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姿正腔媛」面對面|「飯圈文化」看過來
沒有規矩不成「飯圈」楊麗 崇拜偶像自古有之,只不過今日更甚。從前追某個明星,最多就是買專輯、看演唱會、追偶像出演的電視劇、電影,基本都是個體行為,並沒有形成圈層概念。近年來,隨著娛樂產業發展,粉絲群體不斷擴大,催生了一個追星新名詞——「飯圈」。 「飯圈」到底是個什麼圈?
-
肖戰事件,是「飯圈」的一個縮影,但也是最經典的典型
文/村花李怎麼看待肖戰粉絲的問題,為什麼要讓整個飯圈來承擔?首先,這問題問反了吧,難道不是整個飯圈的問題肖戰被抓了典型?就如同整個圈子偷稅漏稅,範冰冰被抓了典型。別家沒有無腦粉嗎?有。別的藝人沒有偷稅漏稅嗎?有。
-
媒·人掃丨PEPA《我嗑了對家X我的CP》:與飯圈脫節的飯圈體
媒·人掃VOL/02MEI · REN SAO與飯圈脫節的飯圈體——評PEPA《我嗑了對家X我的CP》與飯圈脫節的飯圈體——評PEPA《我嗑了對家X我的CP》文/高靈毓若是詢問讀者《對家CP》究竟有沒有展現真實的飯圈生態,大概會得到非常兩極分化的結論:一部分讀者會大喊「寫手太太簡直是在偷窺我的日常生活」,另一部分則會說「這根本不是飯圈」,而《對家CP》出圈的原因大概也正在於此——就像與宮廷文化脫節的甄嬛體一樣,它事實上是與飯圈文化脫節的飯圈體。
-
美女大學生惡意搭茬成熱點,郭德綱諷刺:規矩你們懂嗎
德雲社的飯圈文化越來越嚴重,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飯圈文化的流行,讓演員們成名方式更加多元化,而且成名速度更快,這是好的方面。另一方面,飯圈文化是和相聲演員的偶像化分不開的,如果缺乏了理性引導,很容易因為盲目追星而帶來不必須的麻煩。
-
《英雄學院》涼了之後,《JOJO》成了飯圈的替代品?
《英雄學院》涼了之後,二次元飯圈粉們又跑到哪裡去了呢?很多人說《英雄學院》涼了之後,《JOJO》成了飯圈的替代品。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我看了《JOJO》,將迪亞波羅看成了自己的偶像,忽視他所有的不對,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男人。只要看到有不利於他的言論,就去對線。並且不分場合的刷著「迪亞波羅我老公」。這才是飯圈。
-
2020飯圈深度解析:早已不能飯圈事飯圈畢
沒有網絡的年代,飯圈的聚集在線下,粉絲想和偶像聯繫,也沒有微博私信,而是要靠寫信。我們仍然可以從華仔天地現在的運營方式看到早期飯圈的痕跡:有實體會址、入會需填申請表、總會會給粉絲寄會員卡。「豆瓣要公司出面申請刪帖,刪帖之後會有一個公告發送到發帖人的私信,然後就會被截圖出來嘲諷,說藝人玻璃心、只會刪帖、心虛,不刪的話又會被講因為是真的所以不敢刪,總之豆瓣是個對藝人很不友好的地方,粉黑混雜。兔區沒有限制要求,只要實名制就能有個號發帖,相對別的平臺來說更難管理。而微博的問題是營銷號收錢就會發各種對藝人不利的內容。」一位頂流粉絲這樣總結飯圈不得不出手「反黑」的理由。
-
飯圈撕逼是常事,唯有楊賢碩能讓飯圈團結,最沒有頭腦的社長無疑
點擊右上角「關注」,了解韓娛等最新娛樂消息飯圈撕逼千千萬,但是YG社長楊賢碩估計是少有的能讓飯圈團結的男人,雖然YG現在穩坐韓國娛樂公司三大的位置,擁有bigbang、winner、iKON、blackpink這麼多優秀的藝人,旗下的演員很多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
《創造營2020》我討厭狂熱飯圈和資本家
為了謝安然而來,第一期就被希林圈粉,但是除了公演之外的部分可看性真的不高一直二倍速(可能是第一次看選秀)。最初就是想起來了就投票想不起來就不投票,後來逐漸開始看微博熱搜,順藤摸瓜看了看超話和豆瓣小組,才發現原來氪金的比重這麼高,原來飯圈這麼惡臭。
-
飯圈的「規矩」,已經嚴格到這個地步了嗎?
按說挺正常一事,愣是在豆瓣上被視作飯圈奇觀發了貼討論,還專門強調了「粉絲沒多想,沒撕逼」這件事。現如今,粉絲們不因為艾特順序撕逼都能被視作奇觀,那只能是因為飯圈的種種秩序越來越奇葩了。過去大家也只是撕一撕誰站中間,誰是C位,現在連微博文案都能成為激怒粉絲的導火索,而且不少粉絲真情實感地為艾特順序撕過逼。
-
壺嘴兒不能衝人,是規矩還是糟粕?
