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佳幸 | 妮基·聖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 :她的「女神」

2021-02-19 ARTSHARD藝術碎片

射擊藝術和彩色肥碩女性形象「Nanas」是我們認識妮基·聖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1930-2002)的兩個標記。眾所周知妮基的上流社會背景和職業模特生涯,一併登上過《vogue》等雜誌封面的經歷都為這位女藝術家蒙上迷人色彩。妮基進入藝術創作時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20世紀50年代。此時的法國風行「非形式藝術」(Art Informal),其無所不包的形式運用使之與「達達主義」的諸多特徵相似。

 Niki de Saint Phalle 登上《vogue》雜誌封面 

正當裡查德.漢密爾頓,羅伯特.勞森伯格,賈斯伯.霍伯斯等美國藝術家利用現成品進行創作掀起「波普藝術」浪潮之時(20世紀的60年代),法國藝術家皮埃爾.雷斯塔尼(Pierre Restany 1930—2003)起草了歷史性的「新現實主義宣言」[1](Nouveau Realisme),而「新現實主義」的確是對杜尚的「達達主義」的延續和推進。這場宣言把14位藝術家召集在一起,其中就包括女藝術家妮基·聖法勒,從而使她成為這場藝術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2]

 The Nouveau Réalisme Manifesto, signed by all of the original members in Yves Klein's apartment, 27 October 1960 

實則,妮基改行當畫家源於個人的精神問題,她因隱秘的性侵經歷加之難以適應中產的生活狀態而導致精神崩潰。至南法尼斯接受治療期間,藝術創作的治療功效給予妮基以慰籍。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展廳中,位於通道入口的錄像交代這種繪畫的創作過程:將顏料袋、生雞蛋埋藏在石膏、木板中,再以來福槍射擊將顏色濺射在一個石膏的基體上。這使之聲名大噪的「射擊繪畫」也使她完成一次對私人及公共領域存在的暴力之回應。另出於家庭婦女這種身份,她早期會用化纖布料和塑料植物等製造系列軟雕塑,其中就有一些胖女性身體( 「Nanas」的雛形)。很典型,妮基的創作之始便著原生藝術(Art Brut)[3]的自我治療作用。

 Niki de Saint Phalle shooting at Impasse Ronsin, 1961. Photo: Shunk-Kender ©J. Paul Getty Trust. The Getty Research Institute, Los Angeles (2014.R.20). Gift of the Roy Lichtenstein Foundation in memory of Harry Shunk and Janos Kender. 

 早期用化纖布料和塑料植物等製造的系列軟雕塑 

1955年,妮基在西班牙期間受到安東尼奧·高迪斑斕而具有裝飾風格建築極大觸動,使之往後的作品更多與斑斕的建築的特質靠近(譬如與讓·坦戈利於1983年共同創作的 「斯特拉文斯基噴泉」和義大利南託斯卡尼的「塔羅公園」)。高迪建築的建築屬於19世紀起的新藝術運動,飽受加泰隆尼亞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是傳統文化的符號、材料、精湛手工技術的融合。尼基取名「hon-en katedral」的大型裝置長28米、寬9米、高6米,內部包含天文館、電影院、咖啡座和一些作品,已經具備一棟建築或場所的功能。極端的例子是建造了20年的「塔羅公園」其建築外牆和內部幾乎以細碎的鏡面材質和斑斕的色彩組成,其中穿梭著形態各異的胖胖的女性身體,分別認出「女祭司」,「皇后」,「月亮」等塔羅牌中的符號。最具代表性的肥胖彩色「女人們」組成的噴泉,構成神秘而奇幻的氛圍。

 Passeig de Gràcia, 43, 08007 Barcelona, span 

 Colorful Niki de Saint Phalle sculpture in Stravinsky Water Fountain in in Place Stravinsky  

體態肥碩的女性形象名為「Nanas」(法語「她」),是妮基著名的系列雕塑作品,以明亮的色彩,絲網、聚酯纖維和紙漿製成。《歷史上的身體》一書談到:「身體的危機」來自於每個時代和每個社會裡的人的概念,每一個社會都以它自己的方式存理解人類的身體,而且每個社會都相信他們的身體才是『這個』真的身體」,身體必須按照它所應當是的方式演化或被塑造成那樣。」 妮基·聖法勒的創作活躍期身處第二次婦女解放運動中(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起源於美國一直持續到80年代),即波伏娃的《第二性》誕生的時期。當時的社會基調是要消除兩性的差別,需求男女在各個領域內的平等開放,於是一切被攜帶了政治意味。它體現在:「正在進入一棟建築的某男頂住門讓一位女士先他而入,這是禮遇還是傲慢?……女性主義者指出此舉總括了阻止女性與男性享有平等地位的各種區別……它區別了誰在編制管弦樂而誰又被編織入管弦樂曲。」[4]尼基的創作的確迫使觀眾必須從「她的私處」進出(大型創作「hon-en katedral」),正如同時代的藝術家卡若琳. 史尼曼從陰部抽出十英尺的紙卷大聲朗讀女性主義詩歌《我遇到的一個快樂的男子》一樣(卡若琳. 史尼曼Carolee Schneemann《內部捲軸》Interior Scroll,1975),妮基正以自己的方式編制誦讀一曲建築形態的宏大樂章。

