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送藥志願者:給戰友發槍,那不是天經地義?

2020-12-28 騰訊網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

一輛電動車,一個手機,一份最愛的歌單,吳悠就上路了。

吳悠,26歲的中學物理教師,一個熱愛說唱的「90後」。武漢封城後,他奔走在大街小巷,為求助者義務送藥。截至目前,他和朋友已為武漢600多位病患送去藥品、口罩、酒精等防護物資。

義務送藥一個月後,有人舉報吳悠非法售藥「賺差價」。經調查,警察證明了吳悠的清白。

「給戰友發槍,那不是天經地義?

1月23日,吳悠給爺爺奶奶送口罩和常用藥。爺爺家還有,就讓吳悠把口罩送給需要的人。

由於家裡養貓,吳悠常備口罩,加上這次專門為爺爺奶奶採購的,他手上一下子多出500個口罩。送給在武漢的朋友一些後還剩300個,吳悠就帶著學生黃新元把口罩分給路人。

1月25日,吳悠發微博稱,他知道漢口有個地方有口罩和藥,可以給老人免費送。當天,微博底下有1600多條評論,1萬多個贊。

就這樣,吳悠開啟給老人和確診患者義務送藥的徵程。

騎電動車送藥第一天,吳悠很愧疚。因為車子中途沒電,有求助者沒能及時拿到藥。後來,他請在百度地圖工作的朋友規劃送藥路線,並在朋友圈、微信群和微博公布路線。

每天上午10點左右,吳悠起床準備要送的物品,通常夜裡一兩點回家。他的電動車充一次電能跑30公裡,有一次送完藥,快到家時突然沒電,只能推著車回去。

最遠一次是從漢口送到青山區,求助者全家人生病,又分散在不同地方,吳悠來回騎了將近90公裡,路上充了三次電。

吳悠 。

有人問吳悠,這麼辛苦,還有被感染的危險,為什麼要送?

「病情前武漢人都是戰友。酒精、口罩、藥物就像武器。給戰友發槍,那不是天經地義?」吳悠表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希望現在的病人都早日康復,我能推動一些是一些。這樣我奶奶就能順利住進協和醫院。她帶我長大的,可是她現在有腦血栓,不能住院。拖久了她會老年痴呆,就會忘記我」。

2月3日,一位受吳悠幫助過的人在微博上表達謝意:「連著兩天,取藥送藥,來回4趟,路途遙遠,耐心耐煩,晚上11點還在幫我媽媽送藥。中途電動車沒電,也沒告訴我,事後看到在公共廁所裡充電的照片,實在淚目,內心的感激無法言表!」

吳悠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目前,送藥志願團已有24名志願者,「基本都是『90後』,還有『00後』」。有人負責尋找採購物資的渠道,有人專門整理求助信息,還有6名騎手在前線送藥。黃新元是年紀最小的騎手,只有19歲。

送藥志願團部分成員和市民。

「公益就是用你的能力和努力幫助別人,不求任何回報!」

1月31號,四川省樂山市民間公益組織「一群海棠義工」發起人祝夢蝶通過共同的朋友周禹伽聯繫上吳悠,成為送藥團一名志願者。祝夢蝶打算藉助「一群海棠義工」的力量採購防護物資及藥品,然後通過吳悠送給武漢有需要的病患。

祝夢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老吳(吳悠)那邊提出物資需求,我就轉到我們義工微信群,籌集善款,並舉全群300多人之力找渠道採購物資。疫情暴發後,我們需要一個載體把愛心捐贈出去,老吳就是這個載體。」

2月1日,「一群海棠義工」花費1.7萬元採購了205盒藥品,並由義工送往武漢。「當時我和老吳商量,有條件的病患可以給錢,沒條件就免費。後來這批藥收到了3000多塊錢,全部用於購買下一批物資。」祝夢蝶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前大家彼此不認識,信任關係建立在程序上。

