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是怎樣煉成的?《世說新語》成語談

2021-01-11 人文月釀酒

作為我國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在文壇有它獨特的地位。魯迅曾經在《中國小說史略》中這樣評價:「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可以說是高度評價了《世說新語》在志人的兩個角度——記言、記行方面的特點。

《世說新語》主要記載了東漢後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語言簡約玄澹,受到評論家多番讚譽,而這其中與大量成語的應用密切相關。通過分析《世說新語》中的成語運用,從數量與來源兩方面對成語進行全局式的概覽,感受成語的流變與傳承,從語言、自、人物三方面入手,重點考察成語所蘊含的語言流變和思想內涵,更深入探討魏晉時代士族社會的精神風貌。

《世說新語》成語中的語言之美

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部重要作品,《世說新語》不僅在文體上代表著中國小說成長期的水平,在語言上也展現了從上古向中古時期轉變的過程。無論是詞彙的口語化通俗化,還是四聲的發現所帶來的音韻協調之美,都在《世說新語》這部作品中有所體現。而《世說新語》中成語的形成與固定以及作為固定詞彙的成語所展現出的語言特色,也成為研究這一時期語言發展的重要素材。從語言學角度來看,《世說新語》中的成語體現了中古語言的音韻之美和簡約之美。

成語中的音韻之美馬國凡所著《成語》指出:「漢語成語原來並不全是四音節,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向四個音節集中,遂成為一種主要結構形式。」成語幾乎都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便調換,但是也有六字,例如:狗彘不食其餘;有十字,例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據統計,《世說新語》中四字成語約佔源自《世說新語》成語總量的93%及以上,從整個成語系統來看,四字成語佔絕大多數。

四字成語可以形成多種平仄變化,讀上去朗朗上口,便於記憶也便於傳頌。成語平仄變化在《世說新語》的成語中有以下幾種:

1.四個音節都是平聲:人琴俱亡。2.平平仄仄格式的:東山再起。3.仄仄平平格式的:傅粉何郎。4.平仄平仄格式的:林下風氣。5.仄平仄平格式的:不能忘情。6.平仄仄平格式的:綱目不疏。7.四個都是仄聲的:枕石漱流、楚楚可憐、席不暇暖等。8.只有第二個字是平聲的:處之泰然、帶金佩紫等。9.只有第一個字是平聲的:哀毀骨立。10.只有第三個字是平聲的:北門之嘆、喪明之痛等。11.只有第四個字是平聲的:悵然若失。12.仄平平仄格式的:管中窺豹。13.只有第一個字是仄聲的:黑頭三公。14.只有第二個字是仄聲的:雞骨支床。15.只有第三個字是仄聲的:披沙揀金。16.只有第四個字是仄聲的:雲蒸霞蔚。

根據平仄的和諧搭配,使得成語在朗讀時朗朗上口的同時,聽者也能覺得其抑揚頓挫。四聲和聲調的發現使得《世說新語》在行文和措辭時充分運用了這些語言技巧,在組合成語時也考慮到了平仄對應,使得語句協調,充滿音韻美。

除了平仄之分,成語還有音節的分別。《世說新語》中音節疊用的有以下幾種:

1.ABAC的成語有:公才公望,難兄難弟。2.AABB的成語有:卿卿我我,期期艾艾。3.AABC的成語有:咄咄逼人,咄咄書空,楚楚可憐等。4.ABCC的成語有:小時了了。5.ACBC的成語有:簸之揚之。

寫詞講究上下對仗,成語也有這樣的講究,有些成語,除了平仄和聲韻這上面的變化還有音節上的對稱美,成語在音節上的對稱美,主要體現在詞性相對。比如說「清風明月」清和明都是形容詞,風和月都是名詞。再比如說「斷蛟刺虎」斷和刺都是動詞,蛟和虎都是名詞。

四字成語不論是在語言的音韻美,還是表達意思的文字美上都不遺餘力地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美,這就是《世說新語》中的四字成語自出現以來便經久不衰並且成為成語主流的原因。

