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深處,90後夫妻釀出「甜蜜事業」

2020-12-23 瀟湘晨報

從最初對養蜂一無所知的外行,變成現在的「養蜂專家」,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90後夫妻張曉騏和何桂枝僅用了6年時間。

2014年,在成都開燒烤店的張曉騏,帶著女友何桂枝一起回到家鄉大涼山創業。兩人瞅準養蜂的「錢途」,四處拜師學藝,探訪100多位蜂農,走遍涼山州1379個村落,終於取得「真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養蜂專家。

在張曉騏看來,不管是留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鄉創業,這並非什麼艱難的選擇題。「大城市機會和平臺更多,但總少了點歸屬感。即便是回鄉創業,你的觀念和定位依舊要與城市同步。」

從賣蜂蜜到學養蜂

3年走遍1379個村落

1990年出生的張曉騏,大學畢業就開始創業,一心想把家鄉大涼山的燒烤帶到成都。但他顯然低估了餐飲行業的艱辛,開店兩年,由於長期熬夜、喝酒,身體開始頻繁發出警告,他決定關店另謀出路。

2014年,何桂枝不顧家人阻止,和男友張曉騏一起回到老家涼山州西昌市。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收到山裡朋友贈送的蜂蜜,「當第一口嘗到,就想起了小時候,奶奶那個胖胖的保溫杯裡衝泡的自家釀的土蜂蜜。」

同年,張曉騏和何桂枝一起成立了阿米子食品有限公司,專營蜂蜜產品。由於都不是專業出身,之前也沒有養蜂經驗,怎麼找到蜂蜜?如何辨別蜂蜜好壞?成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為此,兩人跟著當地蜂農一起輾轉於鮮花盛開的大山裡,學習養蜂技術。這期間,兩人知道了不一樣的花採出的蜂蜜有何不同,生態環境對蜂蜜好壞的影響;同時,拜訪雲南、福建等高校的農業專家,學習如何利用化學試劑分析蜂蜜中的微量元素,保證原料天然無汙染。

「在山裡待了3年,開著兩輛車跑了30多萬公裡,有的地方汽車到不了,我們就把車停在村口,坐摩託車進去。」2014年到2017年,張曉騏和何桂枝走遍了涼山州17個縣市、1379個村落。

如今,從蜜蜂養殖的方式方法到不同蜂蜜的顏色形態、口感、功效,兩人都能講得頭頭是道。公司目前在全國共有149個蜂場,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

蜜蜂養殖標準化

不斷開拓主流消費人群

事實上,創業之初兩人也吃了不少虧。

2014年10月的一天,兩人到蜂場採購蜂蜜。張曉騏介紹,從原料採購到最終灌裝成品,一共要進行四次檢測。在第一次現場檢測時,蜂蜜各項指標都符合標準,誰知道運回公司後再次抽檢時,卻發現蜂蜜中摻雜了其他添加劑,含量超標。這一次,兩人損失了接近1萬元。

「對於那時的我們來說,已經是一筆巨款了。畢竟剛創業時,啟動資金只有3000元。」不過,挫折並沒有打消兩人創業的念頭,這次教訓也讓他們更加重視對於蜜蜂養殖的科學監督和管理。

「剛開始很多蜂農不理解,覺得自己養了多年蜜蜂,你一個小孩有什麼資格教我怎麼養蜂,怎麼去做標準化。」最終,張曉騏給出的方案是以高出市場價三倍的價格收購蜂蜜,並提前預付定金。但要求蜂農成立合作社,從養殖到採蜜,嚴格完成每一階段的產品檢測。

在張曉騏看來,蜂蜜已不僅僅是一個初級農產品,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更多年輕人正在成為健康消費的主力軍。「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就是如何將『小釀蜜』這一新品牌推廣至全國。我們也會聚焦到一個單品上,結合蜂蜜的功效,更有針對性地去開拓主流消費人群。」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熊英英

