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美國追捧天才神童,為何現在放棄了?現實的結局很諷刺

2020-12-24 龍寶育兒

神童和天才是遙不可及的,被稱之為「別人家的孩子」,他們擁有超高的智商,在別的孩子還蹣跚學步的時候,他們已經表現出驚人的天賦,不是一歲會讀書,就是三歲會彈鋼琴,或者能夠口算出複雜的數字運算,他們可以輕鬆完成對別人來說很難的學習,是無數家長和孩子羨慕和膜拜的對象。

曾幾何時,天才少年總是被媒體青睞,是被爭先恐後報導的對象,尤其是美國,在20世紀曾經掀起過「神童熱」,對神童的追捧達到了空氣那的高度,他們跟電影明星、體育明星和工業大亨一樣,擁有眾多的粉絲,在那個時間段,也出現了一大批著名的天才兒童,但如今,這股熱潮卻早已銷聲匿跡,是因為天才減少了,不值得宣傳了嗎?真實的原因遠沒有這麼簡單。

被宣傳的神童,結局如何?

1、八歲成名的伊莉莎白·本森

本森在1913年出生於美國,三歲就自學了拼寫,她能一周看完十幾本書,13歲時就成為大二的學生,出版了自己的書籍,據說他的智商達到了驚人的214分,而我們所熟悉的愛因斯坦智商也只達到了165,美國對伊莉莎白本身進行了大肆的宣傳,但大學畢業後的她卻在公眾視野中消失,四年後發現他已經結婚,住在紐約的一間小公寓裡,她不是科學家,也不是研究員,是一個很普通的出納員。

2、十歲的天才詩人

科瑞恩也出生在1913年,十歲的他就成為了全美國著名的詩人,被美國的媒體爭相報導,但在20世紀的30年代到90年代,科恩基本上沒發表過任何的文學作品,他相繼在幾所大學裡擔任過教師,後來就徹底淡出了公眾事業,撰寫他本記的一個朋友稱,他變成了一個非常安靜的人,厭倦了人們一直把他當作神童看待。

3、天才男孩兒西迪斯

西迪斯也是20世紀最著名的神童之一,父親是心理學家,母親是醫學博士,他很早就展現出了數學天賦和驚人的語言能力,據說他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就能從1數到100,18個月大的時候就能閱讀《紐約時報》,3歲時還自學了拉丁語,11歲被哈佛大學錄取,他的事跡登上了媒體頭條,但1937年,美國的一本雜誌曾追蹤當年的一些神童的生活軌跡,其中就包括西迪斯,他住在一間破舊的小屋子裡,表示一看到數學公式就噁心,西迪斯最終去世的年紀是46歲,不知道他是否因為神童這個稱號而痛苦呢。

天才和神童的背後,承受著難以想像的壓力

1、不能自由地成長

一個孩子一旦被定義為神童,那麼他的人生跟普通孩子就會截然不同,不管是來源於父母還是外界的壓力,都會讓他受到過多的關注,他的一言一行都會跟神童掛鈎,稍有差池就會被指責和質疑,所謂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孩子的潛力也是需要引導和保護的,做不到保護反而肆意的破壞,就會出現江郎才盡的結局,而這樣的心理落差不僅讓大人難以接受,孩子也會從掌聲跌落到嘲諷之中,可想而知他的成長將會變成什麼。

2、情商欠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創造力特別高的天才,人際關係和情商方面都相對要差一些,比如凡高,被說成神經病,根本沒有朋友。畢卡索對周圍的人更是非常冷漠。其實上天是公平的,給予你一定天賦的同時,可能就會在你身邊奪走一些東西作為代價。情商高的人勢必要考慮別人的感受,他們的自我感受就會被約束,也就會缺乏創造力,而那些天才,更熱衷於自我的感受。他們更能集中精力,因此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所以社會關係就會受到限制,被打上情商低,不好相處的烙印。

而一些天才兒童,過早地考上大學。不管是心理年齡還是實際年齡,跟周圍人都格格不入,天才的光環更讓他們高高在上,所以他們也沒有機會去鍛鍊自己的情商。

3、內心孤獨

高處不勝寒,太過有天賦的孩子,是無法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的,他們高高在上,身上的標籤大於一切,他們為了標籤而活,很難真正找到自在,他們討厭被追捧,討厭被定義,內心的感受無法排解,也沒有人關注他們的心理成長,所以天才多數都會隕落,泯然眾人矣。

不光是國外,我國古代也有不少天才,比如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出生在名門之家,很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據說六歲就會作詩,九歲的時候就能對一些書籍進行批註,更不用說博覽群書了,按說他的人生能夠取得非常大的成就,但結果卻令人失望。因為情商堪憂,他的仕途非常不順利,接二連三地被貶,父親也受到了牽連,因此他的內心十分受煎熬,才二十幾歲就離開了世界。

天才的成長,不應該被打擾

無可厚非,天才的確存在,但他們不是明星,也不需要被大眾所熟知,讓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內,做到安靜地成長,才是對他們最好的保護,天才的過度追捧,只能害了孩子,我們也不提倡孩子跳級,在該有的童年做該做的事,這才是成長最好的事,不然,再有天賦也會「傷仲永」,您說呢?