成語中的簡約之美《世說新語》中的成語按照形成方式來分,可分為兩類:沿用其他文獻的成語和自創並固定下來的成語。前者主要從史書雜傳中析出,作者基於自己的趣味與理解進行了一定的改變;後者則主要來源於當世人物的言語和故事,作者進行了記錄和加工。

雖然《世說新語》中成語素材的來源十分駁雜,但絕非隨意而無準則,而是經過周密的選擇和思考,加以修飾和變化後才得以呈現。因此,《世說新語》中的成語呈現出一種辭約旨達的美感,也為《世說新語》一書的語言增色不少。

《世說新語》中引自其他典籍的成語的沿用形式分為四種:直接引用、略作改動、提煉語句與改變意義。

直接引用如《世說新語·方正》篇中「鉤深致遠」一詞語出《易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指能探取深處的物,能招致遠方的人。這樣一個直接用典直接將太子的賢能聰明概括出來。

略作改動如《世說新語·言語》篇中「年在桑榆」一詞出自曹植《贈白馬王彪》一詩:「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直接將詩句中的「間」給去掉,用於對話,而後固定成一成語。

提煉語句如《世說新語·言語》篇中「濠濮間想」一詞分別出自《莊子·秋水》中的兩則故事,這兩則莊子在濮水和濠水上的故事,被世說新語簡潔地糅合進了成語濠濮間想中,表達了魏晉士人親近自然、高潔無爭的理想。

改變意義如《世說新語·賞譽》篇中「金玉滿堂」一詞在文中指人學問豐富,而其出處《老子》:「金玉滿堂,莫之能守。」中,「金玉滿堂」一詞指的卻是財富極多,《世說新語》在引用此詞時直接改變了原意,將之用於形容人的某種品質。

通過對《世說新語》中的這四種成語形成方式進行探討,可以發現《世說新語》在用成語進行志人的同時,對原有文獻進行了一定的改編,使之更為流暢簡潔,符合時人的用語習慣。同時,這一改變也賦予了許多成語更新的內涵,使之能夠更為廣泛地流傳。

第二類自創並由此固定下來的成語,經統計共有145條,成語結構形式絕大部分為四音節,說明成語在發展過程中經過了定型。成語的定型化方式主要有保留原本的四音節、增加或刪減虛詞和重義部分、概括意義三種。四音節的成語中涵蓋了主謂、動賓、偏正、並列、動補等語法結構,已近成熟。

如《世說新語·傷逝》篇中「人琴俱亡」一詞是主謂結構;《世說新語·容止》篇中「看殺衛玠」一詞是動賓結構;《世說新語·文學》篇中的「七步之才」一詞是偏正結構;《世說新語·言語》篇中的「千巖萬壑」一詞是並列結構;《世說新語·言語》篇中的「一覽無餘」一詞則是動補結構。而最終大量得以流傳的這種四字格形式既凝聚了典故豐富的內涵,又節奏鮮明,便於傳誦。

正是因為這些成語在組詞和使用過程中經過了糅合、提煉和精簡,成語中的簡約之美得以發揮,使得《世說新語》在語言表達更顯得更為凝練而富有內涵。

《世說新語》成語中的自然之美

《世說新語》雖是一部志人小說集,但在其行文中卻以成語的形式展現了大量的自然風景。這些描述自然景色的成語或作為人物活動的背景,或與人物的言談舉止、精神風貌息息相關。從這個層面上說,《世說新語》中的成語不僅展現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原始秀美的自然風光,也體現了時人對於自然景物的發展和欣賞,更著時人的精神風採。

自然之美的發現雖然《世說新語》中專門描寫自然之美的語句較少,但是透過人物的語言,可以發現當時的士人對於自然已經具備了很高的審美能力。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語出《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山川本是自然之常景,安靜地佇立一隅,為什麼會令人應接不暇呢?這就涉及到自然在魏晉士人內心的獨特意味——在自然的寧靜之中,去探察自然深處的內涵。當人以自己的心靈和精神力量去觀望原本沒有生命力的山川時,他會看到完全不一樣的景色。這裡的山川「自相映發」便是在訴說這樣的感受。山川自然與人的內心息息相關。因而,魏晉對自然美的發現將山川河流之美以及人對自然的親近、追逐融入語言,拓寬了語言的內涵。

