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有哪些神明呢?有哪些出處呢?
《漫談傳統民間俗語文化》系列第3回我們經常聽到過這樣一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大家也都知道其意思,是源自古時候人們祭祀的行為。人們遇到不順就會到寺廟中祭祀叩拜,認為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著,若誠心禱告,神明就會顯靈並幫助自己。
-
舉頭三尺有神明,神仙為什麼要監察人間的善惡功過?
中國有句古話叫「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是說人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天良喪盡、壞事做絕,因為就在頭頂三尺的地方便有神明監察著你的一言一行,並根據人們的行善作惡來斷定禍福因果。道教承負理論認為,人們在世間所做的一切事情,天地之間的司過之神會分毫不差地把這份報應呈現出來,近報在己、遠報兒孫,一個人的行為可能會涉及到整個家族的利益。
-
道教那些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身邊都有哪些神呢?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了,就是說每個人的頭上都有神明,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應該嚴格遵守道德底線,保持自己的原則,否則就會「欺天」,正所謂「天道好輪迴」,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還有下半句,老祖宗對後人的告誡
在古裝影視劇中,「舉頭三尺有神明」 是一句經常被提起的臺詞。如果從其表面意思去分析,就是無論做任何事情,天上的「神明」都會看得一清二楚。這就要求人們一定要約束個人行為,並且多行善事才能利人利己。「神明」為何物誰也不知道,如果將其物化之後可以發現,所謂的「神明」就是自己的內心和思想。正所謂「念成魔,一念成佛」。一、「舉頭三尺有神明」的後半句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曾聽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
-
舉頭三尺有神明,人生善惡終有報
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兩句話都是一個意思,「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來自很多版本,這說明此話很有哲理的,也很現實的,被不少有名望之人所採用。《增廣賢文》中提到:「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是勸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隱瞞真實情況,你頭頂上就有神靈在看著你。
-
舉頭三尺有神明:看看邪淫的人頭頂會有什麼光?
相信很多朋友的師長都曾講過這樣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 說到神明,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敬天敬神的傳統,這不僅是因為祖師修行濟世的風範事跡值得我們尊崇學習,更是因為神明是人類行為對錯的考較者與記錄者,我們通過敬神來約束自己,才不至於行差踏錯,一墮冥途。道教著名的勸善經典《太上感應篇》指出:「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又有三臺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
俗語中的「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知道何意嗎?
還記得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聽到的那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嗎?你知道這句話想表達什麼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古代人因為信仰神靈,如果遇到某方面不如意,就會到相應的祭廟中叩拜。這裡舉是指向上的意思,案是指擺放香火的供桌。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最為經典,深藏處世的大智慧
可是,這句"舉頭三尺有神明"並不是一整句的俗語,而是俗語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很少被人提及,但卻蘊含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絲毫不亞於前句。我們來品一品《智囊全集》中的這句"舉頭三尺有神明"。這種禱告的形式,經過了長期的發展與演變,慢慢的古代人認為神靈是萬能的,神靈知道每個人的任何事情,所以也就有了後來我們聽到的"舉頭三尺有神明"。"舉頭三尺有神明"就是在告訴大家,告訴世人,自己做事要行得正坐得端,要對得起自己,你要知道抬頭自有神靈在監督著你。
-
頭上三尺有神靈的驚人真相(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就有兩尊神和我們每天在一起,一尊叫同生,一尊叫同名,站在我們的兩肩上。另外還有三屍神,(鬼道的神,神有鬼神和天神之分)一位住在我們的頭部,讓我們多思,一位住在我們腹部,讓我們多食,一位住在我們的腳部,讓我們多淫,所以當我們吃飽喝足,腳上也很暖和的時候就容易做淫穢的夢。離頭三尺有神靈,名曰三臺北鬥神君,這是天上的福德正神分身而來,時刻和我們在一起。
-
