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必背】法律考點:刑法修正案(九)七大亮點

2021-01-14 深圳華圖


 公考常識之法律類考點:刑法修正案(九)七大亮點

 

  綜合來看,本修正案具有以下亮點:

  亮點一:減少適用死刑罪名

  再減少9個適用死刑罪名

  刑法死刑罪名已減至46個

  新法進一步減少適用死刑的罪名。對走私武器、彈藥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偽造貨幣罪、集資詐騙罪、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阻礙執行軍事職務罪、戰時造謠惑眾罪等9個罪的刑罰規定作出調整,取消死刑。

  據了解,我國現有適用死刑的罪名55個,取消這9個後尚有46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中央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任務也要求,完善死刑法律規定,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的罪名。據此,總結我國一貫堅持的既保留死刑,又嚴格控制和慎重適用死刑的做法,新法進一步減少適用死刑的罪名。

  據介紹,2011年出臺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以來,我國社會治安形勢總體穩定可控,一些嚴重犯罪穩中有降。實踐表明,取消部分罪名的死刑,沒有對社會治安形勢形成負面影響,社會各方面對減少死刑罪名反應正面。這次取消死刑的9個罪名,在實踐中較少適用死刑,取消後最高可以判處無期徒刑。對相關犯罪在取消死刑後通過加強執法,該嚴厲懲處的依法嚴厲懲處,可以做到整體懲處力度不減,以確保社會治安整體形勢穩定。此外,上述犯罪取消死刑後,如出現情節特別惡劣,符合數罪併罰或者其他有關犯罪規定的,可依法判處更重的刑罰。

  新法還進一步提高對死緩罪犯執行死刑的門檻。

  現行刑法第五十條規定,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執行死刑。

  刑法修正案(九)將上述規定修改為:對於死緩期間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死刑;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亮點二:嚴懲恐怖主義犯罪

  一些行為規定為犯罪形式

  增加恐怖犯罪財產刑規定

  刑法修正案(九)為維護公共安全,加大了對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犯罪的懲治力度。

  針對近年來暴力恐怖犯罪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總結同這類犯罪作鬥爭的經驗,新法在刑法現有規定的基礎上,作出以下修改補充:

一是,對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增加規定財產刑。

二是,增加規定以製作、散發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圖書、音頻視頻資料或者其他物品,或者通過講授、發布信息等方式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或者煽動實施恐怖活動的犯罪;增加規定利用極端主義煽動、脅迫群眾破壞國家法律確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會管理等制度實施的犯罪;增加規定明知是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圖書、音頻視頻資料或者其他物品而非法持有,情節嚴重的犯罪。

三是,增加規定以暴力、脅迫等方式強制他人在公共場所穿著、佩戴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服飾、標誌的犯罪。

四是,將資助恐怖活動培訓的行為增加規定為犯罪,並明確對為恐怖活動組織、實施恐怖活動或者恐怖活動培訓招募、運送人員的,追究刑事責任。

五是,將為實施恐怖活動準備兇器、危險物品或者其他工具,組織恐怖活動培訓或者積極參加恐怖活動培訓, 為實施恐怖活動與境外恐怖活動組織或者人員聯繫,以及為實施恐怖活動進行策劃或者其他準備等行為明確規定為犯罪。

  亮點三:加強人身權利保護

  嫖宿幼女罪名已成為歷史

  收買婦兒一律作犯罪評價

  刑法修正案(九)針對猥褻兒童、虐待兒童、老年人的案件時有發生,社會影響惡劣的情形,對刑法相關規定進一步作出完善。

  一是,修改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猥褻兒童罪,擴大適用範圍,同時加大對情節惡劣情形的懲處力度。具體規定為: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二是,修改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對於收買婦女、兒童的行為一律作出犯罪評價。對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將「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修改為「可以從輕處罰」;按照被買婦女的意願,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將「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 的規定, 修改為「可以從輕、減輕處罰」。

  三是,增加規定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追究刑事責任。

  四是取消嫖宿幼女罪。根據各方面意見,取消現行刑法第三百六十條第二款規定的嫖宿幼女罪,對這類行為可以適用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關於姦淫幼女的以強姦論、從重處罰的規定,不再作出專門規定。

