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青鸞舞鏡 · 聶隱娘

2021-02-13 WEGET微格


影評|青鸞舞境 · 聶隱娘

文|廖蔣臻俊

圖|胡逸 吉璟軒 網絡      排版|黎浩哲

兩年前上映的《刺客聶隱娘》是我唯一一場連職員表都看完的電影,它令我驚嘆的程度遠高於我的預期。若把這部作品比作人,她是和聶隱娘一樣的隱忍,精準,絕美。隱忍的是七年間低調到沒走露一絲風聲的拍攝,精準的是這畫面和故事的極簡,絕美的是這故事和大唐盛世的魂魄。不管是電影,聶隱娘,還是侯孝賢本人,三者都是那喻象中的青鸞鳥。

青鸞舞鏡,乃是絕唱。

一部電影,也只有同類才會和鳴。

影片開頭的黑白方鏡看得我眼眶濡溼:風吹簾動,香爐生煙。壓抑,悽清,連日光都是隱忍跳動的。眼前明明是一家和睦共處,慵懶至極的畫面,可從這絲絲入扣的細膩中,又能嘗到風過處的隱隱不安。隱娘躲在暗處,無法用劍斬斷這俗世之情。而開頭即伏筆,現在不斬斷的,以後也未曾斬斷。

而後的彩色方鏡則進入故事主線。聶隱娘被道姑擄走,十三年後被送回刺殺魏博主公,既自己青梅竹馬的表兄。整個片段的臺詞及其精煉,文言文字字珠璣,環環相扣,言盡而意未窮。可比這詞語更富有表現力的,是這電影的每一幀畫面:精準又絕美。

都說做電影的人是偏執的,侯孝賢可能是他們之中的偏執狂。你很難從畫面中找出多餘或缺少的部分。大量的空鏡和中鏡美得讓人窒息,人物的定格和走位都極其精確,你仿佛可以看到要多少次的試煉和等待才能做到如今呈現的一氣呵成。服裝的顏色,配飾的精緻,妝容的韻味,光影的明暗交錯都是這樣的恰到好處,多之一筆則嫌多,少之一筆則嫌少。這哪裡是電影,這明明就是藝術品,是七年磨一劍的執著。

而這絕品之中,令我驚嘆的有兩場戲。

一是聶隱娘夜訪六郎時的長鏡。這鏡頭蔽於簾後,隨風吹簾動,六郎和胡姬若隱若現,氣氛極其凝滯。隨六郎敘述往事,看這餘韻繞梁的畫面,仿佛聽見時光流逝的聲音。「引人入勝」這四字,正是應了此景。


二是僕人向聶鋒稟告黑衣女子之事時的動態構圖。先是聶峰一人坐於右側,僕人進,畫面左移,夫人和侍女進,僕人退下,畫面右移。這方方正正的鏡頭之中,最少一人,最多四人,層層鋪進,站姿、衣著、位置、舉動之中身份地位角色性格盡顯。靜時如畫般凝住一片氣韻,動時如戲般表現一場風雨。這動靜皆宜的構圖我還是第一次見識到,令我貪婪地想抓住每一個細節,恨不得在電影院將這幕來回來去播放欣賞。

影片結束時,我久久不能離場。又想到還未觀影時,以為這電影不過是簡單做舊一下,向老電影致敬, 順帶為中國電影的教科書目錄裡貢獻一部參考作品。可侯孝賢對電影的執著和偏執從未改變,如今看來,那種堅持更勝於以前。我曾猜想:這電影公映後一定會有不少人批判和提前離場,因它不同於傳統商業電影的節奏和走向。可我後來才體會到,這部電影,又何嘗是為了取悅大眾、爭名奪利而被創造的?

青鸞無同類,對鏡起舞,最終而絕;

