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世說新語》……這些南京傳世名著,在一堂國文課的解讀下,趣味性十足的成為了中國人的情商教材。
這個課堂,就是北京大學中文系老師張一南在北大教授的古典文學通識課,這門課深受北大學生喜愛,成了「不太容易選到的課」,經常教室爆滿,學生甚至需要站在過道聽課。近期,一本《年輕人的國文課》就由她的課程講義打磨而來,是一本解讀中國傳統經典的通俗讀物。
《年輕人的國文課:國學經典裡的處世智慧》
張一南 著
浦睿文化/嶽麓書社
這本書圍繞「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一核心,從夫婦、父子、情商、文藝和識見五大主題切入,以詼諧的方式、簡單的舉例、有趣的故事,解讀不同時代、不同文體的經典,帶年輕人深入理解中國古人處世的智慧,啟發年輕人在當下的世界裡更好地生活,珍視個體的價值,學會愛人、做事和思考。近日,張一南接受了南報融媒體記者的微信採訪。
用故事講述嵇康、陶淵明的君子之為
「我講的所有文章,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方向,君子,或者說士人。我所喜歡的這一切,原來都是士人生活的某一部分、某一個方面。我讀過並記得的這些書,我想要教給學生的這些書,原來無非是教我們怎樣做一個士人,或者說,怎樣成為一個更美好的人類。」張一南老師研究士族文化,她喜歡講述嵇康、曹植、陶淵明的中古名士的故事和他們的詩作,她對這些人物的「形象建構尤為精彩」,令學生和讀者在笑聲中領悟到什麼是中古名士的高貴精神,如何學習他們做一個君子。
張一南看來,學生喜歡聽故事,所以她儘量將其觀念用故事穿搭出來。「學生們也需要一些人生經驗的指導,尤其是關於大學生活的,比如怎樣談戀愛,怎樣在大學裡學習。或者關於他們的生存環境中的生存問題,比如怎樣求職,怎樣辭職。」張一南說,「比如我要是說『嵇康代表了高等士族的精神,鍾會代表了低等士族的精神,士族的等級跟他們的出身是不掛鈎的』。你肯定就昏昏欲睡了。我講一個鍾會怕嵇康的故事,講鍾會怕嵇康批評,連嵇康的門也不敢進,隔著牆把文章扔進去了,捂著臉就跑,你就記住了。本科生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不可能特別全面深入,我想與其強調一些細枝末節,不如先讓他們對每個時代形成印象。有了印象,細節可以以後慢慢補。」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雖是通俗讀物,卻反映了士族文化的前沿研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孫明君說,「作者兼具良好的學術背景和開闊的當代視野,關懷現實而不盲從時議,對傳統學術問題往往持有獨到見解。」
用時髦的詞語來解釋傳統文化
講述國學的作品並不鮮見,《年輕人的國文課》能夠得到學生的歡迎,張一南認為作品中呈現出與別的解讀不一樣之處。
「我是會用時髦的詞來解釋傳統文化的人。我愛用時髦的詞,不是趕時髦,而是確實覺得這個詞可以用了才用。我認為,所謂傳統,只有落了地的才叫傳統,只有古時候有,現在還有的才叫傳統。所以,能用時髦詞解釋的傳統才叫傳統。」張一南解釋。
張一南認為,傳統這個東西,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為準則,很多下意識的反應,其實都是傳統,只是大家不知道這是傳統而已。我不是想教給大家傳統,需要教的就不是傳統,我只是給大家指出來,我們的哪些特質是傳統。」
用大量流行的事物以及網絡熱詞來解讀國文,但經典文學本身是有永恆性、嚴肅性的,而網絡傳播則是通俗而快速變化的,張一南掌握著其中的平衡。「我用網絡的詞不是因為它熱,而是因為它好用,有概括力。經典並非天生是經典,只有經過了檢驗的才是經典。我們用的一切語言都曾經是大眾傳媒的熱詞。有些熱詞概括力不夠,就被湮沒了,有些熱詞有生命力,就進入了漢語。」張一南說,「被我使用了的熱詞就有可能進入漢語。而更多的熱詞是我沒看上的。這同時也是對經典的一個檢驗。只有能用今天的語言講出來的,才配繼續做經典。」
《紅樓夢》《世說新語》是中國人的情商教材
那麼在張一南的解讀中,什麼才是傳統?
「如果說讓我用一個詞來概括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最突出的印象,我想用的詞是『傲嬌』。用『傲嬌』這個詞來概括中國文化,也是我的特點,我是會用時髦的詞來解釋傳統文化的人。」《年輕人的國文課》一書中常常出現「傲嬌」一詞,張一南認為,我們學中國文化,就是在學怎麼做一個傲嬌的中國人。中國文化的許多方面都可以用「傲嬌」來解釋。
她最初意識到這一點,是因為發現網上很多對文學作品的解讀,包括對史書的解讀,都有一個問題,就是情商不夠,聽不出話裡的話來。話裡有話是一切發達文明的共性。「在一個文化共同體裡,或者說一個共同的語境裡,人們是應該能互相聽得懂對方話裡有什麼話的。」比如書裡講了一段妙玉奉茶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當妙玉要扔掉劉姥姥喝過的茶杯的時候,許多人會誤以為妙玉是個勢利眼,嫌貧愛富,而在這裡,張一南向讀者演示妙玉是一個如何傲嬌的人。妙玉在摔打劉姥姥的時候,其實是在與賈母冒死抗爭。
張一南說,《紅樓夢》《世說新語》裡有太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智慧,「這些智慧不是想著怎麼坑人,也不是委曲求全,這裡面有非常鮮明的性情,也含有滿滿的善意」,是非常適合中國人的情商教材。
書一出版,就得到學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清華大學孫明君教授、復旦大學嚴鋒教授、廈門大學胡旭教授、作家安意如、詩詞大會總冠軍彭敏、知名讀物博主李天飛都傾力推薦。張一南老師說,她通過這門課,這本書,讓更多的人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為我們的先賢做一點小小的好事。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