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的粉色聖母
義大利文藝復興:
個人的壯麗日出
古羅馬與基督教系列之2
【張耀傑題記:本文內容摘選自肖雪慧著《複合人格——馬基亞維利》一書,長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出版。是本人近期給自己補課的優秀讀物之一種,經肖雪慧老師同意,予以轉發和分享。2019/7/2。】
「義大利文藝復興」是一個有著神奇魔力的詞彙。幾個世紀以來,但凡還有一點超出功利的興趣並對人類精神狀況抱有關懷的人,一接觸到這個詞,都禁不住會怦然心跳。猶如打開了腦海裡的一道閘,一大串光芒四射的名字就伴著「義大利文藝復興」這個稱謂如湧泉般地流出:
但丁、喬託、彼特拉克、卜伽丘、多納太羅、波提切利、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本威努託·切利尼、提香……
他們中間,但丁和喬託正處在兩個時代的交接點上,他們的天才騰空而出,劃破了中世紀的沉悶,預示了新世紀即將來臨。
但丁以《神曲》表達了歐洲【文學】在此之前所實現的最高業績,成為已經過去的「10個無聲世紀」的代言人。他以火一樣的熱情和無與倫比的強度與深度,唱出了人類靈魂中某種最深邃的內容,這又使一切時代的人都不能不傾聽這發自靈魂深處的聲音。
作為孤獨的朝聖者,【但丁】讓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和他心中的戀人貝雅特裡齊來當自己靈魂探索的嚮導,漫遊地獄、煉獄和天堂,表達了在新舊交替時期,個人和人類從迷惘和錯誤中經過一連串的災難性考驗,最終到達至真至善之境界,透出了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的思想曙光。
喬託以非凡的勇氣突破了統治義大利藝術領域近10個世紀的拜佔庭傳統,他把生命注入到畫布上的每一個形象中,讓人物有了靈魂,他們不再被用來填補空間,而是在決定空間。喬託成為改變歐洲繪畫傳統的第一人。
緊隨但丁和喬託之後,彼特拉克和卜伽丘以偉大的熱忱致力發掘被基督教文化湮沒了好幾個世紀的古希臘羅馬文化,在輝煌的古代文化中發現了人的過去,發現了在其中挺立著的人性。在那個時期,人的心靈是自由的,對世界是完全開放的,沒有像後來的人們受到無數清規戒律的束縛,也沒有自我封閉於人神關係這一隅。人性不僅沒有蒙上罪感陰影,而且被看作使人得以自豪地面對世界的高級屬性而大肆彰顯。由這種發現引起的震撼,成了文藝復興的契機和巨大動力。彼特拉克和卜伽丘以異域探險的熱情和勇氣,最早用自己的作品傳達了新時代的信息。
彼特拉克的愛情詩衝破禁欲主義思想樊籬,呈現出一個顯示著宇宙神性的嶄新的肉體和情慾世界,表現了以人和現實生活為中心的新世界觀和以個人幸福為中心的愛情觀。在詠女友蘿拉時,他以「我不想變成上帝」而「只要求凡人的幸福」,道出了第一個近代人的心聲。
彼特拉克的朋友卜伽丘,一反數世紀中人類對神的篤信和基督教對人慾的討伐,以一部被後世稱為「人曲」的《十日談》,宣布了人類本性不可迴避、不可遏制,痛快淋漓地嘲諷了教會倡行的禁欲主義的荒唐和虛偽,激烈抨擊了由此而生的罪惡。
這兩位文壇巨人的詩篇和小說,分別開創了歐洲抒情詩的新詩體和歐洲短篇小說的藝術形式。由於這些詩篇和小說張揚了人的世俗生活權利,歌頌了人的個性、能力、愛情和尊嚴,宣告了人的發現,標誌著文藝復興的開始。
在這段時間突然湧現出來的一大批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藝術家中,多納太羅是文藝復興初期寫實主義創始人。他以個性鮮明、幾乎肖像化的《聖喬治》、戰鬥勝利後神態酣暢如的美少年《大衛》,以及因表現力豪放而震驚佛羅倫斯的《瑪格達琳像》等雕塑作品,突破了中古時期統一僵化的藝術陳規,成為追求藝術自由的代表人物。
處在文藝復興盛期的波提切利在《春》的美好主題下,描繪了一直受到教會詛咒的異教美神維納斯的王國。這幅被一種詩意的傷感籠罩著的愛情、歡樂和美的圖畫,似乎傳達出在一個萬物復甦的時代,掙脫了無數中古禁忌的重壓而得到舒張的人性發出的輕輕嘆息。
