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涼山彝族年攝影紀實花絮—庫斯

2020-12-23 國際旅遊攝影網

彝族新年曆時3天。頭夜叫「覺羅基」,過年的第一天叫「庫斯」,即為新年的意思。這一天的主要內容是祭祖。早晨雞叫之後,全村要宰殺年豬。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機」。

2011年5月23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申報的「彝族年」入選國務院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草堂農夫原創攝影】過年

團友楊老師(草堂農夫)編輯製作

2019年11月隨著團友楊老師精心編輯,精良製作的圖片影集「【草堂農夫原創攝影】過年」拉開了我們此次的彝族年攝影帷幕!

我們此次一行8人,秉持著精品小團的出行原則,繼往開來,在大涼山這片沃土上,盡情的抒發著我們心中的那份愛!愛源自於內心深處的純真,源自於對事物的熱愛,源自於對大涼山的尊敬....

彝族年是彝族最隆重的節日,就如同漢族的春節,是彝族民間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家人團聚走親訪友的時機。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旬舉行,具體時間由當地通曉天文曆法而德高望眾的德古推算決定,除豬、龍、牛、雞、蛇日不宜定為年節外,其餘日子均可。如果過年之時有人去世,以後也應避免擇定此日。

第一篇章:

庫什

第一天是「庫什」,這天天還未亮各家各戶就起來,男的在家清掃祖宗靈位,洗涮敬奉祖靈的餐具,磨刀,宰殺過年雞,婦女們爭相汲水,做蕎餅。蕎餅和雞肉煮熟後,用木碗裝好雞頭和兩塊腿肉、三個蕎餅再敬祖靈。殺豬,豬殺死後,男主人便拿出煙和酒招待前來幫忙的人,女人和小孩就開始用蕨草燒烤褪毛。男人們到其他人家幫忙殺豬。

11月21日我們在昭覺境內,途逕往金陽縣岔路口,這天清晨,太陽還未從地平線升起,家家戶戶在家門口挖灶燒水,等待殺年豬。用蕨葉燒豬毛是彝族人的傳統,這樣處理的豬肉,比開水燙的要好吃得多。

用蕨葉火燒豬毛的奇特場面引發眾多路過的路人、遊客、攝影友友的圍觀。

彝族殺年豬十分講究,年豬一般是餵養了一年的黑豬,而且越肥越好。早晨雞叫後,全村就要宰殺年豬。年豬要從同村同寨年長或德高望重的人家開始,依次序宰殺。

彝族人把宰殺的豬以臥姿放在地上,在它身上燃起蕨葉來燒淨豬毛。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煙燻火燎後,人們用刀刮去豬身上的黑灰。

把內臟取出來,由畢摩或者長輩來觀察豬的胰腺是否平整光滑,以此來判斷來年的運勢。

按照傳統,年豬肉一半留給自己吃,另一半要送給嶽父嶽母。

豬被殺後,頭總是要朝著祖先的方向擺放,彝族人殺豬,祭祀活動往往都貫穿著始終。

現場的殺豬氣氛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攝影友友駐足拍攝,大家從前拍到後,從左拍到右,從上拍到下,拍的那是不亦樂乎....

曲終人未散,直到....

下圖是在美姑攝影家協會主席「阿牛史日」家裡觀摩拍攝的,場面很壯觀,大家相互都是暢快淋漓,好不愜意和舒心。

阿弟阿妹,阿普等大家開始燒水,給豬褪毛。

經過了一上午的忙碌,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在阿牛老師的強烈邀請下,我們在老師家享用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坨坨肉!大家紛紛拍照留念,記錄下這難忘的時刻,和這難忘的心情!

我們和彝族兄弟姐們在一起,入鄉隨俗,大口的吃肉,大口的吃飯,大口的喝湯.........

過年啦!彝家過年啦!... ..