 Niki de Saint Phalle – hon architectural plan 

 

 Carolee Schneemann, Interior Scroll, 1975, Taken from a Suite of 13 gelatin silver prints, Edition of 7. Available to buy on fineartmultiple, Courtesy: Carolina Nitsch Contemporary Art, New York 

《原生藝術的故事》[5]將原生藝術從原始藝術談起:在世界尚未到達自覺的文明發展初期,無意識或潛意識的創作給人類留下無數瑰寶,譬如原始壁畫,大型石窟藝術等原始藝術提供原生藝術諸多靈感。首先,「子宮構成了古歐洲最有影響力的喪葬主題之一。在古歐洲人關於生命統一體的循環中,新的生命經過一個出生、生命、死亡、再生的螺旋型模式從死亡孕育而來。古歐洲的墳墓同時是一個子宮,新生命由此而生。」妮基的大型裝置創作「hon-en katedral」是一尊張開雙腿、腹部隆起的仰臥女人體,好似象徵著生命的孕育。人們從她的「陰道」緩緩進入「子宮」,感受藝術家構建的循環的生命統一體,進入那些關於亞馬遜女戰士的傳說和想像之中。「早在公元前4千紀,宏偉的巨石建築的最早形式是通道墓。它由墓道與主室組成,隱含著女神母腹(陰道和子宮)意味的天然洞穴。很可能激發起人們在地面上建造意義非凡的建築。在布列塔尼半島,這種建築的基本形制—一條長短不等的通道和一個頂部的框架的圓形墓室」[6]很多歐洲的墳墓包含了狹長的中央通道,這條通道可能代表著產道,進入「hon」的「陰道」和隆起的圓滾滾腹部可以看作與通道和圓形墓室對應的要素。女神不僅在那裡掌握著觀看者的棲息,觀看的過程成為進入女神母體的過程意為「死亡」,也是同時從母體中「重生」。

除此明確的象徵意義,關於歐洲古代傳說中「女神」的象徵元素時常穿插在妮基·聖法勒的諸多創作當中。比如「斯特拉文斯基噴泉」的主體雕塑中形象類似新石器時代初期一些站立姿勢的蛙形女神。青蛙在古代傳說中代表了尚未轉世的兒童的靈魂,歷史中女性、子宮、兒童和青蛙在繪畫和雕刻中的具有許多關聯。而「青蛙夫人」這種古老形象源於舊石器時代。[7] 頭部的花瓣形象在過去為百合花形狀,象徵再生。[8] 

擁有金色翅膀、藍色身軀的,頭部有著七色燭形彩燈的雕塑形象好似被滿月圍繞的女神,「巴斯克民間古歐洲重要女神安德烈.瑪麗傳說能控制天象,他延續了史前巫術性的死亡與再生女神的許多特徵。」妮基的創作中並沒有太多嚴格對應的象徵符號,而需要通過觀看者的浪漫想像去獲得通感。正如我們能夠通過這樣的描述去獲得腦中的景象:「瑪麗能支配自然現象:彩虹、風、旱災、閃電、暴雨,她會帶來風暴式乾旱以懲戒那些不軌的惡人。她駕馭雙輪馬車穿越天空,表現為散發著火焰的女人。」[9]

 Niki de Saint Phalle sculpture 

————————

1.1981年6月,巴黎「右岸畫廊」(Richardstankiewicz)舉辦了題為「巴黎和紐約的新現實主義」展覽,參展藝術家有法國新現實主義代表阿爾曼.塞薩爾,漢斯.克萊因,妮基·聖法勒和汀戈列;美國「新達達主義」藝術家邦滕利(Bontencov),約翰.張伯倫(Jhon Chamberlain),克利薩(Chryssa),賈斯伯.約翰斯(Jasper Johns),羅伯特.勞申伯格(Robert Ranshenbergs)和理察.斯坦基耶維奇(Richard Stankiewica)。這次展覽標誌著法國新現實主義與美國新達達主義藝術的合流,也是兩者之間的較量。