  亮點四:維護信息網絡安全

  將加強公民個人信息保護

  新增加編造虛假信息犯罪

  為維護信息網絡安全, 針對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的新情況,刑法修正案(九)完善了懲處網絡犯罪的法律規定:

  一是,為進一步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修改出售、非法提供因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而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規定,擴大犯罪主體的範圍,同時,增加規定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犯罪。

  二是,針對一些網絡服務提供者不履行網絡安全管理義務,造成嚴重後果的情況,增加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的,或者致使用戶信息洩露,造成嚴重後果的,或者致使刑事案件證據滅失,情節嚴重的,以及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追究刑事責任。

  三是,對設立用於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的;發布有關製作或者銷售毒品、槍枝、淫穢物品等違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違法犯罪信息的;為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發布信息的,明確規定為犯罪。

  四是,針對在網絡空間傳授犯罪方法、幫助他人犯罪的行為多發的情況,增加規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網際網路接入、伺服器託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

  五是,針對開設「偽基站」等嚴重擾亂無線電秩序,侵犯公民權益的情況,修改擾亂無線電通訊管理秩序罪,降低構成犯罪門檻,增強可操作性。

  六是,增加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為犯罪行為。

  亮點五:加大懲處腐敗力度

  刪去貪賄罪具體數額規定

  重特大貪賄者可終身監禁

  刑法修正案(九) 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加強反腐敗工作,完善懲治腐敗法律規定的要求,加大懲處腐敗犯罪力度,進一步完善反腐敗的制度規定:

  一是,修改貪汙受賄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現行刑法對貪汙受賄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規定了具體數額。這樣規定是198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當時懲治貪汙賄賂犯罪的實際需要和司法機關的要求作出的。從實踐的情況看,規定數額雖然明確具體,但此類犯罪情節差別很大,情況複雜,單純考慮數額,難以全面反映具體個罪的社會危害性。同時,數額規定過死,有時難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做到罪刑相適應,量刑不統一。根據各方面意見,新法刪去對貪汙受賄犯罪規定的具體數額,原則規定數額較大或者情節較重、數額巨大或者情節嚴重、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情節特別嚴重三種情況,相應規定三檔刑罰,並對數額特別巨大,並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保留適用死刑。同時,考慮到反腐鬥爭的實際需要,對犯貪汙受賄罪,在提起公訴前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的發生,可以從輕處罰。

  二是,增加規定,對犯貪汙、受賄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這一規定有利於體現罪刑相適應的刑法原則,維護司法公正,防止在司法實踐中出現這類罪犯通過減刑等途徑服刑期過短的情形,符合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三是,加大對行賄犯罪的處罰力度。主要是:第一,完善行賄犯罪財產刑規定,使犯罪分子在受到人身處罰的同時,在經濟上也得不到好處。第二,進一步嚴格對行賄罪從寬處罰的條件。將「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的規定,修改為「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四是,嚴密懲治行賄犯罪的法網,增加規定為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影響力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其近親屬等關係密切人員行賄的犯罪。具體規定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該國家工作人員關係密切的人,或者向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近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係密切的人行賄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亮點六:懲治失信背信行為

  增加組織考試作弊等犯罪

  虛假訴訟妨害司法為犯罪

  刑法修正案(九)針對當前社會誠信缺失,欺詐等背信行為多發,社會危害嚴重的實際情況,為發揮刑法對公民行為價值取向的引領推動作用,對刑法作出補充。

  一是,修改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的犯罪規定,將證件的範圍擴大到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同時將在依照國家規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情節嚴重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二是,增加規定組織考試作弊等犯罪。將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為他人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的,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試題、答案的,以及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考試等破壞考試秩序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三是,增加規定虛假訴訟犯罪。將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亮點七:切實加強社會治理

  增加危險駕駛應追責情形

  襲警按妨害公務從重處罰

  考慮到勞動教養制度廢除後與刑法相關規定的銜接,刑法修正案(九)針對當前社會治安方面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擬對刑法作相應修改。

