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逛街,看電影,看展覽,
想玩點不一樣的,
去迪士尼絕對不會錯啦!
玩累了坐下來看一場百老匯的王者之作《獅子王》
看小辛巴長大成為萬獸之王,
恢弘的場面,精緻的舞美,讓你的內心充斥感動!
現在,有機會讓你一玩夠一次看夠!
特別優惠
僅需 690 元
即可獲得
(獅子王價值590元門票 + 迪士尼樂園半日票)
雙重妙趣!快來感受!
文末點擊「閱讀原文」立享優惠!
▼
百老匯音樂劇王者之作《獅子王》中文版
演出場館:華特迪士尼大劇院
購票網站:大麥網
上海迪士尼樂園門票 (電子票)
演出場館:上海迪士尼樂園
更多你不知道的獅子王的小秘密
小編有幸成為了後臺探秘的一員。現在就讓帶領你們看一看,這場精彩演出背後的故事吧!
進入後臺的瞬間,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種各樣琳琅滿目的道具,各種場景,動物眼花繚亂!
也有一些「熟面孔」。
小編第一眼就瞄到了「剛剛出生時候被高高舉起的辛巴!」
牛頭面具極具異域風情,木偶版的娜娜小小的超可愛!
一抬頭,才發現這些道具還不是全部!
每一寸空間都被合理利用的後臺,能夠懸在半空中的「草坪」「豹子」絕對是一道特別的風景!
一轉彎在舞臺後面,有一條狹長的走廊供舞蹈演員們換裝。他們可能會頻繁的化妝,匆忙的換上各種角色的衣服,上一秒他們可能在跳著熱情奔放的草坪舞,下一秒他們可能就成為了草原上奔跑的動物之一。
世界各地的演出都會安插一個具有當地特色的人物,這個帶有神秘中國色彩的人物服裝也隱藏在這裡喲!偷偷的告訴你們圖片裡有線索喲!
左邊每隔一段就有一面小鏡子,方便演員們整理好自己的服裝,隨時都準備為觀眾們展現他們「最完美的一面!」
沙祖身上的「羽毛」都是純手工一片一片貼上的,靈活的脖子,可以揮動的翅膀,每一個精妙的機械小機關都在無聲的宣告著製造它們的人的心血。操縱它的工作人員可是需要定期去訓練上肢力量才能夠更完美的展現它的一舉一動。
各種面具,看起來很沉重其實是採用矽膠(製作面具的胎底)加碳纖覆層 –面具的碳纖正是用來製造飛機的材料,非常經久耐用。
刀疤這個角色有著各不相同的三支拐杖。
這一次的後臺之旅看下來,很難說哪一個道具是令小編印象最為深刻的,因為每一個道具,每一個細節都隱藏著為這一幕戲背後默默付出的人們的心血。令人驚訝於他們的付出,對於細節的追求,對於整部劇的熱情與專注的投入。他們做的,遠遠超乎了我們的想像,那每一幕進入眼帘的視覺震撼,都包含了無數人們的心血與汗水。我想,這大概就是它為什麼能夠被稱為是百老匯王者之作的原因吧。
< 下面這些數據,給想要了解他們多一些的你 >
載譽而歸
全球70多項戲劇大獎得主:
1998 Tony® - 最佳音樂劇
1998 Tony® - 最佳音樂劇導演 -Julie Taymor 茱莉·泰默(泰默也因此成為了戲劇界歷史上首位獲得最高殊榮的女性)。
1998 Tony® - 最佳場景設計 -Richard Hudson理察·哈德遜
1998 Tony® - 最佳服裝設計 -Julie Taymor茱莉·泰默
1998 Tony® - 最佳燈光設計 -Donald Holder唐納德·霍爾德
1998 Tony® - 最佳編舞 - GarthFagan加斯·費根
1998 NY Drama Critics Circle Award - 最佳音樂劇
1999 Grammy® - 最佳音樂劇專輯
1999 Evening Standard Award - 年度舞臺劇大獎
