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
一輛電動車,一個手機,一份最愛的歌單,吳悠就上路了。
吳悠,26歲的中學物理教師,一個熱愛說唱的「90後」。武漢封城後,他奔走在大街小巷,為求助者義務送藥。截至目前,他和朋友已為武漢600多位病患送去藥品、口罩、酒精等防護物資。
義務送藥一個月後,有人舉報吳悠非法售藥「賺差價」。經調查,警察證明了吳悠的清白。
「給戰友發槍,那不是天經地義?」
1月23日,吳悠給爺爺奶奶送口罩和常用藥。爺爺家還有,就讓吳悠把口罩送給需要的人。
由於家裡養貓,吳悠常備口罩,加上這次專門為爺爺奶奶採購的,他手上一下子多出500個口罩。送給在武漢的朋友一些後還剩300個,吳悠就帶著學生黃新元把口罩分給路人。
1月25日,吳悠發微博稱,他知道漢口有個地方有口罩和藥,可以給老人免費送。當天,微博底下有1600多條評論,1萬多個贊。
就這樣,吳悠開啟給老人和確診患者義務送藥的徵程。
騎電動車送藥第一天,吳悠很愧疚。因為車子中途沒電,有求助者沒能及時拿到藥。後來,他請在百度地圖工作的朋友規劃送藥路線,並在朋友圈、微信群和微博公布路線。
每天上午10點左右,吳悠起床準備要送的物品,通常夜裡一兩點回家。他的電動車充一次電能跑30公裡,有一次送完藥,快到家時突然沒電,只能推著車回去。
最遠一次是從漢口送到青山區,求助者全家人生病,又分散在不同地方,吳悠來回騎了將近90公裡,路上充了三次電。
吳悠 。
有人問吳悠,這麼辛苦,還有被感染的危險,為什麼要送?
「病情前武漢人都是戰友。酒精、口罩、藥物就像武器。給戰友發槍,那不是天經地義?」吳悠表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希望現在的病人都早日康復,我能推動一些是一些。這樣我奶奶就能順利住進協和醫院。她帶我長大的,可是她現在有腦血栓,不能住院。拖久了她會老年痴呆,就會忘記我」。
2月3日,一位受吳悠幫助過的人在微博上表達謝意:「連著兩天,取藥送藥,來回4趟,路途遙遠,耐心耐煩,晚上11點還在幫我媽媽送藥。中途電動車沒電,也沒告訴我,事後看到在公共廁所裡充電的照片,實在淚目,內心的感激無法言表!」
吳悠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目前,送藥志願團已有24名志願者,「基本都是『90後』,還有『00後』」。有人負責尋找採購物資的渠道,有人專門整理求助信息,還有6名騎手在前線送藥。黃新元是年紀最小的騎手,只有19歲。
送藥志願團部分成員和市民。
「公益就是用你的能力和努力幫助別人,不求任何回報!」
1月31號,四川省樂山市民間公益組織「一群海棠義工」發起人祝夢蝶通過共同的朋友周禹伽聯繫上吳悠,成為送藥團一名志願者。祝夢蝶打算藉助「一群海棠義工」的力量採購防護物資及藥品,然後通過吳悠送給武漢有需要的病患。
祝夢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老吳(吳悠)那邊提出物資需求,我就轉到我們義工微信群,籌集善款,並舉全群300多人之力找渠道採購物資。疫情暴發後,我們需要一個載體把愛心捐贈出去,老吳就是這個載體。」
2月1日,「一群海棠義工」花費1.7萬元採購了205盒藥品,並由義工送往武漢。「當時我和老吳商量,有條件的病患可以給錢,沒條件就免費。後來這批藥收到了3000多塊錢,全部用於購買下一批物資。」祝夢蝶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前大家彼此不認識,信任關係建立在程序上。
祝夢蝶
為方便聯繫病患,吳悠建了微信群。2月7日,祝夢蝶成為群主,群名為「武漢老吳:樂山海棠守望相助」。患者在群裡發出求助信息,志願者整理好以後交給騎手。
祝夢蝶說,一些倒賣藥品或推廣藥品的人也混進了援助群。「除了服務病患,我們還要斬妖除魔。後來,我們決定,捐贈的藥品全部免費,只要患者提供醫院證明就行。對病患的心意不會因為這點困難被打倒。而且,我們所做的,相比武漢人正在經歷和付出的,實在微不足道。」
