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的筆記小說,記載了東漢後期到魏晉時期的文人逸事,其中不乏有趣的事和哲理故事,下面通過這30個成語來重溫經典。
望梅止渴
【來源】
《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釋義】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管中窺豹
【來源】
《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王獻之)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蒱,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畢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釋義】
指片面看問題。有時也指從微小的方面推知全篇。與「見微知著」近似。
肅然起敬
【來源】
《世說新語·規箴》: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原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釋義】
肅然,恭敬的樣子。起敬:產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
華亭鶴唳
【來源】
《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釋義】
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身無長物
【來源】
《世說新語·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釋義】
指除自身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貧窮。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道旁苦李
【來源】
《世說新語·雅量》: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釋義】道路旁的苦的李子。比喻庸才,無用之才。
人琴俱亡
【來源】
《世說新語·傷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逕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慟絕良久,月餘亦卒。
【釋義】
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常用來比喻對知己、親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難兄難弟
【來源】
《世說新語》: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釋義】
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難字念去聲,譏諷兩人同樣壞。也指彼此曾共患難的人;又指彼此處於同樣困難境地的人。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來源】
《世說新語》: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釋義】:比喻整體遭殃,個體(或部分)也不能保全。也有面對必然要發生的事情,要從容地面對它。不能亂了陣腳的意思。
鶴立雞群
【來源】
《世說新語·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釋義】
像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裡顯得很突出。
來源:婷婷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