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上的職業主播:「直播+」加速主播破圈,新經濟激活就業「引力」

2020-12-24 騰訊網

2020年,直播行業迎來井噴式發展。

產業爆發背後,一個新的就業群體也進入了公眾視野。在鏡頭前,他們或展示商品、表演才藝,或傳遞知識、分享生活。這就是職業主播。

疫情影響之下,中央層面多次明確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包括直播在內的新經濟,在增加新就業崗位方面展現出了極大優勢。直播行業作為促進靈活就業的新經濟業態的代表行業,截至目前已提供了數百萬就業崗位,在解決就業方面的潛力也得以進一步釋放。

上述背景下,關注職業主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為此,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了YY、虎牙、鬥魚、快手、抖音等多家含直播功能的平臺上的主播大數據,重點就主播畫像、就業案例等方面進行案例解讀,試圖還原網絡主播這一新職業的真實畫像。

直播行業的興起,不僅彰顯出技術的演進,市場的推動,平臺的崛起,而且作為一種重要的傳播形態,重構出新的社會展演方式、商品流動方式、人群交往方式,乃至生活生存方式。

後浪主播們加速「破圈」

坐在鏡頭後面的主播們,究竟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主播職業越來越受年輕人歡迎,整體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年輕化態勢。當前直播間早已變成了「後浪」的舞臺,近半數主播不足25歲。其中,95後已成為當之無愧的直播主力軍。19-25歲主播比例為44.34%,約等於兩個主播中就有一個出生於1995年之後。

而從主播們的地域分布看,中國當前直播行業的頭部主播主要分布在華東、華北等東部沿海地區。30.5%和19.8%的主播分布在華東、華北地區,經濟越發達的東部沿海城市,主播分布越集中。原因在於,在經濟較發達地區,主播更易接觸並消費娛樂文化內容,主播獲得的技術、資本支持也更加充分。

值得注意的是,從開播地點看,成都是毫無爭議的最熱門開播地,有近1.91%的主播在成都開播。這與成都近年來大力大力拓展新職業人群就業規模不無關係。《成都市新職業人群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9年成都新職業人群總體規模已突破45萬,排名全國第三,僅次於北京、上海,而成都的生活服務類新職業從業規模位居全國之首。

正如人們的直觀印象,數據顯示主播中的「東北勢力」也相當突出,無論是主播數量還是開播頻率,東北地區都在全國名列前茅。調查發現,黑龍江籍和遼寧籍的主播數量進入全國省份前十名,瀋陽、哈爾濱也分別進入了開播地點熱門地前十榜單之內。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主播這一職業的收入高低也與學歷水平有較大關聯。主播的收入也與學歷成正比,即學歷越高,收入越高。據某直播平臺統計的2019年中國收入過萬主播數量佔比,在月入過萬的主播群體中,36.6%的研究生以上學歷主播月收入過萬,26.6%的本科學歷主播月收入過萬,16.1%大專學歷主播月收入過萬。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也注意到,主播們的身份也越來越多元,直播內容也在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破圈」滲透。

如今,明星網紅、政企人員、素人等紛紛加入「新主播」行列,在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豐富行業內容,加速直播的日常化和專業化趨勢。今年疫情期間許多學生無法按時複課的情況下,教師、培訓、講師類主播開始在直播平臺上亦呈井噴態勢增長。

直播撬動就業新形態

如今48歲的國家級助理工藝美術師朱宏輝,家族世代從事紫砂工作,1989年就進入了紫砂壺行業。但直到2017年以前,他都是通過傳統的經銷商模式銷售紫砂壺。因此,有些問題一度長期困擾著他,「究竟是哪些人喜歡我的手藝?究竟我的紫砂壺能賣出多少錢?」

2017年,他嘗試通過直播的方式傳播紫砂文化,沒想到竟開啟了一段新的事業。如今,他已成為紫砂文化直播領域的「網紅」,在YY一件直播平臺上擁有了一大批固定粉絲,每天都樂此不疲地通過直播,向粉絲展示紫砂工藝、傳播紫砂文化。

朱宏輝發現,很多傳統手藝人實際早就開始接觸直播了。「時代一直在變,傳統手藝人要適應這個時代,必須要學會享受網際網路帶給我們的便捷,直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網購已經成為常態了,所以直播一定是大勢所趨。」

「直播不僅讓我把紫砂壺賣出了國門之外,更幫我找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朱宏輝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直播讓手藝人這個傳統職業實現了線上化,極大地延長了傳統紫砂工藝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探索出了更多可能。

遠在粵東偏遠山區的鄭玲娟,也通過直播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用一顆土雞蛋帶富了貧困村。她在快手上有一個比「鄭玲娟」更有知名度的名字——「農村土雞蛋妹」。

