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鼓」足幹勁,用心為「岷」。2017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與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關係。四年來,鼓樓區手牽手、心貼心、點對點幫扶岷縣,推動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消費扶貧、社會力量助力掛牌督戰村等各項任務全面完成,為岷縣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貢獻。2020年11月21日,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岷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近日起,人民網福建頻道推出《首善鼓樓的為「岷」情懷》系列報導,生動展現「鼓」「岷」扶貧協作的鮮活故事與創新實踐。
梅川鎮紅水村村民陳俊紅萬萬沒想到,自己的「甜蜜事業」還在壯大,家裡的蜂箱已變成致富「金箱」;同樣意外的還有茶埠鎮大竜村村主任邱富文,通過種植藥材,他帶領村民們開出脫貧「良方」……
位於大西北高原上的岷縣,因一個個帶有福州鼓樓印記的產業項目落地,一位位項目的參與者生活迎來新變化。
這個故事,要從四年前說起,相距2000多公裡的兩個地方在產業、生態、就業等各個領域開展深度協作。四年來,福建福州市鼓樓區在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立足甘肅定西市岷縣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助力當地產業發展「多點開花」。
打造「蜂味」,讓甜蜜事業更加甜
行走在青山綿延的岷縣,可以看到農家小院中、草地上、樹林裡,一排排蜂箱一字擺開,成群結隊的中華蜜蜂飛進飛出,「嗡嗡」聲不絕於耳。在梅川鎮紅水村村民陳俊紅家裡,一桶桶蜂蜜金黃澄亮,散發出絲絲甜味。
「這些都是中蜂採來的藥蜜,可口又養生,重點是能生金!」陳俊紅說,儘管養蜂剛滿一年,但他對這個甜蜜事業充滿信心,已經開始盤算著修建新房,帶著全家告別瓦房。
「小蜜蜂」釀成甜蜜「大產業」,在岷縣,像陳俊紅這樣嘗到甜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很多。鼓樓區連年加大「產加銷」各環節的資金、人才、技術支持力度,推動當地中蜂產業不斷做大做強。
特別是針對貧困戶中蜂養殖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鼓樓區加大技術引進、資金支持力度。一方面,協調福建農林大學蜂學院與岷縣人民政府建立起長期協作關係,聘請農林大學黃少康教授為岷縣蜂業技術高級顧問,在養蜂科研推廣、蜂蜜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上予以全面支持。另一方面,鼓樓區還安排專項培訓資金,依託岷縣中蜂產業協會,物色50名鄉村幹部、駐村工作隊隊員、供蜂單位技術員、養蜂大戶,聘請科研院所專家進行中蜂養殖技術、業務強化培訓。
鼓樓區聘請科研院所專家進行中蜂養殖技術培訓。鼓樓區扶貧辦供圖
投入東西部扶貧協作中蜂產業發展資金、培育中蜂養殖技術服務能手、加強蜂源和蜜源保障的同時,鼓樓轄區上市企業永輝集團的加入,為打造中蜂全產業鏈注入強勁動能。
甘肅岷縣永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自去年底投產後,就按照「公司+養殖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帶動更多農戶融入全產業鏈發展。一方面,向岷縣及周邊貧困戶收購蜂蜜近12萬公斤,另一方面,加工生產的蜂蜜已在永輝超市上架,擦亮岷縣「中國黃芪蜜之鄉」「岷縣蜂蜜」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的名片。
岷縣永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總監楊玉喜介紹,「公司2020年計劃生產蜂蜜200噸,產值2000萬元,可帶動1200多戶蜂農增收。」
「依託永輝規範的加工生產、強大的銷售網絡,藥蜜不但有了銷路保障,在生產環節也更注重品質,為岷縣中蜂養殖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打下基礎。」岷縣畜牧局蜂業辦主任梅絢說。
如今,特色品種——中華蜜蜂的養殖已成為岷縣脫貧攻堅三大主導產業之一,數據顯示,該產業已累計帶動10571戶貧困戶穩定增收。
找準「良方」,「苦藥材」種出「甜生活」