祝夢蝶

為方便聯繫病患,吳悠建了微信群。2月7日,祝夢蝶成為群主,群名為「武漢老吳:樂山海棠守望相助」。患者在群裡發出求助信息,志願者整理好以後交給騎手。

祝夢蝶說,一些倒賣藥品或推廣藥品的人也混進了援助群。「除了服務病患,我們還要斬妖除魔。後來,我們決定,捐贈的藥品全部免費,只要患者提供醫院證明就行。對病患的心意不會因為這點困難被打倒。而且,我們所做的,相比武漢人正在經歷和付出的,實在微不足道。」

4噸捐贈給武漢市民的蔬菜。

2月20日,「一群海棠義工」援助武漢一家醫院30多噸愛心蔬菜,其中4噸送給了送藥團隊,再由志願者分發給各自所在社區。

作為全職太太,疫情爆發以來,祝夢蝶投身公益的時間遠遠超過陪女兒的時間。5歲多的女兒問:「媽媽,什麼是公益?」

祝夢蝶回答:「公益就是用你的能力和努力幫助別人,不求任何回報,也不喊苦不喊累。你把媽媽陪你的時間讓給其他人,你也是在做公益。

女兒聽到後就很開心。樂山人祝夢蝶從沒去過武漢,但她已對武漢各個區的名字了如指掌。「疫情過後,我一定要去,感受這座自己付出過心血的城。」

為送藥,單車騎行約120公裡

2月10日,28歲的王嘉俊在微博上看到吳悠送藥的事,主動聯繫吳悠,加入送藥隊伍。

「一開始我是騎自行車送藥。有一次患者住得特別遠,我就開車送,但被交警攔住,說下次再這樣扣12分。」王嘉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後來,不管多遠他都騎自行車送。

最遠一次,王嘉俊背著藥品騎行了大約120公裡。「我中午出發,騎了5-6個小時才到求助者那邊。給他們送去了阿比多爾、莫西沙星、酒精和口罩。」王嘉俊告訴記者,送完藥回來已是凌晨兩三點鐘,「當時,那個求助者拿到藥後都哭了。因為她也覺得特別遠,沒有想到我真的會幫她送去,而且還是騎自行車。」

王嘉俊

送藥時不方便找地方吃飯,王嘉俊就塞些餅乾放包裡,出發前吃一頓飯,回家後再補一頓。

怕父母擔心,王嘉俊沒有告訴他們,自己除了給居家隔離的老人送藥,還會給新冠肺炎確診病人甚至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送藥。「我不敢和父母一起住,畢竟,我也擔心自己會攜帶病毒。」王嘉俊說。

此前,一個身在外地的求助者,為了給在武漢的父母送藥和酒精,聯繫上送藥志願團。後來,這名求助者的父母痊癒,就把沒用完的藥全部免費送給有需要的人。這讓王嘉俊特別感動。

「總和王嘉俊說,第二天我們休息。結果第二天我們還是心照不宣地都出來了。」吳悠說。

「為什麼這個人不是我呢?」

最初,吳悠只是免費送自家多餘的口罩,後來他又自己掏錢買酒精,以及奧司他韋、連花清瘟等藥品,每天花費1000元左右。

隨著求助者對藥品需求量越來越大,在花了大概1萬元後,吳悠開始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自己採購的阿比多爾、莫西沙星、硫酸羥氯喹片等藥品。不過,藥品或防護物資如果來自社會捐贈,依然是免費送給求助者。

吳悠坦言:「得知被舉報,第一反應是委屈。因為影響到求助者對我的看法,我就會站出來澄清。如果不澄清,他可能錯失一個獲得幫助的機會。」

誤會澄清後,吳悠繼續送藥。

「吳老師正義感很強。之前有人詆毀他時,我勸他低調,悶頭送藥就行。但吳老師還是站出來說話了。只要他覺得對的事,就會堅持去做。」王嘉俊說。

「我要告訴學生們,愛和勇氣這個主題,是人類成為高級動物的特點。」吳悠表示,想做給學生看,做給自己看。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2月1日,吳悠會出現在紐約冬季電影節,也會帶著奶奶看大海。