《世說新語》中的成語不僅體現了時人對於自然之美的發現和欣賞,更是在自然中融入了他們的某種情感傾向與寄託。「枕石漱流」一詞出自《世說新語·排調》,枕著小溪邊的石頭,伴隨著溪流潺潺入眠,抑或是枕著樹下的石頭,在蔭涼下小憩,一種美好靜謐的隱居生活就這樣呈現在讀者眼前。

由此可以得知士人對於自然之美在詩境中的表達非常重視。在魏晉南北朝那樣一個戰亂的時代,自然風光勢必也會受到破壞。可是在《世說新語》中,我們能看到的是一個純然秀美的自然世界,這之中當然體現了作者的某種情感傾向。自然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它代表了對俗世利益、榮辱的超越,代表了從容、自如和富有深邃的詩意的一種生命狀態。

也就是說,通過《世說新語》中的成語,可以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對於自然田園生活的嚮往以及寄情山水的避世態度。

人與自然精神之關聯《世說新語》中的許多成語,看似描寫自然景物,實則是在以這種景物喻人。

《世說新語·讚譽》篇寫王衍「太尉神知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瑤林瓊樹一詞,本是指林木的美妙,在此語境中便引申為人的容貌智力出眾。而「道邊苦李」一詞,字面意思只是道路邊的一株李子樹,其味甚苦。但由於《世說新語》中所記錄的典故,「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道邊苦李一詞便以庸才、無用之才的含義所固定下來流傳使用。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苗而不秀」、「南風不競」、「芝蘭玉樹」、「棟梁之材」、「壁立千仞」等,都是用自然之景來喻現實之人,用自然之物的某種突出特徵來形容人的品格優劣。這樣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詩經》、《楚辭》中借物喻人的例子也有許多。將人的個性品質與自然之物相關聯,這樣的成語簡短凝練而又生動形象。

此外,《世說新語》中的許多成語寄託了人們各種精神與情感活動,它們以自然的形式展現出來,其內核卻是人的情感。「目送歸鴻」讓人有了無限的歸思;「年在桑榆」不免產生一種垂垂老矣的感嘆;「蘭摧玉折」多了幾分哀悼;「望秋先零」所帶來的未老先衰的遺憾……自然之物的興衰引發了人對自身的感嘆,而這些成語則記錄並固定了這種充滿詩情的精神暢想。

在《世說新語》的成語中,自然是德性與美感的結合。魏晉名士們「與物徘徊」,把自己的精神投射至外界,從而使自然的風物披上美的意趣。同時,這也是他們潔淨心靈的一種精神性的創造活動。

宗白華先生在《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中說:「晉人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成語展現的是魏晉士人的自然觀。人類自身總是面對著這樣的困惑:從很多個角度看我們的生命轉瞬即逝,似乎渺小而無意義。而魏晉名士們給出了他們的答案——將生命與永恆而偉大的東西聯繫,生生不息的自然會滋養生命,從而煥發出偉大而永恆的生命力。因此,對自然美的追逐,其實也是名士們對自身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探尋。

《世說新語》成語中的人物之美

《世說新語》記錄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許多人物的言談舉止,據統計,約有45%的成語都是用以形容人物的言行、品德、才華等特質。在這些成語中,既有「芝蘭玉樹」、「棟梁之材」這樣的溢美之詞,也有「悵然若失」、「一慟幾絕」這樣描述人的情緒狀態的成語,還有「絕裾而去」、「東床袒腹」這樣概述人物行為的成語。大量的成語以一種簡練的方式傳神地記錄下時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人物之美熠熠生輝。

成語體現了女性美《世說新語》中不僅展現了士人的品格與氣度,許多女性的風採也躍然紙上。對於女性美的展現主要集中於《賢媛》篇。這裡的「賢」不止於道德意義的考量,也將女性的才智納入考慮,體現了封建時代對於女性少有的尊重,也是這個時代的獨特風貌。