2016年以前,鄭玲娟一直在廣州打工,每月收入的一大半都寄回家裡補貼家用,日子長此以往,沒有絲毫改變。2016年之後,她返鄉承包荒山創業養雞。通過快手直播賣土雞蛋,鄭玲娟不僅帶動了家鄉11位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更為廣大青年提供了一條返鄉創業、帶動致富脫貧的新路。

一條自己在荒山拾雞蛋的視頻,上傳快手一個星期後竟獲得了80多萬的播放率。鄭玲娟一下子意識到,「既然視頻這麼火,這背後肯定有商機」。自此之後,她開始有意識地通過直播向粉絲賣自家土雞蛋。

通過直播,鄭玲娟擴大了自己的養殖規模,招收了當地11位貧困戶就業,每人月收入從幾百元增加到3000元左右,實現了脫貧。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的稻穀、玉米種植產業,促進了當地產業增收。

與朱宏輝、鄭玲娟的境遇不同,直播曾幫助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朱美君,躲過了畢業前期那段漫長的「焦慮期」。與大多數戲劇表演專業的畢業生一樣,畢業前夕她曾跑遍了廣州各大劇團、影視公司面試,得到的答覆一律是「受疫情影響,等消息」。

疫情期間,在家投簡歷的間隙,朱美君也會看看直播打發時間,就萌生了到直播行業闖蕩的心思。投遞簡歷、面試後,她被一家MCN機構籤約成為抖音平臺的服裝類主播。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一對一專業培訓後,朱美君已經能夠獨立直播帶貨了,每天賣出1-3套衣服。

「一個新興產業的崛起,最核心的需求是人才,而直播的核心是內容,大學生做直播電商內容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廣州大學生電影展總策劃、傳暢傳媒CEO何嘯天表示,直播或短視頻需要具備視頻拍攝製作、劇本撰寫、粉絲增長和運營等多方面能力,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的大學生高素質、高學歷,相比普通人不僅更熟悉當下網際網路趨勢。

直播行業進入深度滲透期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隨著直播等新興業態的快速爆發,各行各業都在探索「直播+」,直播電商、直播遊戲、直播教育、直播賣房、直播賣車、直播健身等紛紛湧現,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了直播帶來的便利。

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了5.62億。雖然身處不同地域,不同文化氛圍,但許多人的生活都因直播而改變。

除此之外,受黑天鵝事件「疫情」影響,各行業線上化需求強烈,多行業青睞直播形式,加速了直播行業的發展,直播行業進入到深度滲透期。直播模式也成為不同行業轉型的抓手,已經成為一股新的商業力量,尤其是政策支持下,直播行業的市場前景可期。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半年,包括廣州、濟南、四川、重慶、杭州、義烏、青島等多個城市發文鼓勵發展直播經濟。

為搶奪直播產業高地,廣州對外發布《廣州市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打造直播電商之都,助力廣州加快推進國際商貿中心建設。廣州提出,2年構建1批直播電商產業集聚區、扶持10家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頭部直播機構、培育100家有影響力的MCN機構、孵化1000個網紅品牌、培訓10000名帶貨達人。

杭州高新區也發布了鼓勵直播產業發展政策徵求意見稿,計劃重點引進培育一批專業直播平臺、頭部MCN機構、頭部主播創辦企業、數字內容生產及運營企業,成立全國首個「青年電商網紅村」,並聘任薇婭、李子柒、左巖、祖艾媽、寶劍嫂等作為首批名譽村民。

直播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行業人才的「火熱」。日前,人社部新增10大新職業,網際網路營銷師等職業上榜,而網際網路營銷師職業下又增設了直播銷售員工種。這意味著,電商主播等崗位成為「名正言順」的新職業,能夠極大促進該領域人才的培養與管理。

而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春季直播產業人才報告》,疫情期間,直播行業人才需求量逆勢猛增。針對直播相關崗位而言,招聘職位數在一個月內同比上漲83.95%,招聘人數增幅更是達到132.55%,直播相關兼職崗位的數量同比增長166.09%。

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周葆華看來,短短幾年間,直播的形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原來集中於「泛娛樂」領域加速「破圈」,逐漸擴展至更多的垂直領域,從依託娛樂性平臺到更多元的電商、短視頻、社交、以至新聞、教育、政務等平臺,參與者也從原來似乎帶有「另類」色彩的「網紅」到涵蓋社會不同身份的多元群體,這樣的變化值得關注。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線直播平臺運營的成本正在增加,在市場逐漸回歸理性以及流量紅利消失的情況下,亟需在線直播平臺去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更多元化的發展路徑,如加強主播IP商業化挖掘等。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焦點

