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訂房反而貴了80塊?這樣的APP「殺熟」,你或許也被套路過!

2021-02-15 直播遵義

習慣了用APP預訂酒店、演出票的你,有沒有想過會被某些「比你更懂你」的網絡平臺「殺熟」而無知無覺?

近期,不少網友發現,自己經常購物的網站、APP,消費越多得到的優惠越少,甚至價格越貴。打車,購買電影票、視頻會員等,也存在「同貨不同價」現象。

記者親身試驗後發現,一些APP平臺確實存在「殺熟」現象。種種五花八門的「新技術套路」,讓人防不勝防!

真不一樣!記者親測被大數據「殺熟」

近期,有關大數據「殺熟」的曝光將一批網際網路企業推向風口浪尖。網友「廖師傅廖師傅」通過微博吐槽,自己被「聰明」的網際網路企業狠宰。

「廖師傅廖師傅」經常通過某旅行網站預訂一家出差時常住的酒店,網站長年顯示房價在380元至400元間。一次偶然的機會,酒店前臺告知,淡季門店直接訂房只需要300元。

疑惑之下,他進一步比較了自己和朋友看到的網站價格發現:作為老客戶,網站對自己顯示的價格為380元。而另一名新客戶,看到同一天顯示的酒店房價,卻只有300元。

「廖師傅廖師傅」遭遇的APP「殺熟」是否存在?為了驗證,記者親自做了試驗。

記者同時用兩個手機帳戶登陸某款與旅行相關的軟體後發現,其中一個已經使用APP預訂過該酒店的帳號,再查詢當天這家酒店房價,顯示的最低價格為568元。而另一個沒有使用過該APP預訂酒店的新帳號,查詢同一房型同一時間的房價,顯示的最低價格為517元。(如下圖)如果不是特意比較,這樣的「殺熟」並不容易被察覺。

記者親測使用某APP訂酒店房間,老用戶與新用戶查到的價錢不同。

類似的APP宰客並非個案。自3月份以來,微博、知乎等多個網絡平臺上,都出現了以「大數據殺熟」為關鍵詞的熱門網帖。

「3·15」前夕,青島市民陳女士也貼出截圖證據,曝光自己在某款APP上訂房的「老客價」高於丈夫的「新手價」。

這一期間,有媒體專門發起一項「殺熟」調查。結果顯示,2008名受訪者中,有51.3%的人反映自己曾遭遇網際網路企業的類似「殺熟」行為。

坐地起價!APP套路防不勝防

除了訂酒店挑熟客狠「宰」,不少網友發現,使用APP訂機票、買電影票、購買付費會員等,都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價格陷阱。

不少人調侃,以前只聽說「線下殺生」,而大數據又添「線上殺熟」。

套路一:

價格「看看就漲」,旅遊網站花式催買。

在各類「殺熟」曝光帖中,旅遊類APP成為吐槽重災區。

網友「賣鐵小王子」發帖羅列了市面上常見旅遊APP的價格圈套:一些軟體訂房頁面被瀏覽多了,相關酒店房價就自動上漲,營造「酒店很搶手」的錯覺。

一些用戶清除瀏覽記錄後,甚至能發現原本顯示的價格又下調不少。

還有用戶披露說,用APP訂某個航班機票,看得多、以及預訂後取消,都會抬高價格。

整個預訂中,APP頁面會不停提示,「最近又有X名客人在瀏覽此航班」,一些客人覺得越晚下手越貴匆匆下單,第二天再看機票又恢復了原來的低價。

套路二:

專挑會員「定向漲價」。

還有網友吐槽,使用某APP購買電影票,所謂「會員價」比普通非會員用戶價格更高。

不少人花錢購買了聲稱可享受「超低專屬折扣」的會員後,系統顯示的原價比別的非會員高出一截。

用戶高高興興付了錢,以為享受了「折扣價」,誰知自己折後的價錢,還高於別人的普通價。

網友舉報的某APP買電影票,會員顯示價格(23.4元)高於非會員價格(21元)。

套路三:

同樣的商品,不同手機不同價。

針對不同客人「一客一價」,你知道同一個用戶,使用蘋果、安卓手機,看到的價錢也會不同嗎?

有網友發現,使用蘋果手機充值付費價格普遍高於安卓機。

記者親測「騰訊視頻」會員充值價格發現,蘋果手機年費價格233元、安卓手機年費198元。其他視頻軟體如搜狐、優酷、愛奇藝等,也存在類似現象。

一名網絡工程師向記者介紹,大數據「殺熟」已經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商業道德商業倫理問題。只要企業有動機,甚至能做到更隱蔽的「一客一價」。

「比如說用大數據識別出某位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可以少給他投放優惠券,而對一些更在乎價格的消費者,就會多發代金券。商家可以把原價普遍定高一些,靠優惠券調節不同顧客的實際價格,這樣大家看到的原價就是一樣的,也挑不出APP毛病。」他說。