一方面,《世說新語》中的成語記錄了許多「賢媛」的言談舉止,與時下的名士可相提並論。如「柳絮才高」一詞由謝道韞詠雪時「為若柳絮因風起」一句而成,體現了其超凡的文學才能,「林下風氣」一詞用以描述王夫人態度文雅、舉止大方。這些成語本是用以記錄品評某一女子的才智品德,經過流傳和使用,現已成為對女子的讚嘆之詞。

另一方面,《世說新語》中的許多成語則是直接出自女性之口,或是由女性的行為流傳開來。《世說新語·賢媛》篇記錄:「晉陶侃少家貧。一日大雪,同郡孝廉範逵往訪,陶母湛氏剪髮賣以治饌款客,並銼碎草荐以供其馬。」陶侃的母親湛氏「截發留賓」傳為一時佳話。

《世說新語·惑溺》篇:「王安豐婦常卿安豐。安豐曰:『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復爾。』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卿卿我我」一詞就由此而來。魏晉時期的「卿」有對比自己身份地位低之人的指稱的意思,因此安豐不願妻子稱自己為「卿」,然其妻一口氣吐出八個「卿」字,使安豐沒了辦法,只得由著她去。這裡展現出了女子的活潑靈動,一改從前文學作品呈現的女子遷就、柔順的形象,個性顯著。

從《世說新語》中的成語可以看出,這一時期對女性有了更多的關注,女性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在界限之內也可以擁有更多的自我,言行卓越者也可獲得與男性一樣的地位和讚譽,體現了封建時代少見的對女性的尊重和關注。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世說新語》中所記錄和讚揚的女性特質,大多還是圍繞「才」、「德」兩個方面展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語在這裡並沒有得到突破。

成語體現了魏晉士人的理想人格魏晉南北朝時期崇尚玄談,喜好以品格為標準臧否人物,故而《世說新語》在記述人物言行時也充滿了對人物品行的評判,這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就是成語的使用。成語體現了《世說新語》所代表的魏晉士人所推崇和貶抑的品格特徵,尤其體現了魏晉士人的理想人格。

《世說新語》中存在大量褒義層面的體現人的品行特徵的成語:鉤深致遠、圭璋特達、後進領袖、芝蘭玉樹、瓊林瑤樹、放縱不拘、寵辱不驚、金玉滿堂、神色自若、處之泰然、名士風流、松柏之志、超超玄著……

這些成語呈現出跳脫俗世而投身自然的旨趣,反映了當時士人超越凡俗的普遍追求。借大自然的博大深邃而要求自己、期許自我。魏晉時期老莊思想盛行的精神內核也被納入了當時的生活之中。通過分析這些成語,可以發現涵蓋了外貌、談吐、出身、志向等多個方面。概括來說,善言辭、美風儀、有雅量、高情操等特質是備受推崇的,也體現出魏晉士人的理想人格。

此外,苗而不秀、前倨後恭、志大才疏、拾人牙慧等貶義的成語雖不多,但通過分析此類對人物持否定意見的成語,也可以看出時代風氣的好惡。缺乏主見、不夠坦誠、沒有才華、品行不端的人,在這個時代是不受到歡迎的,自然也是魏晉士人所貶抑的人格。

成語體現了人的自覺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一書中稱魏晉時代表現了「人的自覺」。這主要是基於魏晉時期對人的高度關注,品評時人成為風尚的時代背景,重情和愛美是兩個重要的表現。《世說新語》全書都是用於志人,表現出了對於人的關注,大量品評時人的成語的使用體現出了「人」的覺醒。

首先,《世說新語》中的成語體現了對個人情感的重視。情感是人區別於動物的重要標誌,是人維繫其社會屬性和個體生存的重要支柱。《世說新語》記錄下了魏晉時代的個性張揚,也書寫了時人的重情和多情。

