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役,28軍副軍長肖鋒如果親臨前線指揮,能否挽回戰局?

2020-12-23 留名講史

1949年10月15日由葉飛率領的第3野戰軍第10兵團對廈門島發起了總攻,湯恩伯指揮的國民黨廈門守軍部隊,面對解放軍的猛烈攻擊,兵敗如山倒,隨後湯恩伯率領李良榮的第22兵團大約2萬人退守金門,至此廈門成功解放

面對退守金門的國民黨部隊,解放軍準備乘勢攻打金門,由於當時駐守在金門的守軍幾乎是殘兵敗將,以當時第10兵團的士氣,打下金門不是問題,為此解放軍開始籌備對金門的總攻

然而部隊內部輕敵的思想也慢慢滋生,葉飛的第10兵團自從進入福建後,先後解放了福州、平潭、漳州、廈門等城市,節節勝利的戰績,讓部隊各級指揮員出現了輕敵的思想。這也為後面的金門失利埋下了隱患

第10兵團司令部通過對當前戰局的分析,把這次攻打金門的任務交給了第10兵團28軍,接到了作戰任務後,28軍開始了進行戰前準備,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1.敵我力量分析

想了解當前金門敵軍的守備情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審查在解放廈門時抓到的國民黨軍官,28軍的副軍長肖鋒負責審問國民黨軍官,通過審查,發現了一條重要的線索,在解放廈門的時候,出現了國民黨第12兵團的部隊,而當時國民黨第12兵團的司令員是胡璉,他此前駐守在廣東的汕頭一帶,而他的部隊此時出現在廈門,說明金門可能有12兵團的支援部隊。肖鋒立刻將這一重要信息上報了兵團司令部

2.組織登陸船隻

攻打金門,最大的難題是通過船隻運送部隊,而當時28軍獲得的登陸船隻嚴重不足,加上部隊剛到這裡,還沒有與當地民眾建立良好的民情關係,缺少駕駛船隻的船夫,想把部隊一次全部運送到金門登陸作戰是不可能完成,最後部隊只能採取分批登陸作戰

3.收集情報

為了掌握更多金門敵方守軍的信息,28軍加強對了對地方的無線電偵查,通過不間斷的偵查,28軍發現了一條重要的線索,通過對敵方的通話分析,金門的守軍可能在尋求支援,28軍司令部根據對敵方情報分析,判斷支援金門的國民黨援軍還在增援的路上,為了掌握敵方更多的信息,28軍派出了大量的偵查員,負責收集金門附近海域敵方增援部隊的情況

然而這些準備工作,完全是陸地作戰的標配,而此時28軍要完成的是陸海登陸作戰,這是一種新的作戰方式,對於他們來說還沒有掌握新的作戰方法

雖然之前成功解放了平潭,但是那次戰役戰役,剛好遇上了颱風天氣,視線能見度低,船隻被颱風刮上了島嶼。可以說28軍沒有陸海作戰的經驗,他們的缺點也完全暴露出來了:

無法準確獲得金門守軍的防禦部署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無法抵近觀察敵方的戰役部署,對金門附近海域的不熟悉,敵方是否在登陸海域部署水雷、障礙物以及敵方的武器裝備等這些都完全無法掌握無法掌握敵方有多少增援部隊由於金門島的地理位置,國民黨的增援部隊是通過水麵艦艇進行運送兵力,28軍無法準備預估點的增援數量敵方的空中支援由於當時的金門處於重要的地理位置,對方完全可以通過制空權控制島嶼,制空權的缺失也是阻礙28軍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對敵我情況的分析,28軍在戰役前,我們準備的是一場缺少關鍵情報信息支撐的戰役

在總攻發起前,28軍的前方情報偵查人員反饋了一個重要的信息,敵方的支援部隊已經登陸大小金門。至少2個團,具體支援人數不詳,此時在兵力上,已經超出了28軍

獲得了這個重要情報後,28軍副軍長肖鋒立刻上報了兵團指揮部,由兵團司令部做出決策。最後兵團司令部做出了,敵方增援部隊剛登陸,還無法進行有效的部署,繼續按原計劃執行,總攻任務不變。

