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德三國爭搶的「神童」,從小在中國長大,為何選擇加入美國?

2020-12-28 青琯評史人
高華健

在上個世紀,我們國家有這麼一個"神童",他曾經被中美德三國互相爭搶,各國為了招納這麼一個人才可謂是不遺餘力。但是最後,這位在中國長大的高端人才卻最終選擇去了美國。

這位"神童"就是高華健,他在固體力學領域有極高的成就,被稱為"三國五院士",這麼幾個高端人才被別國"搶走",這樣的結果實在是令人惋惜。

那麼這位"神童"在最初為什麼會被這麼多國家看好,又為什麼他最終去了美國呢?

一、 "神童"初長成

高華健被稱為"三國五院士",指的是他在博士畢業之後的成就之高。他在中美德三國都有院士頭銜。

在美國,他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同時他還做了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和布朗大學終身教授。

在德國,他是科學院院士,同時他還擔任了聯邦德國金屬研究所所長一職。

我們中國也對他青睞有加,高華健被聘請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而以上,僅僅是高華健眾多成就中的冰山一角,可以說,他能被中美德三國爭搶是當之無愧的,三國看中的完全是他不俗的實力。

高華健從小就被稱為神童,只不過,他這個"神童"和別人的有些不太一樣。在考上大學之前,高華健並沒有表現出他神童的一面,或者說他沒有得到機會表現。

高華健出生於1963年,他出生的地方是四川省成都市,四川自古就被稱為"天府之國"。那裡的氣候適宜,物產豐富,好像這樣的城市會給人一種懶洋洋的狀態。

可是高華健並沒有時間讓他來優哉遊哉,他感興趣的東西太多了。等到高華健到了上學的年齡的時候,他正好遇到了一個特殊的時代,在這樣的環境裡,他每天不用擔心學業壓力。

這樣一來,高華健就有更多的時間和心思放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上了。高華健從小就表現出對科學領域的好奇。

古人有"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宏願,高華健感興趣的點沒那麼多,他就是鍾情於微觀世界。

在小的時候,當圍坐在火爐邊的他,第一次聽說用來生火的碳和閃閃發亮的鑽石是由同一種物質組成的時候,他小小的心靈就被震驚了。

他好奇為什麼同樣的材料製成的物品,一個堅韌無比,另一個卻是柔軟脆弱。而且鑽石顏色晶瑩剔透,而煤炭是烏黑的,這兩樣東西怎麼能扯上關係呢?

當高華健後來弄清楚這兩樣東西都是由碳原子構成,只不過排列結構不同的時候,他的心裡更加迷惑了,他想知道是什麼力量造成如此奇妙的結果。

二、夢想從西交大起航

高華健知道想解答這樣的疑問,只有進入專業的研究所才能進行進一步的探究。所以在1977年恢復高考之後,高華健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參加第一次高考。

可是畢竟那個時候的高華健才14歲,而且他在之前的時間裡並沒有認真學習過文化知識,倉促之間並沒有事件讓他做足夠的準備,所以第一年他沒有參加高考。

等到1978的時候,高華健剛剛15歲,他經過一年時間的學習,就已經掌握了高考所要考察的全部知識。而且事實證明,他這一年來的學習效果驚人——他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大歷史深遠,學術氛圍濃厚,而且它就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第一批"985"和"211"名校。在這樣的學校裡,高華健能學到紮實的理論知識和務實的治學態度。

高華健選擇了他最感興趣的工程力學專業,在西安交大的四年學習,為他以後的研究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高華健被稱為"神童"並不只是因為15歲上西安交大。

高華健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裡,不僅讀完了本科學業,而且在美國哈佛大學先後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僅僅25歲就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做了助理教授。

對於這樣的人才,每個國家肯定都是想攬入懷抱的,可是為什麼最終高華健選擇了美國呢?

