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巨震 這類基金突然火了!規模激增 誰是贏家?

2020-12-23 天天基金網

  今年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海內外股市巨震影響下,業績穩健的「固收+」品種規模激增。基金一季報數據顯示,以較低權益倉位的二級債基、對衝策略見長的量化對衝基金等穩健產品整體規模增長迅猛,部分績優基金更是在一季度規模翻倍,甚至出現上百億資金的淨流入

  一季度「固收+」規模猛增 績優產品受追捧

  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305隻二級債基總規模為3829.8億元(A、C份額合併計算),環比去年末大增近1200億元,增幅為43.5%。其中,易方達基金旗下裕祥回報、穩健收益、裕豐回報3隻二級債基一季度就吸金284.23億元,位居二級債基規模增長前三甲。易方達裕祥回報一季度規模就暴增111.47億元,最新規模161.43億元,規模大增3.2倍。

  另外,廣發聚鑫、工銀瑞信產業債、銀華遠景等新增規模也超過50億元。這些基金今年收益率多位居2%-5%之間,以收益穩健、較低回撤獲得了資金的青睞。

  除了二級債基外,雖然不少量化對衝基金是定期開放或實施了大額限購,但該類型產品在股市巨震中的穩健表現也獲得資金的淨買入。數據顯示,一季度18隻量化對衝基金總規模達到238.77億元,增幅也超過40%,年內基金平均收益率2.76%。

  其中,華泰柏瑞量化收益、廣發對衝套利、海富通阿爾法對衝等一季度規模皆實現了翻倍,年內收益率也多在2%-6%之間。

  所謂「固收+」品種,主要是以債券資產為底倉獲取相對穩健的收益,同時配置風險資產及策略增厚收益,「固收+」品種通過合理配置股債的比例控制回撤,以提升投資體驗。

  談及一季度「固收+」品種規模快速增長的現象,易方達混合資產投資部總經理助理、易方達裕豐回報基金經理張雅君表示,今年一季度以來,貨幣政策持續寬鬆,帶動債券收益率水平下行,純固收資產較難滿足客戶對收益的訴求,純權益資產本身波動就比較大,投資者,尤其是不擅長擇時的投資者很容易追漲殺跌。所以,二級債基等「固收+」產品作為一個能分享股債市場機會、同時又能通過股債倉位控制兼顧風險收益的產品,獲得了較快的增長。「目前看這一趨勢依然在延續。」

  廣發基金也表示,一季度「固收+」產品規模快速增長的重要驅動是股、債的相對性價比。股市估值處於相對低位,而債市收益率處於歷史低位,固收投資者配置權益類資產是合理反應,並有希望持續。

  北京某大型公募固收業務負責人也透露,公司旗下二級債基等「固收+」產品一季報規模也出現翻倍增長,這與產品業績和定位,渠道,投資者偏好、市場推廣力度等多種因素有關。「但核心還是做好產品的穩健業績,再去做持續營銷,可以形成規模和業績的良性循環。」

  市場配置需求釋放 長期增長空間很大

  談及「固收+」產品的市場需求和未來增長空間,多位行業人士表示,不論機構還是個人,對穩健投資需求的存在會催生「固收+」產品的發展空間,公募基金將在此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張雅君表示,以銀行理財為代表的居民部門和年金、職業年金為代表的企業部門,都對「固收+」存在較大的需求,這類資金對收益和回撤均有訴求,單一的固定類產品無法滿足他們對收益的要求,單一的權益資產又無法滿足他們對回撤的要求,主要是要找到風險和收益兼顧的「固收+」產品對接。這類資金不僅有存量資產向「固收+」轉移的過程,隨著經濟的發展,未來每年還有個自然的增長,空間較大。

  而在廣發基金看來,從未來市場需求看,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對「固收+」產品配置需求均逐步顯現。

  該機構分析,一方面,資管新規打破剛兌,促使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機構資金迫於負債端的剛性壓力,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前提下,積極尋找能夠增厚投資收益的策略,對於「固收+」產品的接受度在提升,對此類產品的配置需求也在持續釋放;另一方面,個人投資者對相對穩健收益的產品一直需求旺盛,個人投資者的訴求是在控制回撤的同時「跑贏通脹」,後者的實際含義是介於通脹和M2增速之間的一個中等財富增值速度。但要留住個人投資者,需要管理人靈活配置大類資產,以有限回撤下的長期複合增速為目標,不盲目增加風險。