算法為王?運用大數據需要新秩序

消費者對APP「殺熟」反應激烈,不僅由於一次消費多付了幾元、幾十元,更在於面對不知不覺來臨的大數據時代,每一個普通人的信息、習慣被收集、掌握,進而被篩選和「吃幹榨盡」,而這一切,普通大眾毫無還手之力,甚至毫不知情。

多名行業人士認為,「殺熟」的個例情況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說,面臨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發展,針對算法的規範、監管,需要一套新的商業價值、倫理乃至法規。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律師趙佔領說,目前談論的APP「殺熟」,可以理解為一種價格歧視,即同樣的產品、服務,對不同消費者採取不同的價格。

現在,我國適用價格歧視的法律主要有價格法和反壟斷法。但是這兩部法律的制定與網絡時代基於大數據分析的商業還不十分匹配。

比如反壟斷法中對價格歧視的認定門檻非常高,首先要求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其次要「沒有正當理由」。而網際網路企業自主定價,完全可以辯稱所謂「殺熟」是正當的定價策略,所以依據目前法律,很難進行直接有效的規範。

中國電商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姚建芳認為,企業利用大數據設置價格不公,短期來看能賺取額外收益,但長遠看透支了消費者的信任,最終對整個行業和新技術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趙佔領和姚建芳等建議,主管部門應該對新技術手段下出現的一系列新問題進行匯總和研究,有針對性地修正原有法律,或出臺新的法規。

「消費者面對平臺存在信息劣勢,有必要出臺新的措施,給普通大眾提供保護。商家有自己的經營策略,根據不同人的消費習慣有不同推薦,這本身無可厚非。但重要的是,平臺在推薦的同時必須把所有的選擇可能告知消費者,保障每個人有相同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這應該是立法和監管的底線。」江蘇省消保委法援部主任張昊舒說。

來源:新華社 

☞   權威解讀│遵義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圖來了,一目了然!它原來長這樣!項目負責人詳細解讀!

☞  看圖!感受毛主席住居片區改造後的震撼……這真的還是丁字口嗎?!

☞  老城紀念廣場動作不小,地下商場改停車場,新增200多個停車位!

☞  延安路軍嫂街夜市,再見!

