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界有個「掃地僧」 他的事業卻改變了世界格局

2020-11-20 中國新聞網

  畢生科技報國的彭士祿院士,是革命家彭湃的兒子,是我國科技界深居簡出的「掃地僧」

  中國核動力事業「墾荒牛」的「澎湃人生」

  他的名字很少為外界知曉,他的事業卻改變了世界格局

  他是我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是當之無愧的我國核動力事業「墾荒牛」。在他長期秘密工作過的四川基地,許許多多的老同志都是他的「科技鐵粉」「迷弟迷妹」。一輩子不居功、不求名、不逐利,將畢生智慧都傾注於科技報國上

  本報記者謝佼

  11月18日,在北京的一個醫院裡,一個蛋糕,滿屏祝福,在女兒彭潔的陪伴下,彭士祿幸福地度過了95歲生日。這位鬚髮皆白的老人抱著一個維尼熊,笑得像孩子一樣。

  他的名字很少為外界知曉,他的事業卻改變了世界格局。

  他是我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是當之無愧的我國核動力事業「墾荒牛」。在他長期秘密工作過的四川基地,許許多多的老同志都是他的「科技鐵粉」「迷弟迷妹」。

  他是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京舉行,彭士祿榮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成為繼朱光亞、錢正英、徐匡迪、鍾南山、潘家錚、師昌緒、張光鬥等院士之後,第八位獲得此項殊榮的科學家。

  他是革命家彭湃的兒子,是我國科技界最為深居簡出的「掃地僧」,一輩子不居功、不求名、不逐利,將畢生智慧都傾注於科技報國上。他初心拳拳,時刻牽掛著我國核動力事業,為之奉獻一切。

  掌握人類智慧最強的火焰

  且讓時光倒回到1958年。

  核潛艇是世界大國最有效的戰略核打擊手段之一,擁有彈道飛彈核潛艇的國家才稱得上是真正具備核反擊能力的國家。當時,核潛艇已經誕生,美國、蘇聯等先後擁有了核潛艇。

  新中國遭受到核威脅、核訛詐後,毛澤東等第一代領導集體決定,上馬中國原子能工業。原子彈、氫彈和核潛艇這「兩彈一艇」,成為最急迫的安全屏障。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毛澤東的這句名言,至今仍銘刻在中國核動力設計研究院的陳列牆上。

  1958年,中國研製核潛艇工程啟動,彭士祿受命主持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該工程和研製原子彈一樣被列為國家最高機密。

  中國曾寄希望蘇聯給予核潛艇研製技術援助,但蘇聯沒有答應。1959年9月,赫魯雪夫到中國參加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慶典,毛澤東在同他會談時,再次提出核潛艇援助問題,卻被一口拒絕。

  核潛艇研製涉及23個省市,2000多個單位,4萬多臺設備,哪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全局。當時受到極「左」路線的幹擾,彭士祿頂著巨大壓力,立即將情況通過聶榮臻向周總理反映。中央大力支持,為核潛艇研製大亮綠燈,涉及哪裡,一律以此為重,恢復相關科研生產秩序。

  「研製核潛艇是我們現在最大的政治!」彭士祿在大會小會上,一次次強調。

  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不提階級鬥爭是難以想像的。臺下與會的人們都驚呆了,會後他們悄悄告訴了彭士祿的妻子:「他不怕有人檢舉揭發啊!真是膽大啊!」

  他襟懷坦蕩,只認真理,只怕核潛艇事業不成功。

  這種只認真理的風氣,迅速在科研領域轉化為生產力。1970年8月30日,彭士祿領軍建造的中國第一座潛用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啟動試驗,主機達到滿功率轉數,相應的反應堆功率達99%。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在糧食不夠、靠野菜充飢的年代裡,中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造出了第一艘核潛艇,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我國成功擊破了那些超級大國的核威脅、核訛詐、核封鎖,掌握了人類智慧最強的火焰。

  這背後,隱藏著彭士祿等科學家幾代人怎樣的奮鬥?

