的虧損。去年騰訊99公益日的籌款已經全部花完,清遠慧靈已經給餐廳貼補了5萬多塊。
經過培訓,學員能較好地掌握基本服務內容。
陳燕萍介紹說,餐廳開業至今,受到很多客人的好評,特別是親子類家庭往往會很感興趣,對餐廳的模式也非常讚賞,遺憾的是,這種好奇和新鮮感帶來的認可,很難轉化為持久的興趣和關注。
虧損較多艱難維持,陳燕萍表示,成立餐廳的目的是想建立對外窗口,讓公眾更直觀地了解心智障礙者的勞動能力和價值,影響更多的人加入關注和支持的行列,餐廳還會堅持下去。
另一個讓蝸牛造夢空間堅持下去的原因來自於這些學員。陳燕萍已經在慧靈工作了9年時間,在她看來,心智障礙人士非常單純可愛,「單純得像一張白紙,不管喜怒哀樂,所有的心情都會寫在臉上」,學員們喜歡在餐廳裡交朋友,得到顧客和朋友們的誇獎,會給學員們很大的成就感。
連結
殘疾人自主創業項目
納入清城區2017年十大民生實事
多年來,清城區委區政府及社會各界,一直關注殘疾人的發展,加強對殘疾人的扶助和支持,消除社會對殘疾人的偏見,幫助殘疾人自立自強贏得尊嚴。
學員在生活老師的指導下煮魚丸。
殘疾人自主創業項目納入了清城區2017年十大民生實事之一。今年清城區200戶殘疾人自主創業家庭可獲得政府扶持。
屬於清城區戶籍,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7500元,且列入了2017年清城區精準扶貧對象,家庭成員有一定的勞動能力和生產積極性的殘疾人,今年每戶可以一次性獲得1萬元資金用於購買生產資料和發展生產,扶持名額為200戶。
符合創業資助條件的殘疾貧困戶除了獲得資金補助外,還可獲得清遠市、清城區相關技術支持和單位結對幫扶。其中有工商營業執照和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等證照,已發展創業的殘疾人優先納入扶持對象。
採寫|清遠日報記者 黃培 毛遠策 通訊員 羅歡
攝影|清遠日報記者 李思靖
編輯|大方 單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