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人理解中,生孩子是一件非常耗費體力和精力的事情,自古以來我們國家女人生完孩子之後都是需要坐月子的。
早在南宋就有書籍,詳細記載女人生孩子後坐月子要做的事:
「凡婦人生產畢,且令飲童子小便一盞,不得便臥,……
高倚床頭,厚鋪茵蓐,遮圍四壁,使無孔隙,免被賊風。……
新產後不問腹痛不痛,有病無病,以童子小便,以酒和半盞溫服,五、七服妙,一臘(七日也)之後,方可少進醇酒並些小鹽味。……
若未滿月,不宜多語、喜笑、驚恐、憂惶、哭泣、思慮、恚怒、強起離床行動、久坐,或作針線、用力工巧,恣食生冷、粘硬果菜、肥膩魚肉之物,及不避風寒,脫衣洗浴,或冷水洗濯。
當時雖未覺大損,滿月之後即成蓐勞。
手腳及腰腿痰重冷痛,骨髓間颼颼如冷風吹,即有名醫亦不能療。大都產婦將息,須是滿百日方可平復。……
又不得濯足,恐血氣攻下,又不得刮舌傍心、刷齒及就下低頭,皆成血逆、血運,此產家謹護之常法也。
——陳自明《婦人良方》
從文言文的字句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坐月子期間,確實有很多注意事項:
閉門不出長期臥床、
關緊門窗防止吹風、
戴帽裹巾厚衣厚被、
不能洗頭洗澡乃至刷牙、
不許喝涼水吃冷飲乃至所謂「涼性」水果、
……
為什麼非要這樣呢?
據說,如果不按照這些要求去做,產婦必然落下使之悔恨終生的「月子病」。
不過,雖然「有名醫亦不能療」的「月子病」威脅這麼大,但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不聽話」、「不愛惜生命」的女人,選擇了不坐月子。
比如,英國的王妃凱特。
凱特王妃目前已經為威廉王子生下三胎,而每一次凱特王妃剛生產後所拍攝的公開媒體照片,都讓廣大中國女性震驚:
這英國王妃,不僅沒有我想像中的王室終極呵護待遇,而且剛生完就出門了,還穿了高跟鞋,穿得很單薄(比威廉王子還少)……
於是我搜了一下資料,發現歐美很多國家,都沒有「坐月子」這種習慣,主要原因是:
歐美人覺得生育只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根本不需要一個專門的恢復期,只要你自己感覺不錯,身體也舒服,第二天就可以去上班。
但至於她們會不會因此落下「有名醫亦不能療」的「月子病」,似乎就不得而知。
至於中國人對生育的理解,是一種會嚴重損耗身體的過程,因此在事後必須格外關注,才能慢慢恢復。
對於此種矛盾現象,不少堅持中醫傳統的支持者,都給出了一個讓許多國人點頭連連稱是的解釋:
歐美人不坐月子是因為他們和我們人種不一樣,體質不一樣。
不說這種「人種論」略帶有自我歧視色彩(這是說中國人天生比外國人體虛?),即使從生物學的角度出發,這種「人種論」所獲得的論據並不多。
其實,一個中國人和一個歐美人身體基因的相似程度,很可能大於一個中國人和另一個中國人身體基因的相似程度。
也就是說,中國人和歐美人,在天生的體質上並不存在太大的差別。
所以,我們沒有必要自我矮化,覺得中國人天生體質就是差,因此要格外懂得「養生」。
當然,即使坐月子在醫學上存在較大的爭議,但仍然不妨礙我們從文化、傳統和傳承方面去理解「坐月子」這種風俗。
也就是說,你可以選擇坐月子,畢竟是你的個人自由。但應該要時刻注意的是:
千萬不要讓不合理的"坐月子"方式,反過來對身體帶來傷害。
首先,我國很多女人坐月子期間,大多躺在床上很少下床活動。如果一個人長時間躺在床上,無論是身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是不利的。
長期不運動,不止會長胖,還會身體的運動機能嚴重下降。
因此,產後多休息是對,但千萬不要一直在休息,應該保持適當的運動。
適當運動可以增強免疫力,加快產後恢復,同時能維持血液循環,顯著減少產後痔瘡、盆腔炎和深層靜脈血栓的發病率,對產婦的長久健康大有裨益。
另外,產後女性反而要格外注重清潔衛生。
不能洗澡洗頭的做法,請一定要拋棄掉,現代社會條件好了,熱水能夠充足供應,吹風機可以保證頭髮及時吹乾,保暖工作做得很好,完全不用擔心孕媽洗澡時受涼。
產婦連自己的個人衛生都不能做到位,身體怎麼能很好的恢復呢?
如果坐月子時是在夏天,做好降溫工作也很重要。
要合理使用通風、空調、電扇等設備,控制好室溫。
定期開窗通風,也可以減少空氣中的病原體,減少產婦呼吸道感染的概率。
慘痛的經歷告訴我們:盲目捂著反而容易生病。
對於坐不坐月子,這些年來的爭議很大。
老一輩相信傳統的老人,往往會用「等你老了就知道」來恫嚇初為人母的女性,想讓她們去盲目遵守傳統,去坐月子。
其實這種「恐嚇」的做法,真的很不妥當,因為,焦慮,是產後抑鬱的誘發因素。
但反過來,我們也不應該過分怪責老一輩人,畢竟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和認知就是這樣,更沒有必要為此而爭論不休。
只要懂得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我們還是能坐月子的,科學地坐月子。
最後,還是必須提醒那些初為人父的爸爸們,多關心和理解你剛生產完的妻子,這比該不該坐月子更重要!
答應我,可以嗎?
-END-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網易新聞 • 曲一刀
文能提筆安天下 武能飆車定乾坤
掃描關注公眾號,查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