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文學院影視創作中心揭牌:文學是影視的「血親」

2020-11-18 澎湃新聞

10月28日下午,第五屆北京十月文學月「文學+板塊」核心活動「十月文學院影視創作中心」在十月文學院揭牌。

十月文學院是北京市委宣傳部領導下的專業文學機構與公共文化平臺,平臺以文學創作、出版合作、文學交流推廣、公共文化服務為核心,已成功構建起一個創新型複合型的文學產業聚集平臺。而十月文學院影視文學創作中心的成立,標誌著十月文學院正式啟動「十月」品牌「文學+影視」項目,通過整合文學與影視優質資源,推動文學IP的影視轉化,力爭成為文學與影視融合的創新與交流平臺。

在活動上,文學、影視界的多位嘉賓還就「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主題,進行了3場跨界對話。

首場對話 左起:鄢頗、宋方金、吳毅、毛尖、格非、李洱

「文學是影視作品之魂?」

首場對話以「文學是影視作品之魂?」為題展開,「對於影視來說,文學是我們的血親,但是對於文學來說,影視只能是一個遠房的小表弟,兩者完全不是一個對等的關係。我們可以發現凡是影視主動靠近文學,影視就高高在上,就像張藝謀導演、陳凱歌導演。凡是電影的創作者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基本上就是一部不如一部。」本場主持宋方金的開場白讓全場都笑出聲來。

作家格非在發言時介紹說,「從1980年代以來,我跟不同的導演都接觸過,但到今天為止我還沒有一部自己小說被拍成電影或者電視劇。」他認為文學性就是被電影去掉的東西,「在某種意義上,比如文學裡的心理描寫,作家在某個小說裡的設置,某種隱晦的意圖,(這些)從客觀上來講,無法在影視裡表現。電影不可能從頭到尾來表現一個人的內心活動,它一定會有很多替代性的方案,這當中會不斷地去掉它文學性的部分。」

「把文學性給去掉,某種意義上我認為是必要的。電影、電視劇講故事方法不一樣,你不能像小說那麼講。但文學性仍然是靈魂,仍然是構成一部作品的靈魂。早期很多導演直接找作家,張藝謀當年就跟我接觸非常多,他跟我反覆強調的是,『我不要你提供具體故事,我會編,但需要你提供故事背後的東西。』這些東西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文學性的東西?即便我們重新架構,文學性仍然在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家李洱發言時,先幽上自己一默:「電影《石榴樹上結櫻桃》,我是在紐約看的。看的時候影院裡只有5個人,我出來就告訴作家蘇童。蘇童說,『你不要感到悲涼,《大紅燈籠高高掛》是上午放的,影院裡面也就5個人,很可能還是那5個人。』」

李洱笑言自己的小說只有這一次跟電影發生過關係,「我寫小說的時候,從來沒想過它是否能改編電影,是否向電影靠攏,也沒有想過如何躲避電影,從來沒想過。剛才萬方老師講了非常誠懇的一句話:作家寫作的時候,只考慮他在一個房間裡面寫作,他只對這個作品中的人物負責,只對作品中人物的心靈世界負責。」在他看來,文學作品所需要的是一種沉思,一種寧靜,一種在情緒上帶有某種反叛,跟「主流」保持一定距離的一種精神和氣氛。「而這些在電影裡確實很難表達。電影所需要的是情節,帶有比較強烈的情節性,以及人物衝突。」    

學者、影評人毛尖發言時談了自己的發現與觀點。「很多時候影視劇導演並不是說要作家一個故事,他就是要你一個概念,這個概念確實是IP劇給不出來的。像大衛·林奇拍片,他就說這來自自己一個念頭,他心裡想到一個紅唇女郎,黃昏時坐上車,然後他就去拍了這部電影。王家衛拍《重慶森林》,也是說在一個春天早晨,他和一個『百分之一百』的女孩擦肩而過,他就是要拍出擦肩而過這事。很多時候,並不是說作家要寫得多好(才能拍出好的影視劇)。寫得太好了,反而有了『抗拍性』。對經典的投入,並不是說要傳遞它的文學性,因為文學性是沒法傳遞的,就像概念一樣。」

毛尖結合近些年自己做影視評論的經歷,認為文學性對影視劇的重要性,這題目本身有一種權力關係在裡面的,「好像文學性更牛,影視作品要更低級一樣。」她認為這種觀點今天應被重新審視,「就像希區柯克說過,二三流的文學作品,甚至三四流的,更適合被改編成電影。他一直在說金髮女郎最適合被謀殺掉。這裡面是不是一個文學性,還是一個反文學性?今天我們重新來想像文學和電影關係的時候,其實文學已經沒有那麼強的C位感了,這種權力關係是可以重新想像的。」

