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如今內地歌壇的搖滾,大家最先聯想到的往往不外乎汪峰、鄭鈞和許巍幾個人,許巍的搖滾,和汪峰、鄭鈞的風格大不相同,影響力卻極為深遠。
鄭鈞創作的風格非常鮮明,編曲最為「搖滾化」,《赤裸裸》《灰姑娘》《私奔》《回到拉薩》等,把張揚的真情實感都放進了歌中,但他已經很久沒再創作,而是在各大音樂節、演出活動,在自己的動漫公司、網際網路音樂公司事務中忙的不可開交。
汪峰的作品話題性十足,適應時代發展選擇走主流路線,還能改編網紅歌曲與年輕人接軌,創造了新的商業價值。
相比之下,許巍沒有很多技術性的東西,但創作出了許多好作品,從他的歌裡,能獲得許多溫暖、淡薄、寧靜和自由。
然而許巍的發展卻不是一帆風順,20幾歲時為了音樂組建樂隊,想大火一把,無奈以失敗告終。
經過許久的調整磨礪,他帶著上百首創作再次北漂尋夢,一首《執著》被田震唱紅,得到了張亞東、高曉松等人的賞識,還籤約了當時鄭鈞、田震所在的紅星生產社。
1997年,許巍的首張個人專輯《在別處》發表後立刻引起了轟動,那種滿懷理想而不得志的苦悶在歌裡展露無疑。
2000年,許巍發表了第二張專輯《那一年》,這張專輯記錄了他時而孤獨、時而狂野,時而期待、時而絕望,時而冷峻、時而熱烈的內心,他以為終於要熬出頭了。
可進入2000年,唱片行業行情混亂,盜版猖獗,搖滾樂的影響也逐漸見微,雖然這張專輯在後來被眾多人喜歡,但在當時銷量非常慘澹。
好的音樂並不一定會有好的市場,在唱片銷量不佳和生活重壓下,許巍患上抑鬱症。也是因為克服抑鬱,他開始信佛、運動,開始重新積極地接觸音樂,宛若一個新生的人,歌裡也傳達出豁達的心情,恬淡的生活和美好。
2002年,許巍推出第三張專輯《時光·漫步》,同樣才華橫溢,令人驚嘆,比如那首膾炙人口的《藍蓮花》。
許巍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後來發表的歌曲《旅行》《故事》《曾經的你》等等都被傳唱至今,就連他詮釋高曉松創作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也備受關注。
但讓他真正獨一無二的,是他音樂獨特的精神和氣質。喜歡搖滾樂的樂迷都會喜歡許巍,而有些不喜歡搖滾樂的樂迷也一樣會喜歡許巍。
對熱愛他音樂的人來說,許巍給予的力量或許不是一針腎上腺素,而是內心慢慢燃燒、卻從來不會熄滅的一團火焰。
有眾多樂迷的這麼一個人,卻一直淡於公眾視野之下。在魯豫的採訪中他說,以前發唱片為了宣傳曾上過節目,整個人會擰巴,身心都會有反應。
7月21日恰好是許巍51歲的生日,一如既往,沒有任何話題,也是因為他的性格使然。
生日當天,許巍在成都低調舉辦他的演唱會。許巍的演唱會沒有太多宣傳包裝,結果依然場場爆滿、一票難求。他說演唱會是一群在音樂上有共鳴的人的聚會,確實,去了現場的朋友說這是給心靈的一種釋放。
那麼許巍在樂壇究竟是怎樣一個存在呢?30年前就已經是傳奇,30年後的他依然繼續帶著音樂前行。你或許從他的音樂中聽不到聲嘶力竭的嘶吼,但卻永遠能給你溫暖的力量。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的是他,世外桃源裡的空谷幽蘭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