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施廷丨義大利文藝復興對莎士比亞的意義

2021-03-01 社會科學文摘

從互文性看《無事生非》的「當下」意識

 

《無事生非》寫於1598年至1599年間,是在《錯誤喜劇》之後誕生的一部成熟的作品。莎士比亞寫作該劇的宗旨在於,不再刻意通過人物犯錯來製造喜劇效果,而是從更深層次上挖掘出由於主觀臆斷而導致誤會這樣的普遍規律,並對傳統中世紀愛情觀念提出質疑。作品的整體框架主要來自義大利人文主義者馬代奧·班戴洛(Matteo Bandello)的《故事集》(Novelle)第一部分《第22個故事》,人物類型按照古希臘戲劇傳統進行塑造,故事情節則部分吸收了泰倫斯的《閹奴》(Eunuchus)、普勞圖斯的《普修多盧斯》(Pseudolus)和《吹牛的軍人》的內容。

《第22個故事》的梗概如下:蒂比奧是阿拉貢國王彼德羅身邊的騎士,他愛上了出身高貴但貧窮的墨西拿少女費尼齊亞,向費尼齊亞的父親老利奧那塔提親,老利奧那塔得知蒂比奧的身份地位後,欣然同意了這門婚事。另一位騎士吉羅多聽說他們的訂婚後極為妒忌,便設下圈套,讓蒂比奧誤會費尼齊亞對他不忠。蒂比奧在目睹一個男人從窗口爬進費尼齊亞的臥室後,隨即取消婚約並對費尼齊亞進行譴責。費尼齊亞在悲傷過度的情況下陷入昏迷。在她的假葬禮後,吉羅多受到良心的責備,終於向蒂比奧說明真相。一年後,費尼齊亞化名盧齊拉再度出現在蒂比奧面前。最後,他們幸福地在彼德羅面前舉行婚禮。

在莎士比亞的《無事生非》中,他挪用並改寫了《第22個故事》裡蒂比奧和費尼齊亞的愛情故事,將他們的名字改為克勞狄奧和希羅,並有意識地對原小說進行了互文改造。

第一,對故事發生的背景作了刪減。原作的故事是發生在13世紀外族統治之下的西西里。西西里人在1282年後開始反抗法國安茹王朝的統治,來自賴比瑞亞半島的阿拉貢國王彼德羅成為西西里的統治者,蒂比奧則是他身邊的親信。莎士比亞只提到阿拉貢的彼德羅來到墨西拿,對彼德羅是外來統治者的身份沒有介紹。這樣一來,彼德羅就被簡化為一個多事的貴人,只是出於見義勇為,促成年輕人的婚姻大事。

第二,故事主旨發生了變化,凸顯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成為了該劇的一個新主題。劇本增添了原作中沒有的人物,原來的故事主線被莎士比亞置於次要的位置。新增加的培尼狄克和貝特麗絲反倒經過慎密的安排,發展成該劇的核心劇情。他將兩對情侶的感情發展過程和對待婚姻的態度,進行了對比,凸顯出前者的保守和腐朽,後者的開明和進步。

第三,故事主線的改造與拆分。劇本對克勞狄奧和希羅的戀愛過程做了特殊處理,將這段關係的悲劇性底色包裹在「圓滿」的外衣之下,以至於人們忽略了直到第四幕第一場之前兩人都沒有對談過這一情況,他們的交往由始至終是通過朋友的轉述進行的。通過顛覆性的處理,莎士比亞帶給觀眾迥異於源文本的審美體驗,原先的核心內容被拆分成零散的故事線索,散布在各種細節當中。

第四,配角的數量和分量發生了變化。原作的配角數量較少,也幾乎沒有分量。莎士比亞則按照古希臘戲劇理論,塑造出成對的喜劇人物,譬如彼德羅國王和他的弟弟約翰。彼德羅和約翰分別呼應了亞里斯多德《詩學》中「欺騙者」和「自貶者」的人物類型。同時,莎士比亞還引入多位僕人的角色,如波拉契奧、馬格萊特和歐蘇拉,讓他們起到烘託喜劇氛圍和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

經過莎士比亞的改造,《無事生非》與班戴洛原作有了很大差異。班戴洛筆下的小說取材自真實的歷史事件,藉此來述說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政治動蕩造成的不安與無奈。莎士比亞的劇本則創作於英格蘭的鼎盛時期,通過弱化貴族身份和門第觀念,歌頌新時代的愛情,更充分表達出16世紀英格蘭的市民精神。戲劇的形式消解了小說拖沓的敘事,古典戲劇理論賦予莎士比亞統攝全場劇情的能力,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在他的安排下展現得淋漓盡致。可以看出,莎士比亞在重述義大利文藝復興作品時,求異勝於求同,充分表現出「當下性」和「現代性」。瓊森說過,莎士比亞之所以偉大,在於他能深刻看到其所處時代面臨的問題,而莎士比亞本人也假借哈姆雷特之口,對戲劇提出了以下定義:「自有戲劇以來,其目的是要反映自然,讓美德顯現本相,讓輕蔑暴露面貌,讓所有人看見時代的形式與力量。」

