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大了!濟寧五旬農婦玩泥巴玩成民間泥塑藝術家

2021-01-08 齊魯網

齊魯網濟寧12月7日訊(記者 韓盼盼 王雷濤)「泥巴本無心,有心即有心。泥巴本無情,有情即為情。泥巴本無親,庸人當泥土,善人獲珠玉。」這首《泥巴人生》的詩句,是一位河北的藝術家題給賀鳳平的,賀鳳平一直當作寶貝。之所以當作寶貝,原因有兩個。一是賀鳳平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擱在以前她哪裡認識過啥藝術家啊,別說認識了,藝術家這個概念對她來說都挺陌生飄渺;再是賀鳳平做夢也想不到,自己順手捏的幾個小泥人,還能引來藝術家的欣賞?

隨手捏個小泥人 收藏家登門造訪

賀鳳平今年50多了,這50多年都是在山東濟寧的農村度過的,因為家裡條件不好,她只上了2年學就輟學務農了。家鄉種水稻,泥土鬆軟有粘性,賀鳳平邊幹農活邊養成了一個愛好:捏泥巴。

用賀鳳平的話說,自己玩泥巴簡直是上了癮:「手裡沒斷過泥,下地看到地裡那個泥很軟,騎著車子也得下來,捏在手裡。就那樣捏著捏著,就像樣了,大家欣賞欣賞,誰喜歡就給誰了」。

在地裡忙的時候就隨便捏個小鳥,不忙的時候就認真捏個小人兒,興福集村的人都知道賀鳳平的泥人捏得好,有的還跑到家裡去要倆玩玩。大家越喜歡,賀鳳平越高興,捏得也越帶勁。現在再到賀鳳平家裡,能看到好幾排架子,架子上都是她的小泥人,頗有點收藏館的味道。

人家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賀鳳平的泥塑作品被親朋好友們放到了網上,居然真的出了名!

「鄭州的、河北的、曲阜的、鄒城的、泰安的…第一個來家裡是河北的一個藝術家,買了我一套春節放炮仗的,竟然給了我600塊錢。」賀鳳平說起自己的第一位貴人,笑得嘴也合不攏。以前丈夫劉效海埋怨自己玩泥巴不是正事兒,現在丈夫徹底改觀了,不光改觀了,還得給自己「打下手」。

一邊捏泥巴 一邊秀恩愛

賀鳳平的泥人出了名,她也越來越帶勁,「以前都是小打小鬧地捏倆,現在有了鼓勵,我更上癮,白天黑夜地不停捏」。

賀鳳平說,泥塑的關鍵就在泥:泥不好,塑型就不好,放久了還乾裂;泥好了,捏啥像啥,捏出來就有靈性。所謂的泥好,不光是泥本身要有粘性,還得靠後天的砸,丈夫劉效海就是她的砸泥工。「一塊泥得砸3到4個小時,把它砸緊密了,把裡面的空氣都排完,然後摻點棉花繼續砸。砸一上午兩個膀子都疼,這是個體力活,婦女一般她幹不了這樣的活。」

有了丈夫給自己砸泥,賀鳳平更有心思琢磨自己的作品了,她把自己在農村的所見所聞都捏出來了,小時候背妹妹上學,幫媽媽割草,看爺爺賣茶,圍觀村裡老人下象棋…「我沒文化,農村這些生活我說不出來也寫不出來,就都捏出來,讓俺這下一代的人都看看,以前老輩兒農村人都是咋生活的。」

捏得多了,賀鳳平又有了新心思。有一天,她突發奇想,跟丈夫說,自己還想捏點「有文化」的。「咱濟寧是孔孟之鄉,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我跟俺對象說,要不捏個《二十四孝》。」劉效海託親戚給列印了幾組二十四孝的圖版,又怕賀鳳平理解不了意思,就把二十四孝的故事都背下來講給賀鳳平聽。「光看圖不了解意思,捏出來肯定沒有靈氣,俺沒文化,俺對象給講故事,我看著圖自己琢磨。」就這樣,倆人配合著,還真把《二十四孝》一整本書的故事都捏了出來!

在北京教美術的侄子看了賀鳳平的《二十四孝》,說姑,你這作品裡不光有孝文化,還有點秀恩愛的嫌疑。

別模仿學院派 土味泥塑不「跑題」

賀鳳平驕傲地告訴記者,他們家似乎有美術的天賦。

在賀鳳平24歲時,她學會了做衣服,她做衣服跟人家不一樣的是,人家需要模子,她啥也不需要。「我只要相中一件衣服,我跟他走碰頭,我看著合適,再多看兩眼,回來就會做。」雖然讀書不多,但賀鳳平經常拿著筆畫畫,家裡孩子的美術都是她教的。說來可能真是他們家有美術基因,賀鳳平的女兒、侄子現在都是學校的美術老師。

今年,賀鳳平接到一所大學的邀請,去進修培訓泥塑。這農村的「土泥人」乍一見城裡的「學院派」,真讓賀鳳平有點難為情。「人家說話也插不上嘴,人家幹啥也插不上嘴,不懂,布置個作業咱也不會寫,就跟個呆瓜一樣,難為得我了不得。」等到交結業作品的時候,賀鳳平更為難了——人家學院派的捏的都是偉人像、外國石膏像,但是自己只會捏自己看到的,生活中的花花草草、農村的老頭老太跟人家那外國雕塑一比,好像在檔次上就差點事兒。但讓賀鳳平想不到的是,自己那「土裡土氣」的農村泥塑,居然得了第一名!

