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4日,北京飛往烏蘭巴託的CA901次航班到達了目的地成吉思汗國際機場,這是吳夢珂為期十個月的孔子學院志願者生活的開始。
就讀於河南理工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吳夢珂,目前是碩士研究生二年級學生,與蒙古國的結緣,其實也是一個意外,「因為學校要求以學校派出單位實習,所以來到了蒙古。一開始其實對蒙古沒有什麼了解,但來了之後覺得各方面都挺好的,也喜歡上了這裡。」
吳夢珂就任於蒙古國伊赫扎薩克國際大學,在這裡中文並不是必修課,課堂氛圍相對輕鬆一些,有時甚至會遇到偷拍老師的學生。一開始吳夢珂並不喜歡被偷拍,也會拒絕,「可是當他們給你發來這些照片的時候,你心都融化了。」
同時吳夢珂也在教授蒙古國立大學孔院進修班HSK3(中國漢語水平考試)的課程。相較於前者,吳夢珂說:「伊赫扎薩克大學的課程只是選修,但蒙古國立大的學生不一樣,他們很多是已經工作又去孔院報名學習漢語的,所以主動性很強。」
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吳夢珂也採用了線上授課的方式對蒙古國立大學的學生進行教學。「一個半小時的課有條不紊地進行,作業完全不擔心,他們會按時發到微信群裡。但我的學生常常在晚上十一點到凌晨兩點之間給我發作業,因為他們白天還需要上班。」
雖然相比之下,伊赫扎薩克國際大學的學生在學習上並沒有那麼刻苦,但仍然有許多其他令吳夢珂感動的地方。「他們會因為我染的頭髮掉色,怕拍出不好看的照片,所以只偷拍我的側臉,我拒絕(拍照)的時候,他們會很難過。他們甚至會在我批改作業的時候,主動給我捏脖子,怕我脖子累,他們總會說老師我愛你,老師你最美。」其實在吳夢珂的心中,她也愛著她口中可愛的學生們。
課堂上的吳夢珂。吳夢珂/供圖
這不是吳夢珂的第一批學生,也不是吳夢珂第一次踏出國門,進行孔子學院志願者工作。2018年5月,已經收到研究生錄取通知的吳夢珂前往泰國,在泰國孔敬府青華公學教授小學三年級的漢語課程。選擇泰國,一方面是對熱帶海域的嚮往,而更重要的是,吳夢珂覺得亞非拉國家對中文比較重視。
「青華公學是泰國東北地區的一所華校,學生們從幼兒園至初三都要學習中文,中文課屬於必修課,學生經常參加各種中文比賽活動,學校裡也到處張貼著在中文比賽中獲得優秀成績或獎學金以及到中國留學的學生的海報,漢語學習的氛圍還是比較濃厚的。」
然而在到達泰國任教的第二學期,吳夢珂就接到了一個不小的挑戰。
10月份涼假結束後,吳夢珂帶的兩個班分別轉來了一名插班生,她特意找到兩個班的班主任了解情況。當得知這兩名學生從來沒有學習過漢語,轉學過來是因為看重青華公學是當地有名的華校,吳夢珂非常擔心。「要知道,從最基礎的漢語拼音教起,基礎教學至少要持續一個月的時間,而我身為老師不能單純地為了幫助這兩名插班生而影響整個班級的教學進度。」
深思熟慮後,吳夢珂決定給兩名新同學分別選擇一個最好的搭檔,幫助他們語言學習。這個教學方法並不是吳夢珂臨時起意,「其實我的中文課從一開始就採用一幫一的互助搭檔模式,兩名學生一個小組,四名學生一個大組,在課堂活動中,常常會設置一些競賽、遊戲等等,這樣分組也非常利於活動的開展,同時讓學生進行有效地練習。」
「剛開始上課時,她們都顯得非常吃力,難以跟上課程的進度。但是慢慢地我發現,三班的女孩子異常努力,即使是在還沒有完全掌握拼音的情況下,依舊會隨著老師、陪著搭檔去進行練習;有些拼音讀不明白,她就會在本子上標上泰語的音譯,然後在課下單獨找我,讓我幫她糾音;課上經常會看到她舉手發言的身影,哪怕偶爾答錯,也不能打消她對學習的積極和熱情。」
令吳夢珂沒有想到的是,三班的小女孩成功「逆襲」,「在我後來單獨為她們設置的一場YCT(國際漢語能力標準化考試)一級的考試中,三班的插班生成績很好,遠遠超過了與她一同進校的同學。我覺得這與她對中文學習的熱忱和持續不斷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為學習中文而努力的不止是這個小女孩,「甚至我有個別學生愛上了書法,勵志在初中畢業之前通過HSK3級考試,去中國讀書。」
「去中國讀書。」吳夢珂多次提到了這個關鍵詞,不管是在泰國還是在蒙古。「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孔子學院越來越好,在蒙古國很多的中文比賽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一個原因就是比賽的獎金比較高,很多學生想拿獎學金,去中國讀書。」
從泰國孔敬府的街到烏蘭巴託的夜,從四季如春的熱帶海濱到四季分明的溫帶內陸,變換的是季節,是學生的面孔,「不變的是我的熱愛,難忘的是我與他們一起相處的時光。」
作者:華東政法大學 羅大琳
編輯:劉開陽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