 

相關焦點

  • 義大利文藝復興和北歐文藝復興比較
    導讀:文藝復興是指最早於13世紀末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主要發生在14世紀~16世紀的一場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在人文主義思潮下主張「人權」反對「神權」,讚美人的尊嚴和創造力。文藝復興起源於義大利並對整個歐洲文化思想產生影響。藝術家們通過對古代藝術的研究學習,建立了科學的繪畫體系,建立了古典藝術的規範、擴展了藝術的表現內容,留下了豐富的建築雕刻、繪畫作品以及理論著作。但是文藝復興在歐洲各地因其引發的變化並非完全一致,這裡試比較義大利文藝復興與北歐文藝復興在繪畫、建築、雕塑上的異同。
  • 但丁、莎士比亞……這些文藝復興時期經典為何有必要精讀?
    文藝復興時期的經典作品為何重要? 那麼應該如何閱讀?從哪個時期的經典入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文藝復興是一個不斷被提及的年代。從所謂黑暗、矇昧的中世紀走來,文藝復興是一個被光打亮的時代。
  • 走進南博之 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
    他把藝術的意義變成了創造力,變成了技巧,變成了藝術家的情感。」多納泰羅(Donatello)     多納泰羅(Donatello,1386--1466)是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第一代美術家,也是15世紀最傑出的雕塑家,對古典美術的推崇和借鑑,可以說是文藝復興義大利美術家的共同特點。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展
    新華社/西霸  10月22日,人們在法國巴黎羅浮宮參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展。 新華社/西霸  10月22日,人們在法國巴黎羅浮宮參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展。新華社/西霸  10月22日,人們在法國巴黎羅浮宮參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展。 新華社/西霸  10月22日,人們在法國巴黎羅浮宮參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展。
  • 魔都「文藝復興特展」丨10個知識點+4部紀錄片,助你收穫滿滿!
    其實整個文藝復興,就像咱們的春秋戰國時期,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在各個領域都誕生了許多巨人,比如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戲劇家(莎士比亞)、天文學家、數學家、音樂家等。拉斐爾可算是美男子呢2.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和興盛地,是它格外幸運嗎?這裡,我們不得不提文藝復興最強大「贊助商」——美第奇家族。
  • 「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劇作家不只莎士比亞
    英國文藝復興現今也常被稱為英國「早期現代」,因為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它繼承著古典的輝煌,承載著中世紀的神聖,又是通向現代的門檻。同時,它也不只是正面的復興,還繼承了或者滋生出各種醜陋、邪惡、殘忍、貧困、疾病、殺戮、復仇等等。狄更斯的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形容文藝復興或者早期現代也頗為貼切。
  • 世界巨匠——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
    世界巨匠——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 展覽介紹: 2018年11月28日至2019年2月24日,「世界巨匠——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景園林
    文藝復興運動是14世紀興起於義大利、15世紀以後遍及歐洲的,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中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運動,16世紀達到巔峰,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促進了希臘羅馬古典美學的再生。人文主義思想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強調維護人的尊嚴,主張自由、平等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激發人們研究自然現象的熱情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對自然和世界的認識。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師作品亮相重慶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師作品亮相重慶 2020-10-31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義大利文藝復興:個人的壯麗日出
    「義大利文藝復興」是一個有著神奇魔力的詞彙。幾個世紀以來,但凡還有一點超出功利的興趣並對人類精神狀況抱有關懷的人,一接觸到這個詞,都禁不住會怦然心跳。猶如打開了腦海裡的一道閘,一大串光芒四射的名字就伴著「義大利文藝復興」這個稱謂如湧泉般地流出:但丁、喬託、彼特拉克、卜伽丘、多納太羅、波提切利、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本威努託·切利尼、提香……他們中間,但丁和喬託正處在兩個時代的交接點上,他們的天才騰空而出,劃破了中世紀的沉悶,預示了新世紀即將來臨。
