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結束後,解放軍為什麼又等了3個月才渡江?

2020-11-19 騰訊網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北方的決定性勝利,無疑是49年1月完全結束的三大戰役。應該說到這個時候,北方的國軍軍事威脅已經解除(不含西北地方軍閥、山西少量晉軍),為什麼我軍當時沒有立即向南追擊,打過長江呢?要知道著名的渡江戰役是49年4月才發動的,在戰機如此珍貴緊張的時候,解放軍為什麼要晚3個月才渡江?

首先,過江不是過家家,需要進行極其周祥的準備工作,其複雜程度甚至不亞於打一場淮海戰役。從我軍各主力部隊在49年之前的番號便能看出,各大野戰軍都是長期在江北陸地作戰。海軍,或者說水戰基礎是十分薄弱的,這嚴重影響到我們的渡江部署。要跨過長江作戰,包括百萬兵力和武器的投送,都需要經過實際的演練,尤其是士兵的江上作戰能力,以及快速解決必要的運力條件。前者需要2-3個月的集中模擬水戰,進行實操提高;後者則需要巨大的財力和民力,製造和徵調過江用的木船,包括大量操縱船隻的船工。因此想在三大戰役一結束就發起南線作戰計劃,是不現實的,需要一個客觀準備周期。

其次,給予對手一定的空間,儘量促成南方的和平解放。國軍百萬中央軍主力葬送在江北後,其內部軍政格局也有巨大的震蕩,無法通過軍事手段取勝,其實已經是共識了。這個時候國軍主動向我方提出了和談。雖然我軍清除敵人的目的很可能在於拖延和調整,以及向臺灣輸送戰略物資,但是在大勢之下還是有必要給予國民黨一定的空間,以爭取減少繼續作戰雙方的傷亡,及百姓損失。如果國軍方面能以實際投降的方式解除江南武裝,自然是最好的結果。事實上雙方分歧較大,國軍方面也並無真正的誠意,只是通過談判拖延了近1個月的時間,為構築防線做最後的準備。

第三,解放軍自身兵力調動和整編的需要。49年2月我軍進行了內戰時期最大規模的整編,以前按照地理區域命名的野戰軍稱呼也作古,取之以數字番號命名。確實留出時間整編隊伍是極其必要的,分析一個情況便於理解:在49年1月我軍總兵力超過420萬人,一半以上是近1年內轉化的原國民黨兵,而三分之一的兵力又是剛剛結束的三大戰役期間轉化而來,如此龐大的基數,士兵思想水平和構成參差不齊,若不及時整編教育,再向南方進攻,隊伍內部很可能會出各種問題。一些家在北方的同志,也得充分動員才行,打仗不是累加人數就能取勝,隊伍精神上沒有戰鬥力的話,人再多也沒有用。而整編上百萬部隊,又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比如二野從戰前的12萬人擴充到28萬人,沒有一個月以上的調整工作是難以實現的,這還是人數較少的野戰軍,其他部隊更不用多解釋了。

