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童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國家重點培養,卻31歲加入美國國籍

2021-01-13 楓橋陌客

小時候我們可能都被父母灌輸過一個「別人家孩子」的噩夢,當然大多數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完一生。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可能從一開始就註定不平凡,華裔生物物理學家莊小威就是這樣一位自帶光環的「別人家的孩子」。

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神童

1972年,莊小威出生在江蘇省南通市,她的父親莊禮賢、母親朱仁芝都是中科院的科學家,長期忙著學校的科研工作,所以後來莊小威被送到爺爺奶奶家寄養,父母只是偶爾會去看她。這種狀態持續到了5歲,她才重新回到父母身邊。

雖然年幼的莊小威,長期與父母分開兩地,但她從小就天資聰慧,展現出了過人的記憶力,具有異於常人的天賦。當同齡人剛剛才熟練地說話時,她都已經背會了千首古詩,雖然年紀太小不懂得其中的意思,但可以倒背如流。因此,她的父母也沒有按照她的年齡將她送到幼兒園去,而是直接送去了小學。果然不出所望,15歲時她就以高考600多分的成績,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從此以後,開始了她的開掛人生。

四大力學滿分的超級學霸

莊小威的大學也過得風生水起,由於父母工作繁忙,她並沒有被父母強制性的教育,而是出自於自己的喜歡和愛好,選擇了物理學專業。不論是自己的學習還是生活,莊小威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在校期間,莊小威創下了中科大的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統計力學四大力學滿分的輝煌事跡。對此,在一次北大的演講上,莊小威這樣說道:"其實,我那時候對100分並不感興趣,只是想弄懂很多的知識,所以,花很多時間把每門課都考了100分。"

有人說如果考到90分,那麼證明一定還有10分的知識點沒有掌握;但如果考到滿分,那麼她掌握的知識一定遠不止於試卷裡的100分。並不是說滿分代表著完美,從莊小威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是她極其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對知識如饑似渴的心態,成就了大學期間學霸的光輝事跡。那種一定要把每一個知識點鑽研透徹、熟稔於心的學習狀態,讓她受益終生。

國家重點培養,3個院士齊身

莊小威非常順利拿到了中科院物理學學位之後,並且也受到了學校的重點培養,19歲時就被學校送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留學,老師就是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的沈元壤。這期間,原本打算畢業後進入史丹福大學物理系當教師,但卻因為不是博士後被拒,對於莊小威來說,這是一路走來為數不多讓她挫敗的一件事,也成就了她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隨後,她決定進入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她的導師是已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莊小威的導師都是大名鼎鼎的美籍華裔科學家,師從他們,使莊小威在從事科研道路上如虎添翼,一路高歌猛進。

由於朱棣文老師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從此以后庄小威開始了生物、物理、化學學科交叉的研究,這為她打開了新的科研世界的大門,為她後來獲得諸多的榮譽打下了基礎。莊小威34歲時,成為哈佛大學雙學科正教授,刷新了學校華裔教授最年輕的年齡記錄。

後來又當選了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僅3年裡,40歲出頭的莊小威被評選為了3個院士,名副其實地活成了別人家孩子的模樣,科研道路高歌猛進,不用說三個院士,就是她隨便取得的一個成就,是多少人窮其一生達不到的目標。這位天才神童,取得的科研成就,確實沒有讓任何人失望。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國籍

頻頻斬獲大獎的莊小威,雖然收穫了很多的掌聲和鮮花,但卻因為31歲加入了美國國籍,受到了人們的詬病。即使作為培養她多年的母校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也只能是一位外籍院士。當然,並不是說莊小威加入了美國國籍,就從此與祖國再無瓜葛,她在為祖國培養人才上依然在盡一己之力,頻繁地與包括她的母校在內的很多知名院校進行交流和訪問,也舉辦了很多講座,但每當提起她被中科院重點培養了多年,最終卻依然成了美國人,還是會難免讓人唏噓。

我們國家越來越重視科研建設,培養了大批的留學生,但是真正回到祖國效力的卻屈指可數,科學是沒有邊界的,但是科學家卻有國籍。很多優秀的科研工作者,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選擇加入他國國籍,在異國他鄉開始科研徵途,取得了的成績也名落他國,讓人惋惜的同時也讓人憂慮問題的所在。

道德綁架解決不了問題的實質

莊小威並不是個例,前段時間名噪一時的美女科學家顏寧,因學成歸國、再次出國的經歷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顏寧出身於山東小鄉村,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清華學霸, 自普林斯頓留學回國後,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獲得諸多榮譽。和別的科學家不一樣的地方,顏寧比較喜歡在微博上記錄自己的生活,曾經還上了撒貝寧主持的節目《開講啦》,以她豐富的卓識和幽默名氣大增,深受觀眾的喜歡,被人親切地稱為美女科學家。

但是回國後取得了諸多成就的顏寧,後來又再次選擇出走美國,許多人都在猜測她離開的原因,有網友在她的微博裡看出一些端倪,推測是2017年中科院院士評選顏寧落榜,也有人說她的研究經費出了問題,這些都是大家的猜測,但她自己也沒有解釋為什麼再次離開。

