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春潮》:我恨我媽媽,所以我活成了她最討厭的樣子

2020-09-05 平分往事


5月17日,國產電影《春潮》登錄愛奇藝。事實上,此片已於2019年拿到龍標,但陰差陽錯,變成了線上點映。

目前有兩萬多人參與了豆瓣評分,分數在7.2分左右徘徊。從愛奇藝目前的播放曲線來看,雖熱度下降,但播放量穩中向上。或許,大家是在以一種緩慢的方式,接受著文藝電影走進自己的生活。


1

2019年6月,上海電影節,《春潮》的攝影師包軒鳴拿下金爵獎最佳攝影。這位名字頗具中國古典氣質的攝影師,其實是個十足的美國人。自2005年起他在中國開始了攝影生涯,這位擅長長鏡頭拍攝的攝影師,近幾年為《艋舺》、《風聲》、《武俠》、《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以及《七月與安生》等國產影片掌鏡。

導演楊荔鈉是吉林長春人,《春潮》正是在長春拍攝。其中的主場景,還是在她大姨家的老房子裡取的景。

同為吉林人的郝蕾,這位被稱為&34;的演員,近幾年為大眾熟知則是因為與何冰共同出演的那部《情滿四合院》,她演秦淮茹。

聯合主演則請來了臺灣的&34;金燕玲女士。

配樂半野喜弘來自日本,曾與侯孝賢、賈樟柯兩位著名導演有過多次合作。

導演楊荔鈉稱《春潮》是&34;,作為她個人的第二部劇情長片,承接著2013年的《春夢》,與未上映的《春歌》。&34;構成她的&34;。女性導演,專注於女性的生存困境,金牌文藝片班底加上業界讚賞的女性演員,楊荔鈉在電影上的野心初現。


導演楊荔鈉


2

《春潮》將話題聚焦於&34;,從無法逃離的生存環境,以及家庭傷痛帶給女性的連綿不絕的殺傷力,來呈現三代母女關係的頓挫與痛苦。

報社記者、中年女性郭建波,與母親紀明嵐、女兒郭婉婷住在同一屋簷下。

母親紀明嵐在外是具有領導風範的社區管理人員,扮演著&34;的角色——熱情、利落、能幹、有人緣。

面對女兒,卻是百般挑剔,歇斯底裡,甚至不近人情。

尚在讀小學的外孫女是她一手帶大,呵護有加,寸步不離。

紀明嵐當年為了找一個&34;,嫁給了老郭。用她的話講,那是一個畜生不如、毫無道德,死了都活該的男人。而他也的確早早死去。

那麼,郭建波的丈夫呢?郭婉婷的爸爸在哪裡?郭建波說,我也不知道他是誰。



男性缺位的家庭,這三對母女——紀明嵐和她的母親,郭建波和紀明嵐,以及郭婉婷和郭建波,她們之間的關係被某種一致的情緒串聯,濃烈的愛與恨混淆在一起。無論是身為母親,還是身為女兒,《春潮》中的關係都是不合常理的、不健康的。通過對關係源頭的探索,本片試圖帶領觀眾找到答案。


3

鄉下人紀明嵐,為了嫁到城裡,跟老郭談起戀愛,卻不小心懷孕,這未婚先孕是她一生的恥辱。

丈夫喜歡在公眾場合暴露身體,是個無賴、流氓。紀明嵐與之結婚後,生活過得無比艱苦。她省下口糧寄回家裡,自己常常餓到暈倒,卻被母親抱怨為什麼沒有寄錢回家。

紀明嵐這個角色,幾乎是用全身心在恨。

她恨母親自私,恨丈夫齷齪,恨女兒讓自己陷入人生的困境。

而她反抗的形式,則是向領導舉報丈夫,半夜拉起睡眼惺忪的女兒去丈夫的單位哭訴,以此獲得別人的同情。

她不允許女兒說任何父親的好話,即便對待死去的丈夫,她依然要用最難聽的字眼來表達。

她恨女兒的出生,恨她不恨父親,恨她日日流連在不同男人的枕邊,恨她跟自己一樣未婚先孕。



作為她的女兒,郭建波恨自己的母親破壞了父親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恨她在家裡容不下自己,恨她強勢,口出惡言。

母親對她說,你會遭到報應的。

哪有母親這樣說自己的女兒的?

