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31歲成為哈佛大學正教授。不幸的是,尹Xi...

2021-01-13 選調生

1974年,李政道提出了辦少年班的設想,不過當時受於各種條件的限制,這個建議雖然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但是並沒有立馬實施,一直到1978年3月份中科大正式創立少年班。少年班創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為中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不誇張的說,能夠進入少年班的學生都可以被稱之為天才,畢業以後也往往能夠在某一領域成為領導者。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一位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的天才少年。

據環球網報導,他的名字叫做尹希。1983年12月出生,13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為了哈佛的正教授,通過這一點也能夠看出他的實力究竟有多強。不過讓我們感到可惜的是這位天才少年卻自願加入了美籍。

尹希從小就與眾不同,在他還上小學二年級時,就已經對微積分產生了興趣,一路跳級,9歲半的他考入了北京八中的少兒班,一直到1996年又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學習。這件事情在當時也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各大媒體紛紛報導。據了解,尹希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時候成績是572分,這也讓他成為了該校最小的學生。2001年,他前往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2006年拿到了博士學位,而且還讓哈佛大學打破了本校博士不得在本校繼續博士後研究的傳統。

而31歲成為哈佛的正教授更是直接證明了他的實力。這難免會讓人設想,如果他沒有加入美籍,那將會對中國的物理學發展起到怎樣的積極影響。當然,事情發生之後再去考慮這些已經沒有必要了,不過通過他的成長經歷我們也可以看出少年班的另一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外界對於少年班這種辦學模式的爭議也一直不少。

從創辦到現在,少年班已經有了40多年的歷史,其實在上文中我們也提到,少年班主要針對的就是那些天才少年的招生,而且通過培養讓他們成長為更為優秀的人才。可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認為神童應該個性化生長,像這種集中辦學的方式只會摧毀神童。另外還有不少人堅持少年班辦學是讓少數人享受特殊教育的特權模式,不應該被鼓勵。也是因為如此,很多高校的少年班已經逐步消失,如今堅持辦少年班的學校已經寥寥無幾,所以外界施加在科大少年班的壓力也隨之增加。

再加上科大少年班的確出現過一些對自身影響不好的事情,比如說畢業生出家等等。不過,不管外界對科大少年班的爭議究竟有多大,少年班的存在為我們培養出了大批優秀人才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而且能夠進入少年班學習的人,也的確和普通的孩子有所不同,雖然有外界質疑對神童進行集中培養是不恰當的做法,也有人認為這是特權的表現,但我們也必須要承認,如果讓這些天才和普通人接受一樣的教育,才是對他們天姿的浪費。

根據統計,僅僅是到2014年為止,中科大少年班的畢業生就有90%考取了研究生,並且有19%在科教界供職,其中有超過200人成為了各大名校的教授。而在企業界等行業活躍的畢業生有72%,其中又有35%都是在世界500強任職。這樣的成才率的確要比一般的高校高出許多,這也就難怪儘管中科大少年班的存在引起了眾多的爭議,但是該校的少年班並沒有因此消失,反而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總而言之,尹希是一個特殊的例子,還是有不少天才們會願意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的。

