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刺客聶隱娘》我打滿分,但不推薦大家去電影院觀看。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刺客聶隱娘》是一部不同於主流商業片的藝術性很強的電影。觀影過程中:畫幅比例在4:3與1.85:1中的變換(唯獨沒有流行商業片慣用的2.35:1)、大段大段的長鏡頭與臺詞極少的人物表演、戲劇衝突的刻意弱化、不按「套路」來的節奏、不同於常規的電影語言……種種這樣的元素都在提醒我:我在看一部藝術片。
如果你追求複雜燒腦的劇情,渴望解謎的快感,那我推薦你回家在電腦前把《記憶碎片》再看一遍,因為《聶隱娘》的劇情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如果你追求飛機大炮狂轟濫炸與超級英雄的狂拽酷炫還有特效的視覺衝擊,那我奉勸你最好去隔壁廳看《終結者5》,這不我看的時候隔壁廳音效的低音效果還震過來了。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我能感受到這部電影的美(卡司、畫面、服裝、動作)。
但是沒能一下子完全理解這部電影的內涵。我知道導演很厲害,演員很厲害,我知道這部電影應該有著力透紙背的雄厚實力,觀影過程中也一直去努力揣度每個鏡頭想表達什麼,但是整部電影看下來,還是感覺不明覺厲。只怪自己實力太薄,無法完全領悟導演的意圖,反而會產生這部電影是不是沒能成功表達什麼的錯覺。這就是我說的不像實力派。2、用一句常說的話。
這部電影適合去拿獎,不適合放在影院。3、整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就像電影中的風。繁茂的樹林、花兒、燭光、帘子,電影中很多場景都在風中搖曳。魏博城裡的故事就像在風中一樣,不斷湧動。我們看不見風,但是能感受到它。這部電影也一樣,對話晦澀簡短、大量景色鏡頭,讓故事大幅留白,導演想要做的表達,就像風一樣,無形,卻波瀾壯闊。4、電影很像黑澤明的電影。5、倪大紅是我很喜歡的演員。
但是整部電影都是「倪大紅臉」我真覺得有點奇怪,就好像《英雄》一樣,都是一個表情演到最後真不好玩。6、女朋友看到字幕演員表,感慨了一下,原來那真的是阮經天!電影不是青鸞,侯導更不是青鸞。一部拿了大獎有分量的支持者眾多評分又高的電影應該是百鳥朝鳳的那個鳳凰。即使睹鏡,也只是自戀不是悲鳴。上映第二天去看,影院裡只六人。
走了兩睡了兩,剩下一個坐立不安,而我在走神中看完,覺得自己棒棒噠青鸞一枚。回來幾天後一刷評論,覺得自己就一土雞。從來以為電影是消費品現在噌給你來了件藝術品,土雞見了鳳凰還以為青鸞呢。土雞會有顆青鸞心,鳳凰也會有顆青鸞心,至於青鸞是什麼,不重要啦。遺憾之處在於不夠「傳情」。當初對於電影最大的期待是,如何在武俠中做出生活感,當然也包括更加細膩真實的感情。
影片雖然也完整敘述了故事,但是由於對劇本的刪減,削弱了人物情感表達的空間。道姑的過去、聶隱娘和田季安之間的感情、田季安和元氏的對立,用含蓄的手法也能讓人明白,卻總要回過頭想一想,過不了心。電影裡有幾幕就很好。田季安和胡姬談起聶隱娘,談完心中的愧疚之情,胡姬說,為隱娘不平。田季安把胡姬擁入懷裡。隱娘受傷,磨鏡少年幫她包紮傷口,在她說到師傅是青鸞時,輕輕握住她的肩膀。一處寫出田季安與胡姬的感情,一處寫出磨鏡少年對隱娘的愛意。寥寥幾筆,人物鮮活,情感立刻流動起來。要是能再多幾筆該有多好呀。
本文為光叔談談談與百家號首發,如需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