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不喪志!80後小夥玩泥巴捏出新花樣,眾人直呼高手在民間!

2021-01-08 大眼新聞

無論是80後還是90後,很多人對於童年的印象想必就是玩泥巴,儘管玩玩之後總是會被家裡人罵一頓,自己身上也髒兮兮的,但是第二天還是會樂此不疲的跑去繼續玩兒。不過在長大後,已經很少人再去捏泥巴了,不過在河南南陽,有一位80後男生將泥巴玩出了新花樣得到了眾人的稱讚。

在河南南陽,80後小夥李顯禮手中的泥巴一點也不普通,雖然是和小孩們一樣從田埂上摳出來的黃泥,但是在李顯禮手上可以十分栩栩如生。一塊泥巴在他手上不停翻轉、拿捏,再用木刀雕刻記下,瞬間就有了五官,有了表情。

李顯禮生在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一個普通農家,對泥人的熱愛是與生俱來的,作為市泥塑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李顯禮沒有只是把童年難忘的場景留在回憶中,而是通過一團團泥巴展現了出來。

就在近日,李顯禮的作品更是獲評了第六屆中原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金獎——本屆文博會,南陽共有11件作品獲金獎,李顯禮一人便佔了三個。「童年的許多場景,如今在農村已不多見了,我想把曾經的記憶展現出來,把南陽周邊農村的風土人情展現出來。」李顯禮說。

如今,他最想把南陽周邊的風土民俗用泥塑來展現,曾經的過往和場景,是融進他情感體驗的深刻的生命記憶,是泥土作出的「泥土味」記憶,也能輕易地喚醒老南陽人內心親切而溫馨的回憶。

