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性是影視作品的靈魂

2021-03-01 三境軒
業內縱論文學與影視:影視作品的靈魂是其文學性

分享到:

來源:中新網 | 高凱  2019年11月05日06:47

全勇先 小新 攝

「電影作品的靈魂是文學性,因為人的終極目標是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感。」在日前舉行的「融合與創意——當文學遇上影視」沙龍活動中,作家、編劇全勇先這樣談論影視作品與文學的關係。

由《十月》雜誌社主辦,儒意影業、盛世肯特、機遇空間協辦的「融合與創意——當文學遇上影視」活動日前在北京798機遇空間舉行。本次活動聚集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等業內嘉賓,共話文學與影視的融合與創意。

圍繞文學作品如何與影視有效轉化與融合,與會嘉賓結合自身從業經驗進行了充分地交流與探討。

「融合與創意——當文學遇上影視」沙龍 小新 攝

全勇先認為,電影作品的靈魂是文學性,因為人的終極目標是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感。他指出,影視跟文學區別是,影視作品需要外化,是通過主人公的行為、言語,包括導演運用一些技術手段將精神內涵呈現出來的。不同於文學作品的是,影視作品更加需要一個簡單的故事核作為依託。因此,編劇跟作家不一樣,作家允許在合乎邏輯的範圍裡天馬行空,編劇則是「戴著鐐銬跳舞」。

作家、編劇趙大河對此表示同意,認為文學與影視的關係是很密切的。一方面文學為影視提供了情感力量。影視製作方選擇一部文學作品,很大程度上是看它有沒有很飽滿的情感,這種情感能不能打動人。另一方面文學作品可能給影視提供一個人物,影視的故事情節會圍繞這個人物逐漸展開,所以文學文本為影視提供的人物往往是故事的核心。一個文學作品要變成影視作品,中間要走很多的路,但在藝術表現的邏輯上,文學與影視的融合是必然的。

作家、內蒙古作家協會副主席肖亦農認為,「小說是影視的母體,優秀的小說在影壇的分量是非常重的。像《紅高粱》《活著》等影視作品,都是優秀的作家提供了一個優秀的文本母體,然後經過導演、演員們的再創作,才能更立體、更形象化,這賦予了文學生命的延展。」

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石一楓談到,他個人比較喜歡影視作品,在好萊塢的電影裡可以找尋到十九世紀偉大小說家藝術創作的邏輯。他坦言很欣賞王超導演的作品,比如《尋找羅麥》《江城夏日》,因為將這些電影改編成小說,同樣會受到歡迎。因此,文學與影視的關係是互相促進,互相融合,同源共生的,而且這種關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深入。

作家、詞曲作者呂錚在發言時表示,作為文學創作者,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所傳達的世界觀、價值觀,能夠與影視製作方在版權交易之前達成一致,從而儘可能地確保影視改編過程中,文學文本創作的核心得到清晰地表達。

談及「如何從一部好小說出發,製作成一部好電影」這一話題,電影文學策劃、編劇、導演李馮談到,國內從小說改編成電影的範例比較多,比如早期影視行業改編餘華、莫言的小說,最近這些年改編自網絡小說的影視作品頻繁出現。這其中有一個固定的邏輯關係就是一個通過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如果要叫座,那麼需要建立在小說(文本)比較有特點的基礎上的。

導演、編劇王超直言缺乏詩意的電影、文學、戲劇很難成為一部好的作品。探討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從一部好小說,到一部好電影的製作的這個話題,他建議作者要親自參與自己的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的全過程。

劇角映畫董事長、電影投資製作人梁巍認為,電影創作的核心是導演,電影文本的基礎又是小說,他呼籲行業內出現更多專業製片公司,可以真正實現從監製、製片層面,甚至從投資的層面讓文本跟電影能夠更好地結合,做到一部好小說變成一部好的電影。(完)