  奮起世代忠烈 嘗遍百家辛酸

  彭士祿的父親彭湃,是中國共產黨最堅定的戰士之一。

  彭湃1896年出生於廣東海豐縣一個大地主家庭,1917年東渡日本留學,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在日本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並經歷了「五四運動」。1921年,彭湃從早稻田大學畢業回到家鄉,辦教育、辦報紙,到農村開展革命運動。1922年7月,彭湃成立了海豐縣第一個農會,幹革命燒掉自家田契,將家產分配給農民,被毛澤東稱為「中國農民運動大王」。彭湃的妻子蔡素屏剪掉纏腳布、識字學文化,賣掉陪嫁的金銀首飾,把錢捐出來作為農會的活動經費。

  1928年,海陸豐農民運動失敗,3歲小士祿的母親和父親先後被殺害,國民黨搞白色恐怖,到處搜尋彭湃後人,要斬草除根。

  彭士祿現在依稀記得,在一個黑夜裡,他們先是逃到了一個牛窪裡去,待了一晚上,後來又輾轉到好幾個村裡。後被七嬸帶去香港,再到澳門與祖母會合。

  在澳門,一家人很困難,靠糊火柴盒維生。七叔彭述也是共產黨員,1931年把小士祿帶到了潮汕地區。地下黨組織把他送到了山頂的阿媽家,那時他才五六歲,後來又在山下的阿爸家住過。

  再後來,他又住在韓江一帶的楊姓的爸爸家,準備等待合適的機會去瑞金蘇區。結果在去瑞金的路上,兩位帶他去的東江縱隊負責人犧牲了,小士祿由紅軍遊擊隊隊長陳永俊帶回了自己家,由他的母親潘舜貞撫養,小士祿稱她為姑媽。在這裡,小士祿待了一年。姑媽家很窮,但是姑媽一家和全村的百姓們硬是一起湊錢,把小士祿送去了學堂,讓他讀書受教育。

  1933年陰曆七月十五日,國民黨反動派包圍了陳家,姑媽一家和小士祿一起被逮捕,押送到潮安監獄。由於年紀小,小士祿和姑媽一起住在女牢房,在這裡他還見到了山頂阿媽——為了小士祿這個烈士後代,兩個媽媽都被抓進了監獄。

  幾個月後,小士祿又被單獨押送到汕頭石炮臺監獄,在這裡他被國民黨反動派列為小政治犯。在監獄門口,國民黨還給他照了一張照片,登在當時廣州的民國日報上,標註著「『共匪』彭湃之子,被我第九師捕獲」,目的是為了邀功。

  那時,小士祿吃的飯裡都是沙子、蟲子,他周身長滿蝨子,沒有被子蓋,蓋一個破麻袋。一年後,他又被押送到廣州感化院,在這裡小士祿差點病死,他發高燒,渾身打擺子,全身癱瘓,上廁所也要爬著去爬著回來。

  他在感化院待了一年後被遣散,回到潮安當了小乞丐,跟著隔壁嬸娘乞討為生。不久後,他再一次被抓,關押到潮安監獄。後來,在地下黨組織和愛國人士的幫助下,他被祖母認領出獄,幾經輾轉,直到1940年底才到了延安。

  「那位記不住名字的阿爸對我很好,我看見旁邊人家種著潮州柑,嘴饞,阿爸便拿著打來的魚去跟人家換柑給我吃。」彭士祿曾深情地回憶,「從4歲成為孤兒直到延安,我在幾十位老百姓家裡住過。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我一點也沒有缺失家人的那種親情和愛。我深深地感到老百姓那種深情厚愛,我就是工作一輩子、幾輩子都還不完這個恩情。」

  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

  在延安,這批歷經磨難的紅色孤兒,終於有了安靜的書桌。彭士祿常常對同學們說:「我們的父母經過殘酷的鬥爭,有的還流血犧牲了,要不好好學習,怎麼對得起自己的父母親,怎麼對得起黨?」

  1951年,品學兼優的彭士祿通過考試赴蘇聯留學。每一名留學生都知道,當時我國培養一名留學生所花的費用相當於培養國內25名大學生。大家都有一個信念:必須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學好本領,奉獻祖國。