她恨她的母親。

於是她自暴自棄,變成母親最討厭的樣子,來向她證明她是錯的。

她曾在日記本裡寫道:我對這裡沒有幻想,我在這裡出生,也在這裡死去。



而郭建波的女兒郭婉婷,從小被外婆一手帶大。她在和媽媽去動物園看長頸鹿時問媽媽:

你說,這三隻長頸鹿像不像你、我、和姥姥?

我小的時候,你為什麼不在?

郭建波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她能夠放下獨自在家的孩子,跑去和男友約會。可她又實在可憐,因為她幾乎是被自己的母親奪去了做母親的權利。

孩子從小跟姥姥一起吃、一起睡,被姥姥教育,聽姥姥說自己的媽媽當年如何想要殺死自己。

這太殘忍了。

而這個姥姥之所以這樣說,是為了報復女兒,也為了讓外孫女不能停止依靠自己。

這份錯位的母愛,跳過了自己的女兒,轉移到下一輩的身上。


4

女性表達這兩年成為熱門,同為母女題材,前段時間由周迅、惠英紅、趙雅芝主演的網劇《不完美的她》,也在講述原生家庭帶給女性的、揮之不去的傷痛。

而即便是逆天的演員陣容,和優秀的原版日劇珠玉在前,也沒能挽救那種軟綿綿的表達方式。

再往前推,與《春潮》相似的《血觀音》,也在講母女故事,而片子的推進方式和足以說服觀眾的代入感,以及導演嫻熟、大膽的創作手法,使之成為同類題材的佼佼者。

而十六年前,由章子怡、陳衝、姜文主演的電影《茉莉花開》,三代母女的愛恨傳承,亦給人留下過深刻的印象。

可是,與現今的《春潮》做對比,我們會發現,雖然同類繁多,但我們對於女性題材的探究,依舊被困在一個很小的圈子裡。夠不到本質,也無法自圓其說。



5

《春潮》的鏡頭被稱為&34;。

其中郝蕾長達7分鐘的對窗獨白,窗外的路燈和車流,郝蕾在玻璃窗上的身影,以及昏迷的母親被醫院慘白的燈光照出的隱隱約約的形象,雖非&34;,但這一幕還是令許多觀眾潸然淚下。



和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死了。

最後一場戲中,那條潺潺蔓延的河流,從女兒郭建波,到她的母親、她的女兒……女兒最後沉浸在河流之中玩鬧、嬉戲、陽光明亮,潮暖春歸,導演留下這份如恩賜一般的結局,似乎在告訴那些有著相似不幸的女孩們,

只要有愛,恨又有什麼關係?


