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重新認識城管和小攤販了!《城市夢》為國產紀錄片提供了一個...

2020-11-17 中國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實習生鄭豔文胡敬超攝影新媒體支持孫貝劉金環

  城管與攤販,在商業化社會中,人們賦予這兩個職業的是更多的矛盾和衝突的色彩。當武漢、城管、攤販這三個詞彙聯繫到一起,會發生怎樣的化學作用?8月28日,紀錄電影《城市夢》將在全國院線上映,8月23日晚,該片在鄭州奧斯卡熙地港影院舉行鄭州首映會,來自鄭州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部分主流媒體成為河南首批觀眾。

  真實、震撼、溫情成為觀影關鍵詞,如何將一部紀錄片講得生動好看又能讓人產生共鳴?《城市夢》也為國產紀錄片提供一個鮮活的樣本。

  影片一開始就將雙方的主要矛盾擺了出來

  《城市夢》的故事背景是2014年,影片一開始就將雙方的主要矛盾擺了出來,武漢市要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整治城市裡的非法經營就成了當務之急,來自河南南陽鎮平縣的70歲老人王天成一家雖佔道經營多年,但這個違建報亭是維持他們一家生計的保障,也是孫女成為武漢人,實現一家人城市夢的唯一陣地。

  製片團隊分成了兩個攝影組,一組跟隨著武漢城管執法人員一起執法、旁觀記錄;另一組則跟隨著王天成一家,記錄他們的一言一行。現場有觀眾詫異這麼真實的紀錄電影是怎麼拍出來的,其間會不會遇到很多阻礙?製片人戴年文介紹,和城管部門協商同意拍攝後,對方並不幹涉團隊的拍攝行為,王天成一家人剛開始還是抗拒的,還說要砸攝像機,「慢慢取得信任後,我們就可以進到他家裡去拍,城管也不在乎他們吃飯、工作的場景,剛開始大家都很緊張,經過一個積累過程後,大家都緩和起來,慢慢就好了。」

  王天成一家的故事很精彩,老兩口身體不佳,兒子王兆陽曾在工廠打工,因為發生事故而失去了半隻右手,兒媳婦張瑞華則性格直爽、心直口快,孫女王展萍在襁褓中和家人來到了武漢,十多年來從未曾回去過河南老家,故鄉早已成他鄉。

  《城市夢》包含的元素很多,比如王天成兒子王兆陽的戲就讓人印象深刻,他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也因為被親情的裹挾而表面上與父親一起積極地對抗城管執法者,但他私下對於父親的言行難以認同,他也希望可以積極配合城管的工作而達成和解。

  大河網絡傳媒集團總編輯孟磊表示,《城市夢》看得他既感動又震撼,感動是指《城市夢》團隊用數年堅持記錄了城市飛速發展下的個體樣本,而且抓了一個這麼好的熱點。震撼則是《城市夢》表面上講的是王天成一家的境遇,但代表的是以中原人為代表的黃河文明是如何一步步走出去的,「王天成一家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像我們祖先歷史上的南遷,中原人能在全國各個地方生根發芽開花,可比王天成一家遇到的困難多太多了。王天成一家三代人的努力讓孫女成為武漢人,是一個非常好的夢,每個人的城市夢匯集到一起,就代表著中國夢。」孟磊說。

  文化學者,《客家萬裡行》策劃人齊岸民認為,包括鄭州、武漢在內的很多城市都是遷徙城市,中原人在遷徙過程中不斷把中原文化帶到外地,再經過一代代繁衍生息形成當地文化特色,他認為,「很難從傳統概念去界定《城市夢》的類型,看電影的過程中我一直在轉換思路,一開始以為它是紀錄片,看著看著覺得是故事片,裡面幾個小專題又像是新聞報導中常用的專題片,《城市夢》把電影類型的界定混沌化了,但呈現了一個好故事。」

  《城市夢》為國產紀錄片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樣本

  在當晚的看片會後,很多觀眾被影片中城管人員的一句話打動,「他們(攤販)是生活的弱者,我們是工作的弱者」。作為城市文明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城管著實背負了太多誤解甚至罵名。

