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都怎麼樣了?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小林君 精英說

42年前的1978年3月9日,全國各地21名少年經過千挑萬選,組成了首個「少年班」,被送入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國科技大學學習。

這21位被選中的少年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他們被稱作新中國歷史上,「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

在這些孩子裡,有三人進入學校不久,已然成為家喻戶曉的三大「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

然而,被裹挾在時代洪流中的個體,在群體的聲浪前,毫無招架之力。幾十年後,寧鉑出家為僧,謝彥波和普林斯頓導師鬧翻,幹政患上精神疾病,一個時代自此落下帷幕。

42年的風雲變幻中,少年班不乏人才輩出的學生,超過70%的校友活躍在全球經濟、IT、金融和製造領域。直到現在,整個社會對少年班的討論仍未中斷,但每每提起這三位「神童」的命運軌跡,都格外引人深思…

前排左一為寧鉑

圖片來源:科學網

「那是寧鉑和謝彥波的時代」

1978年,全中國電視、報紙和雜誌鋪天蓋地的報導,都聚焦於一位名叫「寧鉑」的少年。

這年年初,13歲的江西「神童」寧鉑與方毅副總理下了兩盤圍棋,並獲全勝的傳奇故事,成為了當年最吸引讀者的新聞之一。

寧鉑與副總理下棋

1976年恢復高考前,美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給中科院寫信,要求快速恢復發展科技和教育,他的這一提議獲得了當時兼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贊同。

整個國家對科學的熱忱,使得全社會對寧鉑的各種讚美也達到了最高峰,所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無不熟記著寧鉑這個名字和他的事跡。

在國家副總理方毅的批示下,當時的中科院下屬單位中國科技大學,開始著手籌備少年班的建設。

「少年班」的出現,見證著百廢待興後,人們對知識與人才的重視,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焦慮。

少年班同學

在媒體熱烈的報導中,寧鉑在中科大校園葡萄架下讀書的照片被廣泛刊載,甚至連學校的葡萄架都成為新生和外來客必來瞻仰的地方。

翻閱當時的紀錄片資料,還能看到寧鉑率少年班同學仰望夜空、為同伴們指點星象的鏡頭,這一畫面也一度留在了很多人的記憶中。

然而對寧鉑來說,伴隨著天賦而來的,還有來自國人的希望和時代的使命。他身上的這份「天賦」不僅屬於寧鉑自己,還屬於家庭、家族、學校與社會。

面對來自教育界、媒體、社會的簇擁,寧鉑被推到了一個他的年齡無法承受的高度。

這一切,讓寧鉑喘不過氣來,其後從1978年入校到2004年元旦後離開科大,他在這25年間不斷想要離開,卻始終沒有成功。

寧鉑照片 圖片來源於網絡

25年的漫長逃離

多年後,在接受一次媒體採訪時,寧鉑曾說自己是時代需要的產物。如果青春可以重來,他決不會再讀少年班。

雖然在輿論中無比風光,但入學後的寧鉑過得並不愉快。當時,他被安排攻讀中國科學界最熱門的領域——理論物理,但這並不是寧鉑的興趣所在。他對班主任汪惠迪說:「科大的系沒有我喜歡的。」

汪惠迪打了一份報告,請求按照寧鉑自己的興趣,轉到南京大學學習天文。「但是科大不願意放走這個名人。」

寧鉑與同學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校期間寧鉑一直想逃離但又無計可施,不得不服從人們安排好的所有事情。在對天文學的求學之路阻斷之後,他很少做物理學科的研究,而是轉向了對「星象學」的研究,把大量時間用於圍棋、哲學和宗教。

寧鉑私下裡回憶說,自己當時的痛苦還來自於輿論的過分渲染。

「在很多場合,人們要求我七步成詩。」他說,「那時我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長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順從、克己復禮,因此痛苦充溢著我的內心。那些年我就是在壓抑自己的個性中度過的。『神童』剝奪了我許多應該享有的生活和娛樂的權利。」

本科畢業後,19歲的寧鉑拒絕了研究生考試並留校任教,成為全國最年輕的講師。不過,這已經是他能創造的最後一個記錄了。沉浸於練氣功、吃素的寧鉑,已經與他人常見的生活軌道漸行漸遠。