相關焦點

  • 視頻記錄︱玩泥巴的荊州年輕手藝人:玩物不一定喪志,也可以很有派
    >」帶你尋找喧囂世界的片刻安寧專訪/記錄 正片玩泥巴的手藝人皮全飛,一個玩泥巴玩了12年的年輕手藝人,「玩物派」的創始人。在外奮鬥多年,還是選擇回到家鄉荊州,將自己熱愛的陶藝傳播給更多人。有些新手擔心自己做的不好看,其實,有時信手拈來一個動作,沒有多餘的造型表現和修飾,咋一看好像是瑕疵和缺憾,反而別有一番風味。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家長喜歡帶孩子一起來。
  • 鶴壁80後用泥巴捏「亮劍」
    朱付軍將手中的泥巴玩出了新高度     陳列展上展示著朱付軍各式各樣精彩的泥塑作品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谷武民李萌萌文圖    本報訊近日,在網絡上爆紅的鶴壁濬縣80後小夥兒朱付軍將手中的泥巴玩兒出新高度
  • 玩物真喪志嗎?
    玩物真喪志嗎?
  • 楊揚:玩物何至於喪志
    觀賞或是沉迷於那些賞心悅目的東西,會讓人喪失進取心?這話聽來有點匪夷所思。先說古人吧,明代大畫家董其昌,對字畫古董的痴迷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喜歡古董,著有《骨董十三說》,將古董分成四類十一種,逐條加以解說。但他玩物沒有喪志,反倒是消閒吐納,大有奇悟,書法繪畫的技藝和境界在賞玩過程中,得到極大的提升。政壇要人如清代乾隆皇帝,真稱得上是大玩主。他喜歡寫詩,一生創作四萬多首,差不多每天都在寫。
  • 玩物可以喪志(作文素材)
    玩物可以喪志(作文素材) 2013-09-05 13:4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鶴壁80後用泥巴捏「亮劍」 曾網絡直播幫老手藝人帶貨10萬餘件
    近日,在網絡上爆紅的鶴壁濬縣80後小夥兒朱付軍將手中的泥巴玩兒出新高度,他的泥巴人物在定格動畫中「活」了起來,能說會動,還翻拍出《亮劍》等影視劇,另類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也讓他看到了家鄉1000多名老手藝人的困窘,他開啟了網絡直播帶貨新路徑,已經幫助當地100多位老手藝人銷售產品10萬多件,銷售額達120萬元,
  • 蔡瀾《不如任性過生活》:玩物?喪志?一點都不,不玩對不起自己
    02「玩物」不喪志有一次,蔡瀾先生去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趕上周六,特別大的園子,人來人往,不少外國遊客也穿插其中。各種書畫,還有小時候看的連環畫,賣葫蘆的,西藏來的法器,雲南的銀器,刺繡,也有瓷器,石頭,甚至還有家具等等。
  • 玩物從來非喪志
    因為上小學時看到一位老師拿鬥筆寫大字,心生仰慕,也想學寫毛筆字。也沒拜師,也沒字帖,就拿自製的豬鬃加筷子做成的毛筆,蘸水在水泥地上寫,在竹塌子(竹床)上寫,在雙開門木柜子上寫。寫得不好就用抹布擦掉。對我來說,寫字也是玩。 讀師範後,開始臨帖。全班同學都練柳體,只我一個人練顏體。好奇怪哦。現在想來「歪打正著」了。我不太贊成「言書必稱王」,覺得在邏輯上說不過去。為什麼呢?
  • 360行 行行出狀元 泥巴玩好了也是很牛氣的
    內容提要:河南鶴壁80後農村小夥朱付軍,當過保安、幹過電焊,在一次意外中傷了腿,養病期間用捏泥巴來打發時間,用會動的泥塑讓老鐵們看到老手藝新的可能。他帶領鄉親們賣出10萬多件泥塑,幫助村裡不少手藝人脫貧致富。
  • 雙胞胎兄弟捏泥巴捏出大名堂
    長壽區鄧家兄弟的故事就是從玩泥巴開始的。他們出生在一個普通農家,家裡人沒有一個人是搞藝術的,但捏泥巴卻讓他們一個成為了著名的雕塑家,一個獨闢蹊徑創新了——拋沙畫。這對雙胞胎是怎麼把泥巴玩出名堂的?兄弟兩人的藝術之門又是如何被開啟的?
  • 「玩」大了!濟寧五旬農婦玩泥巴玩成民間泥塑藝術家
    泥巴本無親,庸人當泥土,善人獲珠玉。」這首《泥巴人生》的詩句,是一位河北的藝術家題給賀鳳平的,賀鳳平一直當作寶貝。之所以當作寶貝,原因有兩個。一是賀鳳平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擱在以前她哪裡認識過啥藝術家啊,別說認識了,藝術家這個概念對她來說都挺陌生飄渺;再是賀鳳平做夢也想不到,自己順手捏的幾個小泥人,還能引來藝術家的欣賞?
  • 天津美女最愛「捏泥巴」 還原葛沽「娘娘廟」
    在黏土中摻入少許棉花以增加柔韌性,用篩淨、混合好的泥土捏塑出各種形態,作品完成後放置陰涼處陰乾,最後用調好的顏料施以彩繪,這是完成泥塑作品的常規步驟,然而,實施起來往往更難。尤其在彩塑藝術發達的天津,要想通過這項工藝謀生,實現傳承和創新,對白潔來說並非易事。
  • 玩物不喪志,19件旅行箱打包/帶回的必買好東西!l 十一月
    國慶去倫敦剛好遇到藝術家David Hockney的回顧展覽,今年是他80大壽,不過他從來沒有因為高齡放慢創作腳步,除了為英國太陽報重新設計版頭標誌,還嘗試了 iPad 繪畫藝術領域,從 20 世紀 60 年代早期油畫「Domestic
  • 玩泥巴的最高境界,橡皮泥捏出鍾南山肖像照,引網友膜拜
    隨後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也引起網友們的熱議,一位農村小夥在野外用泥巴刻出抗疫英雄鍾南山院士的肖像照,其神態逼真,簡直跟照片一模一樣,讓無數網友淚奔。網友們直呼這才是真正的藝術,紛紛為鍾老送上祝福。    山西太原一位做手工藝術品的網友,為了表示對鍾南山院士的崇高敬意,利用橡皮泥,在半個小時內捏出院士領獎時的肖像照,逼真程度讓人拍手叫絕。
  • 捏泥巴的「老頑童」
    手模大師馬樂山的「泥巴」人生:捏泥巴的「老頑童」早年顯現手模天分 打造史努比造型一舉成名 自稱老頑童愛問「喜不喜歡」數十年前,在自家門口捏泥巴的馬樂山,恐怕連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將會成為世界級的手模大師,捏泥巴是他一生要做的事
  • 索隆和山治的Q版手辦,被玩出新花樣,網友:這是高手
    看過海賊王的朋友們,你們肯定對索隆和山治這對cp不陌生。山治和索隆,兩人見面就吵架,互噴,畫面看起來非常搞笑。很喜歡看山治和索隆之間的互動,他們在一起就能製造大量笑點。島國的一位海迷yuka向我們展示了索隆和山治的新玩法。
  • 盤點被遺忘的童年記憶:捏泥巴、吹肥皂泡
    盤點被遺忘的童年記憶:捏泥巴、吹肥皂泡 2014-05-30 13:04:46來源:新華網作者:責任編輯:吳濤 捏泥巴、吹肥皂泡、捉昆蟲、摺紙飛機……」網絡上對童年的回憶帖總能勾起忙碌的人們許多被遺忘的童年記憶。  最全鐵皮發條玩具組合、童年經典懷舊零食大禮包、懷舊玩具大禮包……六一兒童節到了,一些網店推出了送給伴侶、同事、朋友的兒時記憶套餐,價錢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追捧。
  • 高手在民間,90後農村小夥痴迷武術12年,練成傳說中的「鐵線拳」
    高手在民間,90後農村小夥痴迷武術12年,練成傳說中的「鐵線拳」中國武術博大精深,並且種類紛繁,我們比較熟知的有,太極拳,獅吼功,金鐘罩,鐵線拳,而今天就給大家來聊一聊鐵線拳,鐵線拳又被稱為洪家鐵線拳,少林外家拳之內功手法專為鍛鍊
  • 高手在民間!80後小夥用麵粉和蔬菜拍《四大名著》走紅
    不只是你,抖音上這條視頻點擊3000萬,網友們一看就都驚呆了~網友們留言區都瘋了:「哇,廚房裡的剪影高手!」「蔬菜,麵粉,麵包此生的高光時刻~」「心和腦子:看是看會了。手:你們倒是給我上啊。」「這都是最近宅在家裡『閒』出來的。」
  • 成都80後大學老師辭職「捏泥巴」,作品亮相羅浮宮非遺藝術展
    高校老師辭職「捏泥巴」每一個作品 在開窯前都是未知的 1980年,詹小英出生在自貢,小學二年級,從「課餘興趣班」開始學國畫,「因為自己確實也比較喜歡,所以就一直畫了下來。」國畫、水彩畫、油畫都在畫,高考時也報考的藝術類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設計專業用電腦比較多,傷眼睛,也不喜歡長時間坐在電腦面前,後來就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