4噸捐贈給武漢市民的蔬菜。
2月20日,「一群海棠義工」援助武漢一家醫院30多噸愛心蔬菜,其中4噸送給了送藥團隊,再由志願者分發給各自所在社區。
作為全職太太,疫情爆發以來,祝夢蝶投身公益的時間遠遠超過陪女兒的時間。5歲多的女兒問:「媽媽,什麼是公益?」
祝夢蝶回答:「公益就是用你的能力和努力幫助別人,不求任何回報,也不喊苦不喊累。你把媽媽陪你的時間讓給其他人,你也是在做公益。」
女兒聽到後就很開心。樂山人祝夢蝶從沒去過武漢,但她已對武漢各個區的名字了如指掌。「疫情過後,我一定要去,感受這座自己付出過心血的城。」
為送藥,單車騎行約120公裡
2月10日,28歲的王嘉俊在微博上看到吳悠送藥的事,主動聯繫吳悠,加入送藥隊伍。
「一開始我是騎自行車送藥。有一次患者住得特別遠,我就開車送,但被交警攔住,說下次再這樣扣12分。」王嘉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後來,不管多遠他都騎自行車送。
最遠一次,王嘉俊背著藥品騎行了大約120公裡。「我中午出發,騎了5-6個小時才到求助者那邊。給他們送去了阿比多爾、莫西沙星、酒精和口罩。」王嘉俊告訴記者,送完藥回來已是凌晨兩三點鐘,「當時,那個求助者拿到藥後都哭了。因為她也覺得特別遠,沒有想到我真的會幫她送去,而且還是騎自行車。」
王嘉俊
送藥時不方便找地方吃飯,王嘉俊就塞些餅乾放包裡,出發前吃一頓飯,回家後再補一頓。
怕父母擔心,王嘉俊沒有告訴他們,自己除了給居家隔離的老人送藥,還會給新冠肺炎確診病人甚至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送藥。「我不敢和父母一起住,畢竟,我也擔心自己會攜帶病毒。」王嘉俊說。
此前,一個身在外地的求助者,為了給在武漢的父母送藥和酒精,聯繫上送藥志願團。後來,這名求助者的父母痊癒,就把沒用完的藥全部免費送給有需要的人。這讓王嘉俊特別感動。
「總和王嘉俊說,第二天我們休息。結果第二天我們還是心照不宣地都出來了。」吳悠說。
「為什麼這個人不是我呢?」
最初,吳悠只是免費送自家多餘的口罩,後來他又自己掏錢買酒精,以及奧司他韋、連花清瘟等藥品,每天花費1000元左右。
隨著求助者對藥品需求量越來越大,在花了大概1萬元後,吳悠開始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自己採購的阿比多爾、莫西沙星、硫酸羥氯喹片等藥品。不過,藥品或防護物資如果來自社會捐贈,依然是免費送給求助者。
吳悠坦言:「得知被舉報,第一反應是委屈。因為影響到求助者對我的看法,我就會站出來澄清。如果不澄清,他可能錯失一個獲得幫助的機會。」
誤會澄清後,吳悠繼續送藥。
「吳老師正義感很強。之前有人詆毀他時,我勸他低調,悶頭送藥就行。但吳老師還是站出來說話了。只要他覺得對的事,就會堅持去做。」王嘉俊說。
「我要告訴學生們,愛和勇氣這個主題,是人類成為高級動物的特點。」吳悠表示,想做給學生看,做給自己看。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2月1日,吳悠會出現在紐約冬季電影節,也會帶著奶奶看大海。
網友為送藥志願者製作的海報。
如今,在春天漸漸甦醒的武漢,他駛往每一個向他發出求救信號的人。
「重要的不是藥本身,而是讓他們感覺到有人在幫你。」吳悠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求助者來說,沒有藥,生命可能就沒了。對我來說,無非就是辛苦一點、晚點回家。大不了當作聽了13個小時的音樂。」
2018年,吳悠心臟突然出了問題,得到好心人幫助後,一直心懷感激。他在微博寫道:「每個時代都要有個人來做點什麼,喚醒孩童時期我們對真善美的崇拜。為什麼這個人不是我呢?」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李俊霞
審核:管晶晶
終審: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