相關焦點

  • 電影《春潮》:媽媽我恨你,我卻慢慢活成了你
    為了爭取對外孫女的愛,她甚至把女兒曾經想打胎的事告訴外孫女,這樣的感情用事和全無底線,還真是像極了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女兒眼中的媽媽,則是一天到晚抱怨不停的可惡老太婆。天天把老年合唱隊、同學懷舊聚會、社區瑣事以及與不成樣子的粉絲男的所謂「愛情」當正事兒。如果說開放的性是母親對女兒最難接受的地方,母親唯唯諾諾、全無男子氣的「老伴」一定讓女兒心懷同樣的不屑吧。
  • 郝蕾《春潮》引熱議,直揭原生家庭之痛:我恨我媽媽,但我也愛她
    這是一部紮根於中國社會現實的家庭倫理電影。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春季在線影展上,《春潮》收穫了眾多電影發燒友的強烈肯定,稱《春潮》是一部「中式母女關係的話題佳作」,更是女性題材電影的新突破。在如此畸形的環境裡,郭建波對媽媽也有著矛盾的情感:「我恨我媽媽,但我又愛她。」也許她曾不止一次的叩問蒼天:母親明明是孩子的第一依戀,可為什麼這個應該是世上最愛我的人,偏偏傷我最深?
  • 《春潮》:我姥姥暴躁,我媽陰鬱,我不幸福,但我依然愛她們
    而我的朋友卻直呼導演窺探了她的生活。豆瓣上2萬5千多人看完《春潮》,給它打出了7.2分。這部電影屢獲佳片提名,在電影節出盡風頭,卻沒有讓所有觀眾都給出高分,因為就像我和我的朋友一樣,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代入劇情感同身受。所以,有人說看不懂的人是幸運的,而我很幸運我能成為那一個幸運。
  • 郝蕾《春潮》揭示虐心母女關係:我恨我媽媽,但我又愛她
    母親:我要你為我的苦難負責40歲的單身媽媽郭建波,帶著女兒婉婷,和母親紀明嵐一起生活。建波活得很壓抑,因為她每天都被母親用最惡毒的語氣咒罵。建波流露出對父親的一點思念,都成了對母親苦難的背叛;建波活得有一絲鬆快,都成了對母親勞苦功高的否定。她不斷地用「罵」的方式,向建波索取著共情、確認著自己的價值、讓建波分擔自己的痛苦。她的期待是:女兒對她過去的苦難負責。
  • 媽媽,我討厭你
    作者 |  艾小羊kaishushuo「
  • 我不羨慕顧佳的生活,只想活成媽媽的樣子
    我的父母過著這樣的生活,前段時間,看了一個訪談《我,39》。39歲的高圓圓,在回憶過世的母親時,說了這麼一句話:「媽媽已經走了三年多了。我以前覺得,如果有一天我做了母親,我應該不會像媽媽那樣。很多年裡,我以為我跟她截然不同。可最近我發現,其實我越來越像她了。」
  • 人到中年,終於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喝酒談話間,我自然是祝賀他的業績飆升,更上層樓。他喝著喝著長嘆一口氣,透過微黃的燈光看著他泛著光的眼神,他用近乎沙啞的嗓音說道:「哎!為了談這個項目,我在甲方面前卑微得像條狗,談單的一個月時間裡,晚晚陪酒夜總會,喝醉了回家跟老婆吵架。我現在的樣子,像極了我那無恥又無能的老爸。可他是我最討厭的人啊!
  • 郝蕾《春潮》:恨她卻又愛她,與母親和解,好難啊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原來也可以是悲劇看了電影《春潮》,才發現,我經歷的,也許只是「低配版」,畢竟我媽還從來沒有像電影裡的姥姥紀明嵐一樣,對自己的女兒說: 「我真沒見過像你這麼不要臉的人吶!」小女孩郭婉婷就像家裡的潤滑劑,在媽媽和姥姥之間調停。隨著電影的開展,會發現表面上是三代,但實際上還有紀明嵐和自己的母親——在紀明嵐自己每天只吃一頓飯的年代,把糧食寄回家,母親的回應是:為什麼不寄錢回來?
  • 寶媽深夜痛哭:我終於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老公說我是怨婦!
    窗外對面樓裡還有星星點點的燈光,好像這個城市、這樣的夜晚,總有人在熬著最深的夜。她拿起旁邊的手機,一看,還有十幾分鐘就3點了。她打開微信,編輯了一條朋友圈:好累,特別想找個沒人認識又沒人打擾的地方歇一歇,哪怕只有一天……編輯好,分組?哎,又回到編輯頁,把剛打上的這些字一個個刪除……算了,微信裡,說這些來給誰看呢?