  • 【迪哥拉呱】 義大利文藝復興
    本期話題: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家好,我是小迪哥也可以叫我小迪先生!很高興又和您見面了!借著上次那點餘熱再來裝一把文化人,跟您聊聊 義大利文藝復興!身邊有些朋友聊起藝術,總喜歡說點文藝復興的事。可你要真問他?他又基本都答不上來,於是乎,讓我忍者神龜(啼笑皆非)了。偶爾能說出文藝復興三傑就像是知道了全部!~~OMG~ 都知道的答案就不是話題了好嗎!今天咱給大家來點不一樣的『趕腳』~~~親們,可以開始了嗎?1413-1417  多納泰羅 《聖喬治》
  • 徐賁:但丁、莎士比亞……這些文藝復興時期經典為何有必要精讀?
    伊拉斯謨說,愚蠢是一種公共危害;但丁認為,在善和惡之間不作選擇,這本身就是一種惡;莎士比亞藉由筆下的人物哈姆雷特說道,「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這是對人存在的深刻思考和發問。這些命題延續到今天,進入一個庸俗、浮躁、娛樂化的時代,許多該思考的都被忽略了。而重讀這些人文經典作品,就是要把這些問題重新重視起來。
  • 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原作亮相南博
    本報訊   達·文西的粉筆素描《美麗公主》、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倚靠十字架的基督》、拉斐爾的木板油畫《聖家庭(拿書聖母)》等68件「文藝復興三傑」及其追隨者的作品,帶領觀眾一窺歐洲文藝復興的波瀾壯闊。11月27日,由南京博物院和義大利梅塔莫弗斯文化基金會共同舉辦的「世界巨匠——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特展在南博特展館開幕。此展匯集了都靈皇家圖書館、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聖文森佐修道院等4家機構以及部分私人收藏的「文藝復興三傑」作品,展示了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藝術成就。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2月24日。
  • 馬洛和莎士比亞的惡棍:文藝復興時期英格蘭的反猶書寫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異域戲劇中,猶太人常常以跨國貿易的掮客形象出現,而非是過去刻板印象中的高利貸者。馬洛所開創的反猶範式深刻地影響了莎士比亞的夏洛克還有羅伯特·達本(Robert Daborne)的本沃什,奠定了英國文藝復興戲劇中猶太人描寫的基調。儘管馬洛和莎士比亞都沒能完全跳出反猶主義的窠臼,但他們顛覆傳統的改寫總算是為那個年代增加了一抹人道主義的亮色。
  •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愛情詩
    文藝復興時期的愛情詩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浪漫的。許多最著名的詩人都是著名的劇作家——克里斯多福·馬洛、本·瓊森和威廉·莎士比亞。在文藝復興之前的中世紀時期,詩歌在英國和西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浪漫傳說是文藝復興的先驅,隨著它的發展,文學和詩歌進一步發展,並呈現出明顯的浪漫氣息。一種更加個性化的風格發展,詩歌顯然成為詩人向他所愛的人表達自己感情的一種方式。16世紀中後期,受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一個世紀前藝術和文學的影響,英國詩歌才華大放異彩。下面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歌的一些著名例證。
  • 來自文藝復興的聲音——義大利牧歌
    義大利16世紀的牧歌(madrigal)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重要的世俗音樂體裁,它是以較高水準的詩歌為詞譜寫的復調歌曲。
  • 行思記丨莎士比亞悲劇中的愛情
    莎士比亞的戲劇中向來不乏浪漫悽婉的愛情。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年輕人慕名前往義大利,在據說是羅密歐和朱麗葉故事發生的地方灑下熱淚。悲喜劇中的愛情故事尚且如此催人淚下,悲劇中的愛情將又是怎樣一番曲折動人?《奧瑟羅》《哈姆雷特》《安東尼與克麗奧佩特拉》三部悲劇中都對愛情進行了細緻獨到的描繪解讀。
  • 義大利文藝復興:以人為中心,倡導精神內涵「人性的解放」
    我們熟悉的藝術家達文西不止是藝術家,還是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更是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代表。 文藝復興的浪潮勢不可擋,其間凸顯的不止是各位傑出代表的努力,更表現於貴族身上,尤其是貴族子弟都在奔波遊學。
  • 逆熵電臺丨真正的文藝復興——莎士比亞&殘火
    那麼,今天要介紹的蛋池內容是拳套武器:殘火之鳶和聖痕:莎士比亞套裝。      莎士比亞是一套……呃,好像也不能說是一套。她的單件效果都是無條件加成特定元素的傷害,上位加成雷傷,中位加成火傷,下位加成冰傷。
  • 喜報 | 「文藝復興的客廳」義大利國際兒童藝術展參展證書獎盃到嘍!
    展覽名稱:2021「文藝復興的客廳」義大利羅馬國際藝術展展覽時間:2021年 1月7日—8日展覽出品:LPGA小畫家環球國際藝術展策展人:ANNA ISOPO展覽地點:畫廊共同聯動了一場有關文藝復興的延展創意畫展,並得到了羅馬美院教授以及歐洲藝術家們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