網友為送藥志願者製作的海報。

如今,在春天漸漸甦醒的武漢,他駛往每一個向他發出求救信號的人。

「重要的不是藥本身,而是讓他們感覺到有人在幫你。」吳悠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求助者來說,沒有藥,生命可能就沒了。對我來說,無非就是辛苦一點、晚點回家。大不了當作聽了13個小時的音樂。」

2018年,吳悠心臟突然出了問題,得到好心人幫助後,一直心懷感激。他在微博寫道:「每個時代都要有個人來做點什麼,喚醒孩童時期我們對真善美的崇拜。為什麼這個人不是我呢?」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李俊霞

審核:管晶晶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青島公交「紅葉紅」志願者為老人義務理髮 送上安康祝福
    半島記者 劉玉凡 通訊員 李克寒6月22日上午8時許,親和源老年公寓裡熱鬧非凡,青島公交集團市北巴士「紅葉紅」志願者徐興波、周剛、陳穎浩和胡曉雁早已準備就緒,為老人們義務理髮,送上端午節的關愛和問候。「大爺,這個髮型您滿意嗎」……活動中,志願者耐心地詢問老人的要求,然後認真仔細的為他們修剪髮型。幾個小時下來,在志願者的精心修剪下,老人們個個髮型利落、精神抖擻。為照顧腿腳不便的老人,志願者們在工作人員帶領下去部分老人的房間為他們提供「入戶服務」。劉阿姨從一月中旬生病住院至今沒有理過一次發,度過隔離期後,劉阿姨身體也沒有完全康復,無法外出理髮。
  • 武漢漢陽區「00後」志願者張玉欣—— 為居民買藥送藥爭分奪秒...
    「阿姨,您的處方單是以前的,藥店說需要新的處方單才能開藥,請您讓主治醫師再開一張發過來吧」「叔叔,您要的藥沒有了,看看這種行不行」……在武漢市漢陽區晴川街的一家藥店,19歲的張玉欣(見圖。資料照片)一邊跟店主報需求,一邊聯繫居民詢問購藥的細節,忙得不可開交。張玉欣是武漢本地的「00後」大學生,疫情發生後,她主動到社區報名,成為一名志願者,主要負責給居民買藥送藥。「之前有過志願服務經驗,現在我們的城市遇到困難了,我想繼續為家鄉人民出一份力。」張玉欣說。張玉欣工作的漢陽晴川街龍燈社區龍燈裡小區是一個老舊小區,居民大多是老年人。
  • 「貨郎電工」為村民義務送藥
    「不了,還有幾戶的藥沒送完。」李均擺擺手,簡單寒暄了幾句,跨上摩託車繼續趕路。  向士兵打開袋子,裡面裝的正是母親常吃的幾種藥:速效救心丸、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氣霧劑、鹽酸班布特羅膠囊……一共12盒。  一直揪著的心終於落了地。向士兵的母親今年73歲,身患哮喘病多年,每天需要服用特定的藥物來控制病情。
  • 他22歲戰場上中槍昏死,今千裡之外96歲戰友願證明他曾是個兵
    1月17日,山西晉中榆社縣西莊村94歲的段牛牛指著肚皮上的槍傷神情落寞,那一紙證明他盼了很久。段牛牛1945年3月入伍參加抗日戰爭,曾在湖北麻城負傷昏死戰場,腹部留下終身傷痕。因年代久遠,老人當年的證明和證件全部遺失,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不久前,段牛牛遠在東北的老戰友——一位96歲的離休幹部願意證明其身份。當地誌願者將於近日前往東北補充證明材料。
  • 綏芬河:「80後」義務送餐員的最後一班崗