相關焦點

  • 陳進:讓現實題材作品更具真實感與文學性
    近年來,作家們聚焦新時代的現實,主動紮根基層,深入生活,創作了不少優秀且膾炙人口的作品。但是,也有一些文學作品存在真實感有待加強,在摹寫現實的同時缺乏文學性、味同嚼蠟,讓受眾難以產生情感認同的問題。所謂「真實感」和「文學性」,就是作品既要真實呈現現實世界的鏡像,也要創造出它的意義世界,提煉出它的時代精神,營造出它的情感力量。
  • 十月文學院影視創作中心揭牌:文學是影視的「血親」
    而十月文學院影視文學創作中心的成立,標誌著十月文學院正式啟動「十月」品牌「文學+影視」項目,通過整合文學與影視優質資源,推動文學IP的影視轉化,力爭成為文學與影視融合的創新與交流平臺。在活動上,文學、影視界的多位嘉賓還就「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主題,進行了3場跨界對話。
  • 宋方金、譚飛、李星文受邀主持「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跨界對話
    、導演、製片人、演員等嘉賓分別就「文學是影視作品之魂?」「文學IP轉化大道」三個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全方位剖析文學作品影視化的潛力和面臨的問題。三場跨界對話分別由宋方金、譚飛、李星文主持。 對於「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這個話題,身兼作家與編劇兩種身份的萬方無疑最有發言權,她曾創作或改編了大量的影視劇本,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空鏡子》以及她父親曹禺的《日出》等。
  • 深挖人性兼具文學性,堪稱軍教片範例
    深挖人性兼具文學性,堪稱軍教片範例《藍軍出擊》的相關評論,已經是大有鋪天蓋地的趨勢,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歸根到底,《藍軍出擊》是一部神劇。實則不然,筆者認為《藍軍出擊》是一部好作品。那麼,《藍軍出擊》究竟好在哪裡?筆者從以下三方面為大家進行分析。
  • 創作談|梁振華《我的博士老公》:影視的文學這根「魔杖」
    「文學性在技巧,也不全是技巧;文學性關乎情懷,又不局限於情懷;文學是一種思想態度、一種美學品格,也是一種精神基因——文學性或曰文學意蘊是影視作品的靈魂
  • 關於中國風歌曲歌詞的文學性
    關於中國風歌曲歌詞的文學性,筆者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變化多樣的修辭流行歌曲歌詞的創作方法很多
  • 影視作品劇情差、編劇差的罪魁禍首,是你我這些最廣大的觀眾
    我都不記得我說過多少次劇本是一部影視作品所及高度的決定因素,是影視作品立足的根本在國內電影發展早期,我們其實是非常注重劇本創作的1926 年,早期中國電影理論的拓荒者侯曜在他的《影戲劇本作法影視工作者將進步思想帶入中國首先強調的就是劇本創作再加上當時陸續成立了製片廠一些影視工作者的觀點也開始改變那個時候國內出現了非常多優秀的影視作品編劇也是一個影視項目中的核心人物
  • HipHop歌曲中的音樂性和文學性,究竟哪個更重要?
    對於節目的選手而言,作品是核心競爭力,對「聽覺」感官享受的注重一定先於對「觀賞」體驗的把控,這決定了是僅僅貼上一個說唱標籤,還是會引領中國的說唱時代。相比節目本身的話題度,讓更多的說唱音樂作品被聽見、被傳唱,無論是對說唱音樂人的發掘和培養,還是對說唱音樂作品曝光率的增加,意義都不止於一檔節目的短期效應。
  • 四大名著裡文學性較低是哪一本?它排第一!
    當看到書架裡的《紅樓夢》與《水滸傳》時,小編不禁想到了一個問題,我國四大名著,文學性比起其他三本稍微低一些的是哪本呢?小編不才,四大名著都看過,其中紅樓夢和水滸傳是細讀原本,三國演義和西遊記是小學和初中時候粗讀的精簡學生版。當然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學方面,凡是類似學術方面的問題,觀點與結論不是最重要的。
  • 《隱秘而偉大》中的文學性,溫暖如初,清澈似水,像時間輕輕滴落
    除了它的接地氣,煙火氣,從小人物這個小切口,剖析了整個大時代之外,還有一點不容忽視的,那就是它的文學性。為何說文學性讓這部電視劇上了一個高度,又提升了一個檔次呢?第一,文學性是劇眼,提升了全劇的內涵。全劇的靈魂核心,來源於席勒的一句話,「人要忠於自己年輕時的夢想」。這是劇中印在《席勒文集》扉頁上的一句話。席勒全名叫約翰·克里斯多福·弗裡德裡希·馮·席勒,出生於1759年,德國18世紀著名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劇作家,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 這5部靈魂互換的影視作品,哪部GET到你的笑點?