在熱熱鬧鬧的氣氛中,大家度過了「庫斯」這天,祝福大涼山美滿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大涼山彝族年的第二天:2019年大涼山彝族年—朵博(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今日彝族年
    彝族年,彝語稱為「庫斯」,「庫」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大小涼山彝族傳統的祭祀兼慶賀性節日。「庫斯」一般選定在農曆十月,莊稼收割完畢的季節。彝族年為3天。各地區彝族年沒有固定、統一的時間,多數在秋末初冬的十一月中旬左右舉行。具體的過年時間需由當地通曉天文曆法、德高望眾的人來決定。
  • 【飛虎行攝】走進大涼山陪孩子們過彝族新年-團員招募
    【大涼山彝族新年+愛心回訪】自本年4月飛虎攝影俱樂部大涼山公益行以來與此同時,大家也提出了能同飛虎攝影俱樂部同赴涼山的願望。基於此,對大涼山資助兒童的回訪(再送溫暖)和人文創作,飛虎特選擇了在彝族年期間-走進大涼山陪孩子們過彝族新年。
  • 彝族女孩立志成為列車員,長大後圓夢堅守大涼山
    彝族女孩立志成為列車員,長大後圓夢堅守大涼山 2018-08-15 15: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美的彝鄉飛歌在大涼山迴響 | 心潮. 輝煌的故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走入全國各地慰問演出,演員與觀眾互動心連心,每個節目都引發心潮澎湃,著名外交部攝影師杜輝煌老師的紀實攝影作品和隨筆、短文故事向我們娓娓道來。大涼山喜德的歌聲2020.8.12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心連心慰問演出活動在大涼山喜德縣主會場舉辦。演員陣容強大,與彝族群眾熱烈呼應,演出異常火爆。
  • 大涼山女孩的棒球之路
    從去年起,這裡的一個棒球基地陸續從四川大涼山招收了20多名彝族女孩來到北京,準備組建一支對標國際標準的少年女子棒球隊。走出大山的女孩在這裡接觸到了陌生的棒球,也期待尋找人生更多的可能。楊一凡/攝12月16日,北京市通州區漷縣鎮,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女孩們正在進行棒球訓練。郎超凡/攝9月24日,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棒球基地走訪當地學校時帶來一些生活物資,一對彝族父女在旁觀。
  • 四川大涼山:親切「小慢車」承載彝族「學子」求學夢
    從四川普雄往返攀枝花的5633/5634次列車,途經越西、喜德、月華、西昌等地,全程353公裡,停靠26個站,運行時間9至10小時,票價最高25.5元、最低2元,是沿線大涼山腹地彝族百姓出行最為便捷的「公交車」、脫貧車,更是裝載著孩子求學夢的「校車」,被彝族百姓親切地稱為「小慢車」。
  • 阿西阿呷:堅守彝族鄉親的幸福線 慢火車上見證大涼山巨變
    阿西阿呷是彝族人。1971年,她的父親從部隊轉業,分配到成昆鐵路白石巖站,從此車站成了她的家。1996年,21歲的阿西阿呷來到鐵路,開始了自己的鐵路客運生涯。這趟「慢火車」自1970年成昆鐵路開通時開始運營,全程353公裡,沿線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因為沿線一些小站交通不便,是當地與外界溝通的唯一橋梁,20多年來票價不變,最低2元。彝族老鄉親切地稱這趟火車是「趕集車」「致富車」「求學車」。
  • 唐朝樂隊2019開年首演 新陣容正式曝光亮相
    2019年元宵佳節之際,唐朝樂隊迎來開年首演。
  • 彝族兄弟的戲劇表情 - 大陸新聞 - 娛樂八卦 - 魯網
    23日晚,首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戲劇盛典在西昌火把廣場舉行,神秘火辣的彝族歌舞與戲劇節參演團隊的片段展示,點睛般地勾勒出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氣質——原始、神秘、年輕。  涼山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彝族文化、藏鄉風情和摩梭民俗交織,戲劇土壤雖稱不上深厚,但歌舞基因以及幼兒園的教育,讓孩子們在與中國劇協主席濮存昕的朗誦與歌舞表演中,一點都不怯場。大山裡的嘹亮童聲與簡潔自然的彝族舞蹈,讓這個節目不愧為全場最高人氣。
  • 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開幕 民族歌劇《聽見索瑪》首演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11月7日晚,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在西昌市開幕,本次戲劇節戲劇展演版塊有超過35部優秀戲劇作品的近300場演出。民族歌劇《聽見索瑪》 攝影 梁娜  開幕當晚,由涼山文旅集團出品的民族歌劇《聽見索瑪》作為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開幕大戲,在西昌金鷹大劇院首演。