  彭士祿學的專業是化工機械,他所有的功課全部是優秀成績。畢業時,獲得了蘇聯頒發的優秀化工機械工程師證書。

  1956年,彭士祿即將本科畢業時,正逢陳賡大將訪問蘇聯。陳賡把他叫到大使館,跟他說:「中央已決定選派一批優秀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願意嗎?」

  「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彭士祿毫不猶豫地回答。從那一刻起,彭士祿就與共和國的核事業緊緊連在了一起。

  學成回國,他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動力。蘇聯撤回援華專家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成為彭士祿和同事們的必然選擇。

  1965年,數千名工程技術人員從全國集中到了四川一個地圖上找不到的荒僻山谷。我國第一個核動力研發綜合基地就此誕生。

  住「幹打壘」的半地下室,夏天沒有空調,冬天沒有暖氣,沒有資料、沒有圖紙、沒有設備、沒有經驗、沒見過實物……這些困難阻擋不了人們報國的腳步。在完成第一代核動力陸上模式堆初步設計的同時,物理熱工、結構、應力、焊接、水力、化學、控制等15個實驗室的設計也相繼開展。

  各研究所相繼搬入,科研人員和家屬登上悶罐車,許多人不知道去哪裡,悶罐車停停走走,一個星期才到目的地。這裡,生活區離工作區數十裡地,沒有燃料,沒有蔬菜,子女入學、入託無門,只能被鎖在家中與小人書做伴……

  當時,設備安裝十分困難。重達60噸的反應堆壓力容器,需十多輛汽車牽引,小心翼翼地翻越十幾公裡山路;沒有大型裝卸設備,只能發動群眾推、拉、頂、吊,將其「挪」進廠房。

  那時,設計隊以農村小學校作為立足點,男同志全部住在小學校禮堂,竹片床,打通鋪,與鼠蛇共住;女同志住在公社木樓角上。借兩間教室,作為設計室。點煤油燈,照明設計。夥食,自己辦。冬天陋室四面透風,不蔽風寒。

  每天朦朧將曉之際,在萬籟俱寂中,用紙制的土廣播筒向山谷、盆地周圍農村喊播著時事要聞,女高音悠悠傳遍山谷。

  地質隊帶來柴油發電機,晚上放電影,引來了滿山火龍,老鄉們都打著火把下山來看電影。這在山谷中是千年盛事。

  有一次,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來四川基地考察。他進了山溝裡,想給遠在日內瓦的夫人打電話報個「平安」,卻被告知沒有能通到國外的長途電話——這裡打電話得經過地方郵局轉接,通話質量差,與北京通話都得扯著嗓子喊。

  實幹永遠出真理

  生活的困難尚在其次,科研的困難才是百爪撓心。

  「困難時期,我們都是吃著窩窩頭搞核潛艇,有時甚至連窩窩頭都吃不飽。糧食不夠,挖野菜、白菜根吃……那時沒有電腦,就拉計算尺、敲算盤。那麼多的數據,就是這樣沒日沒夜算出來的。」彭士祿回憶說。

  當時,許多人對「核動力」的知識都幾乎為零,他們「有學電的、有學化工的、有學儀表的」,無論在設計還是在建造過程中,對某個技術上的問題意見不一致,甚至發生激烈的爭論,就成了「家常便飯」。

  各種爭論太多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出現這種情況,彭士祿就對研究人員說:「不要吵,做實驗,用實驗結果說話。根據實驗結果,我來籤字,我負責!」

  為了驗證物理人員幾個月來手搖計算的結果,彭士祿與韓鐸、周明生、焦增庚、毛玉姣等人多次往返原子能所零功率堆上做試驗。為了在大氣壓等具體參數上取得準確數據,彭士祿和同事們通過國家工業技術大調查後,長期對參數和主方案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論證。

  「三年自然災害」困難時期,工程下馬,彭士祿還利用在中國科技大學兼職教學的條件,帶領韓一洽、潘系人、裘懌春、劉聚奎等技術人員,忍飢挨餓堅持在北太平莊搞科研。大家硬是憑著堅信核潛艇上馬的信念,「鑽進去,迷上它」,克服重重困難,在理論設計上突破了堆芯控制布置方案的設計。