《世說新語·雅量》篇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桓公北徵,經金城,見前為琅琊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泫然流淚。」 桓溫這樣一個錚錚鐵骨的將領,面對一老樹卻至垂淚。「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充分表現了其內心對於年華已逝、功業未成的無限唏噓和慨嘆,也成為後人經常引用的經典。此外,「乘興而來,盡興而歸」體現了人生的灑脫之意,「悵然若失」表現了一種若有若無的哀愁,「之痛」道盡了喪子的悲傷,「一慟幾絕」將深沉的哀痛之情囊括其中……

這些成語展現了人的真實性情,突破了封建禮教的束縛,將一群真實的人呈現在我們面前,人生命力的體現就在這情緒的一張一合之間。

其次,《世說新語》中的成語體現了一種對美的發現和肯定,而在一定意義上,審美恰恰是人覺醒的一種標誌。童慶炳在《審美是人生的節日》中提到:「審美活動與人性的覺醒密切相關。審美是人的一種對象性的心理活動。」

《世說新語》對於人的談吐、外貌、風儀以及文學藝術等多方面都進行了記錄,著重表現其美的一面。「凝脂點漆」是欣賞其儀容美,「帶金佩紫」是欣賞其服飾美,「爛若披錦」是欣賞其文字優美,「超超玄著」是欣賞其言辭美……各類審美的成語體現了魏晉時期對於美的追求,而這本身就是一種對於更高層次的生命體驗的追逐和嚮往。

結語

成語的存在為《世說新語》的「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貢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通過對《世說新語》中成語的收集、分類、溯源與內涵研究,可以發現,成語不僅體現了魏晉時期語言上的通俗化和簡約化轉變,也充分展露了清談風氣下魏晉士人對自然等超俗之物的嚮往與精神連結,對於自我、女性、審美的關注使得「人」的覺醒成為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精神風採。在成語所體現的機警、雋永和趣味中,魏晉士人的理想人格和精神價值躍然紙上。

