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今年6、7月份,杭州餘杭良渚派出所陸續接到一些男子的報警,說他們在網上交友,約見面後被女網友帶去零食店消費,可買完零食,女網友就以各種理由離開了。經過警方研判,他們是遇到了「零食託」。
相關新聞視頻截圖
零食人人愛吃,就連很多端坐神壇的文學大師,遇到美味的小零食,也會露出可愛的一面,比如魯迅、冰心等人,往往令人感到高山仰止,不食人間煙火。實際在現實中,他們可是資深的吃貨,而且對零食快餐的執著,相當不吝筆墨。下面我們就來盤點那些文學大師的「舌尖之旅」,他們有的將之記進日記書信,有的還為其寫出了歌詞。
魯迅:一吃糖就管不住嘴
魯迅
魯迅先生愛吃零食,在二三十年代是出了名的,以至於有相當一部分文學青年,去拜訪魯迅先生的時候,表面上是去討論問題,實際是去蹭零食,常常導致先生自己都不夠吃了。
魯迅先生雖然是浙江人,但他最中意的一款零食,卻是河南特產,叫作「柿霜糖」。這種零食是用柿餅上的果糖結晶,收集起來加工而成的,可以治療小兒口舌生瘡。
話說有一天,魯迅的朋友從河南特地給他帶了柿霜糖,魯迅邊吃邊聽朋友介紹此物。等朋友講到它的藥用功效時,魯迅先生方才察覺,自己已經吃了一多半了,趕緊收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可魯迅先生轉念一想:「自己口舌生瘡的時候太少了,不如趁著新鮮再吃一些吧。」這樣糖果就所剩無幾了。過幾天一位河南朋友來拜訪,魯迅只得「忍痛」將剩下的柿霜糖「傾囊款待」。當天晚上,最後一片也被先生自己「消滅」了。
冰心:吃巧克力要記帳本
冰心與林徽因在野餐
冰心先生也是出了名的愛吃零食。不過,她比魯迅先生多了項「技能」——自己做。平時烤個蛋糕,做個甜品都不在話下。她和林徽因流傳下來的經典合照裡,有一張是表現二人郊遊野餐場景的,其中穿圍裙的就是冰心。
實際上,冰心愛吃零食的習慣,從她的經典文章裡就能看出端倪。比如大家都學過的《小桔燈》,冰心給小女孩的桔子,是隨手從兜裡掏出來的。沒有一顆「吃貨」的心,能隨身帶著桔子嗎?
60年代特殊時期,冰心家也過得十分清苦,以至於買米買菜都要記帳。在冰心先生的帳本裡面,可以沒有魚,沒有肉,但一定不能沒有巧克力。要知道,當時巧克力可是要到專門商店去買呢。
興許是「吃貨」會傳染,包括冰心的愛人社會學家吳文藻,一大家子都愛吃巧克力!冰心把巧克力的採購專門列到主食範圍裡,可見其為美味「淪陷」之深。
陳蝶衣:麥當勞裡寫歌詞
陳蝶衣
都說高熱量垃圾食品有害身體健康,可是有一位文學大師,經常留流連麥當勞快餐店,還輕輕鬆鬆活了100歲。我們都聽過他作詞的《鳳凰于飛》《南屏晚鐘》《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等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他就是「一代詞聖」陳蝶衣。
陳蝶衣從30歲到90歲,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寫了近3000首歌詞。他的創作生命力如此之旺盛,創作周期如此之長,有什麼法寶呢?我們從他的創作環境裡,也許能窺知一二。
上世紀40年代,陳蝶衣在當時的中國「流行音樂」重鎮上海,專門挑安靜的咖啡館寫歌詞,可是晚年定居香港以後,他卻「常駐」嘈雜的快餐店麥當勞,點一杯咖啡,要一個漢堡,掮幾根薯條,便開始了創作。
所以,陳蝶衣壓根不是衝著環境清幽去的,無論是咖啡館還是麥當勞,裡面的食物一水兒的高熱量。這才是根本原因。當然,老一輩人都經歷過艱苦時期,喜歡高熱量有情可原。對於陳蝶衣來說,油炸食品產生的梅拉得效應,讓酥脆在嘴裡綻開的同時,也綻放了靈感的火花。(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