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總是膝蓋疼到底是怎麼回事?膝蓋總是疼是什麼原因?
現如今,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受到膝蓋疼的困擾。有些人不禁感慨,沒有受過傷,為什麼膝蓋還有問題,總是膝蓋疼?那麼膝蓋疼到底是怎麼回事?
醫學上稱這種膝蓋疼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它發生的原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原發的膝骨關節病:不知什麼時候,什麼原因,造成關節軟骨磨損,疼痛,進展緩慢,佔大多數人;
繼發的膝骨關節痛:年輕時意外受傷造成的,遺留韌帶、半月板損傷,老齡男女,尤其是絕經婦女和患有前列腺增生疾病的,由於內分泌紊亂,影響了鈣的吸收、代謝,致使骨量減少或增生、或骨質疏鬆,是該病的常見原因,多見於肥胖老年女性。
骨關節炎造成的膝蓋疼痛可表現為:
1.關節痛最初為發作性,通常在受涼、過度勞累或輕微扭傷後發作,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
2.關節持續鈍痛,或關節腫脹,或活動時突然劇痛,出現「打軟腿」,大多數人還伴有下蹲困難;
3.一般在活動多時加重,休息後則減輕;
4.久坐不動後,剛開始活動時關節僵硬,並伴有疼痛,活動一段時間後,這種「粘滯感」才消失;
5.長年累月會出現關節變形,以「O型腿」最多見。
什麼樣的人群容易發生膝關節炎呢?
年齡大的人;超重的人;女性朋友;膝蓋受過傷的人;有腿部畸形的人;愛穿高跟鞋的人;過度運動的人;久坐不動的人。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避免損傷膝關節?
1.減少對膝蓋的損耗
不要扭著身體走路;不要單腳著地走路;不要在負重時,使膝蓋彎曲。
2.注意保暖
必要時戴上保暖性護膝護具,防止膝關節受涼。膝關節遇冷可導致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加重疼痛。
3.地面要軟
避免在水泥地等過硬地面上長時間行走,腳部著地時腳跟先著地,然後腳底、腳尖著地,讓整個腳平穩滾過地面。
4.避免暴走
過度運動可導致關節軟骨磨損或破壞。有關節炎的人,儘量減少關節的大幅度活動,尤其不宜負重跑步、登山、爬樓梯或暴走,以免增加膝關節磨損。可進行如遊泳、騎車等對膝關節負重小的運動,既鍛鍊了身體,又可避免膝關節損傷。
5.減輕體重
體重過重是關節骨質增生、軟骨退化、膝關節受損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導致關節軟骨受壓不均勻,繼而發生炎症。減輕自身重量,可以直接有效的減少關節負重,減輕關節壓力,而且,瘦一點對心腦血管也好。
6.增強腿部肌肉力量
很多損傷都是發生在體力不濟的時候,因此發達的肌肉,特別是股四頭肌,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膝蓋所承受的壓力,讓膝蓋的損傷降到最低。
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鍛鍊腿部肌肉力量呢?教你三個動作:
動作一
仰臥平躺,腿伸直,上抬約30-45度,堅持10秒,每組10—20次,肌肉有酸脹感即停止,也可以在小腿上綁適當重量的沙袋進行直抬腿訓練。
貼牆屈膝靜蹲,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上身挺直靠牆,重心落於足跟。膝關節不超過腳尖,屈膝角度小於等於90度,保持姿勢到力竭,10次一組,組間休息10秒,每天3組。
站立,屈膝,一手握緊同一側的腳踝,向臀部方向靠攏至最大,堅持20-30秒,每天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