  廣發基金表示,從長期看,通過均衡配置股債資產並利用股債蹺蹺板效應,可以有效地分散風險,改善投資者的持有體驗,有利於資金做長期配置,因此,市場對「固收+」產品的需求將長期存在。同時,相對於資管總盤子和更加廣泛的居民理財需求,「固收+」產品仍然只是一個很小的子集,長期增長空間很大。

  不過,在各家公募大局拓展「固收+」品種的同時,銀行理財和銀行理財子公司同樣在積極運營穩健類淨值化產品的推廣力度,而具備多策略投資積累的公募基金將在這一市場更具優勢。

  廣發基金認為,「固收+」產品的管理可以自上而下分為大類資產配置、行業配置、個券個股挖掘等層面的投資決策,在此基礎上,產品的長期表現還取決於做好風險控制和超額收益這兩點,公募基金皆具備豐富的經驗。同時,公募基金一直是轉債、定增、打新等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正是以上原因,使得公募基金可以較好地利用大類資產配置手段,為不同的投資者提供各類符合他們風險偏好的基金產品。

  表1:今年一季報規模增長較快的部分「固收+」產品列表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責任編輯:DF528)

相關焦點

  • 指數成分股即將大調整,這類規模超7000億的基金產品又要火了
    華夏基金在「科創50」的官方公眾號上表示,「科創板證券納入核心寬基指數成分股,將進一步提升科創板影響力,引入更多長期資金,為中小投資者提供投資渠道。」 而今年以來,跟蹤各大核心寬基指數的股票ETF正在異軍突起。
  • ...預計股市短期內會受到平衡型共同基金的影響。此類基金規模達7...
    >2020-11-23 17:04:38來源:FX168 【投行觀點】【摩根大通:年末或有3000億美元流出全球股市】摩根大通策略師們表示,這個月到現在股市表現強勁,之後大型多資產投資者可能會將資金從股票輪動到債券。
  • 公募基金交出「成績單」——權益類基金規模和業績「雙豐收」
    原標題:公募基金交出「成績單」——權益類基金規模和業績「雙豐收」Wind資訊統計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存量規模突破18萬億元,同比增長26%,較2019年底的數據增加約4萬億元,刷新歷史新高。在新發基金方面,2020年共成立新基金1431隻,合計募集規模達到3.16萬億元,超過2017年至2019年新發基金規模的總和。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新發基金規模合計2萬億元,佔新發基金的63%。
  • 信用債市場巨震!華泰紫金月跌幅居首
    違約頻發 債市巨震11月10日,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煤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發行的「20永煤SCP003」債券應於2020年11月10日兌付本息,但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違約本息金額共計10.32億元。
  • 這些爆款基金表現太意外
    而從滬指表現看,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海外股市巨震下,A股也是大幅震蕩行情,滬指一度跌至2646點,但在我國防疫成功和全球隨之而來的流動性寬鬆行情中,滬指開啟快速拉升行情,並在7月中旬站上3400點。此後,滬指近5個月在3200點-3400點區間震蕩,截至12月25日,滬指報收3396.56點,仍然在3400點附近盤整。
  • 拜登1.9萬億美元計劃公布,美股巨震!機構:或先導致史詩級股市泡沫...
    拜登1.9萬億美元計劃公布,美股巨震!Bright Trading LLC駐拉斯維加斯的自營交易員丹尼斯·迪克(Dennis Dick)表示:「拜登擔心的不是股市,他關心的是普通民眾,這是一件好事。但這就告訴人們,公司稅將被上調。」拜登刺激方案的整體規模大體符合市場預期。一些專家指出,該計劃能否在短期內真正取得進展,是市場極為關心的關鍵問題。
  • 金牛大咖解析市場巨震:長期走牛趨勢還在 科技、消費優質股迎買入...
    對此,李曉星表示,長期來看,中國股市具備長期走牛的趨勢,階段性回調是短期上漲過快的正常反應。他表示,市場有漲有跌,會走得更健康、更長遠。  回調讓市場走得更健康更長遠  在李曉星看來,中國股市「牛短熊長」的描述並不準確,他認為,此輪牛市從2016年3月份已經開始,過去幾年的股市基本反映了經濟的走勢,此次短期回調有助於股市未來更健康的發展。
  • 富達和安本等大型基金押注亞洲股市將獲得資金青睞
