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很平常,當我還沒有想好如何度過假期時光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小l同學的微信消息。
「一起去聽音樂會怎麼樣?歌劇《卡門》。」他說。
自從金盲杖視障奇葩成長營閉營之後,小l同學有了很多變化,我曾幾次預見他一個人拿著盲杖獨自離開校園。他好像變得開朗了一些,也自信了一些。
當然,我也和他一樣,有了很多變化。在從前,如果有人約我出去,我會猶豫不決,對自己不放心,深怕在路上出危險。在參加了金盲杖視障奇葩成長營之後,儘管我依然不確定路上有多少危險,但是我有了手握盲杖獨立出行的勇氣。我對自己說,如果我不能邁出這一步,我也許將永遠原地踏步。
那天晚上,挑選了一條藍色連衣裙,打好領結,到學校門口的時候,小l同學已經等在那裡了。起初,兩個人走的很順利,一邊聊天,一邊用盲杖試探著前面的路。良久,一輛車行駛了過來,我和小l同學急忙各自讓路。等車過去了,我便開始繼續走路。走著走著,就發現不對了,小l同學去哪裡了,怎麼聽不到他的盲杖的聲音了。我環顧四周,感到十分疑惑。想了想,小l同學或許比我走得慢,既然我也不知道他現在在哪裡,那就繼續往前走吧,到了路口等等他。相信他沒有問題的。走了片刻,我就聽見盲杖的聲音從側面傳來,打了個招呼,果然是我的同伴,原來他從旁邊繞過來了。進了地鐵站,一切就非常順利,這裡的工作人員早已經熟知有很多需要引導乘車的視障者。
當然並不是每一次坐地鐵都那麼順利。有一次,我獨自去西單,在北京南站換乘的時候,由於車上去往南站的旅客眾多,我沒能與前來接應我的工作人員成功對接。於是我一人拿著盲杖,開始在拖著大大小小行李的人群中穿梭。起初,我向一位女士詢問哪個方向是四號線的方向,那位女士操著濃厚的河南口音告訴我,她也不清楚。然後我又試圖讓一位小哥哥幫我尋找工作人員,但他表示他要趕時間。在混亂的人流中,我一時間有點茫然。便順著一條盲道慢慢向前試探著走。走著走著,感覺人越來越少,前面傳來了施工的噪音。這時候,旁邊有人喊道:「不要再往前了,前面修東西,有危險。」我急忙調轉了方向,沿著剛才的路返回,再次置身於嘈雜的人群中。我拿出手機,又苦笑著放回去,儘管導航軟體平時有很多誤差,但有總比沒有好,真希望室內導航能夠早點普及使用。過了一會,我突然靈機一動,在當時的情況下,應該大多數人會直接去南站坐車,尤其是拖著行李箱的。在地鐵到車站的路上,一定會有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於是我仔細傾聽,走向了人流最多的那個方向。走了不久,我就聽見一個外地人在詢問怎麼去前門站,一位老人給他做了解釋。我連忙找準了說話的方向,向那位老人請求幫助。於是,那位老人幫我找到了地鐵工作人員。
再把話說回到聽音樂會的那晚。由於從前門地鐵站裡可以直接進入國家大劇院,所以之後我們走的也比較順利,路上遇到的人都非常友好,耐心的為我們指路。
到了劇院裡,我收起了自己的盲杖,這時候旁邊一位保安問我:「您手裡拿的是什麼?」是一根甩棍嗎?」
我和身邊的幾個人都啞然失笑,其實有人對我手裡的盲杖有疑問已經有好幾次了。第一次是在八號線上,我聽見對面一個女生對她的男朋友說:「那個是什麼,很酷誒。」那個男生居然很博學,給自己女朋友科普了一番盲杖的國際標識,還好心的提醒她在我下車的時候讓讓路。足可見的,社會需要了解視障者這個群體,需要理解視障者獨立出行這件事,這樣視障者在出行過程中才能更方便。
坐在宏偉的國家大劇院裡,在雄壯的《卡門序曲》響起時,我不禁肅然起敬,思緒萬千。自從參加了金盲杖視障奇葩成長營之後,我的生活絢麗了許多。除了聽音樂會、看電影,還可以穿上美麗的衣服去赴約,可以不再害怕路人的目光,可以給自己的人生添一份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