無論是莊小威留學結束後直接加入美國國籍,還是顏寧學成歸國後再次離開,都讓國人唏噓不已。我們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抨擊她們,但是將心比心,如果國外真的有利於自身的發展,她們作出這樣的選擇,又錯在哪裡?道德綁架解決不了問題的實質。

面對那麼多苦心培養的優秀科研工作者加入他國國籍或者出走他國,只是停留在口水戰裡毫無意義,更多的應該是直面問題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原因攔阻了部分學者回國的腳步?我們和國外的差距到底在哪裡?這才是應該真正思考的。

「打鐵」還需自身硬

頂尖人才的流失並不只是我們國家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多國家都存在的共性問題。「打鐵」還需自身硬,想要真正留住人才,不是打口水戰,而是持久戰,建設和發展好自身才是王道,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好的科研沃土,這樣才能真正地將我國逐漸變成吸引人才的寶地。

不可否認,我國一直處於迅猛發展,取得的科研成就和國際地位不斷攀升,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亙古未有的,中國正如一條騰飛的東方巨龍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攀巖科研的高峰上,我們依然任重道遠,和西方國家數百年的差距,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越過的,但我們有足夠的信心,那麼多年兢兢業業、勤奮努力逐步在國際平臺爭得話語權的華夏兒女,定會打造出一流的科研平臺,讓更多的海外同胞甘心樂意地歸來,共助國家發展。慢慢來,讓時間證明一切。