1999 Laurence Olivier Awards - 最佳編舞和最佳服裝設計
面具與木偶
標誌性的開場曲目《生生不息》中出現的每一款面具的原始模型都是由Tony®獲獎導演兼設計師茱莉·泰默(Julie Taymor)與設計師麥可·克裡(Michael Curry)親手雕刻並上色完成的。他們有一支專業的團隊,集結了面具,雕刻、木偶製作等各門類的藝術大師,大家為了原創百老匯劇裡的擬人動物角色奮戰了17,000多個小時。
泰默通過面具展現了她的「雙重呈現」理念,觀眾們可以同時看到劇中角色「人的一面」和面具展示的「動物的一面」。
木法沙(辛巴的父親)的面具重311克,刀疤(辛巴的叔叔)的面具重198克,而沙拉碧(辛巴的母親)的面具只有113克重。這些面具和劇中的其他道具一樣都非常輕盈(重量不到 454克),全部採用了矽膠(製作面具的胎底)加碳纖覆層 – 面具的碳纖正是用來製造飛機的材料,非常經久耐用。製作面具耗費了340公斤的矽膠。
刀疤和木法沙在劇中均要穿戴兩種不同的面具:一種是可以操控的面具,一種是靜態的頭飾。
劇中最高的動物是《我現在就要當國王》一幕裡的4隻充滿異域風情的5米高長頸鹿。而《生生不息》這一場的2隻長頸鹿有4米高。2名扮演者都練習過踩高蹺,腳蹬1.8米長的梯子,穿著戲服,閒庭信步從舞臺左側橫穿整個舞臺。
劇中最大最長的動物要數大象了(1997年公演後就被後臺工作人員取了個暱稱叫「貝莎」)。3.9米長、2.7米寬的這個龐然大物需要4名演員配合著從觀眾席的過道上走下來。表演結束後,這套木偶可以完全平鋪在地面上,方便後臺存放。
最小的動物是刀疤拐杖上的小老鼠,只有12.7釐米。
沙祖(木法沙的御前大總管)是開場曲《生生不息》裡最後一位登場的角色。
丁滿(辛巴的好朋友)人偶重量為7克。
服裝
榮耀石、布景
最複雜的布景道具要屬榮耀石了,一場演出需要出場5次。
數字看獅子王
木偶,包括杆動木偶、皮影偶和等身大小的木偶:200個
蟻丘戲服上的螞蟻:100隻
假髮:45頂
野牛:52頭
土狼:39頭
劇中登場的動物、鳥類、魚和昆蟲:25種
瞪羚:15隻,5名演員雙手各佩戴一隻瞪羚木偶,頭上還要戴一隻
瞪羚車上的瞪羚:6隻
母獅子:14隻(娜娜、小娜娜和12隻「母獅狩獵」裡的由合唱演員扮演的母獅子)
風箏鳥:12隻,出現在第二幕開場曲「OneBy One」裡。
小鳥歌者:5隻
小鳥舞者:1隻,出現在開場曲《生生不息》和最後一個場景的《生生不息》重奏當中。
辛巴的形象:6套 (幼兒期辛巴木偶、小演員扮演的小辛巴、小辛巴木偶、辛巴皮影偶、巫醫拉飛奇繪製的辛巴形象——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均有出現,演員扮演的成年辛巴)。
斑馬:3隻
大象:2隻(「貝莎」和小象,小象由交替扮演小娜娜的兒童演員操縱)
羚羊:2隻
(開場時一高一低的兩隻羚羊是巫醫拉飛奇用斯瓦希裡語召喚出來的第一種動物– 「NGONYAMA」召喚與合唱回應。羚羊由2名南非男聲合唱演員扮演。)
犀牛:1隻
獵豹:1 只
猴子大師:1隻
語言
劇中使用了6種非洲土著語言:
斯瓦西裡語
祖魯語
科薩語(搭嘴音)
索託語
茨瓦納語
剛果語
《獅子王》被翻譯成 8 國語言:
日語
德語
韓語
法語
荷蘭語
西班牙語
葡萄牙語
普通話
製作團隊
在華特迪士尼劇院上演的中文版《獅子王》直接招募了122名工作人員和演員,其中包括了10名來自南非的演員。
690既能嗨玩迪士尼又能看獅子王!縱享雙重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