老話「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上一句其實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所以民間流傳的俗語,其實從本質上來說,都是老祖宗的經驗之談,雖然俗語的表面意思一看便知,但是要理解其中的內涵,還是需要自己研讀的。比如本期和大家說的一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也是一句有關道德準則的俗語。這句話的意思說,一個人不要做壞事,因為人在做,天在看,距離頭頂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的存在,而這些神明會把我們做的好事壞事記錄下來。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一句更經典,老俗語深藏大智慧
經常聽到老人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其實有時候老人說的話都是很有道理的,你仔細品味之後,都會發現深藏大智慧。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意思是人抬頭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在看著,也就是說神明離我們很近,所以人不能做壞事。
-
原創《問道》頭上三尺有神明 消解神聖后患無窮
像我們法學裡面的話,特別針對這個言論自由,有一個比較形象一個表述,就是說為什麼言論自由重要,是因為我們恰恰一個社會要形成一個思想的自由市場。我覺得搞藝術的人,實際上他們挺不容易的,大多數完全是靠自己,在江湖上跑生活,也沒有什麼真正的組織什麼在關心他們。但是他們也有個現象,大多數都是男戴觀音,女戴佛,你看他們的手上都戴著串,脖子上都掛著東西,佛言佛語的也能說。所以這有這個互相理解的問題,我倒是覺得為了生活,我們拜佛、拜菩薩可以求福德。
-
古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為何是三尺?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
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第一、「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已經有300多年的時間了,最早出自乾隆年間官員葉存仁之手。這位官員為官三十載一直都甘於淡泊,從來都不會向蠅營狗苟屈服。
-
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
做人,缺什麼別缺德。做人太精明,早晚會無路可走;為人太惡毒,註定會自斷福祿。舉頭三尺有神明,如果暗地裡做了壞事,瞞得過一時,瞞不過一世,遲早會被公之於眾,人不懲罰你,天會懲罰你。清代的葉存仁,是一個清廉的好官,為官三十餘載仍兩袖清風。當他離任時,下屬堅持要送他。但是他在江邊等了很久,還是沒有等到。直到天黑,下屬才乘舟趕來。
-
老吳艾國潮|舉頭三尺的神明是否存在,那究竟是什麼?
「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古語亦云:「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惡者天報之以禍」,在生命哲學領域理想境界也是「天人合一」。那麼,究竟什麼是天呢,如何做才能正確打開或者符合天道規律,這些似乎都是難以驗證的存在,更難把握和踐行。很多時候人們往往困惑於到底怎麼做才能獲得上天的垂青和眷顧,如何生活才能夠健康快樂長壽,這似乎一直都是頗值得思考的終極話題。
-
《夏目友人帳 第三季》舉頭三尺有神明
「不知道為什麼看的越多心裡就越發的難受。不再有看第一季時那種溫暖有愛的感覺了。大致看了看其他人的影評,看來有很多人跟我有一樣的想發。開始猶豫要不要繼續看下去了。對人類而言,我們總是以為自己是強大的,能夠改造大自然,能夠創造很多文明出來。其實,人類是最脆弱的,因為我們所有的一切都依託於這副軀殼,沒有了身體,我們恐怕連一粒微塵都不如吧。
-
舉頭三尺有神明,心存敬畏,平安每天
但是無論怎樣,無論你是小孩還是老人,無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做人做事,都必須要符合社會的價值觀,做人,都應該有敬畏之心,做事,都要有自己的底線。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智慧
莎士比亞:「惡人的友誼一下子就會變成恐懼,恐懼會引起彼此憎恨,憎恨的結果,總有一方或雙方得到咎有應得的死亡或禍根。」 我們有時會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是好人更多還是壞人更多?好與壞是對立存在的,正如善良與邪惡一樣,雙方互相對立,彼此之間互不相容。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古人的智慧
莎士比亞:「惡人的友誼一下子就會變成恐懼,恐懼會引起彼此憎恨,憎恨的結果,總有一方或雙方得到咎有應得的死亡或禍根。」我們有時會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是好人更多還是壞人更多?但這基本上是基於每個人自身的判斷,如果說有一個具體的劃分準則,大概就要依靠儒家的思想,依靠人自身的本性。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其實就體現出,不管你在幹什麼,總會有神明在盯著你,如果你做盡邪惡之事,那麼神明就會給你懲罰。不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而且體現出老祖宗的智慧,就算是今天也讓人感嘆不已。
-
古人忠告:「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越早明白越好
古人訓「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被奉為經典,卻很少有人能做到。 整句俗語為「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後半句出自清代葉存仁的詩歌:「明月清風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第一、「舉頭三尺有神明」 在古代社會由於人們的思想比較落後,或者說對自然界的了解比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