圖片來源於網絡

1998年,寧鉑受邀參加央視的《實話實說》欄目,在當年的一則報導中寫道:「節目錄製期間,寧鉑頻繁搶過話筒發言,語速很快,情緒激烈,猛烈抨擊『神童教育」。

坐在臺下的很多年輕人早已不認識他,他們對眼前這位嘉賓的舉止感到怪異,並發出陣陣鬨笑。

神童的肺腑之言無人聆聽,屬於他的時代也正煙消雲散。4年後,38歲的寧鉑於五臺山出家為僧。

情商,無法擺脫的宿命

和寧鉑一樣,許多天賦異稟的「神童」贏在了起跑線上,卻無法「笑到最後」。

10歲考上大學的遼寧神童張炘煬,在碩士論文答辯前賭氣,如果父母不給他在北京買房,就不參加答辯不考博士。

13歲考上大學的魏永康,在碩博連讀期間,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識結構不適應等原因被學校退學。

14歲考入大學時的王思涵,畢業考試時僅有一門英語及格,也遭遇了被退學的處罰。

張炘煬和父母

圖片來源:天涯

事實證明,在學習能力之外,這些過度被「追捧」的少年大學生在人格和身心健康方面存在著一定問題。素質問題的欠缺,在後續的成長中持續影響到了他們的學業和事業發展,也正是這樣的原因,讓一些曾經設置少年班的大學,在後來取消了這項措施。

對於這些天才少年來說,褪去「神童」的標籤,「缺失的情商」成為了他們無法擺脫的宿命。

「人際關係這一課,心理健康這一課,整個班級的孩子都落下了」,回憶起少年班的學生,當年的班主任汪惠迪說道,「他們在上學時沒能養成好的心態,沒有平常心。這種缺陷不是一時的,而是終生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美國兒童心理和行為矯治專家們的一系列研究證實,神童的超常智力,有時甚至成為他們社交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一大障礙。儘管這些孩子的智商很高,但「情商」卻未必一定高(在許多情況下甚至還可能低於一般同齡孩子),心理上也遠未發展到成熟階段。

由於這些孩子展現出的強烈求知慾、廣泛的興趣以及與眾不同的處事方式讓他們更容易遭到身邊人的曲解,反而讓他們會成為同齡人中不受歡迎的「另類」。

在現實社會中,他們終將面對一個由個人魅力和性格決定成敗的世界。當分數和年齡變得不再重要,「情商」則與成功密切相關,這些變化都讓他們措手不及。

赴普林斯頓求學的謝彥波和幹政,遇到的也正是同樣的問題。

考入美國普林斯頓,卻鎩羽而歸

1982年,還只有15歲的謝彥波提前一年大學畢業,在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跟隨於淥院士讀碩士,18歲又跟隨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院士讀博士,並被人們看好,有希望在20歲前獲得博士學位。

只是,這段最為春風得意的時光,卻成為他人生轉折的開始。

「他沒能處理好和導師的關係,博士拿不下來。」汪惠迪說,「於是轉而去美國讀博士。」

早期少年班師生

圖片來源:中科大少年班網站

然而在美國,同樣的事情仍在發生。在普林斯頓的中國同學圈子裡,謝彥波與導師不睦,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師從諾貝爾物理學家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教授的他,卻在畢業論文的研究方向上選擇了與導師對立的學派,這讓安德森十分為難。不久,謝彥波被告知,由於學派問題,學校拒絕同意他以這篇論文在安德森門下拿到學位。

然而,執拗的謝彥波堅決不相信導師會拋棄他,表示要堅定追逐、死不回頭,即使安德森給出建議,讓他轉到另一位導師名下答辯,他也沒有改變想法。

這一槓就是9年,直到轟動一時的北大留學生盧剛殺死美國教授事件發生。

由盧剛事件改編的電影《暗物質》

圖片來源:豆瓣

當人們意識到應該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時,謝彥波開始被懷疑為潛在的危險。中國科技大學一位副校長決定讓謝彥波回國,留學生涯也就此結束。

幹政的軌跡與謝彥波有著驚人的巧合,兩人都在完成國內學業後前往普林斯頓攻讀理論物理,也都因與導師關係緊張,鎩羽而歸。

當多年的努力最後化為了泡影,回國後的幹政拒絕了校方繼續讀博的請求。在此之後,幹政的精神疾病不斷復發,並長期找不到工作,甚至還有消息傳出——「幹政被自己禁錮在與母親共同居住的家裡」。