【來源:華西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線傳真】大山深處盛開希望之花——「賀爸爸」大涼山的助學路!
    有的孩子用廢報紙或廢紙片寫作業,有的孩子用塑膠袋代替書包……從學校了解到這些情況後,賀瑞明趕忙向當地的青藏鐵路公安局格爾木公安處及其他單位的朋友求助。得知孩子們的實際困難後,這些朋友慷慨解囊,捐獻了50個書包、50個文具盒以及數千元愛心善款。 看到孩子們拿到書包和文具時開心的笑臉,賀瑞明更堅定了將這份公益事業堅持到底的信心。
  • 密雲水庫邊的養蜂人 十一萬蜂群釀出「甜蜜的事業」
    七月下旬,在北京東北部燕山腳下,從業32年的「蜂二代」王全生和妻子在戶外勞作時,仍免不了「全副武裝」,養蜂這項事業於他們而言,痛也甜蜜。當下夫婦二人已經搖出了新一批的荊花蜂蜜,正等待賣個好價錢。
  • 釀「甜蜜」事業 開脫貧「良方」
    梅川鎮紅水村村民陳俊紅萬萬沒想到,自己的「甜蜜事業」還在壯大,家裡的蜂箱已變成致富「金箱」;同樣意外的還有茶埠鎮大竜村村主任邱富文,通過種植藥材,他帶領村民們開出脫貧「良方」……  位於大西北高原上的岷縣,因一個個帶有福州鼓樓印記的產業項目落地,一位位項目的參與者生活迎來新變化。
  • 體育校長|陳冠:衝出大涼山,一位90後支教老師的極限奔波
    與微信的熱鬧相比,他所任教的學校卻有些世外山林的感覺——千哈博愛小學,一所藏在四川大涼山深處、2600米海拔的支教學校。這裡是整個涼山彝族自治州最後實現脫貧攻堅的7個縣之一,但天南海北匯聚而成的支教團隊,讓孩子們的眼裡不只有身後的大山,更有山外的世界。「90後」校長陳冠,通過開展最「平價」的體育活動,讓24個孩子走出了大山。
  • 一口督威,90天精釀
    一口督威,90天精釀 它採用與眾不同的釀造方法 —— 90天釀造法, 酒體醇美,泡沫細膩,口味特別。
  • 大涼山走出的董事長!從0到行業領先,只因這個決定……
    耿福能大涼山深處的醫藥夢1956年,耿福能出生在大涼山深處的四川越西縣,家中排行老三。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耿福能對童年的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飢餓。慶幸的是,他祖父跟父親都懂中醫,所以經常有人上門看病,補貼家用。
  • 鐵路扶貧幹部在大涼山盛開的索瑪花
    阿西阿呷列車長始終不忘初心,堅守大涼山裡的「慢火車」,長期堅持服務好旅客,終成大涼山裡美麗的「索瑪花」。阿西阿呷是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管內成昆鐵路5633/5634次「慢火車」上的一名彝族列車長,值乘的「慢火車」途經大涼山彝族聚居地。為什麼彝族老鄉稱她為「索瑪花」?是因為阿西阿呷的服務就像索瑪花一樣美麗。
  • 日照兩位90後小夥義賣精釀啤酒,銷售額全部捐出!
    日照燈塔旁海岸釀造酒館裡,兩位90後帥哥老闆響應全國精釀人的義賣善舉,將自釀款啤酒「海岸小麥」,推出義賣。所有線上售出的款項都通過精釀人的慈善渠道捐贈武漢。兩位老闆都是90後,對於酒的熱愛更是一種痴迷。老闆李家旭說,這個酒館我們籌備了一整個冬天,藏著一整個館子的精釀,共32個酒頭,本來打算在這個春天與大家相見,一場揪心的疫情把一切推遲,我們用心祈禱一切快點好起來。
  • 貧困戶許賢勝「釀」出甜蜜好日子
    羅江鎮黃市村村民許賢勝發酵後的稻穀上甄蒸餾酒蒸汽經過管道冷卻液化出酒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21日訊(通訊員 彭曉 謝建2017年,他在侄女婿的釀酒廠務工時,萌生出一個念頭:何不自己搞一個家庭釀酒作坊試試?「家裡已多次向親友借錢,這次開作坊不好再開口了。」一想到資金來源,許賢勝又犯了難。2017年,得知許賢勝的意願和困難,汨羅市總工會聯點幫扶幹部劉志紅多方協調,最終幫他申請到了3萬元無息貸款。
  • 【好人365】她曾是大校軍銜的高級工程師,轉業後來到了大涼山深處...
    2014年初,她毅然前往海拔3000多米的四川省涼山州,在大涼山深處當了一名鄉村支教教師,義務支教至今。2018年11月,她被評為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同年12月入選「中國好人榜」。  謝彬蓉和大涼山的孩子們。  退役大校當支教老師的「因果關係」  「謝老師,你這當過兵的老師確實不一樣,我喜歡得很!」