可對鏡當歌,一我獨作偶, 也未嘗不可。

#WEGET微格#

#西雅圖獨立中文雜誌#

#在看似與時代無關的事物中尋找樂趣#

相關焦點

  • 青鸞舞鏡,孤不孤?
    大唐盛世已過,藩鎮割據。聶隱娘,是藩鎮魏博的大將之女,10歲時被一道姑用法術掠走,教以劍術,能白日殺人,而別人看不到。五年後,道姑送其回家,身懷絕技的隱娘,自擇一個只會磨鏡的少年為丈夫。隱娘的父親去世後,魏博主帥聽聞其神奇本領,便派她暗殺節度使劉昌裔,她卻轉而投劉。劉死後,與丈夫消失於江湖。
  • 青鸞舞鏡 遺世獨立
  • 《聶隱娘》的背後 | 每個人都是一隻青鸞
    「一鸞因無對而不能鳴,人搬來鏡子,鸞對鏡見影,悲鳴而絕。」這段話出現在電影《刺客聶隱娘》的開頭部分,這個寓言,為我們緩緩道出了一代傳奇人物——聶隱娘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每個人都是一隻青鸞。 聶隱娘是一隻青鸞,在《刺客聶隱娘》的前傳中,藝術家用時用心用力,用定格動畫的形式交代了隱娘的經歷,幼時離家,每日習武
  • 侯孝賢《刺客聶隱娘》:青鸞不鳴,盡在無言.
    本文由逆骨頭特邀主筆羅成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想必青鸞不鳴,是因為即使鳴了,也無人懂得,索性不鳴,這份孤寂想必你我都懂。作為華語電影為數不多的大師,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電影一舉拿下今年坎城最佳導演獎。《聶隱娘》是侯導在內地公映的首部影片,侯導曾提到說:「以前大家都是在DVD機上認識我,這次終於有機會在大屏幕上看到我的作品,很有意思。」
  • 青 鸞 舞 鏡
    大意是,王得到一隻青鸞,傳聞叫起來很好聽,想盡辦法讓它鳴叫。而三年過去,青鸞還是不發一聲。王的夫人出主意,聽說青鸞見到同類就會叫,不如在它面前掛一面鏡子試試。王依計懸鏡。青鸞見到鏡子裡的自己,以為遇見同類,展翅起舞,放聲悲鳴,不肯停歇,最後力竭而死。這個典故,叫青鸞舞鏡。阿城給《刺客聶隱娘》做編劇時,把這個典故說給侯孝賢聽。
  • 周末電影:《刺客聶隱娘》
    衝著侯大導演的名字,看了《刺客聶隱娘》。勿論好壞,只說說我的觀感。        一、語言極少。
  • 如詩如畫的《刺客聶隱娘》:淺析東方古典視覺美學
    02 青鸞舞鏡,一個人沒有同類傳說中青鸞喜歡對鏡起舞,故用以代稱鏡子。相傳罽賓王於峻祁之山 ,獲一鸞鳥,飾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鳴。隱娘和田元氏對峙,沉靜的黑和濃烈的紅,即是鮮明的對比,又是意味深長的對照,猶如青鸞照鏡,卻映出不同的模樣,說盡人生的難以捉摸。青鸞舞鏡,一個人沒有同類,孤獨的,隱忍的,聶隱娘仿佛最後勘破了這孤獨,她是重情的人,對舊人舊情默默回護,不夠殺手的殘忍決絕,而且極有可能,她還會無意成就了自己的佳緣。
  • 青鸞舞鏡︱閒話《聶隱娘》中的藝術
    手機偷拍 請諸君與院線領導海涵很多影評吐槽聶隱娘是一部慢放的PPT,這裡我想到了《侘寂之美》中的一段話:「察覺到的變化越細微,帶來的感動越巨大」,候導也許只是多給一點時間請諸君去享受。正倉院藏品豐富,包括繪畫、劍、鏡、武器、樂器、佛具、法器、文房四寶、服飾品、餐具、玩具、圖書、藥品、香料、漆器、陶器、染織品、玻璃品等。
  • 今晚再看《刺客聶隱娘》!
    並在了結一切後,與負鏡少年(妻夫木聰飾)飄然遠去。相比於裴鉶筆下寥寥千字的唐代傳奇,《刺客聶隱娘》劇作多易其稿,只留原作大概,卻已然是個全新的故事。謝海盟在拍攝手記裡把編劇過程喻為「造一座冰山」,銀幕之上的形跡皆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功夫卻都在水下,是隱而不見的一整代絕色大唐,也是侯孝賢一生光陰的託付。
  • 幻象裡的情感世界——評電影《刺客聶隱娘》
    枯樹、霧氣繚繞的山和湖水是影片給人印象深刻的景境:湖光山色,月光下,湖中孤島上的樹,深秋中褪盡了繁葉,默默的站著,沒有任何動物和人在畫面中,只有湖面上霧氣在起舞、變化鏡頭移動,似乎有什麼驚動了樹上棲息的鳥群,一群鳥在鳴叫中飛起,遠去,片刻,一隻孤鳥艱難起飛,轉向另一個方向獨自飛去……這個鏡頭長得超過人們通常的觀影經驗,也許這就是侯孝賢設計的「陌生化效果」,他要告訴大家:這就是刺客聶隱娘的感情世界:孤傲
  • 籌備7年,投資千萬的獲獎經典武俠、刺客、劇情片《刺客聶隱娘》