相關焦點

  • 會員花費反而更貴?知名外賣平臺被曝「殺熟」!你中招了嗎?
    會員花費反而更貴?知名外賣平臺被曝「殺熟」!你中招了嗎?可現實卻是……昨天美團被曝出「殺熟外賣會員」引起廣泛熱議你覺得這是平臺「殺熟」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資料:新聞坊原標題:《會員花費反而更貴?知名外賣平臺被曝「殺熟」!你中招了嗎?》
  • 會員用戶比普通用戶貴3倍?外賣平臺被曝「殺熟」,官方這樣回應
    該名博主發現自己在充值美團會員後,配送費相比非會員反而要貴了三倍,對此美團最初以數據緩存為託辭,但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很多網友認為美團外賣可能存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充值美團外賣會員後,配送費卻貴了?近日一位美食博主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個實驗,這引發了網友的強烈關注。
  • 「殺熟」會員?美團外賣回應了!這些殺熟套路你最好知道
    同樣的商品或服務,不同用戶看到的價格或搜索到的結果不同,通常是老用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用戶要貴,或搜索到的結果比新用戶要少。  上月中旬,北京消費者韓女士在網購時,就遭遇了大數據「殺熟」。  但是,你得跟我說明白了,條件是什麼,不能什麼都不說,就這麼差別對待。 」  多領域存在「殺熟」現象  根源於「個性化推薦算法」  今年「十一」長假期間,南寧市民張先生在與朋友通過訂票平臺,一同預訂一家自己經常入住的酒店時,發現自己的定價要比首次入住這家酒店的朋友貴了五六十元錢。
  • 網友:殺熟不止一次
    美團外賣陷入「殺熟」會員風波。
  •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大數據殺熟行為明令禁止是怎麼回事?
    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經營者運用大數據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費偏好、消費習慣、收入水平等信息,將同一商品或服務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消費者從而獲取更多消費者剩餘的行為。
  • 用會員資格點外賣,同樣的商品反而更貴?杭州網友爆料被「殺熟」:連選擇原價的機會都沒有
    怎麼價格還更貴了呢?那我想請問一下X寶/餓了麼,是88vip站的還不夠高嗎,我花88塊開一個88vip不僅不能省錢還要多花錢是憑什麼呢?接著上圖:我的提交訂單界面:22.9元。其實在帖子的評論區也有網友提到,會員資格「殺熟」事件不是第一次出現了,之前還有過網友和客服的對話截圖,客服明確表示:88會員的原價就是比非會員要貴。
  • 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
    國慶將至,一條與在線旅遊相關的話題——「大數據殺熟行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登上微博熱搜榜第11名。根據微博眾多網友評論可以看到,住宿、出行、票務、電商購物等領域或多或少可能存在大數據殺熟的案例。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2018年12月20日,大數據殺熟當選為2018年度社會生活類十大流行語。2020年8月20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 「大數據」殺熟再現市場,你被「坑」過嗎?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大數據殺熟,狹義上來講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廣義上來講,除了新老客戶看到的價位不一樣之外,不同消費水平的客戶,在面對同一個產品也會出現不同的價格。這就是大數據殺熟。
  • 你是如何被大數據殺熟的?普通人該如何避免被殺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手機電腦雙黑客,ID:heikestudio】,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網友稱自己通過攜程APP購買機票比航空公司的APP貴了近1500元,所以懷疑攜程或存在「大數據殺熟
  • 大數據殺熟,為什麼越來越肆無忌憚?
    層出不窮大數據殺熟,狹義上理解,說的是同樣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貴過新客戶;廣義上,就是指企業分析和預測消費者大數據,對不同對象收取不同價格的行為。2018年開始,「大數據殺熟」即受到廣泛關注和報導。
  • 大數據殺熟,請把眼光放長遠
    先前有美團用戶暴露美團大數據殺熟問題,引發網友熱議。同一地點不同手機,配送費竟不一致?會員點餐價格竟比普通用戶更高?美團方面回應稱,「與會員身份無關,定位緩存偏差所致。」但從眾多網友的反應看,此番回應似乎並沒產生足夠說服力,甚至有網友直言:「吃飯的軟體,吃相太難看!」
  • 大數據殺熟為什麼越來越肆無忌憚?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大數據殺熟,為什麼越來越肆無忌憚?文/曹彥君 編輯/陳曉平美團最近陷入「殺熟」的風波。層出不窮大數據殺熟,狹義上理解,說的是同樣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貴過新客戶;廣義上,就是指企業分析和預測消費者大數據,對不同對象收取不同價格的行為。2018年開始,「大數據殺熟」即受到廣泛關注和報導。
  • 豫論場丨你大數據「殺熟」 就不怕我用腳投票?
    原標題:豫論場丨你大數據「殺熟」,就不怕我用腳投票?   何謂大數據「殺熟」?會員比普通會員貴了25元;海口市某市民網購同一商品時發現,不同帳號價格相差二十多元;還有網友發現,與非會員相比,美團會員的外賣滿減優惠力度不僅有所降低,配送費也不減反增……   由於被曝光的多為網際網路企業,有人便認為,買賣雙方間信息不對等是大數據「殺熟
  • 殺熟的網際網路平臺,大而不倒?
    真是城市套路深,殺熟的手段,讓打工人不得不回農村。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 殺熟不僅存在於傳統行業,其實網際網路平臺殺熟由來已久。 有消費者發現,經常點某個飯店同樣的規格外賣,越來越貴,每次貴幾毛錢一塊錢,到最後相差十來塊。
  • 88VIP會員買東西更貴?天貓超市回應:絕對沒有大數據殺熟!
    本鴨也是充值了各種會員,最近剛好天貓超市做活動,購買了一堆零食,美滋滋付完款後才發現有網友爆料稱,天貓超市88VIP殺熟,會員價格比普通用戶高。網友所提到的88VIP是淘寶推出的會員,開通會員後可以享受多種優惠,比如免費優酷會員、餓了麼會員等。
  • 美團外賣疑似割會員韭菜 「大數據殺熟」的原罪涉價格歧視
    該文作者「漂移神父」控訴美團外賣專割會員韭菜,稱自己遭遇了美團會員「殺熟」行為,未開通會員的帳號配送費反而比他已經開通會員的配送費要低!也就理解為,購買了會員,就給了平臺一個記住你的機會,然後,根據你的消費水平給你定價。對此,美團回應稱預估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
  • 會員花費反而更貴?美團外賣緊急回應,但……
    會員花費反而更貴?12月17日美團外賣被曝出「殺熟外賣會員」引起廣泛熱議一自媒體博主聲稱自己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卻發現你在點外賣的時候有遇到過這個現象嗎?你覺得這是平臺「殺熟」嗎?來源:江蘇新聞、新聞坊原標題:《會員花費反而更貴?
  • 美圖殺熟,不過是大數據的本職工作,3招告訴你如何避免被殺熟?
    這樣一家擁有超級現金流和活躍用戶數的企業,與滴滴一樣,擁有極其龐大的大數據,這也是人家的重要核心資產,想殺熟,太容易了。大平臺為何會出現大數據殺熟呢?如果你偶爾下單一次,每次都要看半天,挑很長時間,最後還要算半天附近兩個商家的滿減券哪個更實惠,40塊錢是吃一葷一素好還是吃兩個肉菜一個湯好,點餐時間超過10分鐘,且付款前又四處翻找優惠券,那對不起,大數據會判定您既是生客,又是對價格斤斤計較的人,暫時不會殺你。為什麼要殺熟?
  • 美團被圍攻,大數據「殺熟」防不勝防!真的該管管了!
    也就是說,買了會員後原本應享受的更低價,反而變貴了。這篇文章一經發出,一下子就火了,作為經常吃外賣的打工人,大多數網友的戰線當然是一致對準資本家,什麼「價格歧視」「割會員韭菜」等控訴獲得了高贊,美團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光榮的登上了微博熱搜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