    疫情發生以來,兩人成了義務送餐員,負責給醫護人員暫住的五個酒店送餐。為了保證醫護人員及時吃上三餐,他們早上四點半起床出門,五點半到達取餐點裝車,用最快的速度送達。回到休息點簡單休息一會,十點半又要趕到取餐點,直到送完晚餐才能回家。4月22日,他們接到通知,要到新的志願者崗位工作。來不及當面道謝的醫護人員在微信群裡向他們發來感謝的話。新華社發(張濤 攝)
  • 戰友|戰「疫」面前有戰友
    馮建國也很兩難,可面對大武漢家門口的疫情,老兵的心情何嘗不是翻江倒海。馮建國 退役軍人/戰友集團志願者突擊隊長:我還是跟他們做思想工作,我說我本身是個黨員,又是退伍軍人,能夠動一下我就出去動一下。面對疫情這個有著隱形敵人的戰場,老兵馮建國時常回憶起自己出生入死的那一段烽火歲月:1975年,18歲的馮建國應徵入伍,四年後,在某次邊境作戰中,馮建國作為當時原陸軍某部坦克團的尖兵,報名來到了這場戰役的最前線。
  • 十送戰友迎春歸,滿城櫻雨再相約
    十送戰友迎春歸,滿城櫻雨再相約。武漢的櫻花開了粉白如雲 浪漫成詩援漢醫療團隊的隊員們還未看上一眼便陸續踏上了歸途滿城的櫻雨是對英雄的讚歌離別的機場十送白衣天使圖片援鄂醫療隊員抵達武漢天河機場一送天使路兩旁,
  • 順溜的槍根本不是狙擊槍?中國從哪裡繳獲的這款槍?
    ,不到M1加蘭德步槍刺刀重量的三分之一。
  • 為居民買藥送藥爭分奪秒(一線抗疫群英譜·青春力量)
    為居民買藥送藥爭分奪秒(一線抗疫群英譜·青春力量)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範昊天  2020-03-21 張玉欣是武漢本地的「00後」
  • 「綠葉叔叔」是病友們的身心療愈師,方艙志願者「戰友群」永不散
    回憶那段時光,陸雲峰的嘴角微微上揚:「那段時間我一點都沒怕,反而在方艙醫院和後來的康復驛站學到了很多新『技能』,切切實實幫到了一些人,也收穫了一群交心的『戰友』,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回憶。」陸雲峰的抗疫榮譽證書。
  • 順溜的槍根本不是狙擊槍?中國從哪裡繳獲的這款槍?| 輕武專欄
    特別是他手裡那把外形奇特的狙擊槍。 ▲順溜手持詹森M1941 在與小鬼子的一次戰鬥中,順溜身邊的戰友被日軍狙擊手挨個點名,而在戰後打掃戰場時,順溜找到這支殺害自己戰友的槍,為此險些和友鄰部隊打起來▲司令員都沒見過這槍 三營長:「司令員!二雷繳獲了一支槍!好古怪的槍!」,六分區的戰士們圍著這支槍認不出個所以然來,倒是見多識廣的翰林一語道出:「這是把狙擊槍!
  • 「你是兒媳,伺候婆婆天經地義」大姑姐的話,毀了弟弟的婚姻
    溫順的張雪忍無可忍說,我有什麼義務伺候她?我每天要工作,要照顧孩子,還要做家務,要做飯,洗碗。你媽不感激,還總是沒事找事,憑什麼?我嫁給你,就是為了受氣嗎?你娶我,就是為了給你們找個會生孩子的免費保姆?」張愛玲說過,這世上沒有一樣的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兩人曾經深厚的感情就這樣千瘡百孔,為了孩子,張雪一直都是忍讓著。
  • 「逆行鐵哥」帶領全家齊上陣 義務運送疫情防控物資
    央視網消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隨著越來越多的物資送到武漢,一些人主動當起志願者加入到義務運送物資的隊伍,鐵路職工饒曲就是其中一位,帶領他們全家齊上陣義務運送疫情防控物資。相對於饒曲那份黨員責任擔當,妻子劉丹更擔心他的安全。饒曲在志願者群裡發了一個消息,說萬一自己有事情,就群友幫忙照顧自己的家人。劉丹看到後給丈夫留:「你做任何事情我都會支持你,這次我願意以生命相隨,跟你一起去做逆行者,一起去送物資」在夫妻倆的帶動下,親戚們也紛紛加入了志願者的行列。
