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誌》06學校類 安溪歷史上的學校 泉州安溪縣誌

2020-12-28 騰訊網

●卷之四·學校類

《安溪縣誌》卷之四

  學 校 類

學校,化原也。為教宜崇,為制宜廣。故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示廣也。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崇也。安溪雖當僻邑,而禮樂衣冠井井可觀,噫!可以觀化矣。作《學校志》。其目有三。

  一、廟學

古人建國君民,必以教學為先。《詩》頌泮宮,《禮》先釋菜。歷代因廟建學,所以重報祀、育賢才,豈非為政者之首務乎!志《廟學》。

學宮 在縣治東南。宋鹹平四年,攝令尉宋文炳、主簿弭忠信始建,在縣治西南隅。宣和六年,遷於縣治之東。紹興十二年,縣令楊幹始定今基,枕鳳山,瞰龍津,筆架前峙,最為秀拔。元至正,毀於兵。國朝洪武六年,郡士蔣宗禧倡義重建。十四年,知縣侯士舉踵而成之。歲久蠹壞。正統十二年,知縣路亨重建。成化間知縣谷廷怡、正德間知縣王廷佐、嘉靖間知縣龔穎、黃懌先後繼修。然皆狃於未備之制,且其址濱溪,積久漸崩。諸士屢請,竟未有能改者。嘉靖二十一年,本府通判陳堯典署縣事,始謀是役,以其水衝氣薄,將前基再移過西旁數丈,乃前吳輝所送朱文公祠地,經營未就。二十四年,知縣程秀民至,遂為主成,以署印縣丞馬一洪所舉義士,分董厥役,乃上請贖金,下輸民助,鳩工而改建之。然西畔地基猶隘,僉事餘公爌按視,闢民地一廂方之,既而基址始正。知縣汪公瑀繼至,加意造作,建欞星門、啟聖祠、文公祠及諸垣宇之未備者。於今,廟貌偉麗,始克集於大成雲。

大成殿 原在學基東。正統十二年,知縣路亨重建。嗣是寢壞。嘉靖二十四年,再晢建在明倫堂前。二十八年,知縣汪瑀成之。

東西廡 各七間。

戟 門 五間。

欞星門 三間,在戟門之前。二十八年,知縣汪瑀建。

啟聖公祠 嘉靖十年,制天下學校,別立一祠,中祀叔梁紇,題稱"啟聖公孔氏神位。"以顏無繇、曾點、孫鯉、孟孫氏配,俱稱"先賢某氏神位"。以程珦、朱松、蔡元定從祀,俱稱"先儒某氏神位"。先是宮祠狹隘,嘉靖二十八年,知縣汪瑀改建,在訓導衙之東。

朱文公祠 舊為書院。昔朱子為同安簿時,嘗按事安溪,有題詠在通玄峰鳳山庵間。正德十六年,知縣龔穎即以鳳山庵改為書院,塑像奉祀。嘉靖十六年,督學邵公銳謁視,慮其褻於樵牧,議徙於學。其地隘,無以容。得監生吳輝捐地,知縣黃懌遂為鼎建,仍以宋縣尹陳宓、簿陳淳二門人配享。今以其地新建文廟,因改舊啟聖祠為文公祠,在敬一箴亭之後。

敬一箴亭 在文公祠前。

神廚

神庫

省牲所

祭器庫

歷代褒崇之典:

唐玄宗始追諡孔子為"文宣王"。

宋真宗加諡"玄聖文宣王",後詔改"至聖"。紹興間,頒青玉圭一。

元成宗加號"大成至聖文宣王"。詔曰:"蓋聞先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明。後孔子而聖者,非孔子無以法。所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儀範百王、師表萬世者也。朕纂承丕緒,敬仰休風,循治古之良規,舉追封之盛典,加號'大成至聖文宣王'。遣使闕裡,祀以太牢。於戲!父子之親、君臣之義,永唯聖教之尊;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奚罄名言之妙。尚資神化,祚我皇元。主者施行。"延祐六年 月 日判官霍恆立石。