三、美國對人才的吸引

美國在世界上應該算是一個出了名的愛惜人才的國家了,同時它也非常喜歡吸納別國的優秀人才。在上個世紀,我們國家有很多人才都去美國求學和定居。

實際上,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美國人才來源最多的兩個國家。印度的很多計算機軟體方面的人才都被招攬入美國,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華爾街還有很多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高管都是美國人。

美國招攬世界上各國人才的歷史由來已久,可以說,它是世界上最重視人才可持續發展的國家之一。

從上個世紀起,美國憑藉著自己安穩的國內環境和先進的科研條件,就已經招攬了很多國家的優秀人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德國和蘇聯。

納粹時期的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極為嚴重,德國內部的猶太人遭遇極不公正的對待。很多猶太裔的德國人選擇流亡他國。

而我們知道,猶太人有"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之稱,很多猶太裔科學家對世界科學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比如我們最熟知的愛因斯坦就是猶太人。

就在大批德國科學家流亡之際,美國瞅準時機,吸納了很多掌握先進技術的科學家。

後來在老對手蘇聯解體後,蘇聯的很多科學家也被美國招入麾下。漸漸地,美國的科技實力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同時他們的科研環境也是最先進的。

這樣的條件,導致越來越多其他國籍的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加入美國國籍,在美國的科研體系中做研究。

而美國,也是真正的愛才如命,對於其他國家人才的待遇非常優厚,只要是高端人才願意加入美國國籍,無論是綠卡還是福利待遇通通不在話下。

四、艱難的抉擇?

所以,面對中美德三國的招攬,高華健似乎並不是很難選擇。德國不必多說,他雖然在德國金屬研究所任職,但是除此之外,好像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而對於自己曾經的祖國中國,高華健心裡自然是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的,尤其是自己的母校西安交通大學,他的研究生涯就是在那裡起步的,怎會沒有深深地留戀?

高華健確實非常感激自己的母校,事實上,高華健後來經常去母校開講座進行學術交流,而且他還做了西安交通大學的名譽教授。可是說起當時的國內科研環境,好像確實不能和美國匹敵。

雖然現在我們國家各方面發展起來了,無論是科技水平還是整體環境都已經與以往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在當時的高華健看來,美國似乎是更好的選擇。

最終,高華健選擇加入了美國國籍,他先後在史丹福大學做了副教授和教授,後來又成為了布朗大學的終身教授。

不過即使如此,高華健和祖國的聯繫並沒有斷。血濃於水,就算加入了美國國籍,他身上流淌的也是中華血脈。

他經常會和國內的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在美國大學裡遇到了中國來的學生時也會儘自己所能提供幫助。而且他的很多來自中國的學生在學有所成之後,也會選擇回國做貢獻。

結語

其實面臨著類似的選擇,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這也是正常的。有的人會像錢學森一類的科學家一樣,依然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這樣的人固然值得我們敬仰和傳頌。

但是我們也應該允許有些人會有不一樣的抉擇。只要不做傷害自己祖國和人民的事,不做背信棄義的"白眼狼",我們也很期望那些人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畢竟,我們都生活在"地球村"裡。