    靈魂互換在電影裡面算是一個老梗,這樣的電影中外影視都不少見。梗用多了自然有高下之分,同樣的題材,能把劇情編排的更加巧妙自然離成功更近一些。下面就來看一看中外影視中那些有關靈魂互換的電影,看看哪一部能夠打動你。NO.1《辣媽辣妹》,2003美國電影這同樣是一部有關變身的喜劇電影,似乎《父女七日變》的靈感便來自於此,只不過這部電影換身的是一對母女。
  • 這部關於「靈魂」的作品,是否觸及了你的靈魂?
    直到你願意去認真了解這個人之後,才知道他的身世,和內在,也就是他的靈魂。這也是為什麼,絕大多數「靈魂互換」的作品總是比較打動人心的原因:再也沒有一種方式,比直接靈魂交換,更能了解一個人的全部了。又比如《你的名字。》的熱潮才剛剛退去還沒多久,新海誠用自己獨特的手法描繪和解讀了兩個素不相識的少年和少女,在靈魂的互換中相知和相識的浪漫故事,這個就更不用多說了吧?
  • 影視配音是一部電影的靈魂
    說起影視配音,對於我們曾經最熟悉的經典電影周星馳電影,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他的經典臺詞和笑聲。後來我們才知道,這是周星馳的御用配音石班瑜。可以說星爺的電影能取得成績,很大一部分功勞是來自於為他在幕後配音的英雄。可以說,配音是一部電影的靈魂所在。
  • 姐妹倆喜歡上同一個美男子,從其愛情故事談文學性
    這就是人性,也是文學性。什麼是文學性? 你比如說,西班牙鬥牛的傳統存在了幾百年,公牛之所以被挑逗就是因為鬥牛士用了紅色的一塊布。公牛對紅色的敏感幾百年不變就是文學性。甚至將來也不會變。文學性在某種程度上可解釋為規律性事物。人也一樣,對於愛情之前不變,將來也不變。
  • 影視丨靈魂擺渡,擺渡靈魂
    在冥界擔任公務員的趙吏(於毅飾)直接管理著便利店,他自稱「靈魂擺渡人」,每天迎來送往,指引鬼魂們去往應該去的世界。冬青和性格直爽的女孩王小亞(肖茵飾)則成為一個個靈異事件的見證者。目前靈魂擺渡系列共有三季和三部大電影《靈魂擺渡1》  2014《靈魂擺渡2》   2015《靈魂擺渡3》   2016《靈魂擺渡2番外篇:不速之客》 2015《靈魂擺渡之風華絕代》  2016《靈魂擺渡之黃泉篇》     2017已經是很老的網劇了,現在看起來確實有點粗製濫造的嫌疑,不過按照當時的拍攝水平
  • 盤點那些靈魂穿越的影視作品,腦洞竟然如此之大!
    一直以來靈魂互換的穿越就是編劇們玩不膩的梗那些靈魂互換的經典影視作品你都看過幾部?《秘密花園》男女主靈魂互換的經典之作浪漫喜劇風格玄彬×河智苑再加上《鬼怪》《太陽的後裔》的編劇金恩淑作家執筆(這個陣容放在現在可不得了)男主角是一家百貨店公司的社長,喜歡上了貧窮的武打替身吉羅琳,總是莫名的被她吸引,但在一個電閃雷鳴的夜裡...兩人靈魂互換了.
  • 物理之外|影視作品中的霍金
    昨天蛋妞還介紹了人工智慧題材的火爆,激動於亞洲科幻影視新紀元的開啟,今天就看到了知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先生去世的新聞。可以說,整個世界都為之震驚。據BBC、英國天空新聞等多家媒體報導,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專訪| 導演丁黑:每個作品有他的命,《那年花開》剛好命好
    從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的丁黑以作品中富有文學性而著稱。除了文學性以外,丁黑的作品還有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寫實、不浮誇。 借著這次國際艾美獎的機會,當聊到中西方影視劇之比較,個人對優秀作品的評判標準時,一天連看了6場來自世界各國片的丁黑表示,作品的靈魂在於意識形態,換而言之,就是它的初心。在奠定了初心的基礎上,再去聊人物是否鮮活,劇情是否抓人,講述是否流暢,可能是更靠譜的一件事情。
  • 我們的參賽作品獲獎了|叄顏影視
    石家莊禁毒官方抖音於6月1日-7月1日舉辦了「省會禁毒抖音創意視頻徵集大賽」,叄顏影視積極報名參加,用自己的獨特創意和想法
  • 現代抽象畫家康定斯基作品賞析
    抽象油畫的先驅康定斯基的作品「顏色是琴鍵,眼睛是和聲,靈魂是有很多弦的鋼琴。藝術家就是演奏的手,撫弄著一個又一個琴鍵,讓靈魂震顫。」——瓦西裡·康定斯基抽象油畫的先驅康定斯基的作品他甚至把他的繪畫命名為「即興」和「結構」,仿佛它們不是繪畫而是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