老話兒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雖然各種規矩的起源不一樣,有的是出於對人們某些行為的限制,有些是因為某種信仰而產生的禁忌,還有的是為了討彩頭、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餐桌上的規矩,更多是出於對別人的尊重,拿分座次這事兒來說,早就聽到有人將此批判為「封建殘餘的尊卑貴賤觀」。誠然,現代社會提倡人人平等,沒有尊卑貴賤之分;但是,起碼也該知道什麼叫長幼有序吧?放眼全世界、古今中外排座次的現象應該是無處不在吧?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老祖宗留下的飯桌規矩!
關於吃飯的規矩,想必每一個中國人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自孩童學著吃飯開始,家裡的長輩就會教給我們各種各樣的規矩,比如「食不言」、「不要吧唧嘴」、「不能將筷子豎插在碗碟之中」、」不能扒拉菜「、「長輩先動筷」、「不能用筷子敲碗」等等。
-
德雲團綜少班主粉絲罵孟鶴堂惹爭議,網友:別讓飯圈文化毀了相聲
不過在這種傳承的過程中,卻將娛樂圈中一些不好的飯圈文化也帶了進來,不少網友認為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毀了相聲。這句話一出小編不知道當時站在臺上的孟鶴堂心裡是什麼滋味,但屏幕上的彈幕都已經開始紛紛指責這位女觀眾的素質不行。
-
日韓「飯圈」如何追星
通過認證的粉絲將獲得官方會員卡、不定期抽取演唱會門票、偶像寫真或周邊等權利。儘管有官方認證,但粉絲團與藝人經紀公司並沒有直接聯繫,活動均是自發。偶像也不會輕易收粉絲的禮物,一方面經紀公司不允許,同時此前有偶像在禮物中收到恐嚇信等惡劣事件存在。儘管追星人數眾多,但大部分粉絲並不會去打擾明星們的生活。在日本TBS電視臺的一檔綜藝節目中,刻意讓當紅偶像獨自在大街上「閒逛」以觀察路人的反應。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父母儘早給孩子立下幾個規矩,受益一生
尤其是沒有原則地寵溺,會給孩子一生帶來不良的影響。公安大學的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研究兒童犯罪問題過程中發現,從小給孩子立下規矩,讓他們養成充分的規矩意識,會讓孩子日後發展得更好。以下三類規矩,家長一定要注意!會對他們的人生有很大裨益:一、原則性規矩原則性規矩不針對特定的情境,但對於所有情況都適用,是孩子最需要明白的規矩。
-
何炅被官媒點名批評,公開道歉的背後,藏著混亂的「飯圈文化」
吃了一年瓜的網友實在是沒有想到,在2020年的年末,何炅翻車了,連帶著揪出了整個娛樂圈的潛規則亂象,甚至還引來了官媒的點名批評,這背後的諸多利益牽扯,讓很多「未見過世面」的人直呼精彩,很多人直接表示,原來娛樂圈裡的應援是這樣做的,是我們孤陋寡聞了。
-
飯圈是個什麼圈?追星到底如何追?
對於不混飯圈的人來說,一提起飯圈,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是不是都是各種撕X、控評,路人一旦發表了對其愛豆稍有微詞的言論,就會立刻被一群粉絲湧上來「圍攻」,類似這種令人厭惡的行為?所謂「飯圈惡臭」的印象,大概也是這麼來的。飯圈當中還有許多路人所不知的鐵律,很嚴格!此前就有位知名博主對這些「飯圈鐵律」做過一個總結。
-
在這個日漸包容的社會,「飯圈女孩」不該淪為一個貶義詞
借用一位名叫小微的女同學的原話:「現在的飯圈逐漸有被帶偏的趨勢,越來越低齡化了,小孩子太多……如今的飯圈文化是不健康的、是有一點極端的。」作為一名五年前還在「飯圈」混跡的女孩,小微的話還是較有發言權的。
-
2019,飯圈演化史
2019年8月,TFboys六周年演唱會現場,王源、王俊凱、易烊千璽三人的粉絲分別以綠色、藍色、紅色的粉絲應援色開啟了每年一輪的「燈牌大戰」追星並不新穎,粉絲也一直存在。然而早些年想要追星,主要通過看娛樂新聞、電視節目。這些行為多半沒有統一組織。即使有,三三兩兩因為喜歡共同的偶像聚在一起形成了團體,規模仍十分有限。社交媒體的普及給了飯圈文化一臂之力。
-
正月十二:沒有規矩的家庭,比沒錢更可怕!
不懂得立規矩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梁啓超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與其跟孩子講道理,還不如給立規矩。」在梁啓超眼裡,改變人生的從來都不是道理,而是規矩。梁啓超六歲時,因為一件小事向母親撒了謊,被母親叫到臥室,嚴厲教訓一番。母親一向溫良淳厚,這是梁啓超第一次見到母親盛怒的樣子。
-
書評《大衛,不可以》——沒有孩子天生喜歡規矩
兩女兒,姐姐8歲,妹妹2歲半,在姐姐這個「文明人」眼裡,妹妹簡直就是「野蠻人」——沒有規則,專門搞破壞,還喜歡亂拿姐姐的東西。姐姐不止一次向我抱怨過,「媽媽,萌萌什麼時候才會守規矩?」,「快了快了,她現在正在學」。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人內心分為三個我:本我、自我、超我。舉個例子,小孩看見糖想馬上吃,這是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