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梯隊軍隊還沒上岸船隻就被擱淺,於是國民黨集中火力向擱淺船隻的軍隊,直接切斷了登島部隊的退路,第二梯隊也就沒辦法上前支援。三天後戰爭結束,我方傷亡慘重,被俘獲5000多人,陣亡近4000人失蹤50多人。
葉飛上將與其他開國大將不同,他出生於菲律賓,是唯一一個擁有擁有雙國籍的上將,五歲時才回到國內定居福建,菲律賓的出身的他,並沒有讓他與祖國產生隔閡,他的骨子裡依然留著中國人的獻血。中學時期他就加入共青團,1932年正式加入共產黨,並開設了革命之旅。之後不管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葉飛在參加的戰役中屢建奇功,戰績輝煌。由他帶領的第十兵團在渡江戰役,福州戰役和廈門戰役中表現優異,立下了赫赫戰功。
1945年葉飛被任命為新四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奉中央命令率領部隊北進。在這過程中,葉飛接到國民黨的命令,於是率領部隊到濟南繳械。葉飛率領的分隊率先佔領大汶口陣地,包圍住了向北撤離的敵軍,親自出馬與日軍隊長談判,要求其繳械。但日軍的大隊長並不配合。葉飛報告上級之後,上級便下達了"先放日軍撤離,再途中攔截"的指令。於是在日軍撤離之後,葉飛又進行了一次包圍,這才日軍再次拒絕繳械。於是葉飛再次派出兩路軍隊包圍日軍,給予施壓,進行談判。最終葉飛軍隊成功繳獲日軍火炮16門、擲彈筒47支、步槍800支、炮彈30萬發、手榴彈4000顆、坦克兩輛等軍用物資。由此可以看出葉飛是一個有勇有謀的指揮員。
時間來到1949年八月份,解放戰爭接近尾聲,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被共產黨打得退軍臺灣,但卻在金門島派駐了軍事部隊。1949年10月24日金門戰役爆發,葉飛作為總指揮,率領三個團登陸金門作戰。葉飛的作戰方案是將軍隊分為兩個梯隊進行進攻。第一個梯隊負責率先登陸金門島,第二梯隊充當增援和補給的作用。
但是葉飛率領的38軍是北方人,對海上作戰並不熟悉,再加上沿海的船隻不多,葉飛此次用來渡海作戰的船隻都是從內陸的江河湖泊中徵用來的平底船,當時有海邊的漁民提醒葉飛海上的船必須是尖船,因為平底穿容易被擱淺,尖底船可以把它推到水深處。可惜戰爭緊迫,來不及調換。所以第一梯隊軍隊還沒上岸船隻就被擱淺,於是國民黨集中火力向擱淺船隻的軍隊,直接切斷了登島部隊的退路,第二梯隊也就沒辦法上前支援。三天後戰爭結束,我方傷亡慘重,被俘獲5000多人,陣亡近4000人失蹤50多人。
金門戰役的失敗,讓葉飛後悔不已,他主動找到毛主席要求處分,並積極做了檢討,毛主席並沒有過分的苛責,依然委以葉飛重任,並讓他吸取金門戰役的經驗教訓,認真訓練部隊,並準備第二次渡海戰役。只是後來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中國只能將解放金門擱置起來。在這期間,葉飛並沒有忘記金門戰役的慘敗,葉飛擔任福州軍區司令員,將工作重心放在了福建上,大力發展福建的工業。之後葉飛擔任省委書記,福州軍區司令員的職位由韓先楚繼任。
這抗美援朝期間,美軍與國民黨蔣介石再次勾結,並為國民黨提供軍事上的援助,從這之後,蔣介石多次叫囂並騷擾沿海地區40多次,就在這時,美國政府還與臺灣一同籤署了共同防禦條約。1957年,蔣介石在金門設立防衛部。而就在這時,中東局勢變得緊張,國民黨想趁此機會反攻大陸。面對越來嚴重的局勢,7月18日,中央軍委正式下發炮擊金門的指令。並再次把"指揮官"的重任給了葉飛,毛主席認為葉飛有過之前的金門戰役的經驗教訓,並長期在福建任職,韓先楚剛剛任職,對海上作戰也不是很熟悉,葉飛無疑是第一人選。
1958年8月23日爆發金門炮戰,解放軍先發制人,率先打響戰役,國共兩方隔海開展炮戰。最終共產黨大獲全勝。通過這次戰役,極大的削弱了國民黨的軍事力量,同時也摸清了美國關於臺海政策的底線。此次葉飛一雪前恥,也說明了毛澤東知人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