    來源:金融界網站一些全球最大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們押注,亞洲股票將贏得全球投資者的更多投資,部分原因是該地區對冠狀病毒爆發的處理得當。富達國際、安本標準投資管理和資本集團等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們表示,相對便宜和擁有更多政策空間等因素,將導致全球資金對亞洲股市的低配立場出現逆轉。
  • 又有爆款基金「一日售罄」,同類最大
    證券時報旗下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港股市場回暖,主要投向港股的權益類基金也出現百億「爆款」。1月15日,由嘉實基金張金濤、胡宇飛共同管理的嘉實港股優勢正式發售,再度引發百億資金認購。記者從渠道人士處獲悉,截至當天下午5點,該只基金認購總規模接近150億元,超過80億元的募集規模上限,新基金再度顯現「一日售罄」、「比例配售」的熱銷局面。
  • 國開泰富成立近八年規模不足2億 旗下主動權益類基金去年收益率不...
    2020年,國開泰富基金旗下唯一的主動權益類產品——國開泰富開泰A/C淨值增長率分別為3.87%、3.17%,同類排名分別為1841/1893、1852/1893
  • 權益類基金市場佔比大幅提升,明年還要繼續?
    近日,證監會官網發布《中國證監會黨委傳達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明年重點工作中,再次提及「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達到18.75萬億元,較2019年底規模激增4萬億,增幅為27%。
  • 公募基金交成績單 債基一枝獨秀 回報率最好基金收益近17%
    昨天一早,杭城資深投資者胡先生在他的投資交流群裡感嘆道,去年他的證券帳戶中,很幸運有2隻基金實現正收益,今年他爭取實現更好回報。  復盤2018公募基金,表現最好的是債券型基金,達到了4.16%的平均收益率,其中回報率最好的一隻基金收益率近17%。業內人士認為,2019年,投資者仍要精選優質基金品種,堅持價值投資。
  • 石油都能跌成負數 買基金會賠到還錢給基金公司嗎?
    而只要收益高於銀行定期和國債的,或多或少都有一定風險,這就是咱們理財路上的攔路虎,買產品之前首先要知道最大能虧多少,而不是想著賺多少,比如這次沒有槓桿的原油寶,誰也想不到遇到極端情況,油價跌成負數,可能倒貼錢,恐怕現在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但卻發生了。那麼我們投資的其他沒有槓桿的理財產品呢?
  • 疫情籠罩反激發股市熱情,爆款基金緣何成「家常便飯」
    約一周前,東方紅資產管理的第二隻五年定開混合基金——東方紅恆陽半天的銷售規模就超過30億元。該基金原定發售時間為2月7日至2月21日,結果一開始發售便引發哄搶,半天募集規模就遠超20億元上限。2月6日,鵬華價值成長混合在招商銀行單日發售超50億,全渠道累計近70億,已於2月6日提前結束募集,這也是春節後的第一隻爆款權益基金。2月8日,萬家基金公告,萬家自主創新認購金額超過募集規模上限30億,採取末日比例配售後配售比例為16.11%。也就是說,該基金募集了約186億。
  • 變身股市最大「金主」 日本央行買不停
    12月7日,彭博社報導稱,由於大規模購買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以支撐受疫情重創的市場,加上最近日股的強勢反彈,日本央行首次超越日本股市最大機構投資者之一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GPIF),成為日本股市的最大投資人。但在全球寬鬆貨幣政策大行其道的時候,很難說清這究竟是喜是憂。
  • 金融科技股解讀直播(二)|市場IPO激增、破發個股屢見不鮮 散戶投資...
    一方面,螞蟻集團、京東數科正在登陸科創板;另一方面,在IPO激增的情況下,一些新股上市卻出現了破發的情況。在此背景下,如螞蟻集團、京東數科這類大型企業上市,會否引發股市的虹吸效應?次新股會否將會不斷破發?IPO市場是否真的迎來突變?註冊制之下市值配售還是否合適?打新一族又將如何選擇優質的股票,資產又應如何配置?
  • 公募基金規模大躍進 基金經理們如何回應靈魂拷問?
    主動權益類產品成為吸金主力。偏股混合型基金以1.16萬億元總份額在新發基金市場中遙遙領先。資金向頭部公司匯集。數據顯示,今年發行份額最多的前十大基金公司分別是易方達、匯添富、南方、廣發、鵬華、華夏、嘉實、富國、華安以及中歐基金,這10家公司佔領了新發基金市場超40%的份額。
  • 公募基金規模大躍進,基金經理們如何回應靈魂拷問?
    對基金管理人來說,更多靈魂拷問接踵而至:究竟該不該跟隨市場擴大規模?規模與投資者利益如何平衡?規模的擴張是否增加了管理難度?這帶來哪些難題?又該如何解決?《財經》記者近期深度訪談十位以上百億級基金經理,還原基金經理們的心路歷程,解開規模這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