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役慘敗,我軍唯一一位從敵營逃回來的戰士,後來結局如何?

2020-12-26 騰訊網

1947年七月,時任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的葉飛在中央軍委指示下率領部隊進入福建,揭開了解放福建的序幕。經過三個月的戰鬥,先後歷經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之後,第十兵團解放了除金門之外的整個福建地區,將境內之敵全部肅清。

同年10月24日,為了徹底肅清福建境內之敵,取得更大的戰果,在第28軍副軍長肖鋒的指揮下,我軍三個團9000多人組成渡海登陸部隊發起了解放金門的戰鬥。不過,由於我軍前期準備不足,輕敵思想嚴重再加上敵軍擁有強大的海陸空立體作戰體系,使得我軍在登陸金門島之後遭到敵人的猛烈攻擊。

登陸部隊與敵軍血戰三日三夜,最終彈盡糧絕,登島的9000多人大部分犧牲,少量被俘,全軍覆沒,這也成為我軍在解放戰爭中的一次重大失利。不過任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戰鬥結束的十個月之後,有一位原28軍251團的戰士竟然從對面的金門硬生生的遊回了廈門,成為當時登島部隊中唯一一位返回來的戰士。

他究竟是怎麼回來的,後來的結局又如何呢?

胡清河,1930年出生於山東陵縣。17歲時加入我軍,部隊領導看其讀過幾年書,聰明好學,就把他分到了後勤部隊擔任一名衛生員。入伍後,胡清河先後參加過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戰鬥經驗豐富。

金門戰役前夕,胡清河所在的第28軍駐守在大嶝島北側的一個小漁村,他作為2營的醫護助理,跟隨部隊登陸金門島。結果在金門戰役中,9000多人的部隊中有6000多人壯烈犧牲,其餘或被俘或失蹤,無一人逃生,登陸部隊全軍覆滅。

胡清河被俘後,因為其是衛生員的緣故,敵軍沒有將他送至戰俘營,而是繼續留在島上編入部隊中繼續使用。他一直在島上期盼我軍的大部隊能夠收復金門,但是苦等良久,依舊毫無消息。胡清河深知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在繼續等待,說不定哪天就會像其他的俘虜一樣被押送到大本營。他開始制定自己的逃跑計劃。

金門島是一座遠離大陸的島嶼,四面環水,想要回到大陸只能遊過去。但是自從敵軍佔領金門後,每天派遣重兵在海邊巡邏,還在關鍵位置修建了防禦工事,並且島上能夠當作渡海的工具被嚴格管理,想要從這種地方逃跑簡直是難如登天。

胡清河一直在暗中計劃和觀察,直到1950年8月的一天,大海漲潮,海水漫過海灘,這樣能夠快速潛入海中還不易被發現。得知如此絕佳的機會,胡清河在當天傍晚以出去上廁所為由,將事先準備好的籃球內膽綁在身上。然後按照之前規劃好的路線逃到岸邊,向廈門方向遊去。

在海中漂浮了12個小時後,胡清河再次回到闊別10個月之久的大陸。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迎接他的並不是掌聲和鮮花,而是組織對他的審查。金門戰役是我軍少有的敗仗,整個登陸部隊全軍覆沒,而胡清河卻在十個月後安全回歸,受到了組織的懷疑。

剛一上岸,胡清河就遭到組織長達三個月的審查和審訊,他內心坦蕩,不懼怕任何審問。在敵軍部隊任職期間,他沒有出賣過戰友,也沒有洩露過軍事機密,組織了解到這個事實後,當時就讓胡清河回到原來的部隊當衛生員,給予了他留黨察看的處分。