皇明詔旨 洪武三年六月初三日,詔曰:"其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為天下師,以濟後世,非有功於一方一時者比。所有封爵,宜仍其舊。"

今上改至聖先師孔子 嘉靖十年,奉禮部勘合,大學士張王總奏議,引吳沉《孔子封王辯》及夏寅、丘浚之論,以前代諡號未安,請改先師孔子。上可其奏,命兩京國子監及天下學校,孔子神位題稱"至聖先師孔子神位",革王號及"大成文宣"之稱;改殿稱廟。四配先賢,稱復聖顏子、宗聖曾子、達聖子思子,亞聖孟子。十哲兩廡,皆稱"先賢某子神位"。左丘明以下皆稱"先儒某子神位",不得復稱公、侯、伯,以混成周一代封爵之制;又以章服所加,起於塑像之瀆亂,欽遵皇祖南京國子監規制,命天下學校撤聖像,止制木為主,使不混於土木之妖,以別釋氏之教。國初,樂舞用六佾,籩豆十數,至成化十三年,侍郎陳洪謨奏加籩豆十二,樂舞八佾。惟是則以為天子禮樂用之郊廟者,其在夫子,必不安享。命兩京國子監遵照初制,用十籩十豆,府、州、縣籩豆用八,樂舞用六。又見諸儒從祀,進退未當。制以申黨、申棖,只存其一;公伯寮、秦冉、彥何、荀況、戴聖、劉向、賈逵、馬融、何休、王肅、王弼、杜預、吳澄十三人罷祀;林放、蘧瑗、鄭眾、盧植、鄭玄、服虔、苑寧七人各分祀於鄉;將后蒼、王通、歐陽修、胡瑗四人增入從祀。禮部仍刊御製《正孔子祀典說諭記》凡三本,頒行天下。於是歷代未安之典,悉釐其陋,追崇孔子之制,始協諸中。今本學皆奉行如制雲。

  二、學制

明倫堂 舊在文廟右,今改建在文廟之後。

儒學門 舊在欞星門右,今改建在欞星門左。

東西齋 在明倫堂下西旁。東曰"居仁",西曰"由義",各六間。

儀 門 今改建一間,聯帶東齋下。

號 房 舊在禮殿東,久廢。

經史庫 宋鹹淳五年建,在學門之左。久廢。

射 圃 舊在文廟之東。嘉靖八年,知縣黃懌建。今改學以圃地丈量兌民地以廣學宮。餘尚存。

學 倉 久弊。今以明倫堂後耳房為之。

教諭衙 舊在明倫堂左,久廢。嘉靖二十六年,改建在明倫堂之東,前後各一座,共六間,東西夾房各間。

贍學田 舊有學田。宋嘉定間,縣令陳宓始撥上乘廢院田以贍學廩,計八百二十六石。令周珒復添撥絕戶田租價共一百五十貫。(按舊志,初撥同安松柏莊八十石,新康杉坂莊及桃段田共種子一十七石,崇信裡租一百二十石,新溪裡租二十九石,新康裡租一十六石。添贍田,清源裡租五十石,常樂裡租三十五石。田今梅稀?

皇明立學設科分教格式 洪武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奉禮部尚書欽錄,到中書省案驗,當日左丞相宣國公欽奉聖旨:"今後立學設科,分教禮、樂、射、御、書、數,恁每定擬來該學校合行的勾當,教秀才每用心講究著行。欽此。"欽依會議定撥到各項事理。洪武二年十一月十八日,中書省楊右丞等,奉天門東板房內奏奉聖旨:"準教定立罪名同這格式,各處學校都鐫在碑石上。欽此。"立臥碑於學宮。

