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願意看完這個視頻,或許會對這個世界,有不一樣的看法。
27歲女孩張露露 | 視頻來源:洛報融媒(00:47)
「 01 」1993年那個炎熱的夏季,張露露出生於洛陽宜陽縣趙保鎮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本以為可以和其他農家女孩一樣順遂平淡的度過一生,但由於早產導致腦幹損傷,她無法像其他女孩們一樣正常活動,需要在大人的攙扶下才能行走,甚至不能流利清晰的講話……
像她的名字露露一樣,晶瑩,美麗,但脆弱。
所幸的是,她有一雙疼愛她的父母。
一歲時,父親帶著全家離開家鄉遠赴新疆工作,她也在異地他鄉成長。
後來,到了上小學的年紀,母親劉叢敏背她上下學,陪她上課,照顧她的衣食起居,這一陪讀便是6年。
但後來,由於父母工作調動,張露露上學不便,求學之路還是止步在了小學畢業。
再到後來,她們回到了老家。
那時,15歲的張露露只覺得無趣和煩躁。她無法去上學,沒有夥伴,對這副身體充滿了厭倦和無力感。
事實上,她什麼事情也做不了,被困在床或者輪椅上,沒有獨自行動的能力,甚至無法獨自穿衣走路,靠父母把食物餵進她的嘴巴裡,白天黑夜盯著那塊斑駁的天花板。
每一天都很漫長。
她什麼也不想。
沒有特別的事在她身上發生。
「 02 」她不是沒有想過出路。
新聞報導裡,殘疾人就業網站上,有一些殘疾人工廠之類的工作機會。可是她能做什麼呢?
服裝加工、食品加工至少需要手腳方便的人去做。
當下現狀的改變,源於父親買的一臺電腦。
那是父親怕她孤獨,買來為了讓她排解寂寞的。
而就是通過網絡,張露露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起初,她壓力大了就用電腦在網上看小說,看得多了,思考的東西也多了。「我後來覺得自己也能寫,就想著自己也寫一寫。那是當時能找到的唯一能做的事了。」
就這樣,小學學歷、作文都沒寫過幾篇的張露露,開始寫小說了。
最開始,她詞彙量缺乏,一個句子都寫不完整。但這不是最困難的,最難的是打字。她嘗試叼著一支鉛筆,咬著橡皮一頭,用筆尖敲擊鍵盤。
久而久之,這個方法的弊端就出現了:橡皮可能對人體有害,鉛筆裡面的鉛芯也含重金屬。
這時,父親的智慧派上了用場。他從外面撿了木棍來,削成合適的長度,讓張露露專門用來敲鍵盤。
張露露說,「上學時,我用嘴咬著筆寫字,現在用嘴咬著木棍打字,這不是啥難事」。
她把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夢融入小說,「我塑造的主人公多是行俠仗義、飛簷走壁的大俠。」
慢慢地,她不斷磨練寫作水平,嘗試把小說發到網上,也慢慢得到網友的肯定,張露露找到了自信。
她迷上了放飛夢想、得到讚賞的創作,迷上了在網絡虛擬空間裡做一個正常人的感受。
凌晨起床,一上午不吃不喝,嘴裡磨出血泡、汗水浸溼鍵盤,都是常有的事。
「 03 」在逐夢時,張露露也曾遭受過打擊。
第一篇短篇小說發布到文學網站時,她說心裡的滿足感和期待快要溢出來了。然而,那篇小說點擊量少得可憐,僅有的讀者竟也是在攻擊她「水平差、抄襲」。
相較身體的缺陷,那樣的反饋更令她難受。
在母親劉叢敏的記憶裡,女兒從未有過崩潰的歇斯底裡時刻。「哪怕她不高興,也只是發呆,沉默。」
而如今,她的小說不僅收藏率飆升,其中一部小說的閱讀量還達到1300萬,經常有網友留言,催她更新小說。
現在,張露露堅持每天上午寫作、下午學習,每周六練字6個小時。
在她的作品裡,有不少甜蜜溫暖的愛情故事,「都是自己憑空幻想的,或者多看別人寫的小說,自己進行構思」。
張露露沒有談過戀愛,她的大半個人生在網絡上度過,結識過不錯的男孩,是她喜歡的溫文爾雅、細心體貼的性格,可是她從不敢袒露心聲。
她今年27歲了,身邊有人介紹對象,對方要麼也是殘疾人,要麼年紀很大了。對她而言,愛情是奢侈品,在婚姻上,她明確提出「互相尊重」的要求。
她喜歡蘇軾的那句詩:「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種深情的愛情,張露露覺得很偉大。
「 04 」生活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
張露露說,真正堅強的人,即使深陷塵埃泥濘,也會積聚力量,向陽而生,迸發出生命應有的華彩。
是啊,努力生活的人,永遠值得被尊敬。
腳步走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去丈量,她用嘴咬木棍敲著鍵盤打字,用下巴挪動滑鼠,這一敲,就是10年,近200萬字,像極了戰士端穩了槍,勇敢地向多舛命運發起抗爭。
床前那盞常常明亮的燈知道,桌上那根油光發亮的木棍知道,張露露為夢想「奔跑」的足跡。
其實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來源:綜合自河南青年時報、洛報融媒等
原標題:《這個27歲的腦癱女孩,寫出近200萬字的長篇小說!網友:努力的人終不會被辜負!》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