「腳踏實地,讓人成長得更接地氣」

40年來,「少年班」的軌跡如一面鏡子,見證著中國教育的摸索發展。人們由此以這樣「戲劇」的方式注意到,中國社會正從重視少數精英的成長,轉而投入到關注每位學生高品質成長的過程。

與此同時,中國對「神童」們的操作方式,美國也曾實踐過。

20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特曼L.M.Terman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研究實驗,他通過智力測試將智商大於等於140分的孩子劃分為天才,並以此為標準篩選出了一千二百名「天才兒童」。

L.M.Terman

圖片來源:Google

隨後,美國政府負責為這群孩子提供最前瞻的教育資源、最優質的師資,並對他們精心培養,人們期待著從這1200位孩子中,產生牛頓、愛因斯坦、霍金一般的偉大科學家。

五六十年後的今天,人們依舊可以追蹤到的其中800多名「神童」的現狀。經調查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並沒有成為科學家,而那些被世俗定義為「成功」的人,反而都是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和良好人格特徵的人。

英國教授瓊·弗裡曼從1974年起跟蹤210名極具天賦兒童的成長,她發現其中只有6人(3%)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隨著時代的發展,美國原本的「天才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迭,某種程度上來說,「天才養成計劃」讓天才成為了受害者,當人們過於強調神童的特殊性,這種天賦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幸。假若忽略了孩子綜合素質和社會能力的培養,必然會使神童教育走向彎路。

數十年後的今天,《人物》雜誌採訪到當年被稱為「奧數神童」的付雲皓,並以一篇《奧數天才之隕落之後》的報導,將人們的視線重新聚焦到了同樣年少成名的他身上。

面對輿論的喧囂,此時的付雲皓以一篇長文回復。

《人物》報導和付雲皓的反駁

事實上,在經歷過人生的起起落落後,曾經的奧數神童付雲皓已經安定於教師這一職業,戰鬥在基礎教育的第一線。

在信中,付雲皓寫到:「也許的曾經「好運氣」讓我漂在空中,後來的「壞運氣」也讓我飛流直下,然而現在的我就是穩穩地在平地耕耘的我。」

給文章點個「在看」吧,相信此刻對付雲皓來說是幸福的,因為他已然懂得:「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進步,能讓人成長得更接地氣些」。

作者: 小林君,精英說作者,用心碼字。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

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參考文獻:

中國新聞網:《中科大少年班40年 學者:我們也該反思「神童崇拜了」》

南方人物周刊:《寧鉑:遠去的少年天才》

《少年班同學與當年班主任汪惠迪老師》

《不同角度:關於曾經少年班天才謝彥波教授的採訪》

《中國「第一神童」還俗:學佛6年只為一個答案》

http://news.sinovision.net/society/201803/00433148.htm

http://news.sina.com.cn/c/2005-07-21/11027284613.s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05-07-21/11027284631.s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05-07-21/11027284633.shtml