2.《20世紀的新現實主義運動》王端廷 著 (西方後現代藝術流派書系·新現實主義. 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3.「原生藝術」一詞來自法國藝術家讓·杜布菲(Jean Dubuffet)說:「素描、彩畫、刺繡、手塑品、小雕像等等———顯現出自發與強烈創造性的特徵,儘可能最少地依賴傳統藝術與文化的陳詞濫調。」 上世紀70年代,一些歐洲原生藝術家在自己的莊園裡創造「馬賽克宮殿」,有的為自己創造墳墓。

4.《歷史上的身體》(英)約翰.羅布(John Robb)主編,奧利弗.J.T.哈裡斯(Oliver J.T.Harris)P/3 &P/15

5.《原生藝術的故事》 洪米貞 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6.《女神的語言》(美)馬麗加.金巴塔 P/176

7.《活著的女神》(美)馬麗加.金巴塔 著,葉舒憲 等譯 P/303

8.《活著的女神》(美)馬麗加.金巴塔 著,葉舒憲 等譯 P/308

9.《活著的女神》(美)馬麗加.金巴塔 著,葉舒憲 等譯 P/78

「藝吹撕聽interesting」獨立欄目以更為獨特、輕鬆、有趣、串聯的視角為觀眾爆料國內外的藝術新聞、事件;同時也會不斷挖掘各歷史階段的藝術家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並且將定期挑選各文化領域藝術從業者的精選視頻。

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

視頻和文字版權為「ARTSHARD藝術碎片」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及以任何形式使用

點擊圖片回顧:


 薛峰:當筆觸無法作為具體意義的承擔者 

 碎片.Film | 何岸 X 日立中央空調:跨界公共項目《零號機》亮相藝術深圳 

相關焦點

  • PSA新展 | 她:妮基·聖法勒和沈遠
    ·聖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與沈遠的一場跨時空對話展「她」將發生在藝術電廠。妮基·聖法勒出生的年月正好與沈遠父親相同,聖法勒成為藝術家時沈遠恰好出生。當然,沈遠認為她與聖法勒的交匯點遠不止於這些。作為女性藝術家,她們藝術創作的表達方式不謀而同;她們的作品中皆運用了許多女性特質,例如肢體語言;由於文化雙重性的經歷,她們的作品皆體現了文化的多元性、複雜性與包容性。
  • 妮基·桑法勒 Niki de Saint Phalle | 從極端到歡樂
    妮基·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也譯妮基·聖法爾(Niki deNiki de Saint Phalle, 「Pink Nude in a Landscape」 (1956–58) 當在巴黎時,桑法勒被介紹給成為她的朋友和顧問的美國畫家休.韋斯,其鼓勵她用她自我的風格繼續畫
  • 展覽|妮基·聖法勒:當生活遭遇不公,她舉起槍,以顏色還以痛擊
    1930年,妮基出生在法國的一個貴族天主教家庭, 是五個兄弟姐妹中的第二個。母親珍妮·賈桂琳是美國人,父親則是法國銀行家安德烈·瑪希-法·聖法勒。受到經濟大蕭條的影響,妮基的父親被迫關閉了他的金融公司,之後,帶著他們的長子約翰搬到了美國,年幼的妮基則被送去涅夫勒與祖父母一起生活,三年後,她被接到了紐約。
  • 「妮基是一樁特殊案例,一個局外之人.」——《妮基論妮基》
    今天,讓我們來深入閱讀另一位藝術家妮基·聖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1986年自評自述的文章《妮基論妮基》(Niki by Niki)。卡米爾·莫裡諾(Camille Morineau)曾在其為妮基·聖法勒撰寫的評論文章《越界的創作》中寫道:「當聖法勒拿起筆,她只是為了緩解有智識、有根據的批評的缺席。
  • 妮基·聖法勒 建一座屬於自己的花園
    11 歲時,年幼的妮基遭遇了父親殘忍的性侵和虐待,她向母親尋求幫助,母親卻叮囑她「別把這件事說出去」。無法逃脫父親魔掌的不僅是妮基,有資料稱她的弟弟妹妹也遭遇過類似的侵犯,有幾個甚至選擇了自殺。而妮基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站出來,對外公布其父親性侵醜聞的孩子。
  • 妮基·聖法勒:在生命的苦痛上,建造一座奇境花園(含福利)
    從1961年至1963年間,妮基組織了12次「射擊」創作,邀請到了法國新現實主義的藝術家們、觀眾等一同加入,「射擊藝術」成為代表妮基·聖法勒最具爆發力的標誌創作,同時,這也對現代藝術的觀念化轉向起到了引領性的作用。她描述「開槍時候,我發現了一種奇妙的感覺,一種狂喜的感覺,那一刻非常真實,對著我的畫作開槍,一股激情讓我感到震驚」。
  • 看20世紀藝術女神的傳奇人生!
    美國藝術家妮基·聖法勒妮基·德·聖法勒 1930 年 10 月 29 日出生於巴黎一個嚴格的天主教貴族家庭,在五個孩子中排行老二。母親珍妮是一位工作不太穩定的美國女演員;而父親安德烈是一位法國銀行家。於是在妮基出生後不久,父母便帶著長子約翰搬到了美國,而將年幼的妮基送到了外婆家。在紐約,妮基就讀於布萊利學校,這是一所專門的女子學校。童年時期的動蕩給妮基的生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而對她的藝術生涯產生地震般影響的,是父親帶給她的傷害。妮基後來在一本名為《她的秘密》的自傳中透露,早在她 11 歲時,父親就對她她進行了性侵。
  • 最諾曼的迷你小城堡-聖日爾曼德利韋城堡Château de Saint-Germain-de-Livet
    這裡要介紹的便是這樣一座帶著濃濃諾曼第風格的城堡-聖日爾曼德利韋城堡Château de Saint-Germain-de-Livet。城堡的名稱就是所在地小鎮的名稱。塔樓最初修建城堡的人是當地的一個諾曼人貴族德·圖爾內布男爵de Tournebu,這位男爵家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1世紀。
  • (159)2020年萬特佳Montegrappa女神系列米洛斯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斷臂維納斯黃銅大理石限200隻
    (圖:法國羅浮宮博物館《米洛斯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大理石雕塑)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女神,也是象徵豐饒多產的女神。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特。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後,遂將她嫁給了醜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並生下了小愛神厄洛斯。後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裡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徵特洛伊的十年戰爭。
  • 前大嫂妮基產子,約翰·塞納第一時間打電話​祝賀!​
    「一切都只是關於孩子,他向布裡和我發來祝福。我們分手後還沒有單獨交談過天,我不知道有多長時間,但那是非常簡短和甜蜜的交談!」比賽結束後,塞納拿出磚頭大小的鑽戒向妮基求婚,最終兩人訂婚了。大約一年後,這對情侶突然分手了。塞納最近與相戀已久的女友謝伊·沙利亞扎德舉行了一場私人婚禮!當然,前大嫂也不弱,分手後不久也結交了娛樂圈的另一個男朋友,最後也結婚生子了!(貴圈真亂!)
  • 卡地亞傳奇Jeanne Toussaint項鍊成《瞞天過海:美人計》偷竊目標
    卡地亞傳奇作品:Jeanne Toussaint項鍊,價值1億5千萬美金。由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布拉德·皮特(Brad Pitt)等領銜主演的《瞞天過海》3部曲,當年全球吸金11.2億美元。
  • 妮基愛爾蘭演唱會擁抱痛苦小粉絲:男孩的眉毛出賣了他
    4月4日,美國黑人饒舌女歌手妮基-米納什(Nicki Minaj)去了愛爾蘭開唱。妮基每次在演唱會上都會叫粉絲上臺互動,此次她請了一個戴眼鏡的小男孩上臺。這個叫Donnie的12歲小歌迷一上臺就大哭不止,聲淚俱下:「我夢想這一天太久了!」。說著,他控制不住自己,哽咽起來……妮基見狀深受感動,將小朋友埋在自己的胸口。
  • YSL niki郵差包全方位評測,酷酷的復古的風格,2020年還會火嗎?
    YSL niki包的風格不見得每個人都欣賞的來,不過背這款包的女人都很不簡單,不是明星超模就是時尚潮人,YSL niki郵差包這兩年,憑藉明星別具一格的個性風格,真的圈了好多粉!>2:YSL niki包有哪些顏色?
  • 妮基蕾絲裙配豹紋土掉渣,奧利維亞一身黑美成女王
    為了出席此次的活動,妮基·希爾頓和奧利維婭·巴勒也是將自己好好打扮了一番。要說妮基這次的造型還真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在此次的活動中,她身穿豹紋外套內搭紅裙驚豔亮相。要說這樣的服裝無論是顏色還是造型感都很難讓人hold住,但是妮基卻不以為然,還在這套服裝下搭配了一雙尖頭高跟鞋,裸色系的高跟鞋跟上半身的造型似乎並「不對胃口」,一身混搭範兒看上去有些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