    青鸞舞鏡,亦只是一時《刺客聶隱娘》據說這部電影本來取名就叫《聶隱娘》後來發現這個片名被人註冊了,於是導演侯孝賢就在前面加了「刺客」兩個字,大明星舒淇在影片當中從頭到尾大概就只有6句臺詞,我想嘗試著跟大家聊一聊這部,畫風輕柔,語言晦澀的在2015
  • 影片《刺客聶隱娘》由於對劇本的刪減,削弱了人物情感表達的空間
    電影《刺客聶隱娘》我打滿分,但不推薦大家去電影院觀看。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刺客聶隱娘》是一部不同於主流商業片的藝術性很強的電影。如果你追求複雜燒腦的劇情,渴望解謎的快感,那我推薦你回家在電腦前把《記憶碎片》再看一遍,因為《聶隱娘》的劇情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如果你追求飛機大炮狂轟濫炸與超級英雄的狂拽酷炫還有特效的視覺衝擊,那我奉勸你最好去隔壁廳看《終結者5》,這不我看的時候隔壁廳音效的低音效果還震過來了。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我能感受到這部電影的美(卡司、畫面、服裝、動作)。
  • 獨家詳解《聶隱娘》被刪戲份,有好多精彩你沒看到
    ▲磨鏡少年回憶故土妻子劇本描述:路途上,少年留意著隱娘,沉入回憶……渡唐土臨行,新婚妻子告訴他這段古鏡之語,亦告知他已有身孕,見鏡中人如見兒女。餞別時,妻子為他鶯舞於庭。背景解讀:聶隱娘自認像嘉誠公主一樣「青鸞舞鏡,一個人沒有同類」,快樂的磨鏡少年正是一面鏡子,使她回想起自己少女時的模樣。不過,在內地上映的版本中,磨鏡少年與日本妻子之間的戲份全部被刪去,因為25歲的女剪輯師覺得,磨鏡少年在日本有妻,聶隱娘還要跟他走,最後她豈不是太可憐了?於是侯孝賢就給了他倆一個更有希望的未來。
  • 看影評《聶隱娘》觀後感
    昨天無意當中,看到了電影《聶隱娘》的影評。電影《聶隱娘》是我錯過的電影當中,非常讓我難忘的。 昨天看了影評才知道這是導演,故意把一些細節一晃而過,或者說他並沒有真正想讓觀眾看明白。他準備了幾年,來拍這個他喜歡的故事,與其說是拍給觀眾看的,不如說是導演拍給自己看的。他其實很欣賞自己的一種在創作當中的一種訴說,這種風格這個導演有點像王家衛的影片。一般來說,他有的自己很明顯的風格。有些觀眾覺得看不太明白,但他有可能就是喜歡這種風格。
  • 古琴 聶隱娘中的青鸞舞鏡
    還記得去年那部在『很好睡』跟『美哭了』之間有兩極評價的電影《聶隱娘》嗎?在這部電影中,或許有你看不懂的地方,卻也有你聽得見的美。
  • 追蹤躡跡聶隱娘 | 張怡微
    只記得有人問他,為什麼電影不索性叫《聶隱娘》,而叫《刺客聶隱娘》。導演說得很輕盈,因為《聶隱娘》已經被人註冊了。其實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在明代出現過的俠義小說專輯和小說選所列的俠義專卷中,都將聶隱娘列為「俠」,分別以「劍俠」「女俠」「義俠」參差界定,特別是以「劍俠」為核心(康韻梅語),《太平廣記》將《聶隱娘》歸於「豪俠」一類,但導演卻沒將電影命名為《豪俠聶隱娘》或者《劍俠聶隱娘》。
  • 聶隱娘外傳——磨鏡的少年郎
    聶隱娘裡有一個極其重要,卻語焉不詳的人物,那就是磨鏡的少年。唐人裴鉶不清楚他的故事,但是我清楚,今天看來不得不寫出來了。
  • 送給沒看懂《聶隱娘》的你,此篇幫你秒懂所有劇情!
    這個過程中,正如朱天文為侯孝賢所設計出的寓言的象徵意義,聶隱娘是「青鸞舞鏡,一個人沒有同類」,因為她不殺田季安的決定,是超越了性別身份、家國情懷甚至民族對立,而最終體現出的是,她作為一個生命個體,對於其他生命個體的悲憫之情。
  • 影評 一種稀有而孤獨的存在,是聶隱娘更是侯孝賢
    一襲黑衣,沉默寡言,不露聲色,淡定自若,出手不凡,她游離於邊緣而孤寂的地帶,獨來獨往來無影去無蹤,有自己的判斷和想法,不濫殺無辜有情有義,不問繁雜的世事,不趟江湖的渾水,「青鸞舞鏡,沒有同類」,一句點題的臺詞一語破的,正中靶心,外表無情內心柔情的窈七(即聶隱娘),她在江湖的境遇和侯導在貴圈的狀態有點不謀而合,兩人其實很相似,很容易讓人有一定聯繫上的猜想,這點侯導在採訪中也多次笑言。
  • 刺客聶隱娘——好是不好?
    然而,就目前來看,《刺客聶隱娘》的口碑卻遭遇了滑鐵盧,僅從豆瓣評分來看,上映一天就從上映前的8.2跌倒了7.7,不少觀眾甚至表示「無聊至極」,「看的睡著」。這到底是誰的問題?是坎城的評審們不懂中國文化?是中國的觀眾不懂這種情懷?還是導演的指導不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