張炘煬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7%82%98%E7%82%80

電影《暗物質》: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864199/

《《人物》報導:奧數天才墮落之後》

《奧數天才付雲皓自白書:我沒有墜落我正在腳踏實地處》

原標題:《42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都怎麼樣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3年前,那個10歲上大學的天才女孩,撕開了神童最後一塊「遮羞布」
    少年時期的天才仲永,由於他父親只顧著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忽略了教育,竟然導致他最後泯然於眾人。 天底下有哪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呢?可是天才畢竟太少,大部分的人都只是普通人,普通的讀書,普通的工作,普通的生活。
  • 天才變瘋子?15歲碩士,21歲博士,曾經的神童,如今卻被當精神病
    在人教版七年級的《語文》下冊中,有一篇叫做《傷仲永》的文章,文中記述了一名叫做方仲永的神童,是怎麼樣慢慢變成了普通人的故事。然而在現實的30年前,中國同樣也出了這樣一件事,這位神童11歲就進了中科大少年班,15歲讀碩士,21歲讀博士,師從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原本是最有望拿到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卻在若干年之後被當成了「精神病」。
  • 20世紀美國追捧天才神童,為何現在放棄了?現實的結局很諷刺
    曾幾何時,天才少年總是被媒體青睞,是被爭先恐後報導的對象,尤其是美國,在20世紀曾經掀起過「神童熱」,對神童的追捧達到了空氣那的高度,他們跟電影明星、體育明星和工業大亨一樣,擁有眾多的粉絲,在那個時間段,也出現了一大批著名的天才兒童,但如今,這股熱潮卻早已銷聲匿跡,是因為天才減少了,不值得宣傳了嗎?真實的原因遠沒有這麼簡單。
  • 13年後,為追劉德華家破人亡,42歲未婚的楊麗娟,如今怎麼樣
    13年後,為追劉德華家破人亡,42歲未婚的楊麗娟,如今怎麼樣。13年後,為追劉德華家破人亡,42歲未婚的楊麗娟,如今怎麼樣。13年後,為追劉德華家破人亡,42歲未婚的楊麗娟,如今怎麼樣。於是母女二人只好回到老家,一番鬧騰下來,楊麗娟的父親最後連喪葬費都沒有。
  • 為什麼很多神童,最後都泯然眾人了?看完才知這一點很重要
    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而在這個高度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時代中,讀書也成為了很多人改變命運,脫貧致富的一個途徑。而在很多情況下,父母都希望能讓孩子從小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很多家長都習慣關注「神童」的故事,看看他們是怎麼「成功」的。
  • 中國神童,比爾蓋茨的弟子:12歲上中科大,獲60項國外專利,身價過億
    何謂神童,何謂天才?我們聽過太多關於天才的故事,從古到今的天才們在幾歲的時候就已經在某一方面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在同齡孩子中顯得與眾不同。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天才都是從小天賦異稟,有的神童最後都能夠發展成為有著驚人成就的天才,然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大多數小神童長大之後其實和普通人差不多,他們在少年成名聲名大噪一段時間之後,就再無佳績銷聲匿跡了。
  • 「神童指揮家」每月領600低保,弱智變天才的神話破滅了
    如今,他和父親每月靠600元的低保為生,居住在深圳一家殘疾人藝術團提供的出租屋內,「回想」起那些年四處遊歷的生活,舟舟只覺得現在的一切都太「無聊」了。1984年,武漢歌舞劇院的大雜院內,交響樂團的樂手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著,臺下,低音提琴手胡厚培年僅6歲的兒子舟舟在一旁惟妙惟肖地模仿著樂團指揮的動作。
  • 神童寧鉑,當年少年班的天選之子,看看高學歷人才為何頻頻出家
    引言在42年前有一個中國少年班,裡面的學生都是在全國各地選拔出來的,最終集合了21名少年進行學習,而少年班成立的初衷就是因為一個叫做寧鉑的少年和副總理下圍棋的照片,照片中少年沉著冷靜總理卻冥思苦想,這樣大的對比一下子震驚了全國,人們對這個少年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 法國心理學家發現:神童有3種相似的特徵,你家娃也可能是天才
    天才兒童從小會具備哪些特徵呢?是背誦得了上百首的古詩詞,還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呢?又或是算數能力很強呢?其實,資優兒童不一定從小表現異於常人,有時候從小看著很憨的孩子,將來也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孩子遭到不理解的批評,若是孩子妥協,本是可以成為天才兒童的經歷,卻最終泯然眾人,或許你家娃也可能是那個天才兒童。法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資優兒童」都有這3種特徵!
  • 當年那個「天才指揮家」舟舟,如今怎麼樣了?