我是月釀酒,月光釀酒,請君共飲。持續輸出專業高質量、有趣有想法的文化內容,歡迎評論、點讚和關注。

相關焦點

  • 《世說新語》十大名言,中國「筆記小說」代表之作
    《世說新語》是南朝時期的文言志人小說集,由南朝劉義慶所撰寫,也有稱是由劉義慶所組織門客編寫。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遺失後只有三卷。 1 林無靜樹,川無停流。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郭景純詩句。
  • 古詩詞文賞析之典籍《世說新語·言語》第1-5則
    《世說新語·言語》第1-5則 《世說新語·言語》是《世說新語》的第二門,共108則。作者劉義慶,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言語指會說話,善於言談應對。
  • 文言文誦讀12《世說新語·詠雪》-節拍誦讀 輕鬆記憶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 成語故事:小時了了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譯文: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
  • 10個來自《世說新語》的成語,趕緊給孩子收藏吧!
    《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的筆記小說,記載了東漢後期到魏晉時期的文人逸事,其中不乏有趣的事和哲理故事,下面通過這30個成語來重溫經典。管中窺豹【來源】《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王獻之)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蒱,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畢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釋義】指片面看問題。有時也指從微小的方面推知全篇。與「見微知著」近似。
  • 《世說新語》中的王導:亂世名臣,盛世能人
    《世說新語》魏晉之世,社會動蕩,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政權更迭頻繁。這一時期,三國鼎立、曹魏代漢、司馬代魏、東西晉繼立相繼發生。而終魏之祚,不過46年;西晉不過51年;東晉稍長,103年。其二是政局動蕩不穩。
  • 《世說新語》中的經典小故事
    《世說新語》中有許多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比如孔融讓梨、陳太丘與友期、人琴俱亡等。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記載了東漢後期到魏晉期間許多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人物氣韻生動,躍然紙上,讓我們從中感受到魏晉風骨的風採。
  • 劉強:《〈世說新語〉研究史論》
    目 錄緒論 《世說新語》的成書及其影響第一節 《世說新語》產生的文化淵源第二節 劉義慶與《世說新語》的編撰第三節 《世說新語》的書名、卷次及門類第四節 《世說新語》的影響及研究第一章 南朝的「世說學」第一節 史敬胤的《世說新語》選注第二節 劉孝標及其《世說新語注》第三節 沈約《俗說》與《殷芸小說》第四節 《金樓子》
  • 成語故事:東床快婿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鹹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譯文: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丞相的各個兒子都值得誇獎。聽說我為您選女婿,都故作姿態,以示不凡,只有一個年輕人,露出腹部躺在東床上,好像沒聽說有這回事似的。」
  • 《世說新語》中對曹丕的人物形象進行了怎樣的黑化?原因是什麼?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時期的一部志人筆記小說,其中分門別類地記載了很多魏晉人物的一些軼事趣聞。這些記載在一定程度上豐富這些歷史人物的形象,從個體上展現出當時社會的風貌,具備一定的史料價值,而且對後世的影響力非常高。比如曹植作《七步詩》的故事就來源於《世說新語》。
  • 教師資格證中小幼筆試中國古代小說
    志怪小說:東晉幹寶《搜神記》   《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它是集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開創了我國古代神話小說的先河。被稱作「中國志怪小說的鼻祖」。   志人小說: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
  • 來讀《世說新語》,一本名士的寫真
    黃藥師的故事在《射鵰英雄傳》裡,阮籍、嵇康們,他們生活的時代,和那個時代的光芒,除了《三國志》《晉書》有收錄,許多動人的小故事都記錄在了《世說新語》裡。感謝那位比王羲之剛好晚生100年,文採出眾的南朝小王爺劉義慶,讓我們看到了一本「名士的寫真」。
  • 《世說新語》裡的王徽之
    試選六則材料演繹一下:想念你不一定要見你《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 47》: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 《世說新語》的背後,劉義慶的被「針對」的短暫人生
    《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期南邊的第一個政權劉宋宗室劉義慶編纂的一部作品。這是一本筆記小說,講得是魏晉時期的讀書人們的言行故事,透過他們的故事,表現了一個時代的思想傾向,社會風氣。我們,先不管這本書講了什麼,這留到後面具體開始讀書再談。
  • 詠雪——南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
    詠雪——南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 駱玉明精講《世說新語》,過13個角度全景式解讀
    顧愷之吃甘蔗又有什麼講究,這種講究代表了一種怎樣的人生態度?近日,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史名家駱玉明教授的作品《<世說新語>十三講》出版,該書通過13個角度,全景式解讀《世說新語》的世界,帶讀者領略個性肆意的魏晉風度。駱玉明教授近年來出版了《詩經·風雅頌》等多部廣受大眾讀者歡迎的通俗文學史作品。
  • 世說新語01——神準的算命
    最近找到一個新的話題與大家聊聊,跟大家聊聊《世說新語》這本書。
  • 《世說新語》選讀精講(第十四章《容止》)
    成語「東施效顰」中的效是同樣的意思。7.      嫗:婦女。8.      委頓:精神不振,垂頭喪氣。【譯文】潘嶽有美好的容貌和優雅的神態風度。年輕時帶著彈弓走在洛陽大街上,遇到他的婦女無不手拉手地一同圍住他。左太衝長得醜到了極點,他也學習潘嶽到處遊逛,這時婦女們就都向他亂吐唾沫,弄得他垂頭喪氣地回來。
  • 長安:古今共情的夢啊/《世說新語》/魏晉風流
    魏晉文體繁榮,重要的問文體之一魏晉小說有兩類:志人小說,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志怪小說,如幹寶的《搜神記》。長安遠還是太陽遠呢?《世說新語》裡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大人問小孩,說:「你覺得長安遠還是日遠呢?」
  • 統編版七年級上冊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知識點+習題答案
    《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編寫的志人小說集。二、課文翻譯原文: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注釋內集:把家裡人聚集在一起。兒女:子女,這裡泛指小輩,包括侄兒侄女。講論文義:談論文章的義理。俄而:不久,一會兒。欣然:高興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