相關焦點

  • 42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都怎麼樣了?
    考入美國普林斯頓,卻鎩羽而歸1982年,還只有15歲的謝彥波提前一年大學畢業,在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跟隨於淥院士讀碩士,18歲又跟隨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院士讀博士,並被人們看好,有希望在20歲前獲得博士學位。只是,這段最為春風得意的時光,卻成為他人生轉折的開始。
  • 中國科技大學天才少年曹原,放棄美國國籍,扔綠卡:我是中國人
    人們常說,天才是由99%的努力和1%的天賦創造的,但真正的世界擁有50%甚至70%的天賦。這種天驕兒子真的會讓你重新認識,而的天才叫曹原,這個人真可笑!曹原他出生於出生於代,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他完成了小學、初中和高中的課程。
  • 同年同月同日生死變,異瞳天才引惡鬼——驚悚 / 恐怖電影《神童》
    2019年2月8日在美國上映的電影《神童》(The Prodigy),由《亡靈契約》尼可拉斯‧麥卡錫執導,加州大地震《驅魔》製片幕後團隊共同駭人打造,改編真實超自然現象,描述一段隱藏在男孩背後,惡靈怨念輪迴轉世的顫慄事件。
  • 女孩1天能寫2000首詩遭質疑,人造神童還是真才女?父親道出實情
    賦詩作詞,古代文人雅士窮極一生,或能在一隅之地小有名氣,就連「詩聖」杜甫也感慨唯有「讀書破萬卷」,才能落個「下筆如有神」,在文學藝術界,書畫天才很常見,唯獨詩歌天才猶如鳳毛麟角,寥寥無幾,然而在現代詩壇之中,卻突然冒出來一位「日產千篇」的天才神童,自稱一天能寫出2000首詩,著實讓尋常人有些震撼
  • 8歲童星當評委,網友諷刺「今年神童真多!心疼他們被透支的未來
    美國著名幼兒教育家David Weikart曾做過一個長達20年的研究。然而,歷史和現實一次又一次的告訴我們,年少成名不一定都是好事!在他眾多的弟子當中,就有一個天才少年陶陽,人稱「京劇神童」。因為聰明可愛,天賦過人,老郭還收他做了義子!
  • 黑歷史:80年代三大神童,為何全部神秘銷聲匿跡?
    寧鉑:第一神童最終遁入空門1977年10月,江西冶金學院教師倪霖寫信給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舉薦江西贛州13歲的天才少年寧鉑。理想與現實的撕裂讓寧鉑的身心受到極大傷害,之後他三次報考研究生,三次都因為各種理由退出,甚至連考場大門都沒踏進。「神童」的標籤讓寧鉑恐懼失敗。19歲,寧鉑成為全國最年輕的講師,他在中科大度過20多年,卻感覺時時刻刻都是煎熬。
  • 河南神童:4年學完初高課程,14歲750分進清華,可惜卻為美國效力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國曾經也有不少「少年班」和「神童班」,專門用來培養那些天賦異稟,智力遠超同齡人的天才,但因為種種原因,這種教育方式被取消。今天要講的這位「女神童」,可謂是天才中的天才,10歲半進入少年班,僅用4年時間,便學完小學六年級以及初、高中課程,14歲時,便以750分的超高分考入清華大學,但可惜的是,如此人才,卻未能留下為國效力,到美國後,一去不返,她便是何碧玉。
  • 致科研「神童」與「天才」少女——成也「推手」,敗也「推手」
    但不久,那位「神童」的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並收回獎牌和證書。緊接而來的是質疑,科研是一個很嚴謹的東西,許多東西往往不是所謂天賦就能彌補的。所謂神童,不過是外界加之的一個符號而已。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才」的背後原來還是爹媽牛掰!這幾天,來自於浙江的天才少女岑某某火了!當然這個火,讓人看了有些捧腹。針對「天才少女」岑某某的宣傳資料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少線索。
  • 中美德三國爭搶的「神童」,從小在中國長大,為何選擇加入美國?
    高華健在上個世紀,我們國家有這麼一個"神童",他曾經被中美德三國互相爭搶,各國為了招納這麼一個人才可謂是不遺餘力。但是最後,這位在中國長大的高端人才卻最終選擇去了美國。這位"神童"就是高華健,他在固體力學領域有極高的成就,被稱為"三國五院士",這麼幾個高端人才被別國"搶走",這樣的結果實在是令人惋惜。那麼這位"神童"在最初為什麼會被這麼多國家看好,又為什麼他最終去了美國呢?
  • 北大13歲天才少女進修哈佛,放棄國籍,只為嫁給50多歲的美國老頭
    人們通常都會羨慕天才,或者可以說是神童,不只是在生活中這些人很少見,更因為他們有著我們很羨慕的天賦,所以一旦哪裡出現天才,都會獲得很高的關注,而我們這些普通人恰恰也願意去聽去看這些事情。
  • 神童寧鉑,當年少年班的天選之子,看看高學歷人才為何頻頻出家