相關焦點

  • 中國神童高華健:中美德三國出高薪搶他,他隨入美但並未忘恩負義
    在古代,神童是凌駕於普通人智商之上的代表,正如《神童詩》中所說的「待看十五六,一舉便登科」足以看出古代神童的天賦所在。 到了現代,神童更是出現在各個領域中,獨領風騷。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一個國家的強盛往往離不開這些新鮮血液的注入。在中國就有這麼一個神童,曾經中美德三國開出高薪搶他,在他深思熟慮後選擇加入美籍,他就是高華健。
  • 中國神童,比爾蓋茨的弟子:12歲上中科大,獲60項國外專利,身價過億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天才都是從小天賦異稟,有的神童最後都能夠發展成為有著驚人成就的天才,然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大多數小神童長大之後其實和普通人差不多,他們在少年成名聲名大噪一段時間之後,就再無佳績銷聲匿跡了。
  • 女神童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國家重點培養,卻31歲加入美國國籍
    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神童1972年,莊小威出生在江蘇省南通市,她的父親莊禮賢、母親朱仁芝都是中科院的科學家,長期忙著學校的科研工作,所以後來莊小威被送到爺爺奶奶家寄養,父母只是偶爾會去看她。這種狀態持續到了5歲,她才重新回到父母身邊。雖然年幼的莊小威,長期與父母分開兩地,但她從小就天資聰慧,展現出了過人的記憶力,具有異於常人的天賦。
  • 尼格買提自曝藏了多年的家庭秘密,從小被譽為神童令他汗顏
    最近,央視主持人尼格買提出版了新書《一夜長大》,書中主要講述他是怎麼從一個小學生逐步成長為電視節目主持人。除了尼格買提本人的故事,還有他父母的愛情,以及他與親朋好友之間,那些值得惦記一輩子的瞬間。尼格買提出生在一個大家庭,他不明白,大哥為何跟爸爸長得不太像,也不明白二哥跟姐姐為什麼叫媽媽做「阿姨」,隨著年齡增長,尼格買提漸漸接受,原來自己的家庭藏著那麼多的秘密。
  • 三國時期四大神童,兩個做了皇帝,一個名留青史,一個遺臭萬年
    三國時期四大神童,兩個做了皇帝,一個名留青史,一個遺臭萬年。戰亂年代人才輩出,尤其三國最為明顯人才簡直數不勝數。
  • 美國作家賽珍珠:從小在中國長大,表示「我的諾貝爾獎來自中國」
    在中國長大的美國人1892年6月26日,賽珍珠出生於美國的維吉尼亞州。在她出生的第四個月,身為傳教士的父母就帶著她遠渡重洋,定居中國鎮江。在鎮江,賽珍珠與中國普通百姓過著一樣的生活。如果有人在上世紀初路過鎮江,說不定會看到一個眉眼深邃的洋人女孩,穿著粗布長衫、講著一口標準流利的中國話,正在和一群年紀相仿的中國小朋友追逐嬉戲,異色瞳孔裡綻放著熱烈的光彩。父親賽兆祥是個仁慈而端正的人,從小就教育她要尊重中國的文化,認為「中國人和美國人是平等的」。
  • 《全戰:三國》:為何全面戰爭系列終於選擇了中國?
    英國遊戲開發商CA旗下的《全面戰爭》系列在公布了最新的歷史題材新作《全面戰爭:三國》之後,就受到了外界普遍的關注。之前從來沒有表現過中國歷史題材的《全戰》系列,為何選擇了中國,這自然也會讓很多人感到好奇。近日遊戲開發者就重點針對這一問題接受了外媒PCGamesInsider的採訪。
  • 他是三國神童,10條妙計助曹操收復一座城,曹操笑著說:留個全屍
    他是三國神童,10條妙計助曹操收復一座城,曹操笑著說:留個全屍 三國是歷史上有名的亂世,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三國時期便湧現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影響人物,比如說早期的曹操、劉備、孫策等人,還有中期湧現出來的諸葛亮、司馬懿、龐統等一批智囊。
  • 黑歷史:80年代三大神童,為何全部神秘銷聲匿跡?
    報導中,寧鉑從小就智力超群,在詩詞、圍棋、醫學等多個領域各有所長,所有人都覺得他長大之後前途不可限量。1978年3月,中科大少年班正式成立,寧鉑正是第一屆學生中的佼佼者。2003年,研習佛法多年的寧鉑做出重大決定,毅然出家,在眾人的關注中銷聲匿跡,有人說他可能找到了真正的歸宿。據報導,2018年3月寧鉑已還俗,研究佛法,同時為人做心理諮詢。不知道這是不是寧鉑想要的「歸宿」,但我們至少明白了一點,「神童」光環帶來的影響可能是一生的,好的壞的都只能接受,無處可逃。
  • 美國17歲天才少女,高考近滿分加入中國國籍,為中國備戰奧運
    美國17歲天才少女,高考近滿分加入中國國籍,為中國備戰奧運電影奪冠票房、口碑起飛,男籃男足各自集體觀看電影,學習女排精神但是女排精神真正是什麼,郎平的一句話很現實郎平在裡約奧運奪冠後感慨:「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但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一個球隊、一個民族的精神不是一時嘴甜打鐵還需自身硬
  • 三國的兩位神童,執掌十萬大軍,結果都死於非命!