  他們著迷到什麼程度?據回憶,有一次,為改善幾位單身漢的生活,彭士祿特意安排幾位攻關者到家吃餃子。吃飯前,夫人馬淑英手抓一把筷子擺上桌,幾位技術人員竟從馬淑英手握筷子的一瞬間獲得靈感,聯想到反應堆控制機構的突破。

  因為被封鎖,一切靠摸索,爭論時刻不停。圍繞採用什麼堆型形成的爭論,尤其尖銳。彭士祿綜合團隊意見,對國外資料和國內重水堆實地考察,經過認真計算、比較,提出一套在陸地上建造模式堆的設想。然而,這種設想被一些人全盤否定,力主把反應堆建在艇上,一步到位。

  彭士祿據理力爭:「中國亙古至今沒建過核潛艇,核潛艇是何物?只有在國外發表的照片和公開出售的玩具上見到。如果沒有一個模式堆做實驗摸索,進行科學論證,心裡沒底,是紙上談兵。陸上模式堆不是仿真機,不是計算機模擬,而是真槍實彈,是完完全全的原子反應堆!」

  兩種意見方案立即層層上報,經過激烈爭論和反覆論證後,周總理表態:為核動力潛艇一次建成試驗成功,必須要建立陸上模式堆。

  在核潛艇採用什麼堆型、艇艙內一體化布置和分散布置的問題上,又一次爆發了激烈的爭論。彭士祿根據中國的國情和技術,主張採用壓水堆,而一些人偏主張搞增殖堆和一體化布置,並說彭士祿的這一套是「爬行主義」,不能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彭士祿認為:增殖堆理論上有,但不好控制,見水和空氣容易爆炸;一體化壞了一個小零件,都得把密封蓋打開修理,太複雜貽誤戰機。

  最後,在錢三強的支持下,上級批准彭士祿方案。事實證明了彭士祿所提方案的合理性,美國、法國等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都不是一體化布置,也不是增殖堆。美國第二艘核潛艇雖然採用鈉冷堆,但老是出問題,最後拆掉改成壓水堆。

  1970年8月30日,中國第一座潛用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首次達到設計滿功率。彭士祿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裝備、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並參加指揮了第一代核潛艇的調試和試航。

  將核能服務於社會

  將核能服務於社會、實現和平運用核能的理想,是包括彭士祿在內的核動力專家的畢生心願。

  1982年,國家決定在廣東引進國外技術設備,建造內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項目,並成立廣東核電建設指揮部,任命彭士祿擔任總指揮。彭士祿再次披掛上陣,撲到我國首個商業核電站事業中去,為大亞灣核電站以及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

  參與其建設的老專家郭天覺曾撰文回憶,改革開放初期,廣東能源緊缺,電力經常「停三開四」。彭士祿講得最多的是「抓緊時間」「儘快保證廣東核電站建成,每一天就是100萬美元的利息」。他經常深夜與大家一起聊工作,問進展。

  彭士祿說,他一生只幹了兩件事:潛艇核動力、核電站。他到哪裡就把敢「拍板」的精神帶到那裡。秦山二期核電站建設時期,彭士祿決定將「招投標制」引入工程建設。當時,正是改革開放初期,很多人頭腦中都有「計劃經濟」的框框,爭論很厲害。最後還是彭士祿拍板,堅持招投標制,大膽邁出了第一步。

  他的每一次拍板,都拍出了速度,拍出了性格。但是,「大膽」並非有勇無謀,「拍板」並非胸中無數。有人問他:為什麼敢於拍板?他說:「有個秘訣,一定要用數據說話。」牢牢掌握實驗數據,是他大膽決策的科學依據。

  還有人問他,那麼多次拍板,有沒有拍錯的時候?彭士祿毫不掩飾地說:「有啊,怎麼可能沒有?錯了,我就改過來,再繼續前進。幹事業就要有點冒險精神。只要三七開,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就可以幹,不然,都準備好了,要我們幹什麼?」

