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役:登陸部隊全軍覆沒,主席稱其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損失

2020-12-23 小四帶您看趣事

說到金門這個島嶼,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相信熟悉這裡的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1958年解放軍炮擊金門,金門炮戰,也稱為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1958炮擊金門的戰略意義遠大於金門島本身的地位,為阻止美國分化中國,建立類似東西德國、朝鮮韓國等分裂政權的陰謀而發起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但是今天小編要說的金門戰役,並不是1958年炮擊金門這場戰鬥。

1949年十月,新中國成立了,但是解放戰爭遠沒有結束,此時的國民黨軍隊還佔據著廣東雲南四川西康海南等省份負隅頑抗,南方的解放戰爭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1949年9月30日,蔣介石逃往成都,指揮殘餘國民黨軍隊進行最後的戰鬥,而小編要說的金門戰役就發生在這一階段。1949年10月17日,解放軍解放廈門,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開始著手準備解放金門的戰鬥,但是由於解放軍缺乏海戰經驗,缺少船隻,解放金門的戰役遲遲未能開展,在拖延了數日之後,1949年10月25日凌晨,解放軍共計三個團9000餘人開始登陸金門,開始了解放金門的戰鬥。

解放軍自渡江以來,勢如破竹,國民黨軍隊一觸即潰,解放軍並未遭遇太大的反抗,俗話說驕兵必敗,在金門戰役中,解放軍遭遇了渡江戰爭以來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滑鐵盧,登島作戰的9000餘戰士全軍覆沒,登陸作戰船隻盡數被毀,金門戰役的失利,震動了全軍,也震動了毛主席,毛主席稱金門失利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的損失,金門戰役是解放軍建軍以來唯一一次徹底的失敗,在日後的海南解放戰鬥中,毛主席亦致電林彪,吸取金門失利的教訓。

金門戰役為什麼會敗的如此徹底呢?

情報的不對等是金門戰役失敗的首要原因,在現代戰爭中,信息的獲取與其準確度至關重要,在1949年6月,金門島上甚至都沒有國民黨軍隊的部署,在短短的4個月之內,金門島上防禦工事密布,地雷遍布主要海岸線,在1949年10月,金門島上更是駐紮有國民黨第二十二兵團及第十二兵團,此時正值兩兵團換防之際,合計兵馬估計能達到4-5個軍,兵力是遠遠大於登陸作戰的解放軍二十八軍的9000人的,這些情報並不為解放軍所熟知,甚至倉促發動金門戰役的原因之一,是葉飛上將(1955年授上將銜)欲趁金門支援部隊未完全抵達之前,、搶先佔據金門,在情報嚴重有誤的情況下,金門戰役打響了。

要說解放軍只有9000人參與戰鬥了嗎,其實並不是,解放軍初始的作戰部署是運送第一個梯隊三個團約九千人在瓊林和古寧頭之間灘地登陸,再運送第二梯隊,近約兩萬人登陸大金門,先打下西半部再打太武山,預計三天後拿下大金門,但是情況在第一梯隊的戰鬥中發生了意外,由於解放軍不熟悉海戰,在海水的漲退潮上吃了一個大虧,解放軍25日凌晨開始登島作戰,此時正值高潮,登陸船隻不得不深入海岸,長驅搶灘,不料在戰爭的持續下,解放軍登陸之後,正值退潮,船隻盡皆擱淺在海灘之上,隔岸相望的數萬部隊,等不到船隻回來,想要支援卻無力支援,天亮後,國民黨海空軍趁機轟炸解放軍擱淺船隻,至此登陸部隊喪失撤退的能力。

如果說此戰失利的另一個因素,不得不考慮國民黨海軍空軍以及金門島上裝甲部隊的威脅,此時國民黨海軍「中榮」、」南安「、「楚觀」、「聯錚「、「淮安」等艦都駐紮在金門島附近,在解放軍登陸之後,配合空軍持續對解放軍陣地進行炮擊,這些戰艦大多是美國出售給國民黨的郡級登陸艦,這對於新中國剛成立的海軍來說是個不小的威脅,不像陸地站那樣依靠戰術可以彌補巨大的差距。在海空部隊的幫助之下,解放軍戰士還要抵擋國民黨的坦克裝甲車部隊,在部隊人數遠少於對方,沒有戰略迂迴的金門島上,解放軍登陸部隊最終戰敗。在金門戰役中服役的坦克營,臺灣稱作「金門之熊「。