隨後,28軍在這樣的背景下,對金門發起了總攻,隨後戰役也朝著不利於我軍的方向發展,主要表現為:

1.前方沒有師指揮部由於當時登陸船隻嚴重不足,部隊只能分批次登陸,第一批次登陸的都是各團的參戰部隊,分別有:251團、253團、244團、246團,而第二批部隊沒有等到回援的船隻,當時由於登錄的船隻在金門附近海域擱淺了,隨後被國民黨部隊都炸毀了,第二批的部隊無法獲得支援,師長鍾賢文和政委王若傑都在等待回援的部隊。至此,在沒有師部指揮的情況下,登陸的各團團長只能各自指揮部隊進行奮戰。

2.缺少重武器由於陸海作戰,我方部隊只能在登陸金門時獲得陸地火炮的支援,由於隔海,火炮的支援力度有限,而國民黨守軍有很多重武器起加入了戰鬥,轟炸機 、裝甲部隊、軍艦、炮艇、坦克,而我方部隊沒有後續的重火力支援

3.敵方增援部隊超出我軍在隨後的戰爭中,敵方的增援部隊加上已有的守軍約4萬人,而我軍登陸作戰的就只有8000多人,雖然我軍孤軍奮戰,頑強抵抗,但最後寡不敵眾,大部分都英勇犧牲了

金門戰役的失利,是一次深刻的教訓,在沒有完全做好準備的情況下,不能打

這次戰役也讓我軍深刻地認識到了陸海作戰的重要性,有了這次教訓,我軍各級指揮員痛定思痛,總結失敗經驗,在後續的陸海作戰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用勝利來告慰在金門戰役犧牲的英雄們!