賀鳳平找到學校的專家,說自己也想學學學院派,專家一口回絕了她:「大姐,你哪裡的都不要學,你千萬不要學。你要是學了我們學院派的,你那個就跑題了。學院派的東西,只要經過培訓都會捏,但你那些作品,有故事有情節,有血有肉,可不是誰都能捏!」

專家的點撥賀鳳平似懂非懂,但總算知道自己捏的這些東西也算好了,也是「藝術品」了!但賀鳳平說,覺得自己的水平還是「差點事兒」,「我還得繼續找老師,多給我指導指導,我還得學習!」

[責任編輯:楊凡、張偉、韓盼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80後小夥玩泥巴捏出新花樣,眾人直呼高手在民間!
    無論是80後還是90後,很多人對於童年的印象想必就是玩泥巴,儘管玩玩之後總是會被家裡人罵一頓,自己身上也髒兮兮的,但是第二天還是會樂此不疲的跑去繼續玩兒。不過在長大後,已經很少人再去捏泥巴了,不過在河南南陽,有一位80後男生將泥巴玩出了新花樣得到了眾人的稱讚。
  • 我在東北玩泥巴是什麼歌 我在東北玩泥巴原版
    東北玩泥巴這首歌的空耳歌詞非常魔性洗腦,但是很多小夥伴們不知道原曲是什麼?空耳完整歌詞是什麼樣的。不知道的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我在東北玩泥巴是什麼歌 一、歌曲信息 《我在東北玩泥巴》是由網友惡搞的空耳視頻,又譯為《多冷的隆冬》。原曲為印度歌曲《Tunak Tunak Tun》,中譯《東北之冬》。
  • 「傻孩子」痴迷捏泥塑 作品打動藝術家(圖)
    這些作品,引起了當代藝術家陳文令的關注,對方甚至讓他去北京幫忙。近日,記者來到吳劍瑜家中,欣賞他創作的作品。從電視上學習 捏出各種各樣的泥塑這是一座還沒有裝修的樓房,在二樓的一個房間裡,擺滿了吳劍瑜的作品。
  • 唱「我在東北玩泥巴」的印度歌手,要去監獄玩泥巴了
    「多冷啊,我在東北玩泥巴,雖然東北不大,俺在大連沒有家~~~啊!」」、「大連沒有家」成了網絡熱詞,很多人開始模仿視頻中的印度舞蹈。《Tunak Tunak Tun》在美國成了網絡爆款,年輕人爭相模仿MV中的印度舞蹈:視頻網站Youtube截圖不過最近外媒傳來一則消息,這位印度流行歌手可能要去監獄玩泥巴了。根據《印度經濟時報》報導:達雷爾·馬哈帝因為涉嫌幫助印度人偷渡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
  • 「玩泥巴」的北大研究生:立志做面人郎非遺傳承人|百家故事
    來自河南的「泥巴哥「朱付軍用黏土製作玩具,吸引了超過230萬網友關注;而在福建寧德的鄉村,靠手工發明走紅的山村小傑已經擁有860餘萬粉絲。日漸衰微的傳統手藝如面人郎、泥塑、麥秸畫等,它們質樸、本色的製作過程通過平臺推薦機制被大眾看見。而平臺的扶植政策,又讓返鄉為傳統手藝尋找出路的年輕人提供了現實通道。
  • 神曲《我在東北玩泥巴》,你不知道的太多了
    我在東北玩泥巴其實是首情歌?What?這首歌的MV竟然和炒得火熱的偶像劇《孤芳不自賞》有異曲同工之妙?
  • 《我在東北玩泥巴》,印度神曲翻譯成東北話,笑噴了!
    印度F4唱的神曲《Tunak Tunak Tun》被翻譯成東北話版的《我在東北玩泥巴》,真的是要笑噴我了!這翻譯就是個奇葩啊!死傷多少腦細胞才翻譯出來的極品! 愛的太累淚也飈!歌詞:天哪~~~~恨啊~~~~挨餓~~~~多冷的隆冬多冷的隆冬多冷的隆冬蛋蛋大(4x)多冷啊我在東北玩泥巴雖然東北不大
  • 劉士銘自己說 他是個玩泥巴的人
    劉士銘自己說,他是個玩泥巴的人。會玩兒泥巴的人,不少;玩兒得好的人,不多;玩兒得能夠戳人心尖兒的,鳳毛麟角。
  • 鄭州「陶飯」玩泥巴 玩的是創意與快樂
    一團黏糊糊的陶土經人手的一番揉搓,便似有了靈魂,搖身一變,竟成了一個個古樸質拙的陶器。不經意間,於鄭州的鬧市中欣喜地發現了一個個隱藏極好的陶吧,更發現了一群陶藝愛好者,圈內人士自稱「陶飯」。在眾多的DIY項目中,陶藝被稱為「貴族」。手制的陶,散發著自然素淨的氣息,讓我們找一個空閒時間,一起體會一種閒情,尋找一份雅致,回歸一絲童真。
  • 大吳泥塑 兩平方米的孤獨|匠人
    泥塑從制胚開始。吳維清取一把麵團般柔軟的泥巴,固定在胚盤的一根細柱上,這個時候的人偶,男女未分、角色未定,吳維清必須一點點塑出姿態,並保證這形態能一直維持下去。泥巴不能太溼,也不能太軟,這是泥塑安身立命的基礎。第25代傳人潮州民間一直流傳著「銀湖小姐,大吳翁仔」的說法,意思是大吳村出產的塗安仔能與嬌俏的銀湖村小姐媲美。