解放軍陸軍的作戰能力不容小覷,近9000民戰士堅持戰鬥到28日,在沒有成建制的支援,完整後勤補給線以及可操作的作戰空間的情況下,解放軍彈盡糧絕,數千解放軍戰士被逼上絕路,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登陸作戰一線指揮官僅為各團團長,由於後續部隊並未及時加入戰鬥,使得登陸作戰的三個團各自為戰,沒有團級以上指揮員的指揮,也導致了登陸部隊錯過了重要的翻盤機會。

在登陸作戰初期,解放軍憑藉奇襲與強襲的方針,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使得葉飛將軍及大後方認為金門戰役勝利在即,沒想到卻因船隻問題功虧一簣,著實可惜。韓戰結束之後,國民黨政府接受美國艦隊的幫助,協助拱衛臺灣海峽,解放金門只得拖了下去,1958年,為了阻止美國分裂中國的陰謀,也為了支援中東的美蘇鬥爭,毛主席下令炮擊金門。

金門戰役中的英雄事跡

金門戰役雖然僅僅持續三天,但是他的英雄事跡絕不是只在這三天之中,解放軍戰士站到最後一刻,打光最後一顆子彈的鬥志,令人動容。登島作戰部隊253團團長徐博,在金門戰役打響的第三天,率領剩下的部隊開始進行遊擊戰,希望堅持到解放軍的第二次登陸作戰,在持續作戰一個月之後,終因食物等原因被俘虜,最終被國民黨秘密處決。

重機槍班班長徐欽林,在戰鬥中右小腿中彈,失去戰鬥能力,只得將重機槍交給連長,退出戰鬥,在金門戰役失利後,受傷的徐欽林被俘虜,但是由於當時徐欽林身上穿的國民黨軍裝,救了他一命,這是金門戰役前夕,一個沒有換裝就補充到機槍班的國民黨投誠士兵的服裝。面對國民黨士兵的盤查,身穿國民黨軍裝、熟悉國民黨軍隊番號的徐欽林聲稱自己是國民黨25軍的士兵,意外獲得了脫身機會。1950年,徐欽林藉機逃回大陸,在日後的複述中說:帶了一萬多發子彈,上島之後就開始拼命地打,「打得他們看著就倒,一片片地倒,但還是蒼蠅一樣哄哄地往上上,就是打不完。」「我那個機槍在那打得那麼厲害,有個戰士還衝到我機槍前面來,照著我機槍打,一個手榴彈扔過來,打到那麼個程度——我打了那麼多仗,那麼厲害的一些仗。從來沒見過那麼個場合。」

毛主席總結金門戰役的教訓

在戰後,毛主席在致各野戰軍及各軍區的電報中如是說:10月27日8時電悉。你們以3個團登陸金門島,與敵3個軍激戰兩晝夜,後援不繼,致全部壯烈犧牲,甚為痛惜。查此次損失,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為輕敵與急躁所致。當你們前次部署攻擊廈門之同時,擬以1個師攻佔金門,即為輕敵與急躁表現。當時,我們曾電你們,應先集中力量,攻佔廈門,而後再轉移兵力攻佔金門,不可分散力量。但未引起你們深刻注意,致有此失。除希將此次經驗教訓深加檢討外,仍希鼓勵士氣,繼續努力,充分準備,周密部署,須有絕對把握時,再行發起攻擊。並請福建省委,用大力為該軍解決船隻及其他戰勤問題。至失散人員,仍望設法繼續收容」等語,特為轉達,請即轉告各兵團及各軍負責同志,引起嚴重注意。

另有坊間傳聞,粟裕將軍在金門戰役打響前也曾做出三大指示,後來稱作」三不打」的規則,第一不打是沒有運載6個團的船隻不能攻打;第二不打是有強兵增援不能硬碰硬;第三不打是要在老家山東沿海挑選出6000名經驗豐富的船工去支援10兵團,船工不到不能攻打。

歷史問答: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領導了幾次為抗日勝利做出巨大貢獻的重大戰役?