  三、社學

社學之設,所以教童蒙始學之人,蓋欲正其心術,端其志行。異日入國學,而為國之用。志《社學》。

侍御社學 在縣治西隅。原一座淫祠改建。嘉靖十四年,知縣周鼐買民園再蓋一座。今合為前後二座,後留曠地一廂,以便遊息。

匯徵社學 在縣治東隅,原一座。嘉靖十四年,知縣周鼐再蓋一座四間。今已堆壞。

會元社學 在縣治西北隅。

石堂社學 在長泰裡。

羅洋社學 在長泰裡。

厚安社學 在永安裡。

埔土尋社學 在永安裡。

獅子社學 在光德裡。

真覺社學 在光德裡。

橋頭社學 在新康裡。

赤嶺社學 在新康裡。

官橋社學 在依仁裡。

下湯社學 在依仁裡。

歸湖社學 在依仁裡。

楊合社學 在新溪裡。

吳莊社學 在新溪裡。

源口社學 在龍興裡。

上坑社學 在龍興裡。

溪尾社學 在崇善裡。

店尾社學 在感化裡。

宮前社學 在崇善裡。

崎兜社學 在感化裡。

苦乾社學 在感化裡。

東乾社學 在來蘇裡。

郭坂社學 在來蘇裡。

上房社學 在常樂裡。

左槐社學 在感德裡。

霞川社學 在感德裡。

藍田社學 在還集裡一圖。

進德社學 在還集裡一圖。

南鬥社學 在還集裡二圖。

玉湖社學 在還集裡二圖。

杉洋社學 在崇信裡。

多卿社學 在崇信裡。

舉溪社學 在龍涓裡。

淨惠社學 在龍涓裡。

縣社學原有龍津、清溪、藍溪、儒林四所,廢久。嘉靖八年十二月,督學高公賁亨臨視。知縣黃懌白將在坊淫祠錢江庵改建匯徵社學,四聖宮改建侍御社學,玄壇宮改建會元社學,鄉間社學亦各有建。嘗考其社師,以司訓教雲。

(《安溪縣誌》卷之四終)