  • 鐵路扶貧幹部在大涼山盛開的索瑪花
    阿西阿呷列車長始終不忘初心,堅守大涼山裡的「慢火車」,長期堅持服務好旅客,終成大涼山裡美麗的「索瑪花」。阿西阿呷是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管內成昆鐵路5633/5634次「慢火車」上的一名彝族列車長,值乘的「慢火車」途經大涼山彝族聚居地。為什麼彝族老鄉稱她為「索瑪花」?是因為阿西阿呷的服務就像索瑪花一樣美麗。
  • 四川大涼山吉姀阿紫獲2020年首屆全國「最美索瑪」選美大賽冠軍
    彝族公眾號訊:2020年首屆全國彝族「最美索瑪」選美大賽8月15日在貴州六盤水海坪落下帷幕,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吉姀阿紫獲得金索瑪獎、冷恩阿媛獲得銀索瑪獎,來自雲南大理巍山的張黎獲得銅索瑪獎。銅索瑪獎:張黎來源:彝族公眾號
  • 戲劇公益大使蔡程昱:大涼山讓我有兒時回家的感覺
    「戲劇發生在涼山」,11月15日,正在西昌進行的「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上,青年歌劇演員蔡程昱作為青年戲劇公益形象大使,與當地的彝族小朋友們一起登臺,為戲劇節獻聲,並共同拍攝戲劇公益教育主題的公益宣傳片。為了這次表演,目前仍是上海音樂學院聲歌系學生身份的蔡程昱還首次化身「音樂老師」,為合唱的彝族小朋友們開了一堂公益音樂課,教孩子們用漢語演唱《我和我的祖國》,而孩子們則教他用漢彝雙語演唱美麗的彝族大歌《祖國之子》。蔡程昱首次化身「音樂老師」為學生上課「蔡老師」的音樂課:忘詞怎麼辦?
  • 傳說中的大涼山,水天一色的邛海
    近幾年聽聞大涼山,總是和音樂聯繫在一起,好像大涼山的人都會唱歌,並湧現出許多優秀的歌手。2007年,吉傑參加湖南選秀節目「快樂男聲」獲得南京賽區第一名與全國總決賽第五名,從世界500強的高管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也讓更多人知道了大涼山
  • 《風——在大巴山大涼山中的楊凱生》扶貧攝影展在京開幕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張佳琪)12月21日,由中國工商銀行和星石投資共同主辦的《風——在大巴山大涼山中的楊凱生》扶貧攝影展在北京開幕。
  • 李英傑:紀實攝影,必須有自己的風格
    我也是那時才意識到攝影的記錄功能應該是它的最大特長,對於新聞和紀實攝影,首先要尊重鏡頭前事物的真實面貌,只有內容真實才能被歷史所接受。第二階段,應該是從改革開放前後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那時我年輕有魄力,敢於探索,對我影響最大的是1979年我和一些攝影朋友一起發起創辦了「四月影會」,開展了「自然·社會·人」藝術影展。
  • 彝族歌手海來阿木:我真的趕上了一個好時候|涼山瓦吉瓦圖集⑧
    從大涼山走出的海來阿木,完成了從「吃不飽飯的小年輕」到「彝族歌手」的華麗轉身。他成為了有許多涼山青年追隨的勵志偶像。在脫貧攻堅政策下,在控輟保學推動下,今天的涼山,年輕人早已不再為吃不飽穿不暖發愁,他們接受教育,努力創造條件走出涼山,逐夢城市。
  • 《山那邊花開了》即將開機拍攝 大涼山用紀實電影向全國人民匯報脫貧攻堅戰果
    2020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站在歷史的節點,全國十四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的大涼山,將會用什麼方式展示近年來在脫貧攻堅主戰場取得歷史性重大成就呢?8月6日下午,大型扶貧電影《山那邊花開了》在西昌舉行推介會,會議宣布即將開拍的《山那邊花開了》將以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為大背景,以發生在涼山的多個故事為原型,用時代發展的光影和色彩向全國觀眾揭秘脫貧前後的大涼山。
  • 大涼山走出來的女子棒球隊
    紀錄片中的愛心棒球基地,即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由前國家棒球隊隊長孫嶺峰發起,2016年成立。很少有人知道,除了棒球少年,這個基地還有一群來自大涼山的彝族棒球少女。她們一手抓書本,一手抓訓練,正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努力。
  • 講述懸崖村故事《聽見索瑪》啟幕大涼山國際戲劇節 超35部劇目近...
    >當天,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開幕。戲劇課堂正式開課,戲遊大涼山正式集結,大涼山將與各地的藝術家們共同開啟2020戲劇暖冬之旅,攜手演繹一段美好的戲劇記憶。>2019年的首屆戲劇節,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激蕩交融,多場經典劇目激情上演,讓涼山人民和遊客全方位感受到了戲劇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