第二場對話嘉賓  左起:譚飛、阿美、王超、程青松、陶紅、石一楓、張楚

「市場夾擊下文藝片的出路何在?」

第二場對話的討論題目為「市場夾擊下文藝片的出路何在?」。曾執導過《安陽嬰兒》《江城夏日》的導演王超在發言時稱自己當初拍電影時並不是先有一個文藝片的概念,「拍電影之前,我是寫小說的,最早還寫詩。《安陽嬰兒》首先是小說,入選了當年人民文學的小說年選。(所以)拍電影的時候,在我的概念裡面也是一個小說的概念。而且我當時拍電影也不是在製片廠體系裡,自己找錢,自己當老闆,自己編劇把小說改成電影,拍完以後自己拿去全世界賣。」 

2018年公映的電影《尋找羅麥》,在王超執導的電影作品序列裡「為何同市場結合的更緊密一些」?主持人譚飛把這個問題拋給王超。「我寫了這個劇本只有15頁紙,像敘事詩一樣。(製片方)看了說這不行,你怎麼也得請個明星我們才敢拍,所以就請了演員韓庚。這個劇本本身可以說是我最藝術化的,只是因為有韓庚,好像包裝成了商業化的。」王超坦言彼時都覺得韓庚有6000萬粉絲,「6000萬粉絲裡有60萬人能進影院看電影,也不至於如此慘澹的票房。其實不是這樣子的,觀眾來還是看類型片。」

電影《地久天長》《山楂樹之戀》的編劇阿美介紹說,自己早先也寫過小說,但做了編劇之後就沒有再寫過小說,現在已經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作家。在她看來文學和影視是兩種不同的語言方式,「但也有共同的地方。首先一點是都要講故事,影視對文學最大的需求還是故事;其次,它們都要表達情感和經驗,以及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但電影劇本是有規定性的,要在一個規定好的時間內把這個故事講完、講清楚。我覺得這是兩者很不一樣的地方。」她介紹說,《地久天長》是一個原創劇本,「它的寫作確實有點像文學寫作。」

第三場對話嘉賓  左起:李星文、石鐘山、全勇先、宋岱、劉燕銘、蔣德富、講武生

「讓現實題材的作品能夠馬上轉化成大電影」

第三場跨界對話的題目是「文學IP的轉化大道」。與會發言嘉賓全勇先和石鐘山都有自己的原創文學作品,同時也曾改編過文學IP——石鐘山的《父親進城》被別人改編成了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全勇先則把自己《霍爾瓦特大街》改編成了影視劇《懸崖》。石鐘山認為一個作家的作品能被影視改編,主要還是看重人物關係和故事。「其實說白了我們拍影視也好,寫小說也罷,如果你沒有一個能夠區別於別人的人物關係組合,你這片子很難拍出特點和個性,也難以成為有質感的影視作品。」

全勇先也覺得最主要的改編其實並不是小說故事,「(小說)更多是提供了人物和人物關係,這是戲劇最重要的東西。」在他看來很多大IP改編成電影作品不成功的(案例)比較多,而改編成電視劇成功機率則高些,「這可能在技術上有個容量問題。電影畢竟是120分鐘的時長,說它是一道閃電也好,一場雷陣雨也好,它提供不了那麼豐富的空間。而中國電影遇到一個好IP後又捨不得做減法,每一個好處它都要拿捏到,如此整個故事會爆,塞不下這些東西。」他舉例說小說《日瓦戈醫生》是長篇巨製,最後拍出電影也長達4個多小時,「但它恰恰是把俄國十月革命時代的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故事,把這組人物關係集中提煉出來,所以它的電影改編也很成功。」

前銀都機構董事長宋岱發言時,自道做了半輩子電影,曾出品過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以及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這兩部電影如果用剛才標題來講,絕對是典型的藝術片、大藝術片。我作為出品人,心裡非常清楚到底要什麼。王家衛是沒有劇本的,他雖然是編劇出身,但他沒有劇本,有劇本也不給你看。侯導拍的時候,只有一段唐傳奇,就是給我一個背景,一個氛圍。」 宋岱把電影分為作者電影,類型電影,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

博納影業集團行政總裁蔣德富認為目前電影跟文學的擁抱其實是越來越緊了,兩者之間其實並不存在誰高誰低,誰先誰後,誰小誰大的問題。他笑言近年來因為接的重點影片項目比較多,現在博納影業都快成『國家隊』了,「天天在拍重點電影、重點項目,在創作當中我們有很多體會。我們現在也苦於去找作者寫劇本,更希望有更多的作家們,能夠第一時間把當今社會上一些可歌可泣,能夠搬上銀幕的文學作品及時提供出來。讓現實題材的作品能馬上轉化成在銀幕上的大電影。」