    1998年,因為一部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的播出,湖北武漢一名唐氏綜合症患兒舟舟,一夜間家喻戶曉,當時所有主流的媒體都稱他為「天才指揮家」。最紅的時候,他每年演出168場,施瓦辛格、劉德華曾和他同臺演出……時光荏苒,20多年過去了,當年那個被大眾視野聚焦的舟舟,如今已經43歲了。他現在在哪裡?又過得怎麼樣呢?
  • 致科研「神童」與「天才」少女——成也「推手」,敗也「推手」
    但不久,那位「神童」的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並收回獎牌和證書。緊接而來的是質疑,科研是一個很嚴謹的東西,許多東西往往不是所謂天賦就能彌補的。所謂神童,不過是外界加之的一個符號而已。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才」的背後原來還是爹媽牛掰!這幾天,來自於浙江的天才少女岑某某火了!當然這個火,讓人看了有些捧腹。針對「天才少女」岑某某的宣傳資料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少線索。
  • 3歲的記憶天才,「最強小大腦」王恆屹是怎樣煉成的?
    江蘇衛視《了不起的孩子》兒童才藝展示脫口秀節目中,有一位記憶力超群、萌翻全場的3歲小神童王恆屹。別看他年齡小,他能認識3000多個漢字,能夠在短時間內記憶古詩,聽一秒前奏便能識別歌曲,堪稱最小的「中華曲庫」。節目播出後,小恆屹備受大家的關注和喜愛。
  • 「神童」1天作詩兩千首?看完天才少女的浮誇簡歷,忍不住要給父母提...
    點擊播放 GIF 0.0M近日,一個名叫岑某的女孩火了,一切都源自於她的一張簡歷,相信每個看到的人都會忍不住張大嘴巴。這不僅僅是人造神童的打造,更是如今每個父母都在面臨的教育選擇。如果我們把高考看作人生的「終點」,那麼搶跑的重要性就無比巨大,大到也許就是可以用犧牲孩子身心發展,哪怕作弊也在所不辭。可高考之後的人生才是一場又一場看不見的「考試」啊,高考之後的人生誰來負責?我們用什麼去保證「催熟」後的孩子可以繼續擁有持續奔跑的能力和勇氣呢?01.
  • 《非處方青春》聚焦醫學少年 景研竣變身天才神童成「清流」
    《非處方青春》聚焦醫學少年 景研竣變身天才神童成「清流」《非處方青春》聚焦醫學少年 景研竣變身天才神童成「清流」《非處方青春》聚焦醫學少年 景研竣變身天才神童成「清流」《非處方青春》聚焦醫學少年 景研竣變身天才神童成「清流」
  • 音樂神童是怎麼煉成的?
    這裡有這樣一個數據,目前中國有3000多萬名音樂兒童。珠江鋼琴廠每年產10萬臺鋼琴,平均每分鐘都有一臺鋼琴出廠。業餘鋼琴考級舉辦至今已有28年,光是在上海,從最初的幾名考生,到如今每年都有近3萬人次參加。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據。可見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們更關注藝術修養和精神生活。
  • 10年前,要求父母北京買房的神童張炘煬,是虛榮還是眼界不凡?
    對於絕大多數中國的父母來說,自己的孩子想要過上一個好的生活,唯一的方式就是考上大學。只有考上大學,孩子才有能力擺脫原生家庭的限制,才能夠憑藉著自己的才華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奇蹟。一.天才兒童張炘煬高考對於所有人而言,都是一個人生的岔路口,這條路到底是通向平坦的遠方,還是通向坎坷的未來,其實都把握在每個人自己的手中。
  • 42歲影帝張譯:瘦成「皮包骨」,14年前經典作品,網友:認不出來
    導讀:有著這樣的一個人,曾經的他也是影帝,妻子又是央視的女主播,14年前有著眾多的經典,如今的他卻瘦成了「皮包骨」,令眾多的網友們認不出來。14年前,用於獎勵送給他了一部軍事勵志題材的電視劇《士兵突擊》,也是這部電視劇讓他成為了「經典」。3年後,他的抗戰劇《我的團長我的我團》也獲得了2009中國電視榜「最深入人心電視形象」的榮譽。
  • 我國最牛神童,11歲上中科大,18歲讀博士,如今卻默默無聞
    在每一個天才背後,都有一個傳奇故事,他們不僅有普通人的智慧,也有與眾不同的生活。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從來沒有缺少過神童。過去有方仲永、謝彥波、叫寧鉑、幹政等,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其中一位神童謝彥波的故事。
  • 曾是梅婷前夫,10年前因李小冉被砍傷,鄢頗如今怎麼樣了?
    曾是梅婷前夫,10年前因李小冉被砍傷,鄢頗如今怎麼樣了?說起梅婷,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的女主。當時兩人相遇,她剛演完這部大火的劇,一炮而紅。曾是梅婷前夫,10年前因李小冉被砍傷,鄢頗如今怎麼樣了?
  • 19歲被捧上神壇,被譽為「天才指揮家」的舟舟,如今怎麼樣了?
    而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也盼望著望子成龍,但也有很多家庭的孩子卻在出生時就患上了先天性病症。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被譽為「天才指揮家」的舟舟,他就是一個先天性愚型兒,說起舟舟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會比較陌生,但在武漢他卻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交響樂提琴手。1978年的愚人節,舟舟在父母的期待中呱呱降生,他的出生也給這個家庭添上了濃濃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