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九)》解讀之三十一:刑法第二百九十條之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罪

2021-01-17 刑苑雜談


社會秩序涉及每一個處於該社會條件下的人的正常生活狀態,是普通個人獲得安全感的最起碼的保證,這也歷來是刑法保護的重點。《刑法修正案(九)》以第三十一條對刑法第二百九十條進行了明確的擴展:

將第一款修改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增加二款作為第三款、第四款:「多次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經行政處罰後仍不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多次組織、資助他人非法聚集,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的修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增加了「醫療」兩個字,在本罪的犯罪客體中增加了「醫療秩序」,使該款的修改獲得了人們奔走相告的「醫鬧入刑」之稱;其二,增加了第二百九十條第三款「多次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經行政處罰後仍不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其三,增加了第二百九十條第四款「多次組織、資助他人非法聚集,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的規定。

原刑法第二百九十條規定了兩種罪名,即第一款規定的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和第二款的聚眾衝擊國家機關罪。《刑法修正案(九)》對上述兩種罪狀未做根本性改變,然而新增的第二百九十條第三款既具有獨立的罪狀,又具有獨立的法定刑,可以構成一個新的罪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六)》將該款確立了新的罪名: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罪。這樣,刑法第二百九十條就規定了三種彼此相互獨立的罪名: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聚眾衝擊國家機關罪和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罪。換言之,當行為人實施了上述兩種以上的行為時,可以進行數罪併罰。

「醫鬧入刑」體現了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修改的核心內容。具體體現在本條第一款的修改中,新增加「醫療」兩個字通過行為表現了本罪的犯罪客體,也就是增加了聚眾擾亂的社會秩序中的「醫療秩序」。秩序是指有條理地、有組織地安排各構成部分以求達到正常的運轉或良好的外觀的狀態,醫療行為發生於醫院和患者之間,醫療秩序是指以醫院為核心的對所有病患有效醫治和護理秩序。顯然,在1997刑法中的社會秩序論理應當包括「醫療秩序」,但「醫療行為」卻不能包括在「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行為中,《刑法修正案(九)》通過增加「醫療」彌補了這一不足。

聚眾擾亂醫療秩序的行為,是新增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的行為類型的規定。所謂「聚眾」行為,是指通過組織、策劃、指揮、糾集特定或不特定的三人以上的多數人同一時間聚集於同一地點。在本類行為中,被糾集的對象可以是患者本人,也可以包括其家屬,也可以是與醫患關係無關的第三人。無論被糾集的是何人,其核心的判斷依據為是否擾亂了醫療秩序。無論是被糾集者採用了暴力手段,還是非暴力手段,只要擾亂了醫療秩序,就可以構成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暴力行為主要包括毆打醫務人員、故意傷害醫務人員身體、以暴力手段限制醫務人員人身自由等行為,而非暴力行為指在醫療機構私設靈堂、擺放花圈、焚燒紙錢、懸掛橫幅、堵塞大門或者以其他方式擾亂醫療秩序等行為。當其暴力手段構成其他犯罪時,會發生本罪與其他犯罪的想像競合,適用「從一重罪處罰」的處斷原則。因此,對於本罪的暴力行為的界限,應限定在其所構成的犯罪輕於「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的暴力行為。

聚眾擾亂醫療秩序的行為構成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還必須造成「嚴重損失」。對於何種情況屬於「嚴重損失」,並沒有對應的司法解釋。一般認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中的「嚴重損失」是指因為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導致被擾亂單位停工、停產、停課、停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或者導致科研實驗失敗,或者有關單位社會聲譽受到嚴重影響等等。在聚眾擾亂醫療秩序構成的犯罪中,其「嚴重損失」應指被擾亂的醫療機構被迫停止醫療工作較長時間、導致應就診患者病情加劇、死亡或者該醫療機構名譽嚴重受損的行為。

《刑法修正案(九)》除在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中增加並強調了「醫療秩序」外,還增加了第二百九十條第三款作為一個單獨的罪名: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罪。與聚眾衝擊國家機關罪僅處罰聚眾性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者,本罪的成立標準僅設定為「多次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經行政處罰後仍不改正」且「造成嚴重後果」。其中,「多次」應理解為「三次及以上」,並且「行政處罰」為本罪認定的必經程序,未經行政處罰自然也不會發生「經行政處罰後仍不改正」。

《刑法修正案(九)》還對刑法第二百九十條設立了第四款:「多次組織、資助他人非法聚集,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本條前三款中均系「情節嚴重」與造成「嚴重損失」的混合規定,而本款中僅僅規定了「情節嚴重」一個事項。在司法實踐中必須從嚴把握「非法聚集」的認定界限,否則本罪將會發生性質的流變。希望在今後的司法解釋中會有這樣的規定:對於有合法訴求,但規避了公安機關對於集會、遊行、示威的批准,不宜認定為本條規定的「非法聚集」;對於通過組織、召集、資助特定或者不特定多數人進行集會、遊行、示威來實現其非法利益,妄圖把「小事做成大事」、「把普通案件做成政治事件」,應認定為「非法聚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刑苑雜談。期待能與更多法學同仁進行廣泛合作!如果閱讀本文能產生些許共鳴,請分享至朋友圈,萬分感謝)