相關焦點

  • 13歲進中科大,17歲讀博,31歲當正教授。尹希:我不是神童
    人們津津樂道於神童的事跡,除了獵奇,更希望從中窺見神童們成長的秘密,總結出培養人才的方法和規律。 神童被發現後,就會生活在聚光燈下,受到廣泛關注。這種關注,無形中給了神童們很大壓力。如果神童們最終沒有按照「神童」應有的路徑成長,可能引來各種冷嘲熱諷。
  • 中國神童,比爾蓋茨的弟子:12歲上中科大,獲60項國外專利,身價過億
    然而有一天張亞勤在看報紙的時候,意外看到了一位13歲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寧鉑的故事,大家年齡相仿,如果他可以自己為什麼不可以?張亞勤對自己的學習天賦充滿信心,與其花費時間來就讀正常初中和高中,不如放手一搏去試試,於是張亞勤下定決心要考入中科大的少年班。
  • 我國最牛神童,11歲上中科大,18歲讀博士,如今卻默默無聞
    普通人一步步上學,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但神童卻彎道超車。小學畢業前,他跳過中學直接考上大學,而且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個頂尖學府。在中科大,有一個叫做少年班的神奇班級。高考恢復後,在楊振寧等人的提議下開設了這個班。
  • 15歲中科大天才少女,身兼3個院士銜,卻「曲線救國」加入美國籍
    有的人出生就帶著光環,人生道路中的每一步也都讓人讚嘆。她從小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聰明才智,15歲就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19歲又獨自出國求學進修被稱為天才少女,博士畢業後的她擁有三個院士頭銜,最終卻選擇加入美國國籍。她就是華裔科學家莊小威。每個年代都會出現一些天才人物,她究竟是怎樣成為天才少女的,又究竟是什麼讓她告別了中國國籍?
  • 13歲神童被北大重點培養4年,後來改國籍嫁美國老頭,現在怎樣了
    但是有這麼一些孩子,他們天生就比較與眾不同,他們從小就有過人的長處,學習領悟能力也比別人快,甚至一點就通,而這些人就會被人稱之為神童或者是天才。案例:當年,在天津有一位年僅13歲的女初中生,因為在創作方面有很高的天賦,在童年時代就先後出版了5部詩集,後來她的詩歌創作獲獎並結集出版,因而被北大破格錄取。這位女孩,就是影響了許多青年學子的勵志楷模田曉菲。
  • 30年前彭瑜考取科大少年班!《十六歲的花季》重播,會否掀熱潮
    8月22日起晚間6點多,30年前火爆大江南北的青春劇《十六歲的花季》,經過技術修復後,在東方影視頻道播出,短短12集(改為14集),在媒體和網友中掀起討論熱潮,可讓人關注的是,劇中的多位主人公的夢想,竟然是圍繞著考取中科大少年班展開的,這或許是對中科大及少年班最好的宣傳吧。
  • 她本是中科大天才,如今成美國院士,是「認賊作父」還是為了學術
    中科大建校第二年便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985和211工程。學校實力國人有目共睹,從中科大畢業的學生更是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即便如此,每年仍舊有很多畢業生選擇出國留學,並且更改國籍,定居他國。
  • 少年班神童今何在?他們真的變平庸了嗎?
    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走訪數名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生,得到了否定的答案。「討論少年班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沒有意義。」曾經的江西省高考狀元、在中科大與少年班混合編班共同接受少年班教育的劉志峰迴憶,「碰到像這些真正的聰明人,你讓他按部就班一定要上完高中三年,反覆溫習,其實是種摧殘。」
  • 13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31歲成為哈佛大學正教授。不幸的是,尹Xi...
    不誇張的說,能夠進入少年班的學生都可以被稱之為天才,畢業以後也往往能夠在某一領域成為領導者。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一位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的天才少年。據環球網報導,他的名字叫做尹希。1983年12月出生,13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為了哈佛的正教授,通過這一點也能夠看出他的實力究竟有多強。不過讓我們感到可惜的是這位天才少年卻自願加入了美籍。
  • 當年祖國傾力培養的神童莊小威,留學後入籍美國,如今已成院士
    15歲考上中科大, 力學四門功課滿分莊小威是江蘇人,她的父親和母親都是高材生,就職於中科大,職位是教授。所以莊小威從小就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學習能力也比同齡孩子快,是大家公認的天才。五歲很多小孩子還在上幼兒園,那時莊小威就展現出了神童天賦,跳級到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習。
  • 少年班神童今何在:牛人輩出 按常規讀書才摧殘
    真實的少年班,是否是急功近利的試驗場?  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走訪數名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生,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討論少年班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沒有意義。」  還原真實的「少年班」  1978年,21名15歲左右的早慧少年來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時間,少年班名動天下。  中科大少年班堪稱中國學術精英的黃埔軍校。
  • 顏寧出走引發爭議,而加入美籍的莊小威卻無任何人指責,原因在這
    這位也是天才少女,15歲考進中科大少年班,19歲中科大畢業。在中科大,她還創下了四大力學滿分的歷史紀錄。 中科大畢業後,莊小威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博士畢業後進入美國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師從朱棣文。
  • 他是少年班的神童,中考兩周就高考,離清華只差1分的無雙國士
    《少年班》一經播出就勾起了一系列對於三十多年前那一場全國上下對神童的追捧熱潮的回憶。那時的我們剛剛經歷十年動亂,科教、文化都陷入了停滯乃至倒退,為了追回逝去的十年,許多高校都開辦了少年班,選拔全國範圍內的神童,只為了更快追趕國際先進水平。今天的主角就是這麼一位神童。
  • 中美德三國爭搶的「神童」,從小在中國長大,為何選擇加入美國?
    一、 "神童"初長成高華健被稱為"三國五院士",指的是他在博士畢業之後的成就之高。他在中美德三國都有院士頭銜。在美國,他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同時他還做了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和布朗大學終身教授。
  • 尹希:神童出身中科大少年班,讀博時哈佛大學為他改規則
    也許他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我們「山路十八彎」難。他也沒有因此而高傲自大。被人稱為「神童」,他卻感到厭惡,他說,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姑且可以理解為謙虛。在9歲進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成為年齡倒數第二小的學生,學習成績卻名列前茅,在他喜歡的數學和物理方面,更不用說了,滿分簡直是小菜一碟。對於這樣的尹希來說,初中學習的知識,他都滾瓜爛熟了。
  • 河南神童:4年學完初高課程,14歲750分進清華,可惜卻為美國效力
    我國曾經也有不少「少年班」和「神童班」,專門用來培養那些天賦異稟,智力遠超同齡人的天才,但因為種種原因,這種教育方式被取消。今天要講的這位「女神童」,可謂是天才中的天才,10歲半進入少年班,僅用4年時間,便學完小學六年級以及初、高中課程,14歲時,便以750分的超高分考入清華大學,但可惜的是,如此人才,卻未能留下為國效力,到美國後,一去不返,她便是何碧玉。
  • 霍金式天才尹希,入美國國籍不想歸國效力,理由千奇百怪生活現狀...
    在任何時期,任何歲月裡,都不缺乏這種「無道」之人,此人被稱為中國霍金式天才,生於80後長在陽光下,祖國重金培養,卻入美國國籍,一去不復返的天才尹希。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神童詩》。 這首寺出自宋代王安石之手,是對天賦異稟的少年天才「神童」的描寫,其中「少小須勤奮」強調的就是後天的培養的重要性。而歷史上的這位「神童」,最後因缺失後天的培養而隕落,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 42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都怎麼樣了?
    這21位被選中的少年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他們被稱作新中國歷史上,「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在這些孩子裡,有三人進入學校不久,已然成為家喻戶曉的三大「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然而,被裹挾在時代洪流中的個體,在群體的聲浪前,毫無招架之力。
  • 揭秘中科大少年班學霸:少年有惑,人生無悔
    如果,有幸和一群「神童」起步呢?中國科技大學,有一群來自全國的少年大學生,在懵懵懂懂的年紀,就獨自離家求學。無疑,在外界眼裡,他們就是「神童」。始於1978年3月9日,21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來到合肥,他們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這是中國科技大學組成的第一個少年班。
  • 聊一聊網際網路圈的那些"神童傳說"
    文 | 小內有句話叫「出名要趁早」,在網際網路時代,風雲人物往往既不問出處也無關年齡,故而天才少年變成江湖大佬的故事那是數不勝數。恰逢六月將至,又是一年兒童節時分,小內就和大家聊聊網際網路圈的那些神童傳說。少年班裡天才多既然要說神童的事兒,我們首先得從少年班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