  鄭州市城市管理局黨委副書記李平也是當晚首映會的觀眾之一,他認為這部電影題材雖小,恰恰反映了國家非常重要的生存問題,這也是他看過的涉及城市管理題材影視作品中為數不多的鏡頭感細膩的作品,李平表示,「整部影片比較平衡地表達了雙方的境遇,沒有說向著城管或者是向著王天成一家,以及結尾的戛然而止收得很好,沒必要讓觀眾看到誰勝誰負,其實觀眾心中很清楚。」

  影片中有王天成掌摑城管隊員的場面,李平介紹,這在城管行政執法中是司空見慣的場面,現實中遇到的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城市夢》是這個時代非常需要的影片,公映後我們可能會請相關執法人員坐下來一起觀看。城市管理是城市治理體系中的組成部分,作為執法人員,我們這支隊伍必須不辱使命,懂得該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知道自己身上的擔子和責任有多重,這是很重要的。」

  河南省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金東博士有過在武漢讀書的經歷,對《城市夢》中的場景很有感觸,他認為,「王天成一家背後反映的是一個由進城農民工、失地農民、城市失業人員以及城市低收入者等構成的數量龐大的弱勢群體。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其真正的內涵應該是讓城市裡每一個人都能擁有美好的生活,其中就包括廣大弱勢群體,這也是我們共同的努力目標。」金東說。

