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可見腳之重要。但是,據統計,本星球約有10%的成年人為腳疼所困擾,這其中的部分人,是在早晨起床後就開始腳疼,特別是下床後踩下的第一腳時,疼痛很明顯,不過,要是緩慢地走幾步,又會感覺疼痛減輕。這是怎麼回事兒呢?按說,如果是活動引起腳不舒服,那應該是經過一夜的休息之後,疼痛減輕才對嘛 。遇到這種情況,有人就會懷疑自己長了骨刺,按著各種不懷好意的介紹指引,塗藥、貼膏藥,想消了所謂骨刺。實際上,這是中招,老百姓經常講的骨刺,在醫學中叫骨質增生,是骨關節系統慢性損傷的反應,本身是不需要治療的,也是辦法恢復如初的。腳底疼,最常見的原因是足底筋膜炎。那麼,足底筋膜炎是如何發生的?有什麼解決辦法呢?讓測查內容幫您來思考吧。
問題 以下有關足底筋膜炎的說法,您認為哪一項是正確的?
備選答案
A沒有像運動員那樣劇烈活動並受傷,是不會引起足底筋膜炎的
B肥胖與足底筋膜炎無關
C有足底筋膜炎時會在足底近足跟處發現壓痛點
D有足底筋膜炎就不能再參加運動
正確答案 C有足底筋膜炎時會在足底近足跟處發現壓痛點
答案解釋
足底筋膜炎,是足跟和足底的部分纖維組織出現的慢性無菌性炎症,是足跟著地時反覆高張力刺激足底筋膜的起點造成的輕微撕裂,引起囊腔狀的退行性改變。在長期站立、步行、大力牽拉時,或者跟骨與足底筋膜交接處不斷摩擦,都可以引起筋膜炎。此外,年齡增大使柔韌度變差、足弓過大或過小的高足弓或扁平足、體重過大、穿硬底鞋等造成腳的負擔過重,也會導致足底筋膜過多刺激而引起炎症。因此,並不是只有劇烈運動或受傷才引起足底筋膜炎,筋膜炎症更多是長期生活因素的影響形成的。
足底筋膜炎的顯著特點是,早晨下床的第一次踩地時疼痛明顯,這是因為經過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負重,會處在短縮狀態,踩地時筋膜就發生較大且較快的牽拉,因此引起疼痛。在稍行走後,筋膜放鬆,疼痛會減輕;如果過度行走,筋膜又被過度牽拉,疼痛就再次襲來。足底筋膜炎發生的時候,還會在足底近足跟的位置,發現明顯的壓痛點,這種壓痛點會長期存在,有的人的壓痛會很劇烈。
足底筋膜炎是自限性疾病,但是,會引起姿勢偏斜、內側足弓觸痛、腳踝背屈受限、踝內力量減弱等情況,會影響生活質量。因此,需要進行恰當治療。有足底筋膜炎,要限制步行及跑步等活動,但可以參加運動,以不引起疼痛為宜。同時,要注意控制體重,選擇舒適柔軟的鞋,不要穿薄底鞋在過硬地面行走。可以考慮進行冰敷或超聲等理療,也可先用熱水泡腳後再進行跟腱與小腿肌肉的牽拉活動,每次做1分鐘,共做8到10次。如果疼痛較嚴重,則需要考慮使用踝背屈支具或是進行藥物局部封閉治療。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測查、快報、細節、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