  • 25位女星變身帶貨主播 優酷《奮鬥吧主播》致敬數字經濟新風口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優酷自製綜藝《奮鬥吧主播》就這樣來了。9月29日21點,蔡少芬、李藝彤、思文等25位女星以「見習主播」身份空降優酷、淘寶,突襲帶貨直播。《奮鬥吧主播》作為一檔創新的跨界主播職場競技秀,由「經紀人大佬」楊天真、經濟學家薛兆豐、網紅電商主理人雪梨擔任「項目代表」,幫助見習主播們一路成長,當然也會制定嚴格考核任務。
  • 「直播+」開闢就業消費新空間 酷狗主播成「新個體經濟」從業代表
    7月15日,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發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大力發展微經濟,鼓勵「副業創新」。
  • "直播+"開闢就業消費新空間 酷狗主播成"新個體經濟"從業代表
    7月15日,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發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大力發展微經濟,鼓勵"副業創新"。區別傳統個體經濟,"新個體經濟"主要面對網際網路用戶,通過發揮個體創新創意能力,為消費者提供豐富多元的產品和服務。
  • 17驚喜夜成功破圈,主播C位出道,陌陌直播坐穩「一哥」寶座
    看起來,直播大潮沸騰五年,勢頭依然強勁。而且,大有破圈出圈之勢。直播平臺年度盛典成功「出圈」「出圈」是2019年的網絡流行詞,本是飯圈常用語,意思是為某個明星、某個事件的走紅的熱度不僅在自己固定粉絲圈中傳播,而是被更多圈子外的路人所知曉。
  • 熱點直擊|風口上的主播:起飛或被吹落?
    2020-07-05 06:35:49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風口上的主播:起飛或被吹落?既要把好準入門檻,還要對違規違法行為實施嚴格退出機制「站在風口上,不想掙錢都很難。」在直播行業,熱錢、快錢誘惑著人們點開手機、打上燈光,開啟「直播」模式。2005年左右,視頻聊天室就已出現,也就是最早的網絡直播。10多年來,直播行業發展態勢一路上揚,在疫情的催化下,「全民看直播,全民當主播」的勢頭似乎不可阻擋。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羅永浩直播帶貨破2億,出圈成為最成功的直播電商主播
    昨晚,羅永浩直播帶貨破2億。網友:出圈成為最成功的直播電商主播,進軍綜藝界可以說是出圈最好的途徑。他在節目中還不斷的宣傳自己直播帶貨,吸引更多人去觀看,還經常調侃比賽的選手們去觀看直播購買產品。在和觀眾的深度互動、價值觀的碰撞之下,無論是好的壞的,瘋狂的反叛的特立獨行的人設,都足以引起衝突的話題和更廣的人氣。
  • 618背後的直播帶貨:起源於秀場,虛擬主播成新趨勢
    雲賣房、雲賣車、雲餐館、雲門店、雲菜場、雲超市、雲演唱會、雲博物館……在淘寶直播運營組工作人員小蕪(化名)觀察中,自從疫情爆發以來,淘寶直播上多了100多種職業,原本人們心中的傳統行業,也紛紛轉型線上,一夜之間,仿佛人人都能變身李佳琦。從起初不為人知,到如今「全民帶貨」,趕上時代浪潮的直播行業正在高速發展。
  • 喜馬拉雅直播發起「百大主播計劃」,助力創作者成長,繁榮主播生態
    賦能泛娛樂賽道主播商業變現「百大主播計劃」為期一年,喜馬拉雅直播將通過尋找100種獨特的聲音,造血100名潛力主播,組成「百大主播」強大陣營,給予億級專屬流量扶持、短視頻運營扶持,助力主播出圈。直播已成喜馬拉雅收入增長重要引擎喜馬拉雅以「用聲音分享人類智慧,用聲音服務美好生活」作為使命,為千萬主播實現了創業夢想。隨著「耳朵經濟」的崛起,音頻主播這一全新職業進入了人們視線。除了名人明星之外,喜馬拉雅平臺上的主播更多是懷揣夢想的普通人。
  • 直播平臺商業化加速 開始主播變現
    一天時間,遊戲圈兩場發布會,這並不新鮮,但無論是北京的樂道,還是上海的盛大,在發布會上都添加了主播直播的因素,坐在前排的一排網紅們通過手機向他們的粉絲直播發布會的情況
  • 喜馬拉雅殘疾人主播已超過8000名,年收入最高的近百萬
    越來越多的用戶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與此同時,喜馬拉雅的主播生態愈加繁榮:出版社、媒體、MCN機構、品牌主、播客、明星等紛紛加速入駐,聯合喜馬拉雅為用戶帶來豐富的內容,提升聽的體驗。長三角快訊關注到,在喜馬拉雅1000萬主播裡,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殘疾人。他們身有殘缺,但是心無障礙,追夢的步伐永不停歇。他們憑藉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用聲音開創了新職業。