相關焦點

  • 是時候重新認識城管和小攤販了!《城市夢》為國產紀錄片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樣本
    當武漢、城管、攤販這三個詞彙聯繫到一起,會發生怎樣的化學作用?8月28日,紀錄電影《城市夢》將在全國院線上映,8月23日晚,該片在鄭州奧斯卡熙地港影院舉行鄭州首映會,來自鄭州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部分主流媒體成為河南首批觀眾。真實、震撼、溫情成為觀影關鍵詞,如何將一部紀錄片講得生動好看又能讓人產生共鳴?《城市夢》也為國產紀錄片提供一個鮮活的樣本。
  • 是時候重新認識城管和小攤販了 紀錄片《城市夢》8月28日上映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中國首部以城市管理中真實案例為題材的紀錄片《城市夢》即將於本周五(8月28日)在各大影院上映。25日,該片在青島德納影城舉行提前點映。影片出自高分紀錄片《生門》導演陳為軍之手,這一次,他將鏡頭對準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上河南籍水果商販王天成一家,講述了王天成一家與城管為了各自的「城市夢」博弈的故事。不少觀眾在觀影后表示,影片客觀、真實:「是一部充滿著人文關懷,有溫度的影片。」
  • 《城市夢》:一場城管和小攤販的」溫情戰爭」
    《城市夢》,將於8月28日全國公映,陳為軍導演作品大家都知道,紀錄片是一個很小眾的市場,不像商業片、娛樂片那樣為大眾所熟知,但其實這是大家對紀錄片的一種誤解,其實優秀的紀錄片,也是非常的好看,情節激蕩起伏、令人震撼。
  • 城管與攤販,紀錄片《城市夢》28日全國公映
    陳為軍導演歷時五年多完成的新作《城市夢》,不僅僅是提供了一個答案,也還以充滿著溫情主義的人文關懷,融入了我們幾乎每一個人多多少少的「城市夢」。他雖然總結的是創作《望長城》等紀錄片的經驗,但「有聲有色」其實也是把一個紀錄片的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吸引觀眾的一個概括。 為什麼很多觀眾不愛看紀錄片?一個主要原因便是故事講得很枯燥,缺乏了起伏波折,也缺乏了吸引力。
  • 被武漢城管官方力薦的紀錄片,顛覆城管與攤販強弱的刻板認識
    事實上,這不過是我國諸多城管與商販衝突事件中的一個小小案例。《生門》《好死不如賴活著》《請為我投票》等高分紀錄片的導演陳為軍,把他最新的作品鏡頭就對準了城管和擺地攤的商販。而故事的發生地,仍然是他最為熟悉的湖北武漢。《城市夢》劇照。
  • 武漢《城市夢》8.2分超過《八佰》,影迷:近年來最好的紀錄片
    今天要給大家安利一部關於武漢的紀錄片《城市夢》。 片長102分鐘,如實講述了2014年9月,武漢市洪山區城管局,對攤販王天成一家佔道經營的處理情況。 2、城管與小攤販間的「愛恨糾葛」 紀錄片取景於14年武漢的魯磨路。
  • 中國首部城管紀錄片!《城市夢》到底是誰的夢?
    如今執導的《城市夢》,更是被奉為中國首部城管紀錄片。在這部紀錄片中,陳為軍依舊用熟悉的鏡頭,直擊現實,沒有太多技巧,每一個鏡頭是都真實還原,不矯揉造作,就像陳為軍導演其它的紀錄片一樣,觀看之餘總會讓我們陷入思考之中,反思這個現實社會的方方面面。
  • 看了城管題材紀錄片《城市夢》,基層執法人員有啥話說?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悅生 實習生 魏妙 近日,全國首部城管題材紀錄片《城市夢》在鄭州點映,來自省內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省內主流媒體記者代表現場觀影。此外,來自鄭州市城管系統的4名基層一線執法人員也觀看了影片。看完後,這些基層一線執法人員有啥話要說呢?
  • 《生門》導演陳為軍推出紀錄片新作《城市夢》記錄城市管理「攻防...
    《城市夢》海報羊城晚報記者 胡廣欣《生門》《好死不如賴活著》等高分紀錄片的導演陳為軍近日推出新作《城市夢》,該片將於8月28日上映。《城市夢》以城市治理為題材,講述武漢繁華街道上一場城管與小販之間的「攻防大戰」。8月24日,《城市夢》在廣州舉行提前看片會,有觀眾表示該片「非常真實」,「可以引發不同角度的討論」。《城市夢》的故事圍繞武漢一支城管中隊與小攤販王天成一家展開。王天成一家是在武漢生活的外地人,他與老伴、兒子、兒媳、孫女共五口人靠著一個舊報刊亭謀生。
  • 為什麼中國城管是頭號全民公敵?|《城市夢》專場放映(內含福利贈票)
    他把目光聚焦在高考的《出路》,聚焦於「小學生政治」的《請為我投票》,聚焦於愛滋病的《好死不如賴活著》……陳為軍的每一部紀錄片都直戳社會的痛點,作品之於時代的珍貴:在於創作者用自己的方式不停止思考。 今年,大家期待已久的《城市夢》上映了,這一次他把鏡頭對準了武漢市魯磨路的小攤販和城管。
  • 城管題材電影紀錄片《城市夢》在武漢首映