  一是,進一步完善懲治擾亂社會秩序犯罪的規定,主要是:

第一,修改危險駕駛罪,增加危險駕駛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將「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規定為犯罪。

第二,修改搶奪罪,將多次搶奪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第三,將非法生產、銷售專用間諜器材或者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第四, 將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多次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經行政處罰後仍不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多次組織、資助他人非法聚集,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第五,修改完善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罪,加大對情節特別嚴重行為的懲治力度,同時對情節較輕的規定相應的刑罰。對利用邪教等姦淫婦女、詐騙財物的,予以數罪併罰。同時,增加規定對組織、利用邪教等矇騙他人致人重傷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是,為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完善刑法有關規定。主要是:

第一,將司法工作人員、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洩露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中不應當公開的信息,造成信息公開傳播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第二,修改擾亂法庭秩序罪,在原規定的聚眾哄鬧、衝擊法庭,毆打司法工作人員等行為的基礎上,增加「有毀壞法庭設施,搶奪、損毀訴訟文書、證據等擾亂法庭秩序行為,情節嚴重的」行為。

  三是,針對當前毒品犯罪形勢嚴峻的實際情況和懲治犯罪的需要,對生產、運輸易製毒化學品的行為作出專門規定。

  四是增加規定,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依照妨害公務罪的規定從重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全文及重點條文解讀親記得關注本微信公眾號(szhuatu),在後臺回復關鍵詞「法律常識」下載查看