  • 直播蜂蜜成網紅,松陽這位90後青年將「甜蜜」事業進行到底
    好山好水出好蜜  松陽90後青年葉建新憑藉他的「甜蜜」事業  獲評「2020中國助農直播帶頭人」榮譽稱號  一起走進他的故事~  背靠古樸村落,面前一張桌子、一部手機、一排灌裝好的蜂蜜,就是葉建新吆喝展示自家蜂蜜的全套網絡直播「裝備」。據他介紹,每場直播下來,平均都會有五萬餘名觀眾觀看。
  • 「90後」小夥的甜蜜生活
    近日,在萬安縣的大山裡,「90後」養蜂人陳小文全副武裝,一邊檢查蜜蜂的採蜜情況,一邊講述他的養蜂故事。陳小文是萬安縣流源村人,自小家庭條件不好,一家人靠著父母打零工的收入生活。為減輕家庭負擔,陳小文便去了外地務工。後來聽說家鄉有扶貧政策,便萌生了回鄉創業的念頭。流源村是萬安縣的邊遠山區村,山多林密。
  • 「我想成為大涼山的薇婭」
    80後西昌女孩沙瑪尤尤從成都辭職後,回到家鄉做起了涼山民藝保育品牌的主理人,將彝繡等非遺技藝融入到服裝、飾品的設計製作中,帶動了當地近百人就業。短視頻、直播帶貨對沙瑪尤尤來說並不陌生,通過創作優質內容來獲得流量,從而精準吸粉,再轉化為購買力便是她的日常工作。2019年,沙瑪尤尤和團隊運營的帳號點擊率過千萬次,也帶來了可觀的轉化率。人們對涼山州的認知也發生了很大改變。
  • 90後夫妻窮困潦倒仍瘋狂生娃,生育17個子女的賭王何鴻燊甘拜下風
    多子多福一直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但是隨著這些年來的計劃生育的實施,再加上育兒開銷的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家庭放棄了「多生娃」的理念,更有甚者選擇「丁克」,就是結婚但是拒絕生育,永遠處於二人世界的甜蜜中。
  • 5700餘名援彝幹部深耕大涼山 索瑪花開遍地金
    (新春見聞)5700餘名援彝幹部深耕大涼山 索瑪花開遍地金  中新社四川涼山1月25日電 題:5700餘名援彝幹部深耕大涼山 索瑪花開遍地金  作者 嶽依桐 湯雁  一月下旬,氣候寒冷,金沙江畔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卻迎來了當地特色農產品「雷波臍橙」最火熱的收穫季和銷售季。
  • 大涼山彝族孩子,一樣的天空下 不一樣的童年
    大涼山深處,同一片藍天下,有這樣一群孩子,貧窮與落後如大山般緊緊圍困著他們。年幼的她們,早早的就用瘦弱的身軀挑起著家庭的重擔,可艱辛的生活,卻從沒有將她們的童真磨滅。在這裡,我能感受到那份簡單的快樂幸福,那份對生活的熱愛和未來的憧憬。
  • 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後疫情時代」如約而至,來看行業專家現場直擊...
    作為新冠疫情爆發後,全世界少有與觀眾如約而至、正常舉辦的國際戲劇節,專家們匯聚大涼山,現場直擊了戲劇節一線鮮活的場面,他們把戲劇節的體驗思考沉澱於心,將「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模式」帶來的啟發分享給業內同仁。
  • 免費清洗免費速運 惠州給大涼山孩子的溫暖冬衣寄出
    該公司副總經理鄭秀麗告訴記者,得知《東江時報》發起的號召後,天亮洗衣馬上同意為市民捐出的衣物進行清洗、消毒、烘乾,本月17日、18日天亮洗衣集中將衣物全部進行了清洗、消毒、烘乾。  「年底很多員工都請假回老家了,而這個時候的業務量也會比平時多很多,人手著實不夠。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員工加班加點,優先將這批愛心衣物進行清洗。」
  • 彝族女孩立志成為列車員,長大後圓夢堅守大涼山
    彝族女孩立志成為列車員,長大後圓夢堅守大涼山 2018-08-15 15: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大涼山彝族年攝影紀實花絮—庫斯
    我們此次一行8人,秉持著精品小團的出行原則,繼往開來,在大涼山這片沃土上,盡情的抒發著我們心中的那份愛!愛源自於內心深處的純真,源自於對事物的熱愛,源自於對大涼山的尊敬....彝族年是彝族最隆重的節日,就如同漢族的春節,是彝族民間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家人團聚走親訪友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