  • 娛樂丨你在玩泥巴的時候,人家都拍吻戲了
    《唐人街探案》裡最終的大boss思諾記得嗎?她才15歲,而且她8歲就跟馮小剛合作了。徐錚直言「她是一個藝術家」,被徐崢稱為藝術家,可想而知演技有多厲害。綜上。我們還在玩泥巴的時候,人家已經跟各種大導演合作了。我們把泥巴玩出了花樣,人家都快拿影后了。不過這些「別人家的孩子們」,可能沒有什麼玩泥巴的時間。這樣想想,也挺開心的。
  • 360行 行行出狀元 泥巴玩好了也是很牛氣的
    內容提要:河南鶴壁80後農村小夥朱付軍,當過保安、幹過電焊,在一次意外中傷了腿,養病期間用捏泥巴來打發時間,用會動的泥塑讓老鐵們看到老手藝新的可能。他帶領鄉親們賣出10萬多件泥塑,幫助村裡不少手藝人脫貧致富。
  • 三個孩子出門玩成泥巴人,鄰居笑出鵝叫聲:再不開學媽媽們要瘋了
    因為這兩天都在下雨,網友樓下一塊土地上有幾個小型的泥坑,三個小朋友約著一起出門玩,結果過了一會幾個人玩得滿身都是泥巴,被媽媽從泥地裡抓了出來,幾個孩子估計玩的很興起,還想在往回去玩,無奈被媽媽們提溜著出來了。
  • 捏泥巴成為藝術,非遺文化泰山泥塑進校園活動啟動
    2018年12月26日上午,由泰山泥塑研究院組織的,2019年新時代文明實踐暨泰山泥塑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泰山泥塑神泥藝術書畫展,同時在泰安市岱嶽區道朗鎮魚池古村的泰山泥塑研究院隆重舉行。來自北京、河北、河南及山東各地的文化藝術界、收藏界名家,岱嶽區有關部門領導等應邀出席了這一活動。
  • 爆笑印度神曲《我在東北玩泥巴》欣賞及解析
    《我在東北玩泥巴》由網友惡搞的空耳視頻、又譯為《多冷的隆冬》。原曲為印度歌曲《Tunak Tunak Tun》,中譯《東北之冬》。
  • 帶著玩泥巴的心,走在泥濘的路上
    此時需要胸襟,如果胸襟小,小事就變大,大了心裡就裝不下,裝不下的心事如何背負得動?如果把心放寬,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腳步也就因此輕盈了。 只有看淡世事滄桑,才能內心安然無恙。 路遇泥濘不堪的道路,我們要充滿自信、樂觀。
  • 他在黃河邊耍泥巴長大,又玩起太行山黏土,玩出的花樣可真多
    河南省武陟縣何井村有位從小耍黃河泥巴長大的年輕人叫司福源,大學畢業後竟在焦作太行山區玩起了黏土,傳承國家非遺「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被焦作市總工會授予「焦作工匠」稱號。司福源用太行山黏土和絞胎瓷片糊出了一面牆。
  • 星太奇:玩泥巴能體現個人的手藝?奮豆的手藝屬於「鬼斧神工」!
    今天繼續給大家帶來《星太奇》的漫畫,本期講述的是關於玩泥巴的故事,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往往能創造出不可思議的作品,而奮豆早已經非凡脫俗!星太奇:玩泥巴能體現個人的手藝?奮豆的手藝屬於「鬼斧神工」!又到了冬瓜小學的手工課,這節課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讓大家玩泥巴,用泥巴創造出一個形象,可以隨心所欲,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田雞妹第一個完成,直接把古老師複製了出來,高超的技術令人驚訝!
  • 最新國外研究:不要害怕髒,玩泥巴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最新國外研究:不要害怕髒,玩泥巴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2020-12-23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你們最愛的印度歌手,再不能「在東北玩泥巴」,要去坐牢了...
    「多冷啊,我在東北玩泥巴,雖然東北不大,我在大連沒有家~~~啊~!」空耳神曲《我在東北玩泥巴》(不是,是印度神曲「Tunak Tunak Tun」),你肯定聽過!再來過過耳癮!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憑藉這首「洗腦歌」,印度歌手達雷爾·馬哈帝(Daler Mehndi),也成了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一個人物。