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8 2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今年2月,受疫情影響,家住冊亨縣巖架鎮洛達村偉好組,原本在浙江從事小飾品加工行業已有10多年時間的潘明飛、潘明花姐妹倆,沒有像往年一樣返回浙江的工廠,而是選擇將自己在外學到的飾品加工技術帶回家鄉,投資近20萬元,在冊亨縣高洛街道新市民居住區開辦起花彩飾品加工廠,為上百名易地搬遷群眾提供了家門口就業和居家就業的機會。
高洛街道新市民創業就業驛站
「姐,家那邊這個顏色的做得有嗎?你看清楚,這個現在有一萬多的單,下星期就要,你多安排點人做嘛!」
「好的,我儘量安排趕出來,車間人手不夠我就讓他們拿到家裡去做。」
「那款做完了,我再把這款發過去。這一款有2萬多,有6個顏色,到時候我會把樣品也發給你。」
……
這是冊亨縣返鄉創業「姐妹花」潘明飛和潘明花在微信視頻裡對接工作的場景。自今年2月建廠以來,姐妹倆基本每天都要通過視頻電話進行溝通。
成品展示
這對「姐妹花」,姐姐在冊亨高洛,帶領上百名新市民在車間裡抓生產;妹妹在浙江義烏,一邊接訂單一邊跑銷售。一頭生產一頭銷售,高洛與義烏之間兩頭無縫對接。
潘明飛在整理成品
潘明花在義烏門店內(受訪者供圖)
「我們主要加工項鍊、耳環、吊墜、髮夾等時尚飾品。這個月的訂單全部做完的話,大概有6萬塊錢左右的收入。」6月16日上午,在冊亨縣高洛新區6號地塊巴納布社區新市民創業就業驛站,潘明飛向記者介紹道。
成品展示
「6號地塊和11號地塊各有一個,總的有兩個加工車間,政府暫時免費提供給我們。」潘明飛說,目前,妹妹潘明花在義烏國際商貿城租了一間門店,她們通過「公司+訂單+農戶」模式,依託義烏門店及電商渠道的訂單進行銷售。僅僅是生產這一塊,就在高洛新區輻射帶動100餘人就業。
車間生產現場
家住17號地塊的覃如玉,上個月做了7天工,拿到400多塊錢的工資。「我主要是在家帶兩個娃,得空就做一點,賺點工資補貼家用,能做一點算一點,總比沒有收入的好。」覃如玉說道。
覃如玉帶著孩子到車間做工
陸妹從5月20號開始到加工廠來做工,因為不熟悉操作,做得慢,上個月做了10來天,才拿到500多的工資。「現在熟悉了、上手了,一天能得80到100塊錢的樣子。」 陸妹介紹說。
陸妹在車間做工
除了在車間裡做工的,還有20多人從潘明飛手裡領材料到家裡加工。
從雙江鎮榮丁村搬到7號地塊17棟2單元的羅細奔,就是其中之一。「我做這個手鍊,5角錢一條,有空就可以做。帶著孩子在家,哪也去不了,做這個掙錢是最實在的了。」 羅細奔如是說。
羅細奔居家做手鍊
羅細奔將做好的200個手鍊交給潘明飛
新市民婦女居家生產
「現在有3個比較大的訂單,總共有100多萬件貨。比較急的訂單我們就在車間做,不忙的訂單,我就讓大家拿回家去做,這樣他們能夠更好地照顧自己的家庭。」 潘明飛介紹道,下一步想繼續擴大規模,和搬遷到高洛這裡的姐妹們一起賺錢。(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匡奇燃)
來源:天眼新聞
責任編輯:夏夏 漫漫 松松
本期審稿:然然
值班主任:郭連軍
黔西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微博:@中國黔西南
微信/易信:中國黔西南
APP:北緯25°的黔西南
數字報:http://www.qxnrb.com
官網:http://www.zgqxn.com
郵箱:zgqxnw@163.com
聲明
凡「中國黔西南微信公眾號」刊發的原創內容,均保留版權,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黔西南微信公眾號(微信號:zgqxnw)」。
原標題:《姐在高洛抓生產,妹在義烏接訂單|冊亨「姐妹花」返鄉創業帶領上百新市民家門口就業》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