後來,在那段特殊時期中胡清河受到衝擊,多次受到公開的批判和關押。直到1985年,胡清河才被組織恢復了黨籍,距離他背負「叛徒」這個罪名,已經過去了35年。

相關焦點

  • 金門戰役慘敗後,唯一一位從敵營逃回來的戰士,後來過得怎麼樣?
    1949年7月下旬,我華野部隊正式入閩,國民黨殘餘勢力節節抵抗,他們固守福州、泉州等地,可在第10兵團葉飛司令的領導下,敵人的工事徹底被擊潰,在泉州、廈門戰役中,我軍大獲全勝。10月,部隊向金門開拔,彼時國民黨軍如同潰散螻蟻,金門成為了他們最後垂死掙扎的地方。
  • 金門戰役損兵超9000人,三野的具體指揮官是誰?後來發展如何
    1949年渡江戰役後,我軍各野戰軍在長江以南展開大範圍追殲,百萬國軍殘部望風披靡,到10月1日建國前只有少數省份沒有解放。然而戰爭局面完全明朗之際,第三野戰軍卻意外遭受到了一場失利,也是整個解放戰爭中我軍最重大的一次敗仗,此戰就是金門戰役。49年10月三野在金門島上戰損9000餘人,參戰部隊全軍覆沒。
  • 我軍避而不談的金門戰役始末
    網絡間有傳說:粟裕曾提出對攻擊金門有「三不打」指示:沒有一次運載六個團的船隻不打;敵增援不打;要求山東沿海挑選六千名久經考驗的船工支援十兵團,船工不到不打。其中第一條和第三條都與渡海有關。但是,在戰役過程中,葉飛等戰役指揮員沒能很好地貫徹,這也是後來導致戰役失敗的原因之一。這種說法出自肖軍長回憶錄,由於是單證,早已不被學術界認可。
  • 金門戰役,有四位主力團長登島作戰,他們後來命運如何?
    值得一提的是,島上並沒有派遣師級幹部,因此部隊登陸金門後各自為戰,沒有形成統一指揮。第二天,當戰鬥進行到激烈時刻,28軍246團團長孫雲秀主動請戰,率400戰士前往增援。也就是說,金門戰役一共有四位主力團長登島作戰,那麼他們的命運如何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登步島失利,我軍唯一失聯戰士,靠吃貝殼生存,10天後獲救
    作者:忘情 發生在1949年10月25日至27日的金門戰役,是我軍永遠要汲取的教訓。當時的蔣軍兵敗如山倒,宛如撈到救命稻草一般,大肆吹噓所謂的「古寧頭大捷」,仿佛這一無礙大局的戰事,成了他們所謂「復國」的轉折點,選擇性地遺忘了大西南、海南、舟山、大陳等一系列「打臉」戰役。
  • 金門戰役中指揮部隊的李良榮,被蔣介石召回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28軍的三個團在前線總指揮蕭鋒的命令下進攻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不過,解放軍的三個團登陸金門後卻遭遇頑固抵抗,最終因為後援乏力而戰敗,大部分官兵壯烈犧牲。金門戰役的交戰雙方分別是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的三個團以及國民黨李良榮的22兵團(後續胡璉的十二兵團增援)。聽到李良榮這個名字,大部分人都表示很陌生,李良榮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在金門戰役中讓我軍吃了大虧?金門戰役後,李良榮的結局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國民黨22兵團司令李良榮的結局。
  • 金門慘敗:9000人登島作戰,接應失敗成孤軍,背水一戰全軍覆沒
    金門戰役打到最後,我軍上下瀰漫一種絕望氣息,孤軍深入,背水一戰,是十死無生的絕境,所以,至10月27日,戰役結束後,先頭登島的9000人部隊,一半陣亡,另一半被俘虜,幾近於全軍覆沒,或殲滅或被俘近萬人,上萬條槍鳴槍致哀。而這也是我軍自解放戰爭開始後,第一次出現如此慘敗,與我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戰績相比,反差實在太大,所以,當消息傳出後,在後方督戰的我軍將領紛紛表示無法接受。
  • 金門戰役70年——內戰中唯一一次失敗的戰役!
    「古寧頭戰役70周年紀念特展」揭幕,紀念當年那場戰役的勝利,讓人們以史為鑑,珍惜安全與繁榮。 大陸稱「金門戰役」的「古寧頭戰役」,讓國民黨軍隊扭轉了國共內戰後期接連敗退的局面而信心倍增,因此得以在臺灣休養生息,準備「光復大陸」。
  • 衛生兵胡清河:金門戰役被俘後,遊泳11個小時回歸大陸
    他的故事主要是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在解放戰爭當中有一場戰役是非常著名的叫做金門戰役。原本在經歷了三大野戰軍的勝利之後,很多人會覺得金門戰役並沒有人們想像得那麼難。可是沒想到金門戰役打得比三大戰役還要艱苦一些。1949年4月25日,兩軍搶佔金門沙灘登陸作戰。
  • 金門戰役除了國軍將領胡璉,李良榮外,還請了一位日軍將領當參謀
    在解放戰爭後期,我軍屬於是勝利軍,當時追著蔣介石的國軍到處跑。但是卻在這過程中,第三野戰軍在解放金門島時馬失前蹄,吃了一場敗仗,讓第十兵團損失慘重,這也是解放戰爭後期,我軍吃得最大的一次敗仗。金門戰役的失敗,並不是因為,第十兵團作戰不夠勇敢,主要因為解放金門需要渡海作戰。