  他主持建立的核動力裝置主參數計算方法,在主參數選定、系統組成及關鍵設備的選型等方面有很強的使用價值,並可應用於壓水堆核電站。他對秦山一期核電站由熔鹽堆改為壓水堆的堆型選擇方案確定,起了關鍵作用;他提出了大亞灣核電站的投資、進度、質量三大控制,撰寫了《關於廣東核電站經濟效益的匯報提綱》,為大亞灣核電站的上馬打下了基礎。

  恬淡自守的幸福

  在彭士祿看來,恬淡自守就是最大的幸福。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有多麼了不起,也從來不愛拋頭露面。

  1991年,在撰寫中國飛彈核潛艇的誕生歷程時,彭士祿的事跡才開始為人們所知曉。國內外很多人稱讚他是「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核電站創建人」,對此,彭士祿堅決反對。

  「我聲明,核潛艇工程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不是我個人的創造,是千萬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幹部集體努力的結晶。雖然前幾年大家把我抬到了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的位置,基層傳說很多,說我『是中國的核潛艇之父,可與美國核潛艇之父比肩』,對此絕不敢當,對我來說這是貪天之功,我不接受!」彭士祿曾無數次地對同事們說。

  「我雖然在其中作了一些技術組織工作,參與了一些領導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只能說,這是我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黨對我有恩,是黨把我從一個孤兒培養成一個能為國防事業做點貢獻的技術專家,我知足了!請不要忘了,當時主要負責任的,除了我之外,還有許多基層的黨政領導,不能忘記他們,李毅、周聖洋所長、蘇萍政委、趙仁愷、孟戈非、李樂福、韓鐸、昝雲龍、蔣濱森、沈抗……」

  彭士祿永遠都忘不了李宜傳。李宜傳在陸上模式堆之前就割了一個腎,但仍然堅持在模式堆上,帶病工作,乾脆把被子搬到控制值班室,最後犧牲在試航的核潛艇上……這些可敬的戰友,讓彭士祿止不住熱淚盈眶。

  四川基地孤獨寒冷,卻被彭士祿稱為「四川老家」。原來身體好的時候,每見到四川老家來人,他都喜歡拉到家裡喝上一杯小酒。他想念著四川老家的奮鬥歲月。

  「四川老家地方潮溼,喝點酒能驅寒。人們不了解核電,常擔心反應堆會爆炸。我還用高度酒和低度酒的比喻,說破了這個謎團!」彭士祿笑眯眯的,「核電站像啤酒,鈾含量約為39%;原子彈像酒精,鈾含量高達90%以上,酒精用火一點就著,而啤酒是點不著的……」

  從1970年8月30日四川大山深處的我國首次核能發電,到如今「華龍一號」成為「國家名片」,我國掌握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首堆示範工程進展順利。核動力人用沉甸甸的奉獻,託起核動力,鑄起核電站,挺起共和國和平利用核能的脊梁。

  這樣一位可敬又可愛的老人,能夠擁有他和他的同事們,是國之大幸,是我們的福氣。

  祝彭老生日快樂!