相關焦點

  • 金門戰役,28軍副軍長負責前線指揮,那麼軍長政委哪裡去了?
    說起金門戰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當時解放軍渡過長江後,迅速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捲江南地區,敵軍莫不望風而逃。不久,三野十兵團第28軍發起金門戰役,三個主力團共計9000餘人登島作戰。本以為能一舉拿下金門島,但因為事先準備不足,最終慘遭失敗,9000餘人深陷重圍,絕大部分都壯烈犧牲。
  • 金門戰役總攻開始前,28軍偵查到敵方增援部隊,為何沒有停止總攻
    這個預判可以從之前28軍攻打廈門的時候獲知,當時的28軍副軍長在審問俘虜的軍官時,就已經出現了胡璉的18軍的部隊,因為胡璉之前負責駐守在廣東的汕頭,而此時出現在廈門,說明金門的增援部隊已經抵達了,但是他們是如何部署的,此時28軍無法準確掌握面對這個情況
  • 金門戰役
    復至最前線,在炮火中慰問官兵,遍地屍體,血肉模糊。」《蔣「總統」經國先生言論著述彙編》第2輯第673頁。據聞當時人民解放軍28軍副軍長肖鋒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面對葉飛失聲痛哭。葉飛報告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並報中央軍委,請求予處分。金門上的戰鬥直到28日才逐漸平息,零星戰鬥持續更長。
  • 我軍避而不談的金門戰役始末
    國民黨海軍掃雷二零二與南安二艇於三時左右在古寧頭西北海面,猛烈轟擊擱淺的人民解放軍船隻和軍隊。天亮後一百多艘人民解放軍船無一返回,第二梯次援軍隔海望洋興嘆。國民黨第十八軍軍長高魁元指揮第一一八師(欠第三五二團)配屬戰車第三連(欠一排)向人民解放軍攻擊;第十九軍之第十八師其已登陸進駐瓊林之部隊亦就近歸十八軍高軍長指揮。該
  • 金門戰役慘敗,我軍唯一一位從敵營逃回來的戰士,後來結局如何?
    經過三個月的戰鬥,先後歷經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之後,第十兵團解放了除金門之外的整個福建地區,將境內之敵全部肅清。 同年10月24日,為了徹底肅清福建境內之敵,取得更大的戰果,在第28軍副軍長肖鋒的指揮下,我軍三個團9000多人組成渡海登陸部隊發起了解放金門的戰鬥。
  • 老安遊金門之二︱這裡,最有特色的是戰地風光
    在金門的很多海岸,則有反登陸的軌條砦(慈湖慈堤、北山斷崖、建功嶼、歐厝海灘、成功海灘、馬山觀測所、小金門雙口海灘等處均可看到)。馬山觀測站是鄧麗君喊過」親愛的 X 軍兄弟們「的地方。1949年10月27日,金門戰役獲勝消息傳到臺北,蔣中正流著淚說:「這一仗我們全勝了……臺灣安全了。」「古寧頭大捷,不僅保住了金門,更保住了臺灣。」老安手頭有一本書,書名《回顧金門登陸戰》,該書收錄了親歷該次戰役的從軍長、師長、團長到排長班長戰士甚至船工寫的30多篇文章,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親自作序。
  • 開國大典剛過23天,金門戰役打響,我軍卻不幸遭遇罕見嚴重失利
    因而,第10兵團指揮員,立即對下轄的第28軍下達了進攻金門島的命令,但此時的28軍是什麼情況呢?首先,軍長在南下的時候因為身體不適(胃病),留在了福州養病,其次,參謀長早在之前就被調走了,所以28軍的軍政主要指揮官都不在前線。
  • 金門戰役損兵超9000人,三野的具體指揮官是誰?後來發展如何
    1949年渡江戰役後,我軍各野戰軍在長江以南展開大範圍追殲,百萬國軍殘部望風披靡,到10月1日建國前只有少數省份沒有解放。然而戰爭局面完全明朗之際,第三野戰軍卻意外遭受到了一場失利,也是整個解放戰爭中我軍最重大的一次敗仗,此戰就是金門戰役。49年10月三野在金門島上戰損9000餘人,參戰部隊全軍覆沒。
  • 解放軍中將復盤金門戰役:當年要多少兵力才能拿下金門?
    南京軍區司令部高級編審王建豐大校做客鳳凰書城,為讀者揭秘金門戰役鮮為人知的細節,並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記者:聽說金門戰役是粟裕和葉飛的部隊打的,金門戰役這麼重要,他們好像沒有親自指揮,這是為什麼? 王建豐:當時粟裕在上海,葉飛在廈門,確實沒有親臨前線直接指揮。
  • 這個軍的政委和兩個副軍長,後來都是中將,為何軍長只是少將?
    這次改編最主要的內容就是撤銷原先的縱隊建制,改編為軍一級建制,當時東北野戰軍原有的12個縱隊陸續改編為了12個軍,番號從第38軍到第49軍。其中,第48軍是由東北野戰軍原第11縱隊改編而成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當時第48軍的四位負責人,一個政委和兩個副軍長後來被授予了中將軍銜,而軍長卻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金門戰役半年後,25團一班長重返大陸,被開除黨籍後,他回鄉務農