在另一幅同樣以美神為主題的《維納斯的誕生》中,腳踩貝殼,正被海水泡沫緩緩託起的女神猶如出殼的珍珠,帶著不受塵世汙染的美來到人世。這個美術史上最優美迷人的女性裸體、這種純淨的美和她略帶憂傷茫然的臉龐形成令人震顫的對比,似乎隱隱透出新時代對前途未卜的不安。
《維納斯的誕生》(外文名:《The Birth of Venus/La Nascita di Venere》),創作於公元1487年,是波提切利的代表作。
與波提切利同時代的達·文西,集哲學家、畫家、雕塑家、建築家、音樂家、工程師、解剖學家、博物學家、數學家於一身。他懷著神靈才可能有的漫無邊際的夢想和浩瀚無度的創造力,藝術活動與智力活動包羅萬象,而且無不出類拔萃。僅在據說是他「最不在行」的繪畫方面,一幅展開令人震驚的忠貞與背叛、坦蕩與陰暗、善良與邪惡之間心靈搏鬥的《最後的晚餐》和另一幅不可思議的心理肖像畫《蒙娜麗莎》,就足以傾倒眾生,讓同時代人和後人說不盡道不完。
拉斐爾在短暫的一生中天才迸發,創作了許多形容俊美、恬靜、優雅,洋溢著美好人性,充滿人性尊嚴的聖母像。【拉斐爾】還創作了氣勢宏大、構圖完美的《雅典學院》,以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這兩位偉大哲人為中心,幾乎囊括了古希臘各重要學派的哲學家,堪稱古典精神的頌歌。他還留下了一幅任何人都無法臨摹的《西斯廷聖母》。他帶著輝煌才能而早逝,令同時代人無限惋惜,人們為他寫下這樣的墓志銘:「那位拉斐爾在這裡安息,活著,大自然害怕他會超過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擔心自己也會死去。」
活過89歲高齡的米開朗基羅一生都像大自然一樣不停工作。先不去說他創造的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摩西》、《晝》、《晨》、《暮》、《夜》、《被縛的奴隸》和劃時代的巨雕《大衛》,單是分別達60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西斯廷天頂畫《創世紀》和壁畫《末日審判》,就使人們為他身上那種大自然般的【創造】偉力而震驚。
《創世紀》讚美人性、讚美人體,頌揚人的創造性智慧和艱苦勞作。它不僅由無數有雕塑感的健美形體構成一幅氣勢磅礴的色彩交響樂,而且讓無數個古代的異教英雄和先賢高踞於虔誠教徒的頭頂之上,簡直把西斯廷這個上帝的教堂變成了古代異教之萬神殿。
【出現】在《末日審判》當中的,則是面臨著基督最後判決的無數有罪者和無罪者,藝術家藉助於這些如旋風般捲動著的裸體【所】表達的焦灼、痛苦,與滲透於《創世紀》中的自信、樂觀形成驚心動魄的對照。
那個時代的大惡棍兼偉大藝術家本威努託·切利尼,拳腳和思想一樣敏捷。他以無窮無盡的精力去決鬥、殺人、血戰沙場,鑽進朋友妻女的閨房鬼混;【又】以非凡的創造力和非凡的耐性製作了數不清的傑作:小到精美絕倫的別針,大到巨幅雕塑。
至於威尼斯畫派最傑出的代表提香,他富有而又天年長久。他從十幾歲開始作畫,到99歲還握著他那支少有的世紀之筆,以壯年人的精力創作。他的繪畫色彩豐富多變,情調歡快、激烈、狂熱。晚年安居在一座豪華別墅裡跟死神捉迷藏,嘲笑總是不能把他誘捕到手的笨蛋死神,直到吞噬了威尼斯一半人口的溫疫來臨,99歲的提香才被死神捉住……
除了這一大批好像由上帝加倍創造出來的精力旺盛、多才多藝的天才,義大利還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哲人、詩人、學者,其中尤以佛羅倫斯的羅倫佐知識團體最引人注目。他們圍繞在政治家和詩人羅倫佐·德·美第奇創建的柏拉圖學院周圍討論哲學,參與藝術活動和社會生活。蘊藏在他們睿智的、有時也許有點迂闊、甚或有點愚蠢的爭論與言談中那種追求真理的熱望和緊緊抓住真理不放的精神,表現出對理性的信心,這是只有去掉了過去加諸於智慧的鐐銬,擺脫了鉗制心靈的禁忌的時代,才得以彰顯的精神氣質。