相關焦點

  • 《紅海行動》提出的三個問題,改變了中國電影在世界上的格局
    如果林超賢導演的《湄公河行動》改變了我們對主旋律電影的認識,那《紅海行動》就足以成為中國軍旅類型片的裡程碑;如果《戰狼2》是國產英雄電影進軍好萊塢的一次強力突破,那《紅海行動》用其精湛的動作片手法展示了國產電影同樣也可以有世界級的製作水準
  • 美國富豪改變世界,中國富豪卻忙著賣菜,菜市場該被消滅嗎?
    目前這場大戰的參戰選手超過了200個,數十億的生鮮市場,誰都不會輕易認輸退出,因為這很有可能就是下一個造富神話,未來十年高枕無憂。不過代價也不小,百萬夫妻店關門大吉,菜市場一片蕭條。美國富豪改變世界,中國富豪卻忙著賣菜,為什麼財富差的不多,這境界卻差這麼多呢?
  • 數百億度電被浪費,新科技重大突破,中國技術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自古以來,中國便有著「地大物博」美稱,中國領土面積在世界中排名第三,可是能源和資源卻並不豐富,在清王朝統治時期,能源沒有被開發,是「物博」,但是,新中國成立之後,越來越多的能源被陸陸續續開發出來,中國僅剩的能源已經告急,從國家能源局中得知,能源不僅告急,而且每年都會有數百億度電被浪費,不過如今新科技有了重大的突破,中國技術未來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 中國科技界曙光再現之「金手指科技」誕生
    自上個月被爆出以來,齊大偉耗時3年研發的首個高科技創新產品——」金手指科技「可謂承載了人們眾多的期待。據悉,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原始性科技創新,有望成為繼古代「四大發明」之後屬於中國新時代的一大轟動全球的科技創新產品,它的到來將有望與微軟和蘋果爭寵!
  • 《竊聽風暴》,諜戰裡的掃地僧
    他經過書店,一抬頭發現那位久負盛名的「故人」作家出新書,他看了幾眼便選擇進去翻看。一番之下,竟意外發現自己的名字被鄭重地放在扉頁。他拿起這本書走向收銀臺,因為他如今的身份和職業養出的「小人物」氣息,收銀員甚至不覺得他會讀書。收銀員:請問您要送給誰?衛斯勒:我自己看。
  • 人工智慧的發展是如何改變世界格局的
    人工智慧的發展是如何改變世界格局的 聞數起舞 發表於 2020-11-19 10:14:11   人工智慧是當前這一代最受關注的話題。
  • 數據賦能灣區 深港澳科技界交流活動在深舉行
    2020年深港科技界交流年度專場活動暨第二屆深港澳科技聯盟年度專場活動日前在深圳舉行,活動旨在為深港澳科技界交流合作搭建平臺,將深圳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轉化為合作優勢、創新優勢。 「聯盟緊扣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方向,積極動員深港澳科技人流、物流、技術流及信息流等要素廣泛參與,以三地之長,應灣區之急。」
  • 「掃地僧」鮑方:世外高人的代名詞,見證了香港影壇半個世紀興衰
    劇中的很多經典場景總能讓人過目不忘,其中就有一位雖然只出現了短短幾集,卻給觀眾們留下了極為深刻印象的人物,他就是《天龍八部》中武功最強者——掃地僧。而飾演這一角色的香港演員鮑方,可能大家並不熟悉,今天,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掃地僧」鮑方所走過的事業巔峰之路。
  • 俄羅斯和美國一旦開戰,世界格局將會改變,中國會參與其中嗎
    雙方的矛盾衝突接連不斷,仿佛隨時都有可能打起來似的,尤其是在舉行國際會議的時候,美國經常出面反對俄羅斯方面提出的意見,俄羅斯方面已經長進行反擊,多次阻止美國的行動。那麼美國和俄羅斯,如果一直這樣敵對的話,會不會真的引發世界大戰的,美國和俄羅斯一旦開戰,世界格局肯定會發生巨大改變,中國會參與其中嗎?
  • 天龍八部中掃地僧真的天下無敵嗎?有一人他自認打不過!
    但是面對掃地僧,「蕭峰心中一凜,他生平從未遇敵手,但眼前這老僧功力顯比自己強過太多,他既然出手阻止,今日之仇是決不能報了。」掃地僧的武功修為達到了何種境界,書中也有明說。八個字:潛運神功,心到力至。能夠做到這一步依賴於他深不可測的內力,天龍八部中內力僅次於他的人是段譽。當一個人的內力達到極高深的境界都會形成一股無形的氣。
