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企、城投、上市公司等違約事件層出不窮,信用債市場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債券型基金也受到影響。市場分析人士提醒投資者,投資者選擇債券型基金時,需要重點關注「爆雷」風險,考察債券投資團隊綜合實力與過往投資操作。
違約頻發 債市巨震
11月10日,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煤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發行的「20永煤SCP003」債券應於2020年11月10日兌付本息,但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違約本息金額共計10.32億元。此前,已有「17華汽05」債券無法按期兌付、紫光集團宣布放棄贖回 「15紫光PPN006」債券等違約事件,接連風險暴露讓信用債市場持續承壓,相關債券基金淨值下跌。
公募基金受到拖累。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11月19日,11月份以來,4100餘只偏債型基金(債券型、偏債混合型,不同份額分開統計,下同)中約2500隻基金下跌,佔比約61%,其中19隻基金區間跌幅在4%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月跌幅最大的是華泰證券資管的債基產品,華泰紫金豐益中短債發起A、C11月份以來跌幅均超10%,華泰紫金豐利中短債發起A、C的淨值也有超7%的「斷崖式」下跌,這些基金均重倉了「13平煤債」。
此外,融通基金旗下的歲歲添利定期開放債券A、B,融通債券AB、C,華泰紫金智鑫3個月定開債基、東方永興18個月A、C等基金,11月以來下跌逾4%。
從年度跌幅來看,偏債混合型基金華商回報1號以及二級債基華商雙債豐利C、A,以近40%的跌幅和超25%的跌幅分別排名跌幅榜第一和第二,其重倉的「16申信01」和「15華信債」的中證估值被下調,上述基金淨值在10月末出現斷崖式下跌。據悉,早在2018年,發行人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海華信」)就相繼發布公告稱 「16申信01」和「15華信債」發生實質性違約。
重點關注「爆雷」風險
債市頻頻爆雷,債基未來如何走?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春華表示,受多種因素影響,此次信用債出現階段性調整,預計調整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不會影響信用債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從歷史經驗來看,信用債違約難以掀起大浪。2014年以來,信用債市場也曾出現過短暫的集中違約問題,監管部門通過迅速遏制逃廢債之風、大量注入流動性等措施,最終均較好地解決了問題。對於此次信用債集中違約現象,相信監管部門處理起來將更有經驗、更為完善、更為及時。貨幣當局近期已向市場大量投放流動性,上周四、上周五分別淨投放900億元、1600億元資金,預計後面還將持續投放。流動緊張狀況大概率將得到緩解,信用債的拋壓也會明顯減弱,市場將逐步恢復平穩。
摩根史坦利華鑫基金研究管理部認為,信用債違約影響市場風險偏好。近期信用債市場頻繁「爆雷」引發市場關注,涉及主要公司以國企和傳統行業為主。作為應對,上周五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淨投放1600億元,上周四淨投放900億元,以緩解資金面緊張態勢。信用債違約影響風險溢價,降低風險偏好。整體看當前信用債違約規模不大,經濟基本面復甦趨勢仍向好,流動性合理充裕,預計影響相對可控。
招商證券分析師任瞳表示,近期接連曝出的違約事件,對信用債市場產生較強烈衝擊,相關債券基金淨值下跌。非機構投資者投資債券基金時,往往是基於貨幣基金替代、股市避險、穩健收益三種需求。與權益類基金產品不同,通常情況下債券型基金收益極差往往較小,大部分同類產品收益差異在5%以內,只有「爆雷」事件對收益影響較大。因此選擇債基時,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爆雷」風險,考察債券投資團隊綜合實力與過往投資操作。
記者 王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