    導讀:金門戰役半年後,25團一班長重返大陸,被開除黨籍後,他回鄉務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解放戰爭:若28軍準備的7個團全部登上金門島,能否打敗國軍?
    在解放戰爭後期我軍遭遇過一場局部失利,那就是第三野戰軍在49年秋天打的金門古寧頭之戰,登島9000餘人有去無回。很多朋友分析此戰的失敗原因,歸咎於陸軍部隊不習渡海常識,情報錯誤漏算國民黨守軍人數,以及連戰連勝後的輕敵等因素。其實金門戰役我軍28軍真正預備的登島人數並非後來的9086人,而是足足7個團約2萬部隊,但由於船隻盡毀,無法接應第二批部隊,才導致了九千人在島上孤軍奮戰的局面。
  • 慘烈的金門戰役2——古寧頭
    26日上午,被任命為金門防衛司令的胡璉,從臺灣乘輪船趕到金門料羅灣,率海上飄蕩的19軍開始登陸金門!
  • 解放戰爭最悲壯的一戰,一個師全軍覆沒,戰後前線總指揮連降四級
    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隊 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野戰軍10兵團決定乘勝拿下金門,並將攻擊金門的作戰任務交給了28軍,並任命28軍代軍長兼參謀長的蕭鋒為前線總指揮
  • 金門戰役,有四位主力團長登島作戰,他們後來命運如何?
    1949年10月24日,三野第十兵團28軍集結了三個主力團,趁著夜色向金門島發起進攻。但可惜的是,因為船隻不足,加上情報出現失誤,登島部隊很快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最終慘遭失敗。 此次登島作戰的三個主力團分別是244團、251團和253團,共計9000餘人。
  • 28軍9000將士血戰金門,韓先楚「犯上直諫」,40軍強奪海南島
    1949年10月28日,這一天對於指揮「攻臺計劃」的解放軍「戰神」粟裕來說,是一個非常煎熬和痛苦的日子。在廈門海灘上 ,3萬多名解放軍怒目圓睜,趴在海岸邊死死的注視著對面僅僅只有幾公裡遠的金門島。就在三天前,9000餘名將士乘坐衝鋒艇、木船,執行攻臺計劃中的第一個任務,攻佔金門島。
  • 金門戰役後,國民黨軍一直流傳著「共軍水鬼」的傳說,整整幾十年
    20世紀在金門前線服役過的臺灣官兵,對於「共軍水鬼」的傳說,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一段時間,甚至到了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地步,夜間哨兵經常報告有"共軍水鬼",不時向海岸灘頭盲目射擊。那麼真實的歷史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1949年10月,解放軍跨海進攻金門失利,金門戰役是解放戰爭後期最大的一次敗仗。此後,由於種種原因,解放軍沒有再次攻打金門。
  • 蕭鋒:12歲參軍,33歲任副軍長,可惜一戰慘敗,55授銜成大校
    當遊擊隊小隊長之後,一次打了勝戰,需要寫戰報,這可急壞了目不識丁的蕭鋒,幸虧蕭曼玉幫助,這才完成,至此之後,蕭曼玉便成了蕭鋒的老師,教蕭鋒讀書認字,也是在蕭曼玉的影響下,蕭鋒有了寫日記的習慣,為何會得出蕭鋒打過1365次戰役,6次身負重傷?因為蕭鋒自從開始識字,每日都堅持寫日記。
  • 他是上甘嶺戰役「前線總指揮」,卻將這個頭銜隱瞞終身,為什麼?
    為了統一指揮,前線指揮所由你負責,統一指揮兵團下屬的第十五軍和十二軍在上甘嶺的兵力。戰役情況,要直接上報兵團司令部,也要報第十五軍軍長秦基偉。十二軍和十五軍要搞好協調。當時,李德生的職務只是十二軍的副軍長,而現在接受的任務是:擔任五聖山戰鬥指揮所總指揮,統一指揮上甘嶺前線的第十二軍和十五軍在上甘嶺的所有部隊。
  • 金門戰役失敗後,登島作戰的四個團長,各自的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派出三個團強行登陸金門,準備解放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對解放軍來說,一路經歷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因此並沒有把一個小小的金門放在眼裡。不過,輕敵的後果卻換來了慘重的代價,金門戰役最終以失敗告終,登島作戰的9000餘人幾乎全軍覆沒,給我軍留下了深重慘痛的教訓。金門戰役打響後,解放軍先遣部隊派出了三個團,這三個團分別是244團、251團與253團。因為戰況吃緊,而且第一批登陸的船隻擱淺在海灘,無法返回,所以後續增援部隊遲遲無法登陸。第二天,28軍246團主動前往金門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