  • 《海洋之城》:改革開放40年,從郵輪業改變中國到中國改變世界
    在這個西方人壟斷的領域裡,他披荊斬棘,歷經波折,一步步向郵輪史上首任華人船長靠近,並收穫愛情。 和張翰、王麗坤以往的言情故事不同,《海洋之城》並非閉門造車的風花雪月,而是以世界郵輪業現狀為背景,創作團隊三年環球採風的結晶,號脈世界郵輪業的同時號脈當下中國。
  • 任正非開出天價,請中國「最窮院士」代言,他的話讓明星大腕汗顏
    十幾年前,華為還是一家只專注於通訊設備研發的企業,知名度還很小,為了提升企業的額知名度,任正非專門拜訪了我國「最窮院士」李小文,開出天價請他為華為代言。PS:李小文院士因穿布鞋出席各大重要場合,被人們稱為「布鞋院士」,又被稱為中國「最窮院士」。
  • 鮑方:他是掃地僧、是風清揚、是張三丰,卻因拍戲中風告別影壇
    曾有人分析這位氣度雍容、身懷絕技又深藏不露的「掃地僧」,一眼看出鳩摩智使用的是逍遙派的小無相功,推斷他的真實身份應為「逍遙子」。到底「掃地僧」是書中的誰,這個謎底隨著金庸老先生的去世也成了一個謎。不過,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在最經典的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影視劇中,「掃地僧」的扮演者是香港演員鮑方。
  • 金庸為使掃地僧有面子,讓他身懷四大神功,學會一個就是絕世高手
    金庸為使掃地僧有面子,讓他身懷四大神功,學會一個就是絕世高手武俠小說是一代人的青春,更是一輩人的回憶,我們匯聚在此,暢聊江湖。在小說中,武德第一,武功第二,不論武功高低,都是武林中人,因為江湖不是一個人的江湖,武林是一群人的武林。
  • 改變了世界格局的新冠結束後,中國面對的世界還會一樣嗎?
    第一:新冠結束後,世界的格局將繼續由實力控制所分配。世界格局的分配,是由國家綜合實力(以下簡稱「國力」)所決定的,其一般定義為一個國家所擁有的生存、發展以及對外部施加影響的各種力量和條件的總和。這是個現實問題,實例具體可以參照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的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迅速躥起的德國、一戰和二戰結束後的美國。實力決定位子,似乎沒有必要鋪開詳述。
  • 飯否走出的兩個中年,正在改變中國網際網路格局
    做一家有價值的公司,用時間證明它的價值,看著它改變行業,進而改變世界。這大概是創業的終極目標和歸宿。 當然,從概率的範圍來講,創業是少數人的遊戲,在世界商業發展史上,能夠改變時代的創業者終究寥寥無幾,比如愛迪生、賈伯斯。
  • 從獨孤求敗和掃地僧說起,為何大七座SUV江湖必須有TA一個身位?
    倘若蕭峰或者慕容復要給掃地僧送面錦旗,那麼掃地僧先生「天龍白求恩」的稱號一定當之無愧。我有時在想,金庸很多時候並不像是個寫武俠的,更像是稻盛和夫那樣的「經營之神」,他宣講的宗師級人物,並不一定非要「北喬峰,南慕容」這樣響噹噹的名號,低調但是有實力的存在或許更不容小覷。
  • 美國「雪藏」華為,卻發現了一個大事件,美科技界:他是「拋棄」
    華為表示將建設50萬個5G基站,實現5G網絡全覆蓋,因為這些基站使用華為技術,所以美國宣布了各種法規禁止華為的開發。事實證明,儘管華為在許多方面受到限制,但許多公司仍然決定與華為合作,甚至籤訂了合同,沒想到最後只有美國會被拋棄,看到這樣的結果,美科技界陷入恐慌,他們準備好了嗎?
  • 人的格局決定事業成敗,八字格局有高低,萬法唯心不離行動
    聖人教育同樣八字也有著獨特的格局,命理界知名人士韋千裡在他的《千裡命稿》《格局篇》特別強調:凡人秉命,必有一格。開篇明確表示,人的命即八字必有一個格局。大鵬蔬菜我們再從植物方面,分析一下改變格局的艱難。
  • 【武俠】天龍掃地僧是誰?
    而這種功法,在其後的書中,只出現了一次,就是掃地僧:那老僧道:「是時候了,該當走啦!」右手抓住蕭遠山屍身的後領,左手抓住慕容博屍身的後領,邁開大步,竟如凌虛而行一般,走了幾步,便跨出了窗子。.那老僧在二人掌風推送之下,便如紙鳶般向前飄出數丈,雙手仍抓著兩具屍身,三個身子輕飄飄地,渾不似血肉之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