相關焦點

  • 【常識必背】法律考點:刑法修正案(九)七大亮點
    現行刑法第五十條規定,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執行死刑。  刑法修正案(九)將上述規定修改為:對於死緩期間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死刑;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 《刑法修正案(十一)》解讀之五:猥褻兒童罪
    《刑法修正案(十一)》將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三款修改為:「猥褻兒童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一)猥褻兒童多人或者多次的;「(二)聚眾猥褻兒童的,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猥褻兒童,情節惡劣的;「
  • 謹防刑法過分工具主義化
    (二)刑法過分工具主義化之體現1.立法上的體現:過度犯罪化。過度犯罪化是指國家刑法去管了那些不該用刑法管理的事務,也就是說,立法者把從一般社會情感來看不應該規定為犯罪的行為,卻通過刑法立法將其規定為犯罪。
  • 刑法修正案(十一)今天通過,一批熱點問題得到明確回應
    刑法修正案(十一)對姦淫幼女、猥褻兒童,以及特殊職責人員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規定作出修改完善。對於姦淫幼女犯罪,對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中規定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情形,增加「姦淫不滿十周歲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傷害的」。
  • 25大罪名入罪追訴標準界限模糊
    16.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17.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第二百九十條 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 襲警罪來了!最新刑法修正案中單獨規定襲警罪!
    十六、將刑法第二百條修改為:「單位犯本節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並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
  • 469個最新刑法罪名一覽表(權威、整潔、全面版)
    《刑法修正案(九)》以及兩高《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六)》修訂未藍本(法律出版社微信公號發布原文已獲作者授權),輔以新修訂《刑法修正案(十)》綜合編輯整理。225故意毀壞財物罪刑法第275條226破壞生產經營罪刑法第276條227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刑法第276條之一第六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138)第一節 擾亂公共秩序罪(51)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
    十六、將刑法第二百條修改為:「單位犯本節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並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
  • 「兩高」發布司法解釋 對適用刑法部分罪名補充修改
    「兩高」發布司法解釋 對適用刑法部分罪名補充修改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31 07:13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陳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30日聯合發布《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六)》,對適用刑法的部分罪名進行了補充或修改,其中增加了包括代替考試罪、
  • 京師(重慶)| 我國當下對恐嚇行為的法律評價——讀「女子紐西蘭被控死亡威脅罪」新聞有感
    (二)具體評價1.脅迫他人從事邪教、會道門活動或者利用邪教、會道門、迷信活動,擾亂社會秩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七條規定: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 《刑法修正案(九)》解讀之十九:刑法第二百六十條之一之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罪
    為此,《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九條明確了在刑法第二百六十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六十條之一:「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 羅志祥是否構成聚眾淫亂罪?
    根據《刑法》第三百零一條第一款:聚眾進行淫亂活動的,對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參加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那啥是首要分子和多次參加?根據2008年最高檢和公安部的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首要分子是組織、策劃、指揮3人以上進行淫亂活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全文)
    二十四、將刑法第二百二十條修改為:「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一十三條至第二百一十九條之一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二十七、在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三十六條之一:「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女性負有監護、收養、看護、教育、醫療等特殊職責的人員,與該未成年女性發生性關係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前款行為,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
    第二百二十條 【單位犯侵犯智慧財產權罪的處罰規定】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一十三條至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第二百二十條 【單位犯侵犯智慧財產權罪的處罰規定】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一十三條至第二百一十九條之一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 (受權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
    十六、將刑法第二百條修改為:「單位犯本節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並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
    第一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一節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二節 走私罪   第三節 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第四節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   第五節 金融詐騙罪   第六節 危害稅收徵管罪
  • 論利用極端主義破壞法律實施罪①
    該罪屬於教唆煽動性質的犯罪構成,行為人著手實行犯罪即構成既遂而不存在未遂形態,但該罪可以存在既遂形態、預備形態以及預備階段的中止形態之分。行為人構成該罪的行為同時又觸犯其他犯罪的,應從一重罪處斷。  構建嚴厲懲治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犯罪的嚴密刑事法網,是刑法修正案(九)的修法重點之一。利用極端主義破壞法律實施罪是刑法修正案(九)增設的新罪名。
  • 剛剛,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全文發布
    二十四、將刑法第二百二十條修改為:「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一十三條至第二百一十九條之一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二十七、在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三十六條之一:「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女性負有監護、收養、看護、教育、醫療等特殊職責的人員,與該未成年女性發生性關係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前款行為,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 張明楷:增設新罪的原則 ——對《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的修改意見
    例如,對於一般的暴行、脅迫、強制等行為,國民以前都在容忍,刑法也沒有將其規定為犯罪。但是,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越來越不能容忍,於是司法機關以尋釁滋事罪處理這類行為。然而,將侵害個人法益的行為作為擾亂公共秩序的犯罪來處理,並不合適;增設暴行罪、脅迫罪、強制罪才有利於保護相應的個人法益。
  • 香港揚言「殺警」的六旬男子,擾亂秩序罪成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港媒12月30日消息稱,揚言「要殺曬(殺光)香港警察」「將警察剁成肉醬」的香港六旬退休男子何兆麟,今天(30日)被法院判定其擾亂秩序罪罪名成立。法官表示,何兆麟當日的言論充斥暴力和侮辱性,而且他花了10分鐘並分段重複「殺警」言論,還使用揚聲器,使附近20-30米外的人都能聽到,因此他是有計劃、有組織、有考慮、有預備地破壞社會安寧。何兆麟此前受審否認在公眾地方作出擾亂秩序行為的罪名,今天(30日),法官認為何兆麟明顯有意圖破壞社會安寧,案情嚴重,判決其擾亂秩序罪罪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