  • 漯河:志願者林遂勳義務理髮13年收穫大批「粉絲」
    73歲的林遂勳,義務幫大家理髮已經13年,是鄰居們公認的熱心腸。2007年,林遂勳從教師崗位退休後成了一名志願者。年輕時他學過理髮,如今仍然手法嫻熟。每次參加志願服務活動,找他理髮的人都很多。林遂勳言談舉止儒雅得體,做事細緻周到,很有耐心。每次理髮,他都盡心盡力。
  • 沒什麼付出是天經地義的,別人的付出,不是我們索取的理由
    「你媽媽之前打過電話託我照顧你,但我要告訴你的是,你都12歲了,已經不是需要照顧到小孩子了,我沒有義務來照顧你的生活。你可以自己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冰箱裡有麵包,雞蛋和牛奶,起床後你可以自己做早餐,因為我要出門工作,不可能替你弄;吃完後你要把盤子洗乾淨,我不會替你洗,那不是我的責任;還有,你的衣服要自己用洗衣機來洗,這些事都很簡單。
  • 昔日戰友情、今日「陌路」人,什麼原因阻礙了我們的友情?
    「戰友」一詞有著不一樣的意義!「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生在和平時期,雖沒能一起「槍林彈雨」、戰場殺敵。但卻共同走過那幾年的摸爬滾打、同甘共苦!我們曾把人生最好青春奉獻給國家和人民。我們沒那麼偉大,只是身為熱血男兒保家衛國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
  • 美國傳奇阻擊手,射殺敵人無數,卻死於自己戰友槍下
    他8歲時有了自己的第一把槍,父親教他打獵教他做人的道理,告誠幼年克裡斯,世上男人分三種:狼,羊,牧羊犬,選擇牧羊犬的,就以強者的身軀做弱者的守護神是以從小以保護弱者為己任的他,雖然牛仔做得很不錯,卻還是在他三十歲高齡進入美軍海豹突擊隊,就像教官說的那樣,他的年齡可以做一半戰友的父親了,可仍然和那些年富力強的小夥子一起做高強度訓練,順利通過集訓成為一名阻擊手。
  • 女兵日記:送了8年戰友,最怕聽到《送戰友》這首歌
    軍營,是一場永遠無法重來的旅行■林霞送戰友退伍老兵最後一次向軍旗宣誓:我是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又是一年楓葉紅,軍營奏響駝鈴聲。
  • 武漢一志願者感染後去世,願天堂沒有肺炎,您一路走好
    2月3日起,武漢一志願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搶救無效死亡的消息在網上流傳。澎湃新聞4日核實到,該志願者叫何輝,今年54歲,是武漢志願者車隊的一員。武漢某慈善組織招募志願者的人士稱,何輝曾是一家醫護人員志願者車隊成員。公開資料顯示,醫護人員志願者車隊職責是義務接送醫護人員下班。
  • 此次疫情,已有37萬志願者投入一線!
    5年前,那君和妻子朱波一同加入金普新區慈善總會微愛義工站,成為站裡面最活躍的志願者之一。那君長期熱心公益,這樣一個平凡家庭的普通人,卻把志願服務事業作為自己畢生的高尚追求。在幫助「貧困家庭孩子上學難」的活動中,那君不僅自己踴躍捐款,還積極動員朋友為孩子們籌集物資;在「愛心年貨進社區」大型公益慈善活動中,他一個人就主動幫扶了10戶困難家庭;在「公益風尚在金普,敬老愛老在微愛」的公益活動中,他常年為養老院的老人,送溫暖。入隊以來,夫妻二人還多次為自閉症兒童和白血病兒童捐款,多次帶領本大隊的志願者走進農村走進農戶,捐款捐物幫助農民家庭義務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