#歷史#

相關焦點

  • 金門戰役
    中國人民解放軍方面稱金門戰鬥、金門登陸戰;臺灣方面稱古寧頭戰役、古寧頭大捷或金門保衛戰。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7月上旬入閩,由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負責。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先後發動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和金門戰役等。10月15日,解放軍渡海發動廈門戰役,先佯攻鼓浪嶼,成功吸引國軍注意力,造成國軍判斷失誤。之後,解放軍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擊敗守島國軍。
  • 我軍避而不談的金門戰役始末
    在粟裕授意下,解放軍葉飛將屬下第32軍船隻分發給第28軍,決定集中船隻進攻大金門,但鑑於船隻數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後。10月24日晚,終於在決定下令渡海,進攻大金門,結果登島解放軍在島上戰鬥三晝夜,全軍覆沒。解放軍雖然很看重金門戰役的教訓,但並沒有將其視為重要戰役。
  • 解放戰爭最悲壯的一戰,一個師全軍覆沒,戰後前線總指揮連降四級
    在福建地區,第3野戰軍10兵團以勢如破竹之勢相繼取得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和漳州戰役的勝利,在解放了漳州和廈門之後,金門頓時就成為了一座孤島了。 金門島及烈嶼(小金門)大大小小13個島嶼還在國民黨軍隊佔領之下。
  • 金門慘敗:9000人登島作戰,接應失敗成孤軍,背水一戰全軍覆沒
    時任福建省政府主席的湯恩伯見事不可為,倉皇撤退,廈門順利解放,在粟裕的授意下,將繳獲的所有海船全部配發給第十兵團,由28軍副軍長蕭鋒負責統籌備戰,於10月24日晚,正式跨海,直取大金門,力求戰之能勝,將金門作為我軍解放寶島臺灣的一大跳板。
  • 慘烈的金門戰役2——古寧頭
    26日上午,被任命為金門防衛司令的胡璉,從臺灣乘輪船趕到金門料羅灣,率海上飄蕩的19軍開始登陸金門!
  • 金門戰役失敗後,登島作戰的四個團長,各自的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派出三個團強行登陸金門,準備解放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對解放軍來說,一路經歷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因此並沒有把一個小小的金門放在眼裡。不過,輕敵的後果卻換來了慘重的代價,金門戰役最終以失敗告終,登島作戰的9000餘人幾乎全軍覆沒,給我軍留下了深重慘痛的教訓。金門戰役打響後,解放軍先遣部隊派出了三個團,這三個團分別是244團、251團與253團。因為戰況吃緊,而且第一批登陸的船隻擱淺在海灘,無法返回,所以後續增援部隊遲遲無法登陸。第二天,28軍246團主動前往金門增援。
  • 金門戰役慘敗,我軍唯一一位從敵營逃回來的戰士,後來結局如何?
    1947年七月,時任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的葉飛在中央軍委指示下率領部隊進入福建,揭開了解放福建的序幕。經過三個月的戰鬥,先後歷經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之後,第十兵團解放了除金門之外的整個福建地區,將境內之敵全部肅清。
  • 金門戰役總攻開始前,28軍偵查到敵方增援部隊,為何沒有停止總攻
    金門戰役的失利,是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遭受的一次教訓深刻的損失,參加登島作戰的第10兵團的28、29軍9000多人大部分英勇犧牲。為什麼會遭受這麼重大的損失?很多人會認為,是當時由於對金門水域的氣象信息、水文信息掌握得不夠充足,導致登島作戰的船隻,在海水落潮時擱淺,大部分船隻被國民黨部隊炸毀,在加上當時的作戰登陸船隻嚴重不足,後續的支援部隊無法及時登陸增援,導致了戰役的失利然而我們縱觀分析整個的戰役全局,導致戰役失利的主要原因還是對戰前情報分析有誤、不重視敵人的戰役部署,最終導致了戰役朝著不利於解放軍的方向發展
  • 金門戰役損兵超9000人,三野的具體指揮官是誰?後來發展如何
    1949年渡江戰役後,我軍各野戰軍在長江以南展開大範圍追殲,百萬國軍殘部望風披靡,到10月1日建國前只有少數省份沒有解放。然而戰爭局面完全明朗之際,第三野戰軍卻意外遭受到了一場失利,也是整個解放戰爭中我軍最重大的一次敗仗,此戰就是金門戰役。49年10月三野在金門島上戰損9000餘人,參戰部隊全軍覆沒。
  • 軍神劉伯承,戰神粟裕,都吃胡璉大虧,金門炮擊僥倖逃脫