相關焦點

  • 林碧隱:《安溪縣誌》05官制類 福建泉州安溪縣誌
    ●卷之三·官制類 《安溪縣誌》卷之三 宋文炳 鹹平四年為縣尉攝令,始建學校,教化以興。邑人為立生祠祀之。 楊 幹 廣信人。紹興十二年知安溪。為政以厚俗為本,崇尚教化,遷建廟學,邑之文風自是始盛。士民慕之,為立生祠。陳挺卿撰《生祠頌》,有"古人之心,古人之貌,心正而清,月瑩冰壺"之語,見《文章志》。 黃 樸 字文卿,漳州人。
  • 安溪這3個家族厲害了!|安溪縣|家族|湖頭|陳萬策|尚卿鄉
    據尚卿中心學校黃其美老師介紹,該自然村今年4人參加高考,除黃宇豪外,另3人也都上了本科線。同時,該村學子黃偉強今年考取南京理工大學電子信息科學碩士研究生。至此,該自然村已有5人考取博士研究生、9人考取碩士研究生。黃老師表示,唐代黃守恭三子黃綱奉父命徙居安溪,從此在安溪立家拓業,迄今已1300多年,為安溪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開發、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 安溪鐵觀音感德茶館「美好城行」泉州品鑑會啟動
    安溪縣感德鎮鎮長林清傑在致辭中說到:清源山是泉州文化的地標,泉州又是安溪鐵觀音核心銷售區,我們想把安溪鐵觀音感德茶館植入到清源山,把最好的感德鐵觀音帶到泉州清源山,讓泉州的「鐵粉」可以近距離感受體驗到感德鐵觀音高香、鮮爽
  • 泉州安溪:全方位打造優質均衡教育新高地
    循著這一思路,安溪教育發展的步履鏗鏘有力。近年來,安溪縣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經費保障等6大方面18項補短板任務上發力,實現了教育全鏈條、全領域、全方位的大提升。教育是民生之基,關係千家萬戶。安溪縣重視民生,全力補民生短板,每年實施幾十項教育為民辦實事項目,僅過去3年裡,累計開竣工26個教育項目。
  • 安溪人物——高義
    為了生存,高義偕同賴乾、陳瑞陽、周廷、周甚、盧海等返回安溪。四月間在安溪、長泰交界處的湖珠東磜土樓豎旗造反,宣稱「反官不反民」。第一次在溫仔嶺搶劫一僑客,搜出白銀三千元,他們只拿其中一千元,聲稱借作活動經費,人和餘款放行。  三十一年(1905年),高義的隊伍已擴大到一百多人,影響及於安溪、長泰、華安、漳平4縣。地方當局對之無能為力。
  • 泉州安溪清水巖祖師公、香火旺盛……很靈氣名氣、有來過嗎
    泉州 | 安溪清水巖簡介在往前有一條文化長廊,穿過這條長廊,可以看到一顆古樟樹,枝枝朝北,這棵古樟樹據說有千年的樹齡,想要抱住它得有七八個人才行,上面的樹幹,每一枝都朝北,所以叫枝枝朝北泉州 | 安溪清水巖 文化長廊清水羅漢松,相傳此樹年長三寸,雷鳴又矮三分,高有13米高左右。
  • 【關注】安溪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共建研究中心
    籤約儀式上,縣長吳毓舟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以及泉州市文旅局代表籤署共建協議;出席活動的領導嘉賓還共同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安溪)研究中心揭牌。根據協議,今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將以安溪、泉州乃至東南地區冶鐵等古代手工業文化遺產研究為主線,以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為視角,以考古發掘、田野調查、暑期冶金課堂、考古夏令營、保護利用為方式,建立長期深度合作共建模式。
  • 泉州安溪全境禁獵野生動物10年
    泉州安溪民警20日拆除了兩張在轄區林區私設的捕鳥網。民警表示,安溪全境今年3月30日至2030年3月30日都屬於野生動物禁獵期,不允許私設捕鳥網,一經發現將依法嚴懲,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日上午,安溪金谷派出所民警小許下鄉普法,途經石過人林區時發現了兩張架設好的捕鳥網,網下散落著羽毛,顯示已有鳥兒受害,小許和同事當即將捕鳥網拆除。
  • 泉州安溪縣知茗直播基地啟動助力安溪發展直播電商產業
    人民網泉州8月18日電 8月18日,「新農菁英 光彩事業」安溪新農商創新創業項目知茗直播基地正式啟動,並於上午舉行啟動儀式活動,活動由泉州市安溪縣委鄉村振興辦、安溪縣農業農村局、安溪縣工信商局、安溪縣婦女聯合會主辦。
  • 安溪人的特點,說得太好了!
    鄉土情結深,那些出門在外的安溪人包括老華僑最能證明,那些路、學校、祖厝、醫院……很多都是他們出錢為家鄉建設的;清明普渡體驗鄉情;而在外就學工作或其它的安溪人因為鄉土情結的維繫,使他們也常常自覺地走在一起,抱團立天下,因此,也聽很多人都說安溪人很團結,宗族觀念強,這也是老祖宗一直遺傳下來的族群基因了。
  • 福建安溪「藤鐵工藝之父」陳清河昨日去世