然而,與義大利文藝復興這個懾人心魄的時代聯繫在一起的,不光是這些給自己的時代描上了濃墨重彩的人物及其思想、文學、藝術作品,還有普遍存在於那個時代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身上的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望、無窮盡的旺盛精力、異乎尋常的求知慾、好奇心和精妙的美感;特別是與求知慾和美感聯繫在一起的對美和知識的熱烈崇拜。由於這種普遍的崇拜,著名詩人、學者、藝術家可以像流動大使似的,以使節身份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宮廷到另一個宮廷,他們廣博的知識、睿智的談吐和非凡的技藝,就是到處暢通無阻的資格證書。
在這個因為刷新了人類精神而變得年輕氣盛、欲望強烈的時代,生活驀然變得動神炫目。人們用比此前和此後大得多的激情去經驗一切。人人都千方百計要展現自我,都費盡心機要超過別人。人類的特徵不再模糊不清,世界不再沒精打採。
在先前那許多個生活單調、充滿戒律、使人心神收斂的沉悶世紀中積蓄著的力景,現在沸騰起來。人們投入各種各樣的冒險,在冒險中探求世界之謎和人性潛能的最大限度發揮。無論美醜善惡,人的各個方面的特徵都放大了。
拼命工作和盡情放縱,精明地賺取錢財和一擲千金毫無吝色的揮霍,視死如歸的英雄豪情和興致勃勃地享受生活,偉大的成就和夢想與無止境的野心,想入非非的激情和肆無忌憚的行動,自由歡暢的個性表現和無法無天的混亂,天真無邪的放蕩和令人狂喜的經驗,還有充滿新奇和高尚的娛樂和無休止的歡宴、美酒、無休止的陰謀、毒殺……所有這一切,構成了文藝復興傳奇般的偉大。
在這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上令人炫目的傳奇般偉大後面,還有另一種毫不遜色於它的平實的偉大:這是更早發生的、為文藝復興的到來奠定了物質基礎的偉大。它源自中世紀的勞動和生活,源自從10世紀中葉開始的商業和城市的復興。
當義大利境內那些位於繁榮的貿易線上的古老城市重新崛起後,在意氣風發的商業貿易和製造業活動中,義大利先於別的歐洲國家形成了與地方性的、半停滯的行會經濟相對立的經濟形式。為爭奪市場和賺取利潤而建立的私人企業,使工業和市場經濟在一種真正的資本主義形式下獲得發展;現今盛行於歐美各國的合股公司,義大利早在十二三世紀就創造出來了,強大的美第奇公司從15世紀開始,就同它的「獨立公司」一道構成了真正的控股公司;銀行、信貸這些現代金融行業,也早就由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人發明並廣泛運用了,總部設在佛羅倫斯的美第奇商行,分行遍及義大利,到了15世紀更是擴展到日耳曼南部和法國……
悄然發生的這一切,推動了一場世界性的商業革命,也促成了生產方式的根本變化,更帶來了財富的迅速增長。在特別需要專心致志、凝神深思的科學研究領域,義大利也領先於別國,這不僅因為它有達·文西和伽利略這兩個劃時代的科學家。
有人作過統計,從公元800年到1600年間,義大利提供的科學發現和技術革新分別佔了西方世界的25%和40%,而它們又主要出在文藝復興盛期的十五、十六世紀。
在這無數湧入文藝復興時期的成就背後,挺立著在過去若干世紀被湮沒於各種各樣群體中、僅僅作為群體附屬物而存在的個人。個人的發現、個性的解放、相對自由平等和法治民主的城市化商業環境,是帶動當時所有一切成就的關鍵性事實。人們在追求成功、追求充滿業績的生活中成就自己,又通過各種成就驕傲地展現了自己。
這是一次人【主體之個人】的壯麗日出。
微店庫存少量書酒茶,有需要的師友可私信。
張耀傑微信號:yjzyjz150。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進入張耀傑微店之「隔壁書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