岷縣是中國有名的道地中藥材主產區,境內盛產當歸、黃芪、紅芪、黨參等名貴中藥材238種,尤以「岷歸」馳名中外。不只蜂蜜產業,在素有「中國當歸之鄉」美譽的岷縣,中藥材這個「苦」產業也是脫貧致富之「良方」。
然而,銷路問題一度成為當地藥材產業發展的「攔路虎」。
「2018年我們剛來岷縣時,發現這裡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老百姓對市場不夠敏感。藥材質量好,但賣不去,影響群眾收入。」從福州市鼓樓區來岷縣掛職的幹部說。
借力鼓樓與岷縣東西部扶貧協作,當地藥材瞄準了「福州市場」,並以此走出一片新天地。
岷縣益農中藥材種植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邱富文回憶,「2018年8月,福州市鼓樓區到岷縣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考察活動,自己立刻把握時機,在縣委縣政府對接下,益農合作社的中藥材打進福州市場。」
當前,益農合作社在東西部扶貧協作政策與資金的幫扶下,通過「黨支部+合作社+電商+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合作社橋梁紐帶的作用,發展「訂單農業」,實現了從原產地種植、加工到全國終端市場銷售的目標,探索出了一條以中藥材為主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合作社帶動周邊兩個鄉鎮11個行政村的456戶群眾「抱團發展」,其中貧困戶就有286戶。
助力岷縣實現中藥材產業綠色發展和貧困戶可持續增收。鼓樓區扶貧辦供圖
衝洗、精選、切片等中藥材初加工程序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在岷縣益農中藥材種植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基地裡,如今,社員們分外忙碌。
邱富文表示,近兩年,貧困群眾和合作社社員務工工資已累計發放70多萬元,並為166戶貧困戶分紅30多萬元,為貧困群眾脫貧摘帽奠定了堅實基礎。
「造血」富民,菜地里舖出「致富路」
今年夏天,岷縣麻子川鎮旋窩村的尹燕霞有了個新去處,在家門口就業,讓她掙錢顧家兩不誤,而這一切,得益於融川高原蔬菜發展有限公司的入駐。
作為鼓樓岷縣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之一,融川高原蔬菜發展有限公司致力種植產量高、品質好的高原蔬菜。今年300畝高原蔬菜喜迎豐收,顛覆了「千年藥鄉」岷縣只能種藥材不能種蔬菜的傳統認知,產量高、品質好的高原蔬菜種植成為藥材倒茬期群眾增收的新選擇。
融川高原蔬菜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林道興表示,公司已累計流轉土地數百畝,在去年花菜種植的基礎上,擴展了萵筍、芹菜、包菜等果蔬品種的種植規模,同時採取訂單模式,與合作社、貧困戶籤訂保底訂單收購合同。公司2019年勞務工資支出18萬多元,通過土地流轉和工資性收入,當地47戶貧困戶當年戶均增收3640元。2020年,通過栽苗、鋪膜、追肥、蓋花、裝車、打包、套袋等吸收貧困勞動力23人,人均可增加收入1.8萬元。
鼓樓區扶持岷縣高原蔬菜種植項目。鼓樓區扶貧辦供圖
不只為岷縣「輸血」,鼓樓更致力為當地「造血」。福州市鼓樓區因勢利導,將扶持岷縣發展高原夏菜產業,列入2020年鼓樓、岷縣東西部協作產業合作的重點項目,在專業合作社提升、基地基礎設施建設、貧困戶種菜補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時,對接超大集團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利用龍頭企業技術、資金、市場優勢,持續做大高原蔬菜種植規模,拓展日本、東南亞等國外市場。
2020年,在花菜種植基礎上,基地擴展萵筍、芹菜、包菜等果蔬品種種植,同時採取訂單模式,與合作社、貧困戶籤訂保底訂單收購合同,提供種苗、田間技術指導及開展新菜品試種實驗,與浩豐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共建東西部扶貧協作扶貧車間,進一步升級「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經營模式,發揮帶貧集聚效應。
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發展是脫貧之本。鼓樓區在對口幫扶過程中堅持從當地實際出發,大力扶持發展現代農業產業,激活岷縣特色產業發展,攜手奏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美麗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