    少年神童有何經歷,其中曲折令人震撼寧鉑在1965年出生於江西省,他的父母都屬於知識分子,在兩歲的時候就展現出了自己天才的一面。他那一系列的經歷令父母感到非常震驚,於是將他的故事告訴了周圍的朋友,並向總理舉薦了他。
  • 莫扎特——「炒作的神童」還是「音樂的上帝」?
    於是逸聞和傳說這類內容也就更被大眾青睞,比如講述音樂家超人的能力來渲染他們的天才,尤其是炫麗的演奏技藝以及不可思議的音樂記憶能力。這些橋段只需寥寥數語就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假如這些超人行為是年幼的孩子做出的,那麼說服力和衝擊性也會成倍增加。故而這些詮釋者會引導人們將視線集中到「神童」的傳說上。
  • 他13歲拿奧數金牌20歲博士畢業,卻花了20年擺脫神童標籤成為頂級數學家
    陶哲軒他就是陶哲軒,從小智商高達220的少年天才。他7歲學微積分,13歲獲得國際奧數的金牌,20歲博士畢業,24歲成為大學的終身教授,之後獲獎無數。事實上,這位神童也像其他小夥伴一樣透著稚氣,有許多「不好」的習慣。
  • 「神童」1天作詩兩千首?看完天才少女的浮誇簡歷,忍不住要給父母提...
    神童真的好嗎?面對「神童」這個稱號,估計幾乎沒有家長會說「不」的吧。在美國紐約,就有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天才兒童項目),這個項目的教授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經表示,天賦異稟和有一些天賦,這是兩碼事。神童的確存在,但非常非常少,大部分孩子其實只不過是比普通孩子「稍好」。
  • 13歲神童被北大重點培養4年,後來改國籍嫁美國老頭,現在怎樣了
    但是有這麼一些孩子,他們天生就比較與眾不同,他們從小就有過人的長處,學習領悟能力也比別人快,甚至一點就通,而這些人就會被人稱之為神童或者是天才。而在20歲的時候,田曉菲就遠赴美國,到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只是沒想到,田曉菲這一走,就成為了美籍華人。28歲的田曉菲選擇嫁給大自己24歲的導師,這一段老少跨國婚姻,在當時造成了很大的轟動。很多人都說田曉菲就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北大培養了她這麼多年,但是她卻為了留在美國,不僅嫁給52歲的老頭,而且還改了自己的國籍。曾經的勵志偶像,也因為這段婚姻而被摧毀。
  • 霍金式天才尹希,入美國國籍不想歸國效力,理由千奇百怪生活現狀...
    在任何時期,任何歲月裡,都不缺乏這種「無道」之人,此人被稱為中國霍金式天才,生於80後長在陽光下,祖國重金培養,卻入美國國籍,一去不復返的天才尹希。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神童詩》。 這首寺出自宋代王安石之手,是對天賦異稟的少年天才「神童」的描寫,其中「少小須勤奮」強調的就是後天的培養的重要性。而歷史上的這位「神童」,最後因缺失後天的培養而隕落,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 鋼琴驕子世紀天才葉甫蓋尼•基辛
    葉甫蓋尼·基辛(Evgeni Kissin)是一位成就卓越、蜚聲世界的著名鋼琴家,輿論稱他為「奇蹟」、「世紀的天才」、「霍洛維茨第二」、「新的梅紐因
  • 死於自戀的天才富豪!
    這是一則荒誕的神話,但也是現實世界裡,人性中最真實的寫照。最近,A股《監獄風雲》又添了一位成員。一位曾被媒體稱為「神童」熱捧,手握3家上市公司的企業家夏建統,因涉嫌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在消失一年後,被逮捕了。
  • 當「美國隊長」遇見天才小蘿莉,《天才少女》
    當「美國隊長」遇見天才小蘿莉,《天才少女》今天小編為大家重磅推薦一部電影《天才少女》,蘿莉VS大叔系列。美隊不做超級英雄做起了可愛蘿莉的監護人,海灘邊一起玩耍,軟萌有愛的畫面是在太美好!《天才少女》該片講述美隊扮演一名原本波士頓大學助教現在是修船工的Frank Adler在姐姐自殺後領養了外甥女Mary——一位智力過人的天才少女。Mary剛一入學就表現得與眾不同,然而舅舅Frank只想讓孩子過普通人生活。Mary的外婆得知了少女的天賦,出現在二人的生活裡,要將Mary培養成數學天才。於是一場撫養權之爭開始了。
  • 16歲女孩日寫2000首詩的真相,扯掉了「中國神童」最後的遮羞布
    一個花季少女,在本該天真爛漫的年紀,卻帶著矜持的微笑,用成熟二十歲的語調,在教一群中年人如何成功……每當她喊完一句就自信地小手一翻,收住土嗨的背景音時,水木君都感到震撼無比,這絕對是2020年最詭異魔幻的一幕。「據說,認識岑怡諾,成功不會犯錯!認識岑怡諾,你將魅力四射!」而且,據岑怡諾的父親所言,岑怡諾一天能寫詩2000首。一天2000首什麼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