三場跨界對話結束後,十月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呂約期待通過文學跟影視的對話和接下來的深度的合作,能夠使文學通過影視走向更廣大的大眾,獲得更廣闊的生命;也希望影視通過文學的靈魂注入,能夠獲得更持久的生命力,「而不是速朽的、一時佔有票房這樣的作品。這也是我們影視創作中心成立的意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宋方金、譚飛、李星文受邀主持「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跨界對話
    10月28日下午,第五屆北京十月文學月「文學+板塊」核心活動「十月文學院影視創作中心」揭牌儀式暨「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跨界對話在十月文學院(佑聖寺)舉行。 活動由十月文學院特聘副院長歐亞主持。十月文學常務副院長呂約致開場辭,介紹了本次活動是本屆北京十月文學月「文學+板塊」的核心活動。立意和主旨是促進文學與影視的交流合作,打破行業界限,產生破圈效應,促進文學與影視行業的創造性發展。十月文學院影視創作中心的宗旨,是搭建專業平臺、聚攏優質資源,推動優秀文學作品的影視轉化。
  • 首創文學板塊!「讀懂中國」文學院、非虛構創作中心落戶廣州
    「讀懂中國」文學院、非虛構創作中心落戶廣州金羊網  作者:柳卓楠 孫磊  2020-11-22 知名作家劉慶邦、楊克、張欣、蔡崇達等在現場進行「京穗聯動·從文學讀懂中國」圓桌研討會。
  • 濱州市高級技工學校舉行影視創作培訓基地揭牌暨微電影《信仰...
    9月7日上午,濱州市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影視創作培訓基地揭牌暨微電影《信仰》開機儀式在濱州市高級技工學校北平樓八樓會議室舉行。
  • 沃德影視基地在東營市沃德中心舉行揭牌儀式
    魯網12月5日訊12月5日上午,在東營市委宣傳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委高度重視、關懷下,由華納集團精心打造,與國財軍安影視公司、紅頂影視城、甘肅正德桐一影視公司等單位緊密合作的沃德影視基地在沃德中心舉行揭牌儀式
  • 集美大學電影學院正式揭牌,今年招收首批本科生和碩士生!
    6月28日上午,集美大學舉行電影學院揭牌儀式,集美區委宣傳部代表,廈門市影視界、作家協會代表,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李清彪,相關部門和學院負責人,教師代表參加了揭牌儀式。校長李清彪與「閩江學者」特聘教授鄭亮為學院揭牌。
  • 成都市影視服務中心揭牌 一大波影視劇要來成都拍了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進一步控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很多影視劇組已開始復工拍攝。今年4月,黃曉明主演的電視劇《危機先生》在成都殺青,該劇融入了大量四川元素和成都風貌。  6月24日,成都市影視服務中心揭牌暨影視服務平臺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梵木flying國際文創公園舉行,標誌著成都影視綜合服務平臺正式投入運營。
  • 佛山3年扶持影視項目7958萬元!五大影視重點項目揭牌
    據悉,經過四年的發展,佛山影視企業從65家增長到1700家;四年間,佛山公司立項作品超過100部,其中,有3部作品榮獲廣東省五一個工程獎,有4部作品獲得金雞百花電影節8項提名;四年來,佛山公司參與出品院線電影累計票房超50億元。從2018年起,佛山每年拿出3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文藝精品,推動佛山文藝從」高原」走向」高峰」。三年來,佛山共扶持影視項目91個,累計扶持金額7958萬元。
  • 中國電影文學創作基金在京啟動
    由北京國際和平文化發展基金會、中小企業合作發展促進中心、ZHHZ文創藝術影視機構聯盟、中國電影文學學會等多家單位發起的中國電影文學創作基金
  • 中國先鋒影視產業聯盟於北京正式揭牌成立
    上周五(12月20日),中國先鋒影視產業聯盟於北京市懷柔區中影國際會議中心揭牌。在媒體與現場百餘名影視行業專家、中影總裁班、中影金牌製片人班學員及影視從業者的見證下,北京市懷柔區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與中影集團的多位領導共同揭牌,中國先鋒影視產業聯盟正式成立。
  • 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主旋律影視專項基金啟動
    由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主辦,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主旋律影視專項基金、東方主旋律(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主旋律影視專項基金啟動儀式於9月28日在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向雲駒、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郭希敏、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秘書長牛彤等出席了啟動儀式。顧秀蓮副委員長宣布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主旋律影視專項基金正式啟動。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向雲駒為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主旋律影視專項基金揭牌。