相關焦點

  • 最新刑法修正案!2021一消新考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三,將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二款修改為:「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或者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隱患而不排除,仍冒險組織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法官解讀刑法修正案亮點,年少輕狂並非違法犯罪「護身符」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該修正案將於今年3月1日開始施行,修正案新增條文13條,修改條文34條,涉及生命安全、安全生產、智慧財產權、疫情防控、生態環境等多個方面,涉及下調刑事責任年齡、加大對未成年人保護力度尤其是針對性侵犯罪的懲治力度、強化疫情防控方面的刑事犯罪打擊力度、增加高空拋物和搶奪公交車方向盤的犯罪
  • 年少輕狂非犯罪「護身符」,法官解讀《刑法修正案(十一)》亮點
    刑法修正案第二十七條和第二十八條分別規定了「對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女性負有監護、收養、看護、教育、醫療等特殊職責人員與該未成年女性發生性關係的刑法處罰」以及猥褻兒童犯罪應當從重處罰的幾種情形。
  • 年少輕狂並非犯罪「護身符」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此次刑法修正案最引人注目的亮點就是關於下調刑事責任年齡至12歲,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該亮點,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相關法律條文的規定以及具體的社會背景:關於下調刑事責任年齡的社會背景,首當其衝的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齡化趨勢
  • 刑法修正案通過:嚴懲欺詐發行和信披造假等罪
    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十一),並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和《證券法》修改相銜接,修正案修改內容大幅提高了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和操縱市場等四類證券期貨犯罪的刑事懲戒力度,並強化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關鍵少數」的刑事責任追究、壓實保薦人等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職責等。
  • 刑法修正案(十一)有什麼...
    會議表決通過了哪些法律和決定?重點關注了哪些問題? 這裡是北京人民大會堂。首先,給大家帶來一條最新的消息。在今天下午的閉幕會上,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於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決定。決定明確: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於明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 此外,在今天下午的閉幕會上,還有幾部法律也獲得了通過。
  • 《刑法修正案(九)》解讀之十九:刑法第二百六十條之一之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罪
    但缺乏法定監護義務的人虐待被監護人、看護人如幼兒園老師虐待兒童、養老院保育員虐待老人、醫院護士虐待病人等行為,則處於法律的盲區之中。為此,《刑法修正案(九)》第十九條明確了在刑法第二百六十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六十條之一:「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刑法修正案草案擬修改: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未致死也可追刑責
    中新網12月21日電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21日介紹,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修改完善了有關未成年人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及相關規定。會上,有記者提問:本次提請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在加強刑法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方面,主要有哪些新的調整?比如,關於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是否有新的變化?嶽仲明表示,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根據有關方面意見修改完善了有關未成年人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及相關規定。
  • 掌握學界觀點,全面吃透刑法修正案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於近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並開始徵求意見。 這是1997年全面修訂刑法以來的第十一個刑法修正案。 此前,我國已先後通過了一個決定、十個刑法修正案和十三個有關刑法的法律解釋,及時對刑法作出修改、補充和明確適用。
  • 信披造假最高判十年 刑法修正案補足資本市場法律框架最後「短板」
    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正案,並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正案中大幅提高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刑罰力度,將信息披露造假相關責任人員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高至10年。
  • 2021北京三支一扶公基備考法律知識:刑法亮點分析之刑事責任年齡...
    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以國家的名義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給予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範的總稱。就犯罪而言,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特徵,但並不是所有具有嚴重危害性的行為都能構成犯罪,因而受到刑事處罰,也即今天所要研究的影響犯罪構成因素之一,刑事責任年齡。
  • 《刑法修正案(九)》解讀之三十一:刑法第二百九十條之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罪
    《刑法修正案(九)》以第三十一條對刑法第二百九十條進行了明確的擴展:將第一款修改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 《刑法修正案(十一)》解讀之五:猥褻兒童罪
    (在《刑法修正案(十一)》之前,《刑法修正案(九)》對強制猥褻罪的犯罪對象範圍加以擴大,將男性包含其中。)《刑法修正案(十一)》為猥褻兒童的行為定型配置了獨立的法定刑,可謂是一掃積弊,使得「猥褻兒童罪」這一獨立罪名名副其實,這一點無疑是值得讚許的。在對《刑法修正案(十一)》新設的「誘姦罪」解讀中,師父提到「刑法中對於作為犯罪對象的人有兩種規定:兒童和成年人,前者是指未滿十四周歲的人」。
  • 聰利說法‖「法治熱點」刑法修正案,新增及修改了哪些罪名?
    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條文13條,修改條文34條。其中一些新增及修改的罪名與近些年的熱點問題息息相關,值得關注。
  • 修正案新增罪名:涉及生物安全、生態資源類犯罪︱《刑法修正案...
    2020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簡稱《刑法修正案(十一)》)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十一)》共計48條,其中第38條至第43條,是涉及生物安全、生態資源類犯罪的新規定。巧的是,這幾條都是新增條款。第38條是針對《刑法》第334條非法採集、供應血液、製作、供應血液製品罪採集、供應血液、製作、供應血液製品事故罪。
  • 未成年人刑責年齡下調至12歲 刑法修正案(十一)明年3月起施行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我國刑法完成新一輪大修。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共48條。從27日公布的全文內容來看,此次修正圍繞近年多個熱點問題做了調整或增補,涉及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至12周歲、增設特殊職責人員性侵犯罪、搶公交車方向盤入刑、冒名頂替上大學入刑等內容。
  •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未成年人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殘疾亦可追究刑責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表示,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已於2020年6月、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第二十二次會議進行兩次審議。本次提交審議的三審稿進一步修改完善了有關未成年人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及相關規定。
  • 重大變革:12月26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表決通過!
    法治|回首2020 未來可期2020年即將收官 年終歲尾時中國法律界迎來重大變革12月26日刑法修正案最新表決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就增加「冒名頂替」犯罪,此法案將於2021年3月施行。重大修改剛剛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對此作出重大修改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
  • 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面世!未成年人刑責年齡下調至12歲|附立法歷程
    來源 | 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 北大法寶法律法規庫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26日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刑法修正案(十一)對現行刑法作出多處修改。
  • 刑法修正案(十一)今天通過,一批熱點問題得到明確回應
    刑法是國家的基本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保障性地位。我國於1979年制定刑法,1997年全面修訂刑法,形成了一部統一的、比較完備的刑法典。1997年以來,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預防懲治犯罪的需要,以刑法典為基礎,先後通過了一個決定、十個刑法修正案和十三個有關刑法的法律解釋,及時對刑法作出修改補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