作者/來源:兵器防務視頻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13歲進中科大,17歲讀博,31歲當正教授。尹希:我不是神童
    這樣看,尹希不願意被人稱為神童,可以理解。「智力超常實驗班」 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17歲哈佛碩博連讀 31歲當上哈佛正教授 33歲獲物理學新視野獎 1983年,尹希出生於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
  • 12歲考入中科大,25歲成哈佛大學副教授,如今入美籍不願回國
    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教育和科技,不過現如今有一個怪現象,那就是許多學生在大學畢業後都會選擇出國留學,然後就留在當地發展,不願回國。 這是為什麼?我們不妨看看神童的故事!
  • 12歲被中大錄取,31歲成為哈佛年輕的中文教授
    在2001,年僅17歲的尹希完成了美國科技大學五年制本科課程,獲得了哈佛大學2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並前往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博士;他打破了哈佛大學博士不得繼續學習的慣例博士後,並獲準留在大學繼續研究工作;在2013中,他獲得了美國斯隆基金會(Alfred),他被P授予美國斯隆研究獎,SloanFoundation),他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華裔教授(物理學教授);
  • 中國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國籍,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最近一條科技界的新聞刷爆了國內媒體,物理天才尹希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此消息引發了國內的廣泛關注。尹希是何許人也,他留美不歸為啥會造成軒然大波呢?(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尹希)尹希出生於1983年12月,他從天資過人,是屬於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
  • 13歲考上大學的物理天才,豪華諾獎獲得者,為何選擇落戶美國?
    物理天才,成長之路不平凡,1983年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中,父母都是中國地質大學的高材生,或許是父母的基因太強大,尹希從小就表現得與眾不同,當那些七八歲孩子還在玩泥巴的時候他自己卻在學微積分,92年上小學二年級的尹希有一天回家跟爸爸說小學課本知識全學完了,而且自己路過初中部看到老師在講物理題,開始產生濃厚興趣,或許這也奠定了今後成為物理天才的開始吧。
  • 田曉菲4歲寫詩、13歲進北大,35歲成哈佛教授,詩歌被海子讚賞
    她是美女也是天才,既沒有被蘋果砸,也沒有發現什麼定律,只是她4歲可以寫詩,而且在2006年,年僅35歲的她成為了哈佛大學教授。因為文學特長活出了很多人無法企及的高度。她就是田曉菲。田曉菲出生於1971年的哈爾濱,但是哈爾濱的冷,卻沒有封凍小美女的詩意。4歲時,其父母工作變動,前往天津文聯工作,而田曉菲也隨父母來到了天津。
  • 中國大學界的一股清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
    堅持不擴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1958年建校以來,作為一所「小而精」的大學,在全國大學擴招的潮流下,始終堅持不擴招的原則。此舉真是我國大學中的一股「清流」,每年中科大面向全國招生1800名,招生人數全國最低,與全國 部分985高校動輒幾萬人招生人數形成鮮明對比,甚至不如地方大學招生人數多。
  • 數學王國的凱撒大帝: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 | CNCC 2017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雷鋒網AI科技評論將陸續放出嘉賓介紹。今天要介紹的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教授。他的父親丘鎮英是哲學教授,來往的客人常常談希臘哲學,談康德,談中國文學,幼小的丘成桐懵懂地聽著,這些知識都對他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但他最喜歡的還是數學。1966年,17歲的丘成桐考入香港中文大學崇基書院數學系,大學三年級時,獲 Stephen Salaff 教授推薦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師從一代宗師陳省身。
  • 他是北大史上最有名的天才,20歲上哈佛,34歲成UCLA最年輕正教授,兩個月後卻離奇去世
    中國歷來有很多天才,但其中不少天才的人生多是悲劇收尾,比如馮奚喬,這位北大校史上最有名的天才,34歲在巴黎突然離世,死後美國頂尖高校加州大學為其降半旗。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如何連美國人都為他的離去扼腕嘆息,咱們一起來聊一聊。馮奚喬於1960年10月1日出生在北京。
  • 從路人甲到17歲被哈佛大學錄取博系列閱讀,學霸自述:不是天才
    現在家長把孩子的成績看得一清二楚,卻不知道成績是最重要,而尹希是小學裡典型的學習渣滓,11歲時,他迅速長大,幾周後,他成為班上的第一名,當12歲被中街大學錄取,17歲被哈佛大學錄取,31歲時,他成為哈佛最年輕的華文教授。
  • 物理天才馮奚喬:20歲上哈佛,30歲任教授,34歲英年早逝
    馮奚喬從小聰明好學,兩歲半和爺爺學水彩畫,七歲時,開始學習小提琴。從小學到中學,馮奚喬的學習成績都非常優異。1977年,中國恢復了中斷12年的高考,17歲的馮奚喬在高二時,就順利考入了北大物理系,成為了班裡最小的學生。大學期間,勤奮刻苦的馮奚喬,每天都充分利用時間,高效率的學習各種知識。
  • 16歲進哈佛,25歲當教授的天才,為何成為美國歷史上高智商殺手?
    16歲進入哈佛大學的天才少年,25歲當教授。這個少年的未來本來是前途無量的,可是他為何成為美國歷史上智商最高的殺手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情。1978年5月的一天,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克瑞斯收到了郵局退位的一個包裹,包括右下角的一行小字,將克瑞斯嚇了一大跳。只見小字上面寫著這可能是枚炸彈。他很快就讓來學校的警察包裹打開了,只聽見一聲巨響包裹裡的炸彈爆炸了。
  • 中國物理天才哈佛畢業,就加入美國國籍,人才流失何時休
    話雖如此,可面臨「中國製造」,且花巨資培養出來的31歲帥小夥,卻加入美國國籍,成為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一事,依然引起無數網友及社會各界的熱議。 少年天才已早成 尹希,出生於1983年,不同於學渣們「上課打瞌睡,下課唾沫飛」的「流水線」童年。
  • 如何看待東南大學最年輕院長陳永平教授出任蘇州科技大學校長?
    2016年,年僅41歲的陳永平教授被任命為蘇州科技學院院長,成為當時江蘇省最年輕的大學校長。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陳永平教授還曾經是東南大學最年輕的院長。那麼陳永平教授為什麼會如此受器重呢?他在蘇州科技大學的工作如何呢?我們來一探究竟:
  • 中國天才馮奚喬:17歲進北大、20歲讀哈佛,卻在34歲跳樓殞命
    北京大學的學霸馮奚喬,從小就品學兼優,年僅十七歲就考入了北京大學,緊接著又在二十歲的時候考入了哈佛大學,之後又發表了無數篇優秀的學術論文,最後又被美國加州大學聘請為教授。然而就是一個如此優秀並且前途一片光明的青年,在他年僅三十四歲的時候,選擇了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 號稱神童的沈詩鈞,9歲上大學,18歲博士畢業後,在美國當教授
    大多數人在9歲的時候應該都在上小學二、三年級,而18歲的時候正從高中邁入大學,然而,卻有這樣一個人,他的9歲和18歲和普通人完全不同。9歲的他已經開啟了大學生活,18歲的他更是成為了一名大學教授,這個人就是神童沈詩鈞。
  • 92歲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
    李鬱芬。(圖據復旦大學網站)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原子能材料專家、雷射物理學家、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因病搶救無效,在復旦大學附屬徐匯醫院(籌)逝世,享年92歲。  李鬱芬,1928年2月出生,江蘇無錫人,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物理天才馮奚喬:20歲進哈佛,卻在34歲自殺,死因成謎,加州大學為他降半旗
    1960年10月1日,馮奚喬出生在北京,父親馮宙鵬是國家經濟委員會的總工程師,曾經任中國駐德國經濟參贊。媽媽沈文筠是解放軍304醫院胸外科主任。弟弟馮一意,比馮奚喬小六歲,後來考入清華大學自動化系。
  • 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逝世,生前著有《鄧小平時代》
    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逝世,生前著有《鄧小平時代》 2020-12-22 1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92歲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李鬱芬,生於1928年2月,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復旦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榮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