  • 直播「帶貨」 成年輕人最新就業風口?
    目前正在浙江省義烏市某傳媒公司進行直播帶貨實踐的00後女生周晗說。她是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模特與禮儀專業大一學生,長相甜美,喜歡「二次元」,擅長跳舞。約在3個月前,她所在學院和這一傳媒公司合作培養電商直播達人,周晗很快報了名,「現在電商直播帶貨這麼火,機會來了,就要抓住」。
  • 聲音主播、方言翻譯等五大新奇崗位最受年輕人歡迎
    今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沒有淹沒年輕人在數字經濟就業新舞臺上乘風破浪的身影。帶貨主播、知識博主、網課老師、閃送小哥……數字經濟催生的多元化新崗位如今喜獲「名分」。近期,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和「副業創新」,開闢消費和就業新空間。消息一出,引來不少年輕人歡呼雀躍:「是時候給自己發個offer(錄取通知書)了!」
  • 主播、MCN為何紛紛轉戰音頻直播圈?
    儘管近一段時間總感到有些失落,但Sammi表示,轉型音頻直播或許是她職業生涯中一個新的突破點。畢竟,視頻直播行業的競爭太激烈了。現在,部分MCN、視頻主播開始轉向音頻直播,這樣的舉措會不是有病亂投醫?相比視頻直播,音頻直播盈利變現手段又有什麼不同?
  • 數位化為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酷狗「直播+」激活消費新場景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直播+」經濟風口下,2020年的網絡直播從業人員數量、市場規模正快速壯大。據《2020年春季直播產業人才報告》,疫情下直播行業招聘需求同比逆勢上漲 1.3倍,宅經濟下娛樂休閒領域直播就業機遇增多。
  • 辛巴熱巴同臺直播,人氣破400w!直播風口下如何大有所為?
    紅利之下,各色身份的主播在平臺競相開播帶貨,從素人到網紅、娛樂明星、行業大佬,甚至地方政府領導都紛紛加入直播大軍。作為當下火熱的風口,直播經歷著不同的「紅與黑」。直播賣的是「貨」還是「坑」「我是個很強調體驗感的人。
  • 酷狗為新個體經濟搭建就業新路徑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加入了酷狗開始了她的直播之路。  當前,新業態勃興催生了一批新興職業,在酷狗直播上湧現了很多像曾小美這樣的主播歌手。「雖然疫情對經濟社會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同時也給「直播+」這樣的新業態帶來了新機遇和新活力。」
  • 喜馬拉雅直播「百大主播計劃」火熱進行,有主播開播首月收入即破萬
    為熱愛音頻直播的主播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儲存創作、展示自我的平臺,這是喜馬拉雅幫助主播的第一層破圈。「小」藝術大破圈在成為喜馬拉雅的主播之前,「悟空_玄」(下稱「悟空」)從事的是一份特殊的職業——奢侈品護理師。
  • 萬人直播北京路主播大賽:現場招收1000名主播崗位!
    」,並現場招收1000主播崗位!據北京路步行街商會會長梁少鴻介紹,為進一步增強北京路步行街的國內國際影響力,發揮北京路品牌效應促進青年學生創業就業,步行街商會聯合廣州市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學會、中凱互娛文化等單位聯合
  • 機器人女主播全球首賣飛機 天九共享破圈玩轉黑科技
    12月30日晚8點「機器人主播賣飛機」低調開啟,美女機器人主播「九妹」在百萬實名註冊企業家生意圈天九老闆雲APP上,首次全球直播賣飛機,容貌聲音惟妙惟肖,與真人主播真假難辨,活動異常火爆,一時引來9058位企業家火熱參與,6分鐘意向賣出10架共享公務機,貨值8億元,輕鬆超越了薇婭賣火箭的火爆成績。
  • 娛樂明星瞄準直播帶貨風口紛紛殺入,主播時代結束了!
    5月14日劉濤首秀,直播結束前觀看人次已經突破2100萬,總交易額破1.48億,總引導進店人次達4377萬。當越來越多的明星走入直播帶貨這條路(認真,不玩票性質),她們可能比網紅帶貨走的更遠。第二就是平臺的流量扶持,當明星都來扎堆直播帶貨了,平臺的流量傾斜也表現的非常明顯,晚上的黃金時間,直播首頁一眼望去大大小小都是明星,主播的身影已經很少了,長久下去,階級分化只會越來越明顯,明星和頭部主播的流量越來越多,腰部和新人流量只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