    1971年,陳清河夫婦,響應「知識分子上山下鄉」號召回鄉,在安溪縣尚卿公社農械廠建立竹編車間,從竹編熱水瓶殼做起,收徒、傳授技藝,成功過渡到生產貫耳花瓶竹編工藝品,開創了安溪竹編工藝的先河。1984年,陳清河引進竹藤加工設備,生產竹藤工藝品13類4200餘種,產品出口。1991年春,陳清河著手研發藤鐵工藝品,第一次將鐵藝溶入竹藤編工藝中,產品很快熱銷,在國際市場形成時尚潮流。
  • 人物│安溪廣告界人才李奕賢:做文化產業的傳播者
    李奕賢是土生土長的安溪人,他深愛安溪這片熱土。在採訪過程中,他對安溪的風景名勝、民俗風情的介紹信手拈來,在他身上也有著安溪人拼搏的勇氣和毅力。在20世紀90年代, 李奕賢入職一家紙媒,是安溪聯絡站的聯絡員,他兢兢業業地做文字編輯工作,同時也積累下不少專業知識和人脈。
  • 「安溪好茶·香飄膠東」2020安溪鐵觀音品鑑會盛大舉辦
    12月17日下午,「安溪好茶·香飄膠東」2020年福建安溪鐵觀音品鑑會在煙臺大成門酒店盛大舉辦。煙臺市工商聯副主席 於巖君致辭安溪縣政協副主席 陳清芳女士致辭此次品鑑會通過播放《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宣傳片,讓現場嘉賓對安溪鐵觀音有了新的認知和了解,進一步提升了安溪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展示了安溪魅力與風採
  • 鯉城泉港安溪全面完成重點黨報黨刊徵訂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陳淑華 陳林森 殷斯麒 通訊員蔡明思 莊國輝 許藝燕)截至3日下午,鯉城、泉港、安溪三地已全面完成2021年度《泉州晚報》等重點黨報黨刊徵訂任務,完成率分別為100.08%、100.3%、100.18%。
  • 安溪:兩岸「雲」上交流清水祖師文化
    研討會上,安溪清水巖祖庭代表向臺灣同胞介紹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幫助廣大臺胞臺商緊緊抓住祖國大陸「十四五」規劃蘊含的兩岸交流合作的巨大機遇,積極融入福建「第一家園」建設,加強兩岸文化交流,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 「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目前兩地無法互相參訪,但能運用科技搭建的平臺,讓祖師文化交流活動得以持續,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 「殺豬盤」,安溪24人落網!
    「殺豬盤」近來頻頻被曝光,特別是四川重慶,泉州,福州一帶, 但是,專為騙外國人建立的投資平臺,你見過嗎?相信作為閩南人,大家都有聽說過,或許還有一些朋友現在就在從事此類犯罪活動!特別重點的是護照限制(針對網絡賭博的嚴厲打擊)很多福建安溪人,一些所謂的盤總都轉移行騙方式,轉戰炒作國際外匯,對國外的人下手,畢竟國外的貨幣是美金,歐元,比特幣等等;兌換成人民幣是非常可觀的;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不開單就餓著,一開單夠吃三年」或許就是對這種行業的一種解說,外幣的匯率差其實是非常大的。
  • 泉州市資訊|傳時捨得講茶事,烏龍茶的當家品種,安溪鐵觀音!
    鐵觀音是烏龍茶中最被大眾所認知和熟悉,並且是產量、銷售量最高的茶品,很多茶友認識工夫茶都是從鐵觀音開始的,自古就有,名茶藏名山,名山出名茶,就在福建省安溪縣這山明水秀,景色迷人的環境中,產出了安溪鐵觀音。而在雍幹年間,在當地發現了鐵觀音茶樹後,就此開啟了安溪茶產業一個新的時代。
  • 民俗協會創新篇、安溪首例「米龜祈福」
    「千斤米龜」祈福活動,今天在安溪福海院隆重而又熱鬧的舉行。     這是,安溪首例「米龜祈福」,是觀音佛祖靈感慈悲的賜予。此次祈福米龜將大部分大米,通過義工協會轉呈社會需要幫助的人,而民俗協會再通過走訪進一步將「平安米」發到特困人士,感恩菩薩慈悲,感恩所有參與幫助支持的人士。祈願菩薩降福賜祥,庇佑眾生。
  • 90後安溪小夥咖啡廳裡講古 熱心推廣閩南語文化
    出生於1993年的上官培智,不僅能說上一口地道的閩南語,還喜歡用閩南語有聲有色地講古呢!  2010年,偶然的機會下,17歲的上官培智進入泉州藝術學校,就讀閩南語播音主持專業。專業系統的學習,讓上官培智更深入地感受到閩南語文化的深刻內涵。因為是土生土長的安溪人,學習正港泉州腔閩南語時,上官培智下了不少工夫,「一開始有點怕開口,因為腔調和大家有些不一樣,怕被笑」。
  • 臺灣阿嬤臨終心願:回祖籍地安溪萍州同丈夫合葬
    生前,生活在臺灣的安溪籍遊子張養成這麼交代。2006年張養成去世,經多方努力,其骨灰葬在安溪萍州。其妻高錦文追隨丈夫,今年8月在臺灣過世後,遵照其心願,其骨灰於9月被子孫護送至安溪,與丈夫合葬。今年國慶節期間,子孫分別從國內外回到安溪處理高錦文相關後事。他們紛紛感念,老人的舉動讓他們明白:「不管在外漂泊多久,根始終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