相關焦點

  • 渡江戰役前,北方最後一支起義的隊伍,他們是由誰率領的呢?
    隨著三大戰役陸續落下了帷幕,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渡過長江,很快攻陷了南京,作為統治了中國22年的國民政府宣告結束,隨著解放軍不住的進軍,各地接連傳來好消息,事實上三大戰役結束以後,雖然長江以北再無大的戰事,但實際上盤踞在北方的還有不少國民黨軍事集團,比如山西閻錫山軍事集團、西北馬家軍勢力等等。
  • 渡江戰役:將革命進行到底
    而在長江北岸,划子口渡江戰役起渡處,一座嶄新的龍袍渡江勝利公園即將拔地而起,屆時將與江南的渡江勝利紀念館遙相呼應。72年前,在人民群眾的傾力支持下,35軍從浦口渡江進入下關,34軍從划子口渡江抵達棲霞,「百萬雄師過大江」在此鑄成史詩,「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渡江戰役精神從此光耀中國。72年後,新時代的大江大河已在眼前。
  • 金門戰役:登陸部隊全軍覆沒,主席稱其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損失
    1949年十月,新中國成立了,但是解放戰爭遠沒有結束,此時的國民黨軍隊還佔據著廣東雲南四川西康海南等省份負隅頑抗,南方的解放戰爭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1949年9月30日,蔣介石逃往成都,指揮殘餘國民黨軍隊進行最後的戰鬥,而小編要說的金門戰役就發生在這一階段。
  • 八一製片廠出品:群眾演員是解放軍,3將軍參演,反映三大戰役
    但一些小成本電影同樣可以大獲成功,揭示出電影行業的一個道理:是否用心,才是決定電影優劣的關鍵因素。有一部戰爭影片,其用心程度超過了以往的的任何一部戰爭電影,當然,它也獲得了巨大成功,這就是表現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的《大決戰》。
  • 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積累:平津戰役
    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平津戰役相關知識點。希望大家及時鞏固、積累。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是解放戰爭中的三場重要戰略決戰。   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京津戰役,中國臺灣稱作平津會戰)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
  • 泰州市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暨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
    本報訊(記者  葉桂華)今年4月23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紀念日,今年又是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我市社會各界昨天齊聚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隆重舉行升國旗儀式,共憶崢嶸歲月、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時代精神,凝聚建設「海軍誕生地 渡江英雄城」的強大力量。  市委副書記、市長史立軍致辭。
  • 解放戰爭堪稱戰史奇蹟,3年時間一舉擊潰國民黨百萬大軍
    在上世紀上半葉,我國先後遭到了西方國家和日本的侵略,並進行了長期的抗日戰爭,最終才贏得了民族的獨立和勝利。抗戰結束後,由於蔣介石想獨吞抗戰的勝利果實,又引發了新一輪解放戰爭。比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狀況相對比較明朗,僅用三年時間,解放軍就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將國民黨的百萬大軍成功壓制。
  • 解放戰爭繳獲32萬挺機槍:不是國軍戰鬥力差,而是解放軍太厲害
    ,我軍一共繳獲了32萬挺機槍,按照1個師300挺-900挺機槍計算,可以武裝起300-1000個師。從繳獲數字來看,在1948年7月到1949年6月,就佔了四年繳獲機槍數量的50%。這是因為,在這一年,爆發了豫東戰役,濟南戰役,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等八個重要戰役。  這一年可以說殲滅的都是蔣軍最精銳部隊,包括五大主力,包括,第10,第8,第9,第70,第71,第13,第92,第94等等精銳軍。