  • 一個家庭兩個單親媽媽的情愛之路-網劇」春潮「有感
    微信號:JR1226FJB 很久沒有靜下來好好看部文藝片了,被生活瑣事纏身一天後,我一般就願意看點輕鬆開心的電影。但《春潮》的主題引起了我的興趣。 《春潮》是一部講述兩個單親家庭中的三個女人,外婆,媽媽,和小外孫女三個人在同一屋簷下發生的故事。
  • 一個家庭兩個單親媽媽的情愛之路-網劇「春潮」有感
    很久沒有靜下來好好看部文藝片了,被生活瑣事纏身一天後,我一般就願意看點輕鬆開心的電影。但《春潮》的主題引起了我的興趣。 《春潮》是一部講述兩個單親家庭中的三個女人,外婆,媽媽,和小外孫女三個人在同一屋簷下發生的故事。
  • 我怎麼把自己活成了我最討厭的那類父母
    導讀:你是不是也經常聽到:我都是為你好,然後巴拉巴拉一通。沒想到,做了父母之後,居然把自己活成自己最討厭的那類父母。早上送孩子的路上,我誠懇地對孩子道歉了。犯了所有父母都會犯的一個典型的錯誤——我都是為你好。
  • 《春潮》:你覺得恨卻離不開
    當我在思考第一篇文章要寫什麼的時候,有一部電影一直存在感很強。它不僅霸佔了近兩周的豆瓣電影口碑榜,還在各個電影節大放異彩,入圍了上海國際電影節、first青年影展和大阪國際電影節,同時它還是「文藝女神」郝蕾最新的一部電影作品。今天,我們來聊聊這部楊荔鈉導演精心打磨五年的電影《春潮》。
  • 小葵的接信箱:我終究還是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我是傾聽你們心事的小葵!有不方便和家人說的話,不想別人知道的事,私信我,我們聊一聊哦!小葵有一個網友。她遭受了全班同學乃至其他班些許同學的孤立。她有故事,我有收集故事的信箱。小餅現在是一名高二的學生。她是一個胖胖的女生大概160多斤,個子大概170。成績不怎麼好。小餅在生活中有一些自卑,總覺得自己低別人一等。
  • 羅志祥回首2020: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臺灣羅志祥(小豬)今年爆出桃色風波陷入人生低潮,26日凌晨,他突然在IG貼出黑白影片,感慨回顧2020年,透露在不知不覺中「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 觀影療心|《春潮》「我用盡一生摧毀自己來對抗母親」
    郭建波還做了一個夢,穿著防疫服裝的人來到她家,結果在盥洗池下找到一隻黑色的羊,這隻羊被拖出去的時候,原來是她的母親紀明嵐。這個夢裡面羊,我的理解就是替罪羊,在郭建波的幻想裡面自己所有的不幸,所有的遭遇都來至自己的母親,母親就成了自己一切不幸的替罪羊。
  • 《春潮》:面對惡毒的母親,我還應該愛她嗎?
    電影結尾用郝蕾飾演的女兒郭建波的一段獨白給出了答案:你安靜了,世界就安靜了。世間最親密的關係,最終演變成了你死我活的結局。原來,傷我最深的人,是我最親的人。母親紀明嵐給女兒建構了一個什麼樣的精神世界?這個世界是如何影響女兒的命運的?貳.母親與父親的結合充滿了功利性。
  • 如果可以,我想活成許晴的樣子
    如果可以,我想活成許晴的樣子近期許晴以幾張路透照殺進微博熱搜榜首,一時間成為了眾網友的討論對象,不少女網友哀嚎羨慕嫉妒恨,說自己18歲都不如許晴50歲的樣子。而她身材與外貌的保持都源於她長期高度的自律。
  • 比起《春潮》,我更希望有人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
    因為疫情的原因,《春潮》只能選擇在視頻網站與影迷見面。郝蕾與金燕玲,都是值得期待的女演員。電影那句宣傳語——「你與母親的關係,就是你與世界的關係」——也著實讓我想要一探究竟。我一向對女性電影格外看重,加上我對郝蕾的偏愛,對《春潮》的期待早已在心間滋長。
  • 我討厭媽媽
    我一邊給他穿衣服一邊說。「媽媽,你好討厭,你就像小兔子的媽媽一樣討厭。」我愣了一下,昨天晚上睡覺前我們一起讀了《我討厭媽媽》這本書,沒想到這孩子今天就用上了。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酒井駒子,故事的主人公是一隻小兔子:有時我覺得媽媽好討厭!哼,她呀,就喜歡睡懶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