  • 南京大學2020年藝術類(戲劇影視文學)招生簡章
    1985年南京大學戲劇學專業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0年南京大學成立戲劇影視研究所,2004年南京大學文學院設立戲劇影視藝術系,自此形成了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含藝術碩士和學術碩士)、博士研究生完整的教育和培養體系。上世紀80年代,南京大學戲劇學專業培養了李龍雲、姚遠、趙耀民等優秀劇作家,本世紀則有朱宜、溫方伊等新生代劇作家在此嶄露頭角。
  • 五大重點項目揭牌!新VI系統發布!南方影視中心四周年之際再出發
    /佛山日報記者符詩賀攝今年是南方影視中心成立四周年,四年來,南方影視中心以爭創粵港澳大灣區影視產業合作試驗區為抓手,放眼於影視全產業鏈的構建,推動佛山影視產業駛入快車道。發布會上,粵港澳大灣區影視產業展示招商服務中心、廣東省電影家協會廣東省電影創作培訓基地、"一帶一路"紀錄片學術共同體(BriDoc)大灣區影視創作研究院、佛山市電影電視家協會、佛山珠影文化影視服務有限公司等南方影視中心五大重點項目揭牌。
  • 資訊 中國影視文學版權拍賣大會總成交額超1.7億
    近日,第二屆中國影視文學版權拍賣大會在寧波鎮海九龍湖鎮舉行。拍賣大會總成交額達到1.7460億元,其中網絡小說《吞天記》以1億元成交額奪冠,創下了第二屆中國影視文學版權拍賣大會的最高成交額。據了解,本屆大會吸引了包括電影《心理罪》電影項目包、文學作品《警官王快樂》、《哎喲,爸爸媽媽們!》雷子樂笑工廠的舞臺劇《糖生要娶白骨精》等大批熱賣的暢銷書和優秀網絡文學作品。
  • 西北師範大學舉行中外詩歌比較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儀式
    12月10日,西北師範大學中外詩歌比較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儀式在西北師大以線上和線下方式舉行。西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張俊宗,甘肅省評論家協會,甘肅省文聯,澳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共同為詩歌中心揭牌。
  • 南方影視中心揚帆再出發
    活動上,南方影視中心新VI系統正式發布, 五大重點項目、南方影視中心拍攝取景點揭牌, 多個項目集中簽約。 南方影視中心VI系統發布 歷經四年發展,南方影視中心在視覺呈現、品牌形象上進行全新升級,活動發布了南方影視中心VI系統。佛山是國內首座兩次舉辦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的城市,該VI系統中南方影視中心LOGO傳承了第27屆電影節標誌的設計。
  • 高考名專業巡禮: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與漢語言文學專業」!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堅持熔鑄古今的學術宗旨和「師古而不復古」的現代精神,為當代學子提供一流的學習和成長環境。科學研究學院現設有13個研究所,建有2個交叉學科研究平臺,以及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等多個學術機構,還設有3個實驗室。目前,學院承擔了近70項國家和教育部重大和攻關課題。
  • 中國散文創作與研究中心落戶臨沂大學
    12月13日上午,中國散文創作與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我校校友中心會議室舉行。會上,高振宣讀成立中國散文創作與研究中心的批示和賀信。葉梅、崔曉紅、周振華、陳文東共同為中國散文創作與研究中心揭牌;崔曉紅為中國散文創作與研究中心顧問頒發聘書;葉梅為中國散文創作與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主任、副主任頒發聘書。崔曉紅在致辭中介紹了沂蒙文學的發展歷程。
  • 愛奇藝全國首個虛擬製作基地在大廠影視小鎮揭牌
    (原標題:愛奇藝全國首個虛擬製作基地在大廠影視小鎮揭牌) 12月27
  • 網絡文學IP如何實現優質影視轉化
    網絡文學IP能否緩解影視原創編劇缺少的困境有多少網絡小說被改編呢?「影視市場的半壁江山。」網絡作家唐欣恬這樣形容。從事網絡小說創作十餘年,唐欣恬深知,影視市場需要原創內容,而網絡文學提供了豐沃土壤,「網絡文學與影視市場正互相推動、彼此成就」。
  • 龍崗區影視拍攝基地揭牌 演員鹿晗、吳磊都來拍過戲
    9月27日上午,深圳•東部影視產業園「影視拍攝基地」正式揭牌9月27日上午,深圳•東部影視產業園「影視拍攝基地」正式揭牌。據悉,這也是深圳首個經政府認證掛牌的「影視拍攝基地」,意味著深圳影視拍攝基地專業運營又邁進了一大步。當天,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深圳東部影視基地「飛機艙實景棚」也同步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