  • 金門戰役失敗後,登島作戰的四個團長,各自的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派出三個團強行登陸金門,準備解放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對解放軍來說,一路經歷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因此並沒有把一個小小的金門放在眼裡。不過,輕敵的後果卻換來了慘重的代價,金門戰役最終以失敗告終,登島作戰的9000餘人幾乎全軍覆沒,給我軍留下了深重慘痛的教訓。金門戰役打響後,解放軍先遣部隊派出了三個團,這三個團分別是244團、251團與253團。因為戰況吃緊,而且第一批登陸的船隻擱淺在海灘,無法返回,所以後續增援部隊遲遲無法登陸。第二天,28軍246團主動前往金門增援。
  • 深度分析: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的戰力為什麼猛增?
    看風兒風捲殘雲,看土地乾枯殆盡,看世間飽經滄桑,看小編介紹 我們都知道,新中國的建立,是經過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的,中國人民經歷了十四年的抗戰、三年解放戰爭,才終於建立了新中國。
  • 2020寧夏公務員備考常識——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
    戰役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   二、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 渡江戰役第一船 一等功臣「馬毛姐」
    渡江戰役期間,先後有320多萬民工參與支前,籌糧籌船,出人出力,「劃」出了「天塹變通途」的磅礴力量,「劃」出了「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歷史擔當。這其中,年僅14歲的馬毛姐就是傑出代表之一。馬毛姐,原名馬三姐,1935年出生在長江北岸安徽省無為縣馬家壩村的一個貧苦漁民家庭, 1949年4月在渡江戰役中作為年齡最小的支前模範,掌舵運送解放軍戰士率先登陸長江南岸,被評為渡江戰役一等功臣。
  • 2020寧夏事業單位備考資料:解放戰爭三大戰役
    一、遼瀋戰役   遼瀋戰役是中國近代史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共歷時52天。中國共產黨稱之為遼瀋戰役,中國國民黨稱之為遼西會戰,又作」遼瀋會戰「。   戰役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
  • 青樹坪戰役,小諸葛名不虛傳,四野剛渡江就被桂軍打殘一個師
    渡江戰役之後,二野,三野,四野先遣兵團橫渡長江天塹,一舉擊破國民黨軍重兵防守的長江防線。1949年5月,軍委命令將四野1949年度作戰任務擴大為進軍並經營中南地區豫湘鄂贛粵桂六省。而在當時的中國各省中,實力最強悍的就是白崇禧的桂軍。
  •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有807萬人被殲滅,為何陣亡的卻只有35萬?
    ,3年多的時間內損失兵力達到807萬人,然而真正頑固戰死的官兵數量為35萬人,僅僅佔斃傷俘總人數的4%,傷亡比之低在世界戰爭史上極為罕見。先來解釋一下殲敵數問題。有朋友說國民黨軍在內戰時期的兵力巔峰為430多萬人,怎麼會出現800餘萬人被殲滅的情況呢?
  • 毛主席同意粟裕暫不渡江,為其定下軍令狀:8個月殲敵10萬人
    但粟裕在領銜指揮打出濟南戰役之前,就已經提前策劃在江淮兩岸集中兵力大打殲滅戰的構想,所以早在4月中旬,粟裕就多次向陝北延安總部鬥膽直陳,建議我軍暫緩渡江,應該集中兵力在江北攻城略地,在中原大地上打出大型殲滅戰。
  • 平津戰役時傅作義兵敗如山倒,但為何解放戰爭初期他卻勝績很多?
    說到這裡也許會有人說傅作義很無能,但是我們卻忽略了在解放戰爭初期,他在跟解放軍交手中勝績頗多,特別是1946年傅作義與賀龍、聶榮臻的大同集寧之戰中不但沒有讓解放軍佔得便宜,最後竟然迫使賀、聶兩部撤退。另一戰鬥就是張家口之戰,傅作義再跟晉察冀軍區的戰鬥中奪取了華北重鎮張家口,這一仗使蔣介石興奮不己。
  • 雄師過江,探尋鏡像裡的「渡江戰役」!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
  • 解放戰爭:山東境內爆發過幾次著名戰役?結果是怎樣的?
    在解放戰爭中,山東的戰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是因為面積廣闊的山東解放區,而且還是國民黨連接徐州與北平重要的交通樞紐,蔣介石在解放戰爭初期就曾經集結了50萬部隊組成三個超級兵團進攻山東解放區,而且還任命抗日名將王耀武擔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可見山東在蔣介石眼中是多麼的重要。
  • 解放戰爭最慘烈攻城戰,雙方鏖戰半年多,兩軍總共死傷17萬人
    01在解放戰爭中,有幾場大戰極其慘烈,例如碾莊之戰、雙堆集之戰等等。在解放戰爭後期,發生在中國北方的一場攻城戰役,與碾莊之戰和雙堆集之戰相較而言毫不遜色。解放軍一共有45000人在這場戰役中傷亡,國民黨的人員傷亡更是達到了約10萬人。這攻城戰的時間更是長達7個月,共產黨和國民黨雙方都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這就是太原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