    在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就出現了不少神童,比如曹操的兒子曹衝。不過,比較可惜的是,曹衝在13歲左右就病逝了。至於曹衝的好友周不疑,也是十分聰慧,不過,其結局最終是下落不明。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兩位神童——鍾會和諸葛恪,不僅在小的時候聰明過人,更在成年後建立了一番功業。對於鍾會和諸葛恪來說,巔峰時期都執掌10萬甚至更多的大軍。不過,在結局上,兩人也都存在相似的地方,也即都是死於非命。
  • 三國四大神童, 有兩個做了皇帝, 一個名留青史, 一個遺臭萬年!
    但在三國之中,除了以前這幾位之外,便沒有英雄人物了?答應是絕對否定的。在東漢末年,除了湧現出現無數的文將,如: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張遼,許褚。此外還湧現出現無數智囊之十,如:諸葛亮,龐統,賈詡,司馬懿,郭嘉等人。除了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之外,其實在三國之中還有四大神童,最為關鍵的是這四個神童之中有兩人還當上了皇帝。說到這裡恐怕朋友們都想知道這四個人到底是誰呢?
  • 長大不孝順的孩子,從小就愛把「3句話」掛嘴邊,家長要及時糾正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養兒防老」,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將他們撫養成人,等到爸爸媽媽老了之後,孩子必須要盡孝,給父母養老。但隨著時代的不斷改變,孝順的美德變得越來越少,有的孩子別說養老了,還時不時的打罵父母,將他們趕出家門,我們在網上經常能看到,老人被趕出家後獨自流浪。
  • 孔融讓梨,我們從小就知道的孔融,長大後的結局是什麼樣呢?
    作為中國傳統美德教育的必讀故事,孔融讓梨可謂家喻戶曉,幾乎每個小朋友都聽過媽媽講過這個故事。孔融讓梨的故事插畫孔融,生於東漢末年,對,就是你知道的漢末三國時期,和曹操不但是一個時代,還在曹操手下當官呢。當然,名義上是在當時的皇帝——漢獻帝手下當官。只是當時的漢獻帝,不過是曹操手裡的牽線木偶而已。
  • 「中國應免費幫助美國」,這就是從小留學的孩子,長大後的樣子
    在最近一段時間,英國小留學生群體一直處在網友們的關注中。因為疫情影響,100多位孩子在英國留學的家長們聯名向外交部申請,希望能夠包機把自己的孩子接回來。因為他們年紀尚小,缺乏自理能力,現在學校停課,寄宿家庭也不願再接受他們了,孩子們馬上就要面臨露宿街頭的慘況。
  • 三國最受歡迎的人物,中國人最愛趙雲,美國人和日本人喜歡誰?
    美國版的《三國演義》被翻譯成了2300多頁的書籍,儘管如此厚重但卻不影響美國人對它的喜愛程度。而日本對三國文化更是如痴如醉,不僅成立了專門研究三國的組織,也製作了很多三國類型的遊戲,不少日本大學生甚至因為喜歡三國文化然後學習中文。但經過調查發現,中美日地區所喜愛的三國人物卻不同。
  • 20世紀美國追捧天才神童,為何現在放棄了?現實的結局很諷刺
    曾幾何時,天才少年總是被媒體青睞,是被爭先恐後報導的對象,尤其是美國,在20世紀曾經掀起過「神童熱」,對神童的追捧達到了空氣那的高度,他們跟電影明星、體育明星和工業大亨一樣,擁有眾多的粉絲,在那個時間段,也出現了一大批著名的天才兒童,但如今,這股熱潮卻早已銷聲匿跡,是因為天才減少了,不值得宣傳了嗎?真實的原因遠沒有這麼簡單。
  • 奶奶把5歲孫子培養成「神童」,成功秘訣很普通,僅是這3點
    相比各位家長,有一位退休的老奶奶卻僅憑藉三招,將自己的孫子養成了「小神童」。這個小神童就是大家熟知的,曾經參加過《了不起的孩子》的王恆屹,那時的他僅僅3歲,卻已經比5、6歲的孩子懂得更多。王恆屹5歲那年參加了《挑戰不可能》,並且成功進入總決賽,年僅五歲的他,識字量超過3000多,能背誦近500首古詩,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小神童」。
  • 尼格買提成都分享新書:姥姥去世讓我《一夜長大》
    生命中的選擇,只要堅持,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我覺得《一夜長大》這本書能帶給我共鳴。」分享會開始前,紅星新聞記者看到現場已經坐滿了讀者,幾乎人手一本書,埋頭靜靜閱讀。讀者尤女士看完前面一部分後告訴記者,尼格買提在書的開頭講述了跟自己很親近的姥姥去世,為他後來的人生選擇造成了一定影響,「尼格買提的語句不是屬於華麗的,但是很吸引我讀下去。」尤女士說。尼格買提說,其實自己「一夜長大」是從四年前姥姥去世時開始的。「人不就是這樣嗎?生命中的一件事,也許讓你瞬間長大,首當其中的就是親人的離世。」
  • 河南神童:4年學完初高課程,14歲750分進清華,可惜卻為美國效力
    今天要講的這位「女神童」,可謂是天才中的天才,10歲半進入少年班,僅用4年時間,便學完小學六年級以及初、高中課程,14歲時,便以750分的超高分考入清華大學,但可惜的是,如此人才,卻未能留下為國效力,到美國後,一去不返,她便是何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