    人民網武漢8月12日電 (張沛)近日,城市管理題材紀錄片《城市夢》在武漢首映,影片在武漢拍攝,聚焦城管執法遇到的佔道問題。按照城市發展規劃需要徹底清理所有沿街攤販,小販和城管的矛盾升級,一場「生存保衛戰」就此展開……是嚴格執法的城管碾壓佔道小販?還是,最牛「地攤王」釘牢城市中心?《城市夢》由知名紀錄片導演陳為軍執導,歷時6年完成。
  • 聲色俱全,紀錄片《城市夢》以溫情主義溫暖人心
    陳為軍導演歷時五年多完成的新作《城市夢》,不僅僅是提供了一個答案,也還以充滿著溫情主義的人文關懷,融入了我們幾乎每一個人多多少少的「城市夢」。於是,在陳為軍看來,「拍攝一部城管和小販的紀錄片,或許可以回答這一反問,但我覺得更能讓世界讀懂中國政府和人民。在當前中美貿易衝突升級為全民脫鉤的形勢下,是否讓外界覺得打交道40年的中國突然變得很陌生?其實就是在中國國內,也有很多觀眾並不清楚地認識當今中國的巨變。就像城管與小販,並不是貓和老鼠那樣簡單」。
  • 紀錄片《城市夢》,真實還原了一個社會底層人物的城市夢
    一部小商販與城管抗爭的真實記錄這是一部真實的紀錄片,沒有編劇更沒有任何的演員,但他比許多商業大片好看百倍,這就是不久前上映的紀錄片《城市夢》豆瓣評分高達8.2分,超越同期的許多商業大作,因為它真實接地氣,它是一部小商販與城管抗爭的真實記錄,更是一個小人物城市追夢歷程的真實呈現
  • 城管與小販鬥智鬥勇,紀錄片《城市夢》8月28日上映
    南都訊 記者丁慧峰以城市治理為題材的紀錄片《城市夢》8月25日在廣州舉行看片會,該片出自高分紀錄片《生門》導演陳為軍之手,講述了武漢繁華街道上城管與小販的一場鬥智鬥勇的「攻防大戰」,將於8月28日全國院線上映。
  • 武漢釘子戶水果販拒不搬遷,和城管鬥智鬥勇,恩怨情仇《城市夢》
    他的紀錄片收官之作——關於城市夢,中國夢,即將全國公映。這部紀錄片終於拿到龍標,將於8月28日走進院線,首映城市之一就是故事的發生地——武漢。陳為軍導演的新作冷靜克制且戲劇化地記錄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佔道經營整治,卻又不販賣噱頭,以充滿著溫情主義的人文關懷,融入了我們幾乎每一個人多多少少的「城市夢」。
  • 襄陽城管與經營戶同看紀錄片《城市夢》 促進理解與信任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王沛沛)9月12日,襄陽市樊城區城市管理執法局組織城管隊員與轄區經營戶一同觀看紀實影片《城市夢》。觀影結束後,雙方開誠交流,促進相互間的理解,增進信任。
  • 聲色俱全,紀錄片《城市夢》以溫情主義溫暖人心
    陳為軍導演歷時五年多完成的新作《城市夢》,不僅僅是提供了一個答案,也還以充滿著溫情主義的人文關懷,融入了我們幾乎每一個人多多少少的「城市夢」。「故事,是對一件事或一系列事件進行有趣的敘述或講述,以吸引傾聽者,無論他們是讀者、聽眾,還是觀眾。最基本的一點是,一個故事要有開端、發展和結局,得有富有感染力的角色、上升的張力,以及實現了某種程度的和解的矛盾。
  • 悲情刁民掌摑溫柔城管,紀錄片《城市夢》青島點映劇情緊張風格驚豔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5日訊 導演陳為軍憑藉紀錄片《生門》贏得國內、國際多項榮譽,他的新作《城市夢》8月25日在青島德納影城舉行首場點映。這部紀錄片講述了武漢一家佔道經營的「刁民」和當地城管之間鬥法的故事,陳為軍的鏡頭深入雙方的幕後,觀眾站在上帝視角,一邊看著城管不厭其煩地走程序、拍攝資料、實地測量,為的是拆掉刁民一家的水果攤,另一邊俯視刁民一家在破爛不堪的家裡商量對策、夫妻憶舊、督促女兒讀書。與注重思想性、藝術性的紀錄片不同,《城市夢》的風格寫實、劇情緊張刺激,被業界認為具有許鞍華導演的風格,確實讓人聯想起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
  • 城管家屬看紀錄片《城市夢》,「在片子裡,我看到了互相理解」
    長江網8月19日訊 城管題材紀錄片《城市夢》裡,原洪山城管中隊長胡毅峰被「地攤王」王天成吐口水、扇耳光,胡毅峰妻子汪麗珺下午在街道口某影院看片,對丈夫被「欺負」的這一幕表現平靜,「我理解,他們一直這樣。」
  • 《城市夢》紀錄片劇集年內上線
    該片製片人戴年文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該片首輪上映後還會推出11集劇版,年內將在愛奇藝上線,「劇集版《城市夢》比電影版內容更豐富、更紮實,精彩程度不亞於紀錄片《生門》。」製片團隊分成兩組 分別拍攝城管和王天成一家《城市夢》出自高分紀錄片《生門》導演陳為軍之手,講述武漢繁華街道上,城管與小販的一場「攻防大戰」:小販王天成一家是在武漢生活的外地人,他與老伴、兒子、兒媳、孫女共五口人靠著一個舊報刊亭謀生。10多年來,他們把舊報刊亭違章改造成雜貨攤、水果攤,佔道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