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是南朝時期的文言志人小說集,由南朝劉義慶所撰寫,也有稱是由劉義慶所組織門客編寫。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遺失後只有三卷。
1
林無靜樹,川無停流。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郭景純詩句。這句話說明了事物總是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的。
2
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復,還。卵,鳥蛋。乎,嗎。傾覆的鳥巢之下,還有完好不破的鳥蛋嗎?此以覆巢無完卵為喻,說明有利益關係的群體「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道理,或比喻一人得禍,全家難免。
3
窮猿奔林,豈暇擇木。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窮,窘迫。暇,時間。走投無路的猿往林中奔逃,哪裡有時間選擇要爬哪棵樹避難呢?此以窮猿奔林為喻,形容一個人在危急之時只求活命而無暇顧及其他。
4
以明防前,以智慮後。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鑑》劉孝標註引《文士傳》。以明達預防事情於未然之前,以智慧深慮事情的未來發展動向。此言謀事、做事都應該有「瞻前顧後」的意識,如此才能防患於未然。
5
培觩無松柏,薰蕕不同器。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培觩,小土丘。薰,一種香草。蕕,一種臭味的草。小土丘是長不出參天松柏的,香草與臭草是不能放在一起的。前句言環境與事物成長的關係,後句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
6
夜光之珠,不必出於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採於崑崙之山。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夜明珠不一定全都出於津一帶的河中;像手掌一樣大的璧玉也不一定全都採於崑崙山之中。
7
管中窺豹,只見一斑。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從竹管的小孔裡看豹子,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用來比喻眼光狹窄,所見有限;或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全體。
8
庚公嘗入佛圖,見臥佛,曰:「此子疲於津梁。」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庚亮曾經進入佛寺之中,看見一尊臥佛,說:「這位先生可能因普渡眾生而疲憊了。」
9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令:美好。彰:顯揚。一個人擔憂不能夠立下志向,又何必去擔心美名得不到顯揚呢?
10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這句話以比喻修辭法,形容所做的事極其危險。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