    此戰殲敵5300餘人,劉鄧損失也超過5000人。  雙方對此戰都不滿意,胡璉指責邱清泉援救不力,劉伯承也反覆檢討「牛犄角」甚為不智。    兩次失利讓劉鄧倍感壓力,1948年1月26日,劉鄧致電毛主席:「我們目前情況是部隊極不充實,彈藥亦漸感困難。如無友鄰協助,至少將十一師全部調走,部隊集結均發生困難。」
  • 金門戰役,有四位主力團長登島作戰,他們後來命運如何?
    但可惜的是,因為船隻不足,加上情報出現失誤,登島部隊很快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最終慘遭失敗。 此次登島作戰的三個主力團分別是244團、251團和253團,共計9000餘人。值得一提的是,島上並沒有派遣師級幹部,因此部隊登陸金門後各自為戰,沒有形成統一指揮。第二天,當戰鬥進行到激烈時刻,28軍246團團長孫雲秀主動請戰,率400戰士前往增援。
  • 老安遊金門之二︱這裡,最有特色的是戰地風光
    作為戰地,金門坑道遍布,且互相連通。向體驗地道戰的朋友,可以好好逛一下金門的坑道。戰時金門,幾乎將所有防禦設施、作戰據點都地下化了,再以地下坑道連結,配合軍事需求創造出各種空間,而其延伸廣度,幾乎可達全島各地,成為龐大的地下網絡,素有「地下金門」之稱。
  • 金門戰役失利,9000餘人壯烈犧牲,消息傳到北京,毛主席潸然淚下
    1948年11月,東北人民解放軍第3縱隊在錦州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韓先楚任軍長。在東北戰場上,3縱能攻能守,無論在解放軍中還是在國民黨中都赫赫有名。40軍成立後,在韓先楚的帶領下,他們繼續發揚頑強的戰鬥精神,多次參加重大戰役戰鬥,為全國解放事業貢獻巨大。
  • 三年解放戰爭,敵軍自損807萬人,我軍一個師都消滅不了,為何?
    從1946年,蔣介石突然翻臉,企圖否定我軍在抗日戰場上取得的突出功績,謀奪勝利果實,拉開3年解放戰爭以來,敵軍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累計損兵折將高達807萬餘人,最終在1950年,韓先楚上將將個人生死,和名利榮辱置之度外,率部乘坐木船出海,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在海南島上與敵戰區司令長官薛嶽血戰56
  • 韓先楚已是福建軍區司令,炮擊金門時主席為何點將葉飛指揮
    中學時期他就加入共青團,1932年正式加入共產黨,並開設了革命之旅。之後不管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葉飛在參加的戰役中屢建奇功,戰績輝煌。由他帶領的第十兵團在渡江戰役,福州戰役和廈門戰役中表現優異,立下了赫赫戰功。
  • 解放軍中將復盤金門戰役:當年要多少兵力才能拿下金門?
    以前人們只知道解放軍在金門打了個敗仗,但具體情況不了解、失敗原因不清楚、很多細節不知道。當這場戰役過去一個甲子之時,一本由南京軍區前副司令員王洪光中將撰寫,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絕戰,追思金門戰役》,一推出就備受好評,被鳳凰傳媒評為2011年度「十大好書」。
  • 金門戰役受挫後,為何不繼續對其發起強攻?這個原因很高明
    熟悉軍事歷史的人都知道,在解放戰爭末期,我軍曾組織過一次進攻金門島的戰役。這次戰役,我軍因情報失誤、缺乏經驗等原因,而遭遇了挫折,戰役最終也以失敗告終。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次失敗並不可怕,只要重整軍備、重振士氣,就可以為下一次作戰的勝利奠定基礎。
  • 金門炮戰總指揮葉飛之子解密:為何當年近在咫尺卻不拿下金門?
    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在1958年的金門炮戰中任前線總指揮。1999年4月1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5歲。 突然把我們送回了福州 金門炮戰是1958年,我當時只有7歲,知道的事情很少。
  • 金門戰役70年——內戰中唯一一次失敗的戰役!
    大陸稱「金門戰役」的「古寧頭戰役」,讓國民黨軍隊扭轉了國共內戰後期接連敗退的局面而信心倍增,因此得以在臺灣休養生息,準備「光復大陸」。1949年10月24日,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十四天,人民解放軍二十八軍下屬三個團共九千餘人渡海進攻金門,發起金門戰役,在島上苦戰三晝夜,因後援不繼,全軍覆滅,是解放軍成軍以來唯一一次徹底的敗仗。
  • 這個連隊金門一戰幾近全軍覆沒,所幸留下了浴火重生的種子
    1949年10月24日21時30分,隨著擔任金門戰役作戰指揮的第二十八軍副軍長蕭鋒一聲令下,我軍乘200多艘船隻向金門島駛去。我軍第二十八軍八十二師二四四團(加強二四六團三營)從金門北岸龍口、八十四二五一團於安岐以北、第二十九軍八十五師二五三團在金門西北部的古寧頭分別登陸。各團登島後迅速展開攻擊,一度取得局部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