  • 開國大典剛過23天,金門戰役打響,我軍卻不幸遭遇罕見嚴重失利
    為何第10兵團當時對金門戰役顯得如此「漫不經心」?當然,並不是我軍不想認真打,而是有客觀因素導致。如此草率組織起來的部隊,即使放在我軍擅長的陸地作戰中,也會有些難打,況且是28軍並不熟悉的渡海戰役。真到了海上之後,指揮官無法有效指揮不同建制的部隊,導致實際作戰的時候,部隊無法得到有效統一調度,這是金門戰役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 金門戰役失敗後,登島作戰的四個團長,各自的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派出三個團強行登陸金門,準備解放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對解放軍來說,一路經歷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因此並沒有把一個小小的金門放在眼裡。不過,輕敵的後果卻換來了慘重的代價,金門戰役最終以失敗告終,登島作戰的9000餘人幾乎全軍覆沒,給我軍留下了深重慘痛的教訓。金門戰役打響後,解放軍先遣部隊派出了三個團,這三個團分別是244團、251團與253團。因為戰況吃緊,而且第一批登陸的船隻擱淺在海灘,無法返回,所以後續增援部隊遲遲無法登陸。第二天,28軍246團主動前往金門增援。
  • 金門戰役
    戰爭評價金門戰役的失利,使解放軍清楚了渡海作戰的難度。所以在後來的海南島戰役中,第四野戰軍對渡海作戰的重視程度大大提高。登陸作戰最大的敵人首先是敵海空軍,若我軍提前向蘇聯購買戰艦配合空軍P-47,P-51掩護陸軍進攻金門,敵軍可能無法守住金門。
  • 金門戰役總攻開始前,28軍偵查到敵方增援部隊,為何沒有停止總攻
    在解放平潭的戰役中,當時福建正處於颱風的席捲中,颱風風力強大,登陸作戰的船隻都被大風吹散,導致了登陸作戰的戰士被分散,無法進行集中作戰,當時由於我們是大兵團作戰優勢,雖然遇到了一些挫折,最後通過戰士們的浴血奮戰,平潭被順利攻下來了解放了平潭,接下來葉飛就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廈門,由於福建屬於丘陵地帶為主,人多地少,部隊的後勤補給供應不上
  • 解放軍中將復盤金門戰役:當年要多少兵力才能拿下金門?
    南京軍區司令部高級編審王建豐大校做客鳳凰書城,為讀者揭秘金門戰役鮮為人知的細節,並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記者:聽說金門戰役是粟裕和葉飛的部隊打的,金門戰役這麼重要,他們好像沒有親自指揮,這是為什麼? 王建豐:當時粟裕在上海,葉飛在廈門,確實沒有親臨前線直接指揮。
  • 金門戰役失利,9000餘人壯烈犧牲,消息傳到北京,毛主席潸然淚下
    40軍成立後,在韓先楚的帶領下,他們繼續發揚頑強的戰鬥精神,多次參加重大戰役戰鬥,為全國解放事業貢獻巨大。 對於解放海南島,毛主席肯定是願意的,但是此時解放海南島,他還有很多顧慮,如果打不好,戰士們白白犧牲,解放事業受挫,對於今後渡海作戰的信心也會有極大影響。 在海南島戰役發起前,解放軍部隊曾有過登島作戰。
  • 中國唯一雙重國籍,身中5槍不死,35歲兵敗金門,41歲授開國上將
    葉孫衛回到家鄉才一個月,就被土匪「綁票」了,好不容易贖回來,就匆忙離鄉出國,以後就再不敢回來。從此,葉飛兄弟倆就由家鄉的母親謝氏撫養。養母謝氏一生無子,她就把葉飛兄弟兩個當親生兒子一樣來撫養。後來由於南徵北戰,葉飛直到1949年率大軍南下解放福建時,才再一次見到養母,養母不知道解放軍的首長葉飛就是她的兒子。
  • 金門戰役:登陸部隊全軍覆沒,主席稱其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損失
    解放軍自渡江以來,勢如破竹,國民黨軍隊一觸即潰,解放軍並未遭遇太大的反抗,俗話說驕兵必敗,在金門戰役中,解放軍遭遇了渡江戰爭以來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滑鐵盧,登島作戰的9000餘戰士全軍覆沒,登陸作戰船隻盡數被毀,金門戰役的失利,震動了全軍,也震動了毛主席,毛主席稱金門失利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的損失,金門戰役是解放軍建軍以來唯一一次徹底的失敗
  • 金門戰役,28軍副軍長肖鋒如果親臨前線指揮,能否挽回戰局?
    ,負責收集金門附近海域敵方增援部隊的情況然而這些準備工作,完全是陸地作戰的標配,而此時28軍要完成的是陸海登陸作戰,這是一種新的作戰方式,對於他們來說還沒有掌握新的作戰方法雖然之前成功解放了平潭,但是那次戰